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凱恩斯主義帶有"發展經濟學"因子

2020-12-16 中國經濟網

  在中國,經常有批判凱恩斯主義的言論見諸報端或是學者的論述,但這些言論往往是經不住推敲的,甚至是錯誤的。

  批評凱恩斯言論

  經不住推敲

  如果將中國的經濟政策統統歸結為凱恩斯主義的話,那中國治理過剩產能,又是什麼主義呢?凱恩斯主義可從來沒有主張過要淘汰落後產能,中國經濟治理從來都是從實際出發的,「實事求是」才是中國政府進行治理的真正信條。

  中國部分學者一見改善基礎設施就大喊凱恩斯主義,但改善基礎設施僅僅是凱恩斯學派的主張嗎?在發展經濟學等其它經濟學派中,照樣存在大量主張投資的理論,如果一見到基礎設施投資就高呼「凱恩斯主義來了」是缺乏經濟學常識的表現,中國的所謂凱恩斯主義更多的帶有「發展經濟學」因子。

  中國的鐵路、公路規劃,都是長期規劃,都是十年以上的規劃,都是為中國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考慮的,這些規劃的出臺與經濟危機沒有任何關係,甚至很多都是在經濟危機之前就規劃好的,與應對短期經濟周期的凱恩斯主義完全不同,中國制定基礎設施改善規劃的目的是為了讓企業家的產品更好的到達消費者那裡,是為了讓我們的公民更暢快的出行,是為了提高整個國家的經濟效率。

  凱恩斯主義是為了解決短期需求不足問題,但中國修路絕不是為了「多賣點砂石料」,絕不是為砂石料企業尋找需求,儘管無論是修公路還是修鐵路用到的最多的原料就是砂石,中國改善基礎設施完全是從中國的長遠發展出發和考慮。

  其實政治家做事更多是從實際出發,而絕非奉行什麼主義,只有學者才喜歡談論主義,毫無疑問的是,中國的道路交通一直是稀缺性產品,一直是中國發展的瓶頸。而修路本身對中國經濟的帶動是有限度的,道路對經濟的帶動意義是路修建完成後促進了經濟效率的改善。中國政府看到的也不僅是修路本身對經濟的拉動,而是路建成後對中國發展的意義。

  中國每一輪基礎設施的改善,都會帶來一輪經濟增長的高潮,比如中國高速公路的修建高峰期是1998年到2002年,中國經濟上一輪的繁榮期則是2002年到2007年,比如現在是高速鐵路的修建高峰期,等高鐵修建完成後,中國還會出現一輪經濟繁榮。

  反凱恩斯者

  往往信奉兩種理論

  中國反凱恩斯主義者,大多信奉的是弗裡德曼和哈耶克的理論,但這些學者對他們的理論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們可以對這兩個學者進行分析。

  弗裡德曼批判凱恩斯是為了推廣自己的主張,面對經濟危機時,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加大政府投資,一種是多發貨幣,主張政府投資的是凱恩斯主義,主張多發貨幣的是弗裡德曼的貨幣主義,凱恩斯主義一直是成功的,弗裡德曼認為政府投資太麻煩,根本沒必要那麼麻煩,只要政府多發點貨幣就可以拯救經濟危機。

  弗裡德曼的名著《美國貨幣史》最根本的一個觀點就是要證明1929年大蕭條期間,美聯儲貨幣發的太少,導致了大蕭條的嚴重化。弗裡德曼獲得諾貝爾獎也是因為他的這一發現,這是很多中國學者不知道的,「量化寬鬆」本身就是弗裡德曼的主張,弗裡德曼的貨幣政策也一直被比喻為「直升機撒錢理論」。

  其實「多發貨幣」是很容易想到的一個方法,弗裡德曼能想到,凱恩斯當然也能想到,只是凱恩斯反對這樣的方法,是因為凱恩斯認為「發了也白髮」,凱恩斯認為存在「流動性陷阱」,也就是多發行的資金都到了「陷阱」裡,貨幣根本就流動不起來。也就是經濟發生危機不在於「貨幣的多少」,而在於「貨幣不流動」,讓貨幣流動起來才是關鍵。而「流動性陷阱」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企業家缺乏投資的信心。

  凱恩斯說的非常有道理,因為大家都沒有信心投資,也沒信心消費,在這種情況下發行貨幣是不管用的。本次經濟危機美國採取了弗裡德曼的方法,搞「貨幣寬鬆」,但效應並不明顯,前幾年毫無效果,經濟危機已經過去五年,要說恢復準確的說應該是經濟自己恢復的。

  如果當初美國不搞弗裡德曼的量化寬鬆,而是採用凱恩斯主義,集中力量修高鐵,估計美國在三年前經濟就已經重新繁榮了,當然修高鐵也不一定用政府投資,美國的資本市場那麼發達,完全可以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

  反對凱恩斯主義的還有哈耶克,這也是中國部分學者反對凱恩斯主義的另一理論來源,當年大蕭條時,凱恩斯寫了一本書名叫《通往繁榮之路》送給羅斯福,作為新政參考,哈耶克也模仿凱恩斯的書名寫了本《通往奴役之路》,但實踐證明哈耶克的那些擔心根本就是杞人憂天,實行凱恩斯主義的時期是資本主義歷史上唯一的長繁榮時期,經濟繁榮也帶動了人民的覺醒,是民權運動最輝煌的時期。哈耶克反對北歐的高福利、大政府,但這些國家並沒有因此陷入奴役,反而實現了最大程度的自由,成為了人類最自由的地區,哈耶克主義對凱恩斯的詛咒早就被事實證明是失敗的。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世界經濟項目研究主管)

相關焦點

  • 高連奎:中國式凱恩斯主義帶有「發展經濟學」因子
    凱恩斯主義是為了解決短期需求不足問題,中國改善基礎設施完全是從中國的長遠發展出發和考慮,中國每一輪基礎設施的改善,都會帶來一輪經濟增長的高潮  ■高連奎  在中國,經常有批判凱恩斯主義的言論見諸報端或是學者的論述,但這些言論往往是經不住推敲的,甚至是錯誤的。
  • 凱恩斯主義與現代經濟學
    他的觀點動搖了古典經濟學的主導框架,並在幾十年後繼續影響西方政府的經濟和財政政策。   凱恩斯觀點的癥結在於政府干預政策是必要的,以打擊一個國家經濟中過度的繁榮和蕭條周期。這標誌著當時經濟學家之間的重大範式轉變,其中許多人主張政府干預最小。凱恩斯主義思想在大蕭條時期開始受到歡迎,他的許多建議影響了美國和英國政府,尤其是羅斯福的新政政策。
  • 林毅夫:超越凱恩斯主義的新結構經濟學
    基於此前對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觀察與研究,加上置身變動中的世界經濟全局,從2009年初開始,林毅夫試圖重構發展經濟學的基本框架。  他選擇以「新結構經濟學」(NewStructuralEconomics)進行新的學術概括和思想梳理,這其中貫穿了他早年師承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等前輩思想而倡導的比較優勢戰略,更加入他對現階段趨於複雜的現實世界的動態性思考。
  • 從凱恩斯主義到「新凱恩斯主義」
    然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提出,失業問題可能是自由市場的內生問題。 薩繆爾森的綜合理論把一般均衡的微觀經濟學與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結合起來,發展為新凱恩斯主義(neo-Keynesian)。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通過勞動力市場而發生聯繫。
  • 中國式凱恩斯主義的標本
    中國式凱恩斯主義的標本  來源: 作者:葉檀  *央企的整體上市與淘汰低效產能都是中國經濟改革的重要措施,兩者成為同一體系下的有機組成部分,都是為中國的凱恩斯主義服務的手段。  我國央企正在將凱恩斯主義推向極致,一方面政府積極幹預,不管是緊縮還是積極財政,都由政府主導;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市場,央企貼上了市場化改革的標籤。在這條前人從未走過的路上,我們能找到並順利到達目的地嗎?  我們面臨著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局面,國企成為最為市場化的資本市場的主要力量,不僅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在注資重組、整體上市等概念刺激下,同樣受到資本市場投資者的追捧。
  • 吳荻楓:從凱恩斯主義到「新凱恩斯主義」
    然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提出,失業問題可能是自由市場的內生問題。  薩繆爾森的綜合理論把一般均衡的微觀經濟學與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結合起來,發展為新凱恩斯主義(neo-Keynesian)。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通過勞動力市場而發生聯繫。
  • 超越凱恩斯主義
    後來凱恩斯的追隨者們對《通論》進行了大量的詮釋、修補和發展,逐漸形成在理論和政策上具有廣泛影響的凱恩斯學派,或稱凱恩斯主義,其經濟理論基本上被視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同義詞。因此,在經濟學說史上把從《通論》出版直到60年代中期這一時期稱作「凱恩斯時代」。  凱恩斯學養深厚,經歷豐富。他的父親是劍橋經濟學家和邏輯學家,母親曾任劍橋市長。
  • 也談凱恩斯主義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模式之後,強調政府干預作用的凱恩斯主義對宏觀經濟調控決策的影響逐步增大。儘管我國政府沒有明確提出過運用凱恩斯主義,但近些年凱恩斯主義是實際指導中國實踐的經濟「顯學」,不過對其作用有褒有貶。
  • 梁小民:凱恩斯主義會帶來災難
    他為中國的經濟學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經濟學散文隨筆膾炙人口,影響了廣大的經濟學愛好者。他極力反對用凱恩斯主義思想去「救市」。他對國企強大表示憂慮。他呼籲今天的富二代們學習古代的成功氏族。 在訪談中,梁小民說道,他也是認為應該徹底埋葬凱恩斯主義的。因為,經濟危機本來就是政府干預出來的,現在再用幹預手段去「救市」,那只會是錯上加錯的。
  • 中國經濟增長如何走出入凱恩斯主義深坑?
    凱恩斯主義的創造者凱恩斯曾說過:挖個坑再請人填上就可以刺激經濟。但在原文中,凱恩斯還這樣闡述其挖坑經濟學:挖坑後還需要埋些錢,再僱人挖出來取出錢來用。  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長已徹底掉入凱恩斯主義深挖的坑裡了。2008年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一些救市的做法實際上就演繹了一把凱恩斯主義挖坑經濟學。
  • 曲子:中國經濟增長如何走出凱恩斯主義深坑?
    但在原文中,凱恩斯還這樣闡述其挖坑經濟學:挖坑後還需要埋些錢,再僱人挖出來取出錢來用。    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長已徹底掉入凱恩斯主義深挖的坑裡了。2008年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一些救市的做法實際上就演繹了一把凱恩斯主義挖坑經濟學。這點,越來越得到國內許多學者和企業家的共識。    地方政府深挖了一些怎樣的中國式「GDP深坑」呢?
  • 「超越凱恩斯主義」為何可行
    像1960年代之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從日本轉移到亞洲四小龍,20年後再轉移到中國大陸,都是利用國際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所以超越凱恩斯主義如果配合新結構經濟學,可為發達國家找到出路,可以讓發展中國家擺脫貧窮,實現現代化,這是多贏的。
  • 許小年:凱恩斯主義害了中國
    他高調批評各種不當的經濟政策,同時又堅守經濟學的根基。他的觀點看起來不合時宜,但事實卻屢屢證明了他的預見。他堅定地主張退出經濟刺激政策,重回市場軌道。他認為,中國應繼續堅持鄧小平的改革精神,才能克服各種經濟困難。
  • 張維迎:徹底埋葬凱恩斯主義
    一年半前,中國企業家對中國經濟景氣的信心指數達到八年以來的最高點;即使到2008年初,企業家信心指數仍然處於八年以來的最高點之列。但到年底,這一信心指數掉到了八年來的最低點,而且遠低於過往八年的任何時候。中國經濟學家的信心指數也類似。不過,調查數據表明,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信心的滑坡比中國企業家早了一個季度。今天,無論中國企業家還是中國經濟學家,都很難再有一年前的樂觀情緒!
  • 「穩增長」不能掉進凱恩斯主義陷阱
    「穩增長」不能掉進凱恩斯主義陷阱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出現的經濟數據下滑,向中國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敲響了警鐘。在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把「穩增長」放在更重要位置目標的決策後,各地迅速出現了擴大投資的部署。每逢全球經濟有低迷苗頭就會有些機構熱衷於推測中國到底會有多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出臺。顯然,中國已陷入凱恩斯主義的陷阱而難以自拔。
  • 【見解】薩繆爾森評價凱恩斯主義
    「凱恩斯主義在1936年的那個模型已經過時了。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它就不適用於今天。」他回憶起了1986年時在英國劍橋所參加的一次幾年凱恩斯誕辰115周年的活動。「每個人都在那裡。他們都站在那兒而且說,『我依然是一個忠實的凱恩斯主義者。我依然是一個堅定的信仰者。』我就顯得有點不禮貌了。我說,『你們讓我想起了一系列的納粹口號。我依然是一個好的納粹。』凱恩斯主義不是一種宗教意識:它是一種分析的模型。
  • 停止凱恩斯主義,才能真正拯救經濟?
    停止凱恩斯主義,才能真正拯救經濟?凱恩斯主義是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思想基礎上的經歷理論,主張政府採取擴張開支和增長赤字的經濟刺激政策,曾經大行其道。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凱恩斯主義再次被視為拯救經濟危機的寶典……凱恩斯主義有一個對立的經濟學流拍:奧地利學派。這個學派的思想來源於古典經濟學,主張讓市場的手發揮作用,反對政府干預市場,與凱恩斯主義背道而馳。
  • 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的邊界和極限
    ■ 南雲樓 擴大政府投資,實行財政赤字,能夠刺激經濟發展,是凱恩斯經濟學的重要觀點,也是自上世紀二戰以來很多國家推崇的經濟政策,實踐中也常常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方法雖然由凱恩斯經濟學提出,但道理卻並不複雜:供給和需求之間有一定程度的時間差,有時候會導致較為嚴重的市場需求不足,此時政府加大投資力度,能夠彌補該時間段的市場缺陷,維持市場的活力與繁榮。
  • 德國解決經濟社會問題的三個設想|凱恩斯主義|斯密|經濟學|改革...
    、存在問題、解決問題的設想(四)自《國富論》發表以來,亞當·斯密的經濟學思想一直被奉為圭臬,其本人也被不少人視為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但實際上,亞當·斯密雖然對經濟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但其本人及其思想並不能代表經濟學的全部,也不能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部問題。
  • 新宏觀|盧卡斯批判凱恩斯主義?
    理性預期學派與貨幣主義擁為一體,結成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替代凱恩斯主義佔據經濟學講臺,其代表人物有貨幣主義鼻祖弗裡德曼、理性預期代表盧卡斯、教科書編者巴羅。二、流動性短周期與債務性長周期1.凱恩斯主義骨子裡堅信投資=儲蓄即可均衡,並沒有脫離均衡的桎梏。新宏觀指出:傳統經濟學認為儲蓄=投資即資本形成,它對應商品庫存與資產折舊,但忽視了導致債務累積,由於儲蓄不消費,故商品庫存與資產折舊無法變現,於是商品過剩,價格暴跌,企業抵押擔保貶值,資不抵債,企業破產,工人失業,結果為非均衡大蕭條,這就是凱恩斯主義不徹底性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