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貧富差距飆升至66倍 55%富豪集中在臺北

2020-12-17 騰訊網

  環球網19日消息,臺灣貧富差距惡化的速度令人怵目驚心。把全臺灣546萬多個綜合所得申報戶分為20等分,2008年位於金字塔頂端5%的平均所得為450萬餘元(新臺幣,下同),位於最底層5%的平均所得只有6萬8千餘元,兩者相差66倍,再創歷史新高。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過去11年來,臺灣貧富差距一路狂飆,毫無減緩的趨勢。據財稅資料中心統計,1998年,臺灣最富有的5%與最窮的5%的平均所得相差32倍,11年後,這項所得差距已擴大至66倍,非常驚人。在金融風暴的衝擊下,島內失業率大幅上揚,預估這項所得差距仍會進一步竄升。

  臺「主計處」19日將公布最新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前「經建會」主委、臺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表示,由於去年經濟負成長,依學理推論,島內貧富差距將會擴大。

  全臺灣年所得千萬元以上的大戶有多少人?據財稅資料中心首次曝光的資料顯示,全臺有8500人年所得達到千萬元以上,其中臺北市就高達4700多人,而一河之隔的臺北縣只有906人。

  從繳稅資料的縣市分布,可以發現明顯的城鄉差距。有55%的富豪全集中在臺北市,臺北縣市的富豪人數合計囊括全臺的66%,花東等偏遠地區的富豪人數加總起來也只是臺北都會區的零頭。

  據「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11年來(自1998至2008年)臺灣全體家庭可支配所得成長4.6%,若以五等分位來看,最富有的20%的可支配所得增加7%,高於整體平均值,但最窮的20%的所得則減少2%。11年來,最底層的窮人所得不僅沒有增加,反而進一步減少;這項趨勢顯示在臺灣富者愈富,窮者愈窮。

  景氣不佳時,貧富差距擴大;景氣好時,貧富差距會縮小嗎?陳添枝教授指出,景氣差時,弱勢者的工作機會最容易受影響,因此擴大貧富差距;但景氣好時,貧富差距也未必會縮小,主要因為臺灣的產業結構走向兩個極端。

  陳添枝進一步指出,產業的資本密集度增加,高科技公司紛紛擴產投資,但僱用人數增加有限;其次,在全球化影響下,勞工技術的高低落差擴大,例如高科技公司需要大量工程師,迄今仍供不應求;但低技術勞工的工作機會卻越來越少。因此,改善臺灣產業結構是政府當務之急。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錄環球網(www.huanqiu.com)

相關焦點

  • 調查稱臺灣上班族貧富差距懸殊
    新華社臺北7月30日電(記者查文曄 陳君)臺灣人力資源機構1111人力銀行30日發布「上班族貧富差距」調查顯示,有高達89%的受訪上班族認為臺灣貧富懸殊達8分以上(滿分為10分,分數愈高代表感受愈強),整體平均更高達9.09分。
  • 2010臺灣經濟的「兩張臉孔」 貧富差距繼續擴大
    2010年,臺灣經濟走出了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在兩岸交流一系列利好的推動下,各項經濟數字令人眼前一亮;可同時,民眾「無感復甦」普遍,貧富差距拉大,都市區房價過熱等,也構成了臺灣經濟的另一種存在。  猶如陽光和陰影,亦如一枚硬幣的兩面,光鮮數字就這樣與不盡如人意的現實難以分割。在我們回首2010年的臺灣經濟時,分明看到了兩張迥異的「臉孔」。
  • 超高房價、貧富差距 細述那些光鮮臺灣的背後(圖)
    而臺灣「財政部」旗下的財稅中心在今年4月公布的數據表明,2009年臺灣所得最高的族群,平均年收入近281萬元,但最底層的窮人全年所得只有9.9萬元,兩者相差28倍。  事實上,貧富差距可能比數據更嚴重。因為低收入戶窮到不需繳稅,而許多有錢人以投資股票、買賣土地房產「錢滾錢」,身家越來越大,但實際上繳的稅很少。
  • 臺灣貧富差距擴大至近6年新高 蘇貞昌財富卻翻3倍
    來源:中國臺灣網蘇貞昌拋出大選天價支票,宣布高鐵南延屏東,動用600多億元(新臺幣,下同)為蔡英文打造連任列車。臺灣《聯合報》評論指出,如此手筆,再次證明民進黨視金錢如糞土,完全不計較成本效益。蘇貞昌的長進觀,其實是在開臺灣民主倒車。評論表示,馬英九以蘇貞昌在臺北縣長任內失竊案,諷民進黨「老在掉錢」;蘇貞昌則回以「國民黨選舉抹黑曾登報導歉」,藉屏東縣長選舉官司掩護失竊案遭疑,可見其話術刁健依舊。但蘇貞昌記性未隨之長進,十多年來說法不一,從聲稱100萬是媽媽存款、80萬是選舉零用,到去年便忘了那80萬,只記得老媽退休金。
  • 臺灣貧富差距達百倍 臺北收入島內第一新竹第二
    新華社臺北7月3日電(記者何自力 齊湘輝)臺灣當局財政主管部門發布的2015年度綜所稅申報資料顯示,所得在前5%的家庭,平均年所得為471.5萬元(新臺幣,下同),最後5%的家庭,平均年所得僅4.7萬元,差距仍達100.32,僅次於2014年的109.69。
  • 臺灣貧富差距4年來最小? 上班族:鬼月看到鬼
    中新網8月17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統計部門昨(16日)公布去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民眾最關心的貧富差距為6.13倍,比前年微降0.04倍,是近4年(2009年)調查以來,貧富差距最小的年度,顯示臺灣貧富差距已從2009年的6.34倍逐年遞減。
  • 臺灣貧富家庭稅後收入差逾十倍 差距逐年升高
    2007-09-25 14:38:37 | 來源:中新網   最新資料顯示,臺灣前五分之一富有家庭所繳所得稅
  • 臺灣貧富差距不斷擴大 13個縣市家庭越來越窮
    臺灣當局經濟政策混亂 貧富差距拉大  一邊是「肚子扁扁也要選阿扁」的政治盲從,一邊是自殺現象蔓延、社會治安持續惡化等貧富差距擴大的社會後果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記者曾繁娟報導 在陳水扁的家鄉臺南縣,曾有一位老太太因欠下140萬元(新臺幣,下同,1元人民幣約合4
  • 臺灣貧富分化與政治操弄 (上)
    同樣,另一個衡量貧富分化的「五分位」數據,也顯示臺灣的貧富分化似乎並不懸殊。所謂「五分位」,是將人口(家庭戶數或個人)按照收入所得排列,分成五等分,比較最高20%人口與最低20%人口的收入差距。2013年,臺灣最高20%家庭每戶可支配所得為188.3萬元,最低20%家庭為30.9萬元,高低所得差距6.08倍,較上一年的6.13倍下降0.05。
  • 臺灣貧富差距極度惡化 最富最窮相差28倍創新高
    華夏經緯網4月1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全臺534萬多個所得稅申報家庭,在2009年創下貧富差距新高峰,達28.36倍。臺「財政部」最新資料指出,在全臺報稅家庭中,年收入超過400萬元(新臺幣,下同),適用最高40%所得稅率者,共有16個家庭完全免稅,其中一戶年所得多達2,000萬元。
  • 臺灣貧富差距創新高 政客還在省籍情結中虛耗
    臺灣「主計處」日前公布去年島內最高和最低所得,差距為六點零一倍,如扣除社會福利支出,差距則為七點四六倍。社會福利支出係指發放低收入戶生活補貼、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老農津貼、身障補助、災害急難救助及各項社會保險保費支出,合計二千五百億元,這些巨額款項的挹注,使差距略微縮短,亦即數據上是六點零一倍,實則七點四六倍,創下四年來差距最高紀錄。
  • 臺灣貧富差距明顯 侯漢廷:「勞基法」修正不利勞工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中國臺灣網1月5日訊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新黨新思維中心主任侯漢廷近日在臉書表示,蔡英文說幫臺灣青年加薪到3萬(新臺幣,下同)只是夢想,據調查,臺灣目前約有305萬人月薪不到3萬,佔全體受僱者的34%。同時,非典型就業人口也在今年突破歷史新高,到達80萬人。
  • 臺灣地區貧富差距不大 較亞洲其他國家相對緩和
    華夏經緯網5月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石素梅表示,島內5等分位每戶所得差距倍數,已由2009年的6.34降至2012年的6.13倍,每人所得差距倍數則由4.35倍降至4.14倍,島內貧富差距較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相對緩和。
  • 馬英九:臺灣貧富差距不小 努力改善所得分配
    中國臺灣網10月26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今天說,島內很多人一天到晚批評臺灣貧富差距嚴重,他在今年「雙十節」時也特別提到這一點,「臺灣的貧富差距是不小,但是我們的所得分配這幾年來,都一直在改善。」
  • 臺灣貧富差距拉大 最富5%年收入是窮人的100多倍
    臺灣地區貧富差距擴大,有錢人一擲千金,但窮人需努力求溫飽。(圖片來自臺媒)中國臺灣網7月23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財政事務主管機關公布最新綜所稅統計數字,最高5%富人年收入逾468.7萬(新臺幣,下同),是最低5%民眾4.5萬的104倍,在貧富差距擴大間,消費市場也出現明顯變化。學者指出,富二代在近年來逐漸躍上檯面,除進入管理接班梯隊,在食衣住行的花費上也不手軟,以致超跑、高級鐘錶、珠寶消費金額出現明顯攀升。
  • 臺灣地區貧富差距大 最富5%年收入是窮人的100多倍
    臺灣地區貧富差距擴大,有錢人一擲千金,但窮人需努力求溫飽。(圖片來自臺媒)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財政事務主管機關公布最新綜所稅統計數字,最高5%富人年收入逾468.7萬(新臺幣,下同),是最低5%民眾4.5萬的104倍,在貧富差距擴大間,消費市場也出現明顯變化。學者指出,富二代在近年來逐漸躍上檯面,除進入管理接班梯隊,在食衣住行的花費上也不手軟,以致超跑、高級鐘錶、珠寶消費金額出現明顯攀升。
  • 臺貧富分化影響選舉結果與政治版圖
    臺灣社會 政治版圖「北藍南綠」盡所皆知,問題是國民黨為何在南部地區歷經7次「立委」補選以及市長選舉,會流失百萬選票?不僅得票數大幅落後,相較過去更是呈現衰退趨勢。選舉成敗原因眾多,但就選票得失增減現象與趨勢而言,臺灣貧富分化問題,特別是南部地區貧富分化問題可能是其中之要害,並可能進一步固化「北藍南綠」的政治版圖。
  • 臺灣光鮮表面背後:貧富分化導致雙峰結構
    而臺灣「財政部」旗下的財稅中心在今年4月公布的數據表明,2009年臺灣所得最高的族群,平均年收入近281萬元,但最底層的窮人全年所得只有9.9萬元,兩者相差28倍。事實上,貧富差距可能比數據更嚴重。因為低收入戶窮到不需繳稅,而許多有錢人以投資股票、買賣土地房產「錢滾錢」,身家越來越大,但實際上繳的稅很少。
  • 美國大公司貧富差距:庫克工資是員工201倍,星巴克差距過千倍
    現在,標普500指數裡最大的100家公司已經有19家披露了這個「貧富差距」數據,美國媒體Business Insider將它們整理成了一張排行榜。比如,英偉達黃仁勳的工資是普通員工88倍;而庫克的工資是普通蘋果員工的201倍;貧富差距最大的星巴克,CEO工資是普通員工的1675倍。
  • 撕裂的海島臺灣貧富分化與政治操弄 (下)
    這些廣告推出的時機,正是「五都選舉」之前——「五都選舉」是指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和高雄市這五個直轄市市長以及市議員的選舉。從各種官方數據以及其他數據來看,臺灣的貧富分化問題相比其他國家與地區並不嚴重,但在民眾看來,這一問題似乎到了刻不容緩、無法忍受的地步(詳見上篇)。各種原因之外,還有個臺灣特色的原因:那就是對貧富分化議題的政治操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