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皆知,我們如今的社會在本質上是父系社會,絕大部分國家的元首一直都是男性在擔任,社會上許多重要的崗位也都是男性在佔據著。但是在舊時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的早期人類社會是屬於母系社會的天下。母系社會又稱女系社會、母系氏族制社會,即建立在母系血緣關係上的社會組織,是按母系計算血統和繼承財產的氏族制度。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母系社會逐漸被父系社會所取代,歸根到底是社會在進步。
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母系制時代的鋤耕為大規模的犁耕農業所代替。駕畜耕田主要是男子來承擔。這樣,婦女在農業生產領域裡也被男子排擠出來。男子在經濟上躍居了統治地位。過去男子從事狩獵,女子從事採集和種植。在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狩獵經濟不穩固,沒有可靠保障。女子的勞動在生產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採集和種植是穩固的,是當時人們生活的可靠保障。因此女子在氏族中受到高度的尊敬,現在則不同了,從前從事狩獵的男子,現在無論在犁耕農業還是在畜牧業中都佔主要地位。主要生產行業中都是男性佔主導地位,而女性在社會上的重心逐漸偏向家庭事務。男女經濟地位的變化是導致彼此社會地位的變化,男子躍居了壟斷地位。於是原業以母係為中心的母權制氏族轉入了以父係為中心的父權制氏族。
而在如今的社會依舊是男性佔主導地位,如果你細心觀察你會發現男女性在社會上參加工作面對的社會上的眼光是不一樣的。比如人們會認為一個男性孤身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發展會相對容易,而一個女性面對這種情況就會被大部分人認為很艱難。
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則是男女性本身各自優缺點的不同。大部分男性相對於女性更具備吃苦耐勞、意志堅定、理性、遇事沉著冷靜等品質或者說是優勢。而女性相對於男性的優勢則更多以現在情感豐富、語言流暢、記憶、知覺速度等方面。在如今競爭激烈而生產力大部分還是需要人力來進行的社會,男性明顯要更具有優勢。
那麼問題來了,社會如何才能演變成母系社會呢?
按照馬克思的理論來說,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那麼我們社會要想回到母系社會,只有當社會生產力達到一定的高度,社會的生產不再需要人力來進行的時候,男性和女性各自的優勢將會在社會競爭中不那麼明顯。那麼男性和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也將趨於一個平衡。
而這種社會中,人類的精神境界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不再會出現男女歧視,在子女姓氏繼承方面,不再糾結於從父還是從母。只有在這種情況下社會才有可能回到母系主導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