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斯主義與現代經濟學

2020-12-16 財會考試網

  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是現代宏觀經濟理論的奠基人之一,與亞當·斯密、卡爾·馬克思一起被公認為歷史上三大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之一。他的觀點動搖了古典經濟學的主導框架,並在幾十年後繼續影響西方政府的經濟和財政政策。

  凱恩斯觀點的癥結在於政府干預政策是必要的,以打擊一個國家經濟中過度的繁榮和蕭條周期。這標誌著當時經濟學家之間的重大範式轉變,其中許多人主張政府干預最小。凱恩斯主義思想在大蕭條時期開始受到歡迎,他的許多建議影響了美國和英國政府,尤其是羅斯福的新政政策。雖然凱恩斯的想法需要一些時間,但他們最終獲得了優勢,並在接下來的40年裡成為了一個佔主導地位的經濟思想學派。

  關鍵理論與原則

  凱恩斯的開創性著作《就業、利息和金錢的一般理論》1936出版,闡述了後來被稱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它挑戰了當時已確立的共識,即經濟在衰退期後自然會恢復到充分就業。

  凱恩斯理論的一個關鍵原理是儲蓄和投資是相互獨立決定的——儲蓄率是由一個社會的消費傾向和投資預期所決定的。他還認為,一個國家的收入是其消費和投資的總和。在經濟低迷時期,這可能會產生一個永無休止的螺旋,因為企業投資少,工作機會少,消費者支出少,企業甚至沒有投資的理由,等等。因此,在失業和生產減少的時期,這兩個問題最好通過增加投資和消費的花費來解決。

  據凱恩斯說,這就是政府介入的地方。他認為政府有責任介入並使用許多工具來刺激投資和消費。這意味著,在艱難時期,政府必須參與赤字支出,以刺激經濟活動。這將導致政策,如降低長期利率,公共工程項目,基礎設施支出等。赤字對經濟可能是好事,這在當時是相當革命性的。

  許多人注意到凱恩斯對羅斯福新政政策的影響,但這對他當時對政策的實際影響程度有些爭議。更為廣泛認可的是,在蕭條末期接受了他的理論,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被採納為事實上的美國政策。

  Bretton Woods、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貢獻並沒有就此結束。當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減弱時,他在1944布雷頓森林談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凱恩斯和其他人一起主張建立一個世界銀行和一個國際貨幣監管機構。凱恩斯在這些機構的形成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機構後來將形成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他也被認為是一個更為全面的世界儲備貨幣提案。在他的提議中,凱恩斯建議用他所謂的「BANCOR」作為世界儲備貨幣。銀行將固定30種商品,並鼓勵穩定商品價格,通過經常帳戶徵稅實現貿易平衡。雖然未被採納,但這一想法已周期性地出現了新的討論。

  死灰復燃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當經濟衰退、石油危機和快速通貨膨脹衝擊到像米爾頓·弗裡德曼這樣的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時,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開始失寵,他們批評了凱恩斯主義思想的原則,並主張走向貨幣主義原則,這些原則被實物採用。

  雖然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從未真正脫離政策制定者的認知,但它將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經歷某種程度的復興。美國、歐洲和中國為應對這場危機而通過的一攬子刺激計劃和巨額政府開支標誌著經濟重回正軌。

相關焦點

  • 中國式凱恩斯主義帶有"發展經濟學"因子
    在中國,經常有批判凱恩斯主義的言論見諸報端或是學者的論述,但這些言論往往是經不住推敲的,甚至是錯誤的。  批評凱恩斯言論  經不住推敲  如果將中國的經濟政策統統歸結為凱恩斯主義的話,那中國治理過剩產能,又是什麼主義呢?
  • 高連奎:中國式凱恩斯主義帶有「發展經濟學」因子
    凱恩斯主義是為了解決短期需求不足問題,中國改善基礎設施完全是從中國的長遠發展出發和考慮,中國每一輪基礎設施的改善,都會帶來一輪經濟增長的高潮  ■高連奎  在中國,經常有批判凱恩斯主義的言論見諸報端或是學者的論述,但這些言論往往是經不住推敲的,甚至是錯誤的。
  • 超越凱恩斯主義
    ——J.M·凱恩斯寫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出版的序言  1936年,凱恩斯發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標誌著由凱恩斯創立的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誕生,從而實現了經濟學演進中的第三次革命,被稱為經濟學上的「凱恩斯革命」。這是西方經濟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由此翻開了20世紀經濟學的嶄新一頁。
  • 林毅夫:超越凱恩斯主義的新結構經濟學
    他認為,從經濟學角度看,既要「超越凱恩斯主義」,也不應追隨「華盛頓共識」,而應發揮市場和政府的協同作用,即政府的政策和各種制度安排必須考慮不同發展水平的結構性特徵。  他強調,「要尋求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政策」,把政府刺激作為一種有效投資,即提高生產力的投資,或將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投資空間。
  • 從凱恩斯主義到「新凱恩斯主義」
    然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提出,失業問題可能是自由市場的內生問題。 薩繆爾森的綜合理論把一般均衡的微觀經濟學與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結合起來,發展為新凱恩斯主義(neo-Keynesian)。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通過勞動力市場而發生聯繫。
  • 吳荻楓:從凱恩斯主義到「新凱恩斯主義」
    然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提出,失業問題可能是自由市場的內生問題。  薩繆爾森的綜合理論把一般均衡的微觀經濟學與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結合起來,發展為新凱恩斯主義(neo-Keynesian)。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通過勞動力市場而發生聯繫。
  • 「超越凱恩斯主義」為何可行
    「超越凱恩斯主義」「超越凱恩斯主義」最早是我2009年2月份到美國彼德森國際經濟政策研究所做演講時公開提出的,我說的「超越凱恩斯主義」的刺激政策是用來做有效投資。所以超越凱恩斯主義如果配合新結構經濟學,可為發達國家找到出路,可以讓發展中國家擺脫貧窮,實現現代化,這是多贏的。
  • 梁小民:凱恩斯主義會帶來災難
    他為中國的經濟學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經濟學散文隨筆膾炙人口,影響了廣大的經濟學愛好者。他極力反對用凱恩斯主義思想去「救市」。他對國企強大表示憂慮。他呼籲今天的富二代們學習古代的成功氏族。 在訪談中,梁小民說道,他也是認為應該徹底埋葬凱恩斯主義的。因為,經濟危機本來就是政府干預出來的,現在再用幹預手段去「救市」,那只會是錯上加錯的。
  • 【見解】薩繆爾森評價凱恩斯主義
    「凱恩斯主義在1936年的那個模型已經過時了。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它就不適用於今天。」他回憶起了1986年時在英國劍橋所參加的一次幾年凱恩斯誕辰115周年的活動。「每個人都在那裡。他們都站在那兒而且說,『我依然是一個忠實的凱恩斯主義者。我依然是一個堅定的信仰者。』我就顯得有點不禮貌了。我說,『你們讓我想起了一系列的納粹口號。我依然是一個好的納粹。』凱恩斯主義不是一種宗教意識:它是一種分析的模型。
  • 張維迎:徹底埋葬凱恩斯主義
    而且,不僅關係到我們的政策選擇,還關係到未來走向什麼樣的經濟體制,也關係到經濟學的未來走向。西方經濟學界一般把對市場的信仰劃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對市場經濟沒有任何信仰,不相信市場經濟,這是傳統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第二個層次是懷疑主義,搖擺不定,有時候信,有時候不信,這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也就是主張政府干預主義的經濟學;第三個層次是對市場經濟非常信仰,但是也認為,必要的時候,政府應該介入市場,這是芝加哥學派。
  • 停止凱恩斯主義,才能真正拯救經濟?
    停止凱恩斯主義,才能真正拯救經濟?凱恩斯主義是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思想基礎上的經歷理論,主張政府採取擴張開支和增長赤字的經濟刺激政策,曾經大行其道。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凱恩斯主義再次被視為拯救經濟危機的寶典……凱恩斯主義有一個對立的經濟學流拍:奧地利學派。這個學派的思想來源於古典經濟學,主張讓市場的手發揮作用,反對政府干預市場,與凱恩斯主義背道而馳。
  • 也談凱恩斯主義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模式之後,強調政府干預作用的凱恩斯主義對宏觀經濟調控決策的影響逐步增大。儘管我國政府沒有明確提出過運用凱恩斯主義,但近些年凱恩斯主義是實際指導中國實踐的經濟「顯學」,不過對其作用有褒有貶。
  • 許小年:凱恩斯主義害了中國
    我把宏觀經濟學,特別是政策這部分,叫做沒有周期理論的反周期政策。只知道去穩定這個周期運行,而不問這個周期到底是怎麼引起的。凱恩斯主義是一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宏觀經濟學,所以我說它是偽科學。他不問這個病人到底為什麼病了,為什麼發燒,為什麼發冷,他不問,他只是物理療法。你燒了,我就讓你洗冷水澡;你涼了,我就讓你蒸桑拿,不問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所以宏觀經濟學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什麼?
  • 「穩增長」不能掉進凱恩斯主義陷阱
    因此,面對這股投資熱潮,輿論自然發出了對凱恩斯主義質疑之聲。為什麼當經濟數據剛剛出現了一點下降,政府就按捺不住重新走上了利用擴大投資來拉動經濟的老路。這說明,我們對投資已經產生了高度的路徑依賴,因此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在關鍵時刻已經成為政府無法放棄的一張王牌。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幹預政策可能再次在中國抬頭,我們對此不能掉以輕心。
  • 不要把汙水全潑給凱恩斯主義 - 經濟參考網
    不過不同的是,國內很少有論者公開宣稱自已是凱恩斯主義或貨幣主義的信徒,相反,否定政府干預的一方,卻明確地把凱恩斯主義作為自己的靶子,對其進行猛烈炮擊,甚至喊出埋葬凱恩斯主義的口號。  反凱恩斯主義者,痛斥政府干預種種弊端,激發人們對現行政策的反思,這種積極意義不可抹殺。
  • 凱恩斯主義:曾是經濟危機的「良藥」
    隨著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波及的層面越來越廣,許多人開始尋找「治療」經濟危機的「藥方」,在宏觀政策上人們找到了一劑「良藥」——「羅斯福新政」,而在經濟理論界則誕生了「凱恩斯主義」。  「凱恩斯主義」不僅被一些學者稱為解決經濟危機的一針「強心劑」,還帶動了經濟學理論的大變革。
  • 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的邊界和極限
    ■ 南雲樓 擴大政府投資,實行財政赤字,能夠刺激經濟發展,是凱恩斯經濟學的重要觀點,也是自上世紀二戰以來很多國家推崇的經濟政策,實踐中也常常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方法雖然由凱恩斯經濟學提出,但道理卻並不複雜:供給和需求之間有一定程度的時間差,有時候會導致較為嚴重的市場需求不足,此時政府加大投資力度,能夠彌補該時間段的市場缺陷,維持市場的活力與繁榮。
  • 新宏觀|盧卡斯批判凱恩斯主義?
    理性預期學派與貨幣主義擁為一體,結成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替代凱恩斯主義佔據經濟學講臺,其代表人物有貨幣主義鼻祖弗裡德曼、理性預期代表盧卡斯、教科書編者巴羅。二、流動性短周期與債務性長周期1.它表明,滯脹並非凱恩斯主義帶來的,菲利普斯曲線是不完整的周期路徑。三、凱恩斯主義的本質1. 投資乘數凱恩斯主義的本義是應對流動性陷阱、負利率,即存款囤積窖藏銀行,借貸關係中斷,流動性為零,名義GDP為零,窒息了實際產出,企業完全倒閉,工人全部失業,所有生產要素閒置,即沒有投資,沒有收入。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思想全景
    本文共分上中下三篇,將全景式回顧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生平和主要思想貢獻,51年84人,梳理現代經濟學的發展歷程與演進脈絡,本篇為上篇,將系統介紹現代經濟學的發展歷程以及1969-198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 中國經濟增長如何走出入凱恩斯主義深坑?
    凱恩斯主義的創造者凱恩斯曾說過:挖個坑再請人填上就可以刺激經濟。但在原文中,凱恩斯還這樣闡述其挖坑經濟學:挖坑後還需要埋些錢,再僱人挖出來取出錢來用。  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長已徹底掉入凱恩斯主義深挖的坑裡了。2008年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一些救市的做法實際上就演繹了一把凱恩斯主義挖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