女店員為什麼會對顧客說「窮鬼最好別出來旅遊」?她知不知道這樣的話會讓人反感。當然知道。那為什麼還要說?
因為,她是在利用人的自卑心理來做促銷。這基本等於強買強賣,掐住的是人的心理。
一般情況下,被人罵窮,為了掙個面子,就會大方一下,即便是窮也要裝個有錢的樣子,在明知道被宰的情況下,為了面子買東西。
女店員這一招在以前肯定是屢試不爽,久而久之,形成了慣性思維。就跟去吃狗不理包子一樣,「來都來了,就認栽一次,算體驗一把了」。
那為什么女店員此次沒有得逞呢?
這隻怪社會發展了,即便窮,很少窮到負擔不了一件紀念品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人變得越來越自信了,你說我窮我未必窮,即便我窮,也不願意為了面子而買單。
在這個事件裡,女店員「思想上的窮」就被遊客給鄙視了,而且被全國人鄙視了。
現在的形式變了,經濟上的窮在各大網絡平臺上會得到更多的幫助,而思想上的窮會成為所有人鄙視和討伐的目標。
讓「沒素質的人成為了過街老鼠」,這是時代的大進步,這比經濟的增長更讓人振奮。
這樣的「窮鬼」是真的不適合出來旅遊,也不適合開店,最好就只在家呆著。
很多人都是從苦日子裡過來的,對經濟的在意程度成為一種骨子裡的信仰。省吃儉用是美德,但愛佔便宜就不一定是美德了。
國家開放小長假,目的是為了拉動內需,旅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逐漸成為大眾度過小長假的主要方式。
旅遊是很費錢的,為了節約,很多人會選擇一些低價團。
團為什麼會低價,大家心知肚明。旅行社和導遊為了獲得利潤,便從遊客購物裡吃回扣以補充收益。報低價團本來就是為了省錢,自然不會去買更多的東西,於是矛盾產生了,導遊極力鼓勵購物,遊客極力避免購物,處理不好便有了很多網上曝光的東西。
而旅行社在組織這些「1元團」的時候,那些沒有說清楚的模糊空間,加劇了這種矛盾的不可調和性。
不佔便宜,一般不會受到這樣的侮辱。
又想省錢,又想出去玩的好,這樣的矛盾也很難調和。這樣的「窮鬼」,最好也是待在家裡為好,或者就在家周邊轉轉。
如果旅行社組織的時候能說明「必須購物滿相應額度」,這樣的矛盾也能調和。就跟超市裡的商品一樣,明碼標價,顧客會選擇自己合適的。
越年輕的人,越會選擇「自由行」,自己選擇好目的地,做好攻略,聯繫好靠譜的吃喝玩樂地方和景點,用最經得起考驗的方式讓自己的旅遊更舒心,更放心。
哪些是靠譜的吃喝玩樂地方和景點呢?就是那些很多人去過並且在網絡上好評如潮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網紅打卡點。
這些地方因為有更多遊客的到訪,各種品質都經得住考驗了,會越來越火。商家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就會進一步加強自己的品質,形成正向循環。
而那些經常被吐槽或者讓人去一次再也不想去的地方,最終的結果就是門可羅雀,最終被市場淘汰。
網絡加速了這種事情的發展。做得好不好是你的事情,遊客去不去就是遊客的自由。
相信大理的那家店從此就進入遊客的黑名單了,包括那個店員。
這就是市場經濟下的叢林法則,你可以不遵守,但你肯定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