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凱恩斯主義後遺症帶來中國經濟的「灰犀牛」

2020-12-16 觀察者網

【描述不可預測重大事件的詞彙「黑天鵝」已經為人所熟知。但危險並不都來源於「偶發」的「黑天鵝」,更多的是那些長久地視而不見的危機。這就是「灰犀牛」,它體型笨重、反應遲緩,人人都能看見它在遠處,卻毫不在意,但它一旦向你狂奔而來,爆發性的攻擊力定會讓你猝不及防。

2017年7月,《人民日報》在其頭版的一篇評論員文章首次提到了這個詞:「既防『黑天鵝事件』,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

那麼我們這個時代的灰犀牛究竟是什麼?本文作者認為,中國目前面臨的灰犀牛,都是凱恩斯主義的後遺症。】

我們的灰犀牛

目前,經濟至少存在兩類「灰犀牛」,一類是由債務產生的,一類是由熱錢產生的。前者譬如地方債務危機、殭屍企業、債務危機、表外業務暴漲、居民槓桿率迅速上升,後者譬如樓市泡沫、金融詐騙、表外業務泛濫、資本外逃、物價上漲。

這其中的內在邏輯,是資金會不斷向社會少數人匯聚,少數人聚斂足夠的資金以後,既不用來消費,也不用來搞實體產業投資,而是用於錢生錢。

當市場經濟進入壟斷時代,由於技術儲備耗盡或者科技創新緩慢,壟斷成型,導致經濟長期在低位運行。為了維持經濟在較高水平運轉,政府採取凱恩斯主義政策刺激經濟。於是,一面是政府(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不斷注入貨幣,一面是貨幣迅速向少數人手中匯聚。

經濟的兩端,一端是債務總量不斷增長,一端是四處亂撞的熱錢不斷增長。兩端的需求完全對立,債務人最怕收縮貨幣(利息增加、不能借新還舊),要債權人停止熱錢投機,則必須收縮貨幣。問題的嚴重性,隨時間增長呈幾何級數增長,債務隨著時間流逝不斷滾動增長,與之對應的是,總量四處亂竄的熱錢也隨時間流逝不斷滾動增長。

現實之中,一方面是債務堆積。貨幣的單向流動,導致地方政府、殭屍企業、開發商無法順利償還債務。它們為了避免破產,必然不斷借新還舊,或者尋找接盤俠。這必然導致全社會債務總量滾動增加,債務人在債務的泥沼中越陷越深,無法解脫。

另一方面是債權堆積。擁有大量利潤(債權)的少數人,知道政府不斷注入貨幣,必然導致通貨膨脹,所以他們決不會把手中的利潤窖藏起來,而是會把這些利潤投入到經濟循環之中,進行投機。這些被投入經濟循環的利潤,就是熱錢。如果熱錢進入大宗商品領域,就會推高通貨膨脹。如果熱錢進入股票、房地產領域,就會推高資產泡沫。如果進入債務市場,就會延長債務鏈條,醞釀債務風險。

只要是市場經濟,熱錢就可以自由購買、囤積、炒作各種商品。這其中既包括承載著盧瑟們發財夢想的股票,也包括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生活所需的住房,還包括現代工業化社會所需的能源、原材料。熱錢所有者財務極度自由,擁有比其他絕大多數社會成員更多的資本,更多的內幕信息,有機會參與制訂國家經濟政策。其他社會成員與他們在同一個市場中交易,只能被他們宰割。當熱錢所有者判斷經濟形勢即將迅速惡化的時候,還可以向海外轉移資產,順利撤退。

除非對所有生產生活必需品全部按配給制保證足額供應,並限制外匯貿易,否則熱錢就有牟利(或者說製造金融風險)的機會——有錢沒有票證買不了東西,有錢沒有配額換不了外匯。

不過,那樣的經濟,顯然不是市場經濟,而是高度計劃性的經濟。這樣的經濟,凍結了大量的貨幣,一旦進入市場經濟,難免發生激烈(甚至惡性)的通貨膨脹。歷史上,1930年代的德國曾經實現過,在不斷增加貨幣供應的情況下,維持物價和匯率的穩定。不過那是在實行強制儲蓄、消費品配給制、按計劃生產和按計劃進口等制度的背景下實現的。即使在這樣,當時的德國也面臨越來越大的惡性通貨膨脹和馬克貶值的壓力。

這就如同一個病人一方面內臟缺血,隨時可能導致缺血性壞死;一方面腦溢血,同樣隨時可能死亡。為了避免內臟缺血,還要不斷輸血。債務這邊要輸血,避免債務危機,稍稍收緊銀根,就可能導致錢荒,債務人無法繼續借新還舊,後面就是金融危機。

錢荒的誕生

要避免金融危機,可以通過央行放水,允許全社會的債務總量不斷增加,也可以讓社會中比較強的強者可以向更弱的弱者轉移債務。

但是,如果為了避免債務危機不斷輸血,經濟的另一部分就要溢血——泡沫、金融詐騙、表外業務泛濫、資本外逃、物價上漲。

對患者來說,無論是內臟缺血,還是腦溢血,兩者同樣致命。維持一面的不出問題,就無法避免另一方爆發危機。輸血,還是不輸血?這是一個需要極端慎重的問題。

債務和債權兩端同時告急,哪端出事都是致命的,但是從原理上看,最終只能保護一端,避免最惡劣的情況出現。一般來說,央行的最終選擇是保貨幣,一旦爆發惡性通貨膨脹,那麼央行的存在也就沒有意義。不過,讀者需要深刻理解這裡提到的「最終」的含義。

如果要避免大規模崩潰,政府需要注入的貨幣量,至少要與債務人需要償還又無力償還的債務總量相當。否則,必然出現債務危機。這時,債務人可以不斷借新還舊,避免崩潰。另一方面,多餘的熱錢,自然產生漲、沫的效果。如果政府注入的貨幣總量較多,就可能出現漲沫,如果政府注入的貨幣數量較少,債務人償還債務之後,沒有多少閒錢用於新增投資,那就可能出現滯漲、滯漲或者滯漲沫。

如果政府停止注入貨幣,陷入債務危機的社會成員,將無法償還債務,必然導致債務體系全面崩盤,大批社會成員破產,資產價格雪崩式下跌,熱錢廉價收購資產。如果政府繼續注入貨幣,但是注入的貨幣數量較少,崩盤過程可能相對緩和,一部分社會成員破產,資產價格下跌,熱錢可能在廉價收購資產的同時,繼續投機生產生活必需品。

現實之中,某些國家處理凱恩斯主義的後遺症,往往選擇的方案是少量注入貨幣,避免經濟徹底崩潰,或者物價徹底失控。實際效果是,崩、漲結合,經濟半死不活長期停滯。

相關焦點

  • 梁小民:凱恩斯主義會帶來災難
    此外,中國的經濟發展一直是由政府主導的,如果還要鼓吹凱恩斯主義的話,只會阻礙中國的市場化轉型。梁小民教授也是一個優秀的歷史研究者,在對北宋歷史的研究中他發現了國家繁榮富裕的規律。他說道,由於北宋是歷代中政府管制最少的,因此,造就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國邦。他還說,政府的規模不宜過大。政府插手經濟應該是要有原則的,不該管的地方就不能插手。
  • 「穩增長」不能掉進凱恩斯主義陷阱
    「穩增長」不能掉進凱恩斯主義陷阱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出現的經濟數據下滑,向中國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敲響了警鐘。在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把「穩增長」放在更重要位置目標的決策後,各地迅速出現了擴大投資的部署。每逢全球經濟有低迷苗頭就會有些機構熱衷於推測中國到底會有多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出臺。顯然,中國已陷入凱恩斯主義的陷阱而難以自拔。
  • 滕泰:凱恩斯主義對中國經濟的五次「折騰」
    滕泰:經濟學家,萬博兄弟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萬博經濟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兼職教授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凱恩斯主義的宏觀調控手段接替了政府的計劃之手,順理成章地成為對中國宏觀經濟管理的主要手段,而且影響越來越大。
  • 曲子:中國經濟增長如何走出凱恩斯主義深坑?
    凱恩斯主義的創造者凱恩斯曾說過:挖個坑再請人填上就可以刺激經濟。但在原文中,凱恩斯還這樣闡述其挖坑經濟學:挖坑後還需要埋些錢,再僱人挖出來取出錢來用。    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長已徹底掉入凱恩斯主義深挖的坑裡了。2008年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一些救市的做法實際上就演繹了一把凱恩斯主義挖坑經濟學。
  • 謝逸楓:中國經濟壓艙石的房地產為什麼不是最大「灰犀牛」?
    可以說,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目前各國政府和企業債務,是經濟最大的「灰犀牛」。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債務規模上升了15萬億美元,到11月中旬已經達到了272萬億美元。 每輪調控時,房地產都是被稱為大泡沫、大風險、「黑天鵝」、「灰犀牛」,例如2005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3年。
  • 中國經濟增長如何走出入凱恩斯主義深坑?
    凱恩斯主義的創造者凱恩斯曾說過:挖個坑再請人填上就可以刺激經濟。但在原文中,凱恩斯還這樣闡述其挖坑經濟學:挖坑後還需要埋些錢,再僱人挖出來取出錢來用。  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長已徹底掉入凱恩斯主義深挖的坑裡了。2008年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一些救市的做法實際上就演繹了一把凱恩斯主義挖坑經濟學。
  • 也談凱恩斯主義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模式之後,強調政府干預作用的凱恩斯主義對宏觀經濟調控決策的影響逐步增大。儘管我國政府沒有明確提出過運用凱恩斯主義,但近些年凱恩斯主義是實際指導中國實踐的經濟「顯學」,不過對其作用有褒有貶。
  • 中國式凱恩斯主義帶有"發展經濟學"因子
    在中國,經常有批判凱恩斯主義的言論見諸報端或是學者的論述,但這些言論往往是經不住推敲的,甚至是錯誤的。  批評凱恩斯言論  經不住推敲  如果將中國的經濟政策統統歸結為凱恩斯主義的話,那中國治理過剩產能,又是什麼主義呢?
  • 高連奎:中國式凱恩斯主義帶有「發展經濟學」因子
    凱恩斯主義是為了解決短期需求不足問題,中國改善基礎設施完全是從中國的長遠發展出發和考慮,中國每一輪基礎設施的改善,都會帶來一輪經濟增長的高潮  ■高連奎  在中國,經常有批判凱恩斯主義的言論見諸報端或是學者的論述,但這些言論往往是經不住推敲的,甚至是錯誤的。
  • 停止凱恩斯主義,才能真正拯救經濟?
    停止凱恩斯主義,才能真正拯救經濟?凱恩斯主義是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思想基礎上的經歷理論,主張政府採取擴張開支和增長赤字的經濟刺激政策,曾經大行其道。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凱恩斯主義再次被視為拯救經濟危機的寶典……凱恩斯主義有一個對立的經濟學流拍:奧地利學派。這個學派的思想來源於古典經濟學,主張讓市場的手發揮作用,反對政府干預市場,與凱恩斯主義背道而馳。
  • 國泰君安高瑞東:三頭灰犀牛衝擊下中國經濟
    來源:經濟觀察網原標題:三頭灰犀牛衝擊下中國經濟高瑞東/文 作者系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2020年,註定是不平靜的一年。中國經濟,以及中國的資本市場,正在直面三頭灰犀牛的衝擊。此次原油衝擊誘因是OPEC+減產談判失敗,但是背後也有美國、俄羅斯、沙特的大國博弈,中國也會深受影響。同時,今年也是美國的大選年,也會影響到川普總統的競選。所以,油價會成為大國博弈和原油政治的載體,博弈的走勢和油價的變動也會對國際形勢帶來深遠影響。
  • 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的邊界和極限
    政府投資的項目既不能侵入市場競爭領域去傷害經濟,也不能單純地為了提供就業崗位而做對經濟增長無效的投資。 ■ 南雲樓 擴大政府投資,實行財政赤字,能夠刺激經濟發展,是凱恩斯經濟學的重要觀點,也是自上世紀二戰以來很多國家推崇的經濟政策,實踐中也常常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 中國式凱恩斯主義的標本
    中國式凱恩斯主義的標本  來源: 作者:葉檀  *央企的整體上市與淘汰低效產能都是中國經濟改革的重要措施,兩者成為同一體系下的有機組成部分,都是為中國的凱恩斯主義服務的手段。*  凱恩斯憎恨納粹式的國家與經濟集權,主張政府以有形的手採取積極財政政策幹預經濟,解決需求不足的矛盾。這在一戰二戰時期獲得奇效,當時英美的市場經濟體制之所以還能夠在一片計劃的呼聲中維持下去,凱恩斯的幹預政策功莫大焉。
  • 不要把汙水全潑給凱恩斯主義 - 經濟參考網
    辯論的重點之一是凱恩斯主義,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隨著歐美經濟二次探底風險上升,圍繞財政刺激應該退出、維持還是加碼的爭論達到白熱化的狀態。各國財經要員、學界精英紛紛演講撰文直陳已見,辯者明顯分為兩大陣營,或尊凱恩斯為精神導師,或斥凱恩斯主義為誤國誤民的毒藥。  在國內,相關的政策爭論也吸引了眾多的參與者。
  • 訪談:凱恩斯主義與自由市場的輪迴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說,1929年第一次讓人類看到了經濟危機的可怕,如此大規模的危機沒有重演,「並不是說危機本身改變了,只是我們有了更好的應對危機的制度」。問:按照傳統的說法,1929年經濟危機宣告了「自由放任」市場經濟時代的結束。張軍:我們習慣於把1929年之前的經濟學叫做自由放任的經濟學。
  • 從經濟思想變遷看社會發展(三)|自由主義|凱恩斯主義|裡根|學派...
    供給學派與裡根改革,新自由主義帶來全球經濟融合發展;社會主義陣營市場化(資本主義化)改革,從東歐劇變到蘇聯解體的激進變革;中國探索漸進式改革開放,引入市場經濟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在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幹預思想主導下,全球經濟快速復甦和增長。然而進入70年代之後,西方國家出現嚴重的滯脹——經濟停滯的同時伴隨失業上升、物價高漲。
  • 超越凱恩斯主義
    【經典重溫】超越凱恩斯主義——再讀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作者:周文(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院長  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面對越來越嚴重的經濟滯脹,凱恩斯主義失去了解釋力,由此新自由主義漸成主流,英美等發達國家開始紛紛推崇新自由主義政策主張,「華盛頓共識」一時風行拉美東歐。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凱恩斯主義也曾短暫「迴光返照」,但仍然無力回天,難返當年的風光和輝煌。  因此,今天我們在借鑑和吸收凱恩斯理論的同時,更需要重新全面評估凱恩斯主義。
  • 從凱恩斯主義到「新凱恩斯主義」
    然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提出,失業問題可能是自由市場的內生問題。 薩繆爾森的綜合理論把一般均衡的微觀經濟學與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結合起來,發展為新凱恩斯主義(neo-Keynesian)。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通過勞動力市場而發生聯繫。
  • 吳荻楓:從凱恩斯主義到「新凱恩斯主義」
    然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提出,失業問題可能是自由市場的內生問題。  薩繆爾森的綜合理論把一般均衡的微觀經濟學與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結合起來,發展為新凱恩斯主義(neo-Keynesian)。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通過勞動力市場而發生聯繫。
  • 張維迎:徹底埋葬凱恩斯主義
    一年半前,中國企業家對中國經濟景氣的信心指數達到八年以來的最高點;即使到2008年初,企業家信心指數仍然處於八年以來的最高點之列。但到年底,這一信心指數掉到了八年來的最低點,而且遠低於過往八年的任何時候。中國經濟學家的信心指數也類似。不過,調查數據表明,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信心的滑坡比中國企業家早了一個季度。今天,無論中國企業家還是中國經濟學家,都很難再有一年前的樂觀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