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投行業燒錢血淚史:始於團購,成於滴滴,終於ofo

2020-12-1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沒人會為2VC模式接盤了,BAT也不傻。」

上周,一位投資人告訴《財經故事薈》「ofo把大家都燒怕了,不會再有了。」

移動網際網路的燒錢模式,始於百團廝殺,成於出行混戰,衰於直播大戰,終於單車對壘。投資人對燒錢模式的謹慎,還波及細分領域,比如今年正火的共享充電寶領域。

這些通過燒錢一時衝上雲霄,投資一停轟然倒塌的案例,問題各異:有的幾乎全行業覆滅,是因為賽道錯了,比如直播答題,比如區塊鏈發幣;更多案例,其實商業模式可行,但公司燒錢無度,遠離了商業本質,比如共享單車,比如團購大戰,比如共享充電寶,都是如此。

一段創投行業燒錢史,既是羊毛黨的狂歡史,也是風投機構的血淚史。

少聽故事,多看業務,燒錢的堅決不投

「共享單車大戰,是燒錢模式的徹底終結。」半年前,一位阿里系內部人士總結道。

雖然阿里系曾注資ofo,但大頭以債務模式,抵押物就是ofo持有的千萬量共享單車,陸陸續續還上了一部分。

這種謹慎與當年滴滴、快的、UBER 三國大戰時,AT雙寡的豪擲千金大相逕庭。

鼎盛時候,某家共享出行企業,曾經一天燒了3000萬美金,這種燒錢速度,讓高盛出身,見慣了大錢的柳青都膽戰心驚。

如此大額的燒錢規模,專業風投機構無力承擔之重,主要是背後的AT推波助瀾。

「滴滴和快的大戰,本質上是AT大戰。」上述投資人說,「一線的快的、滴滴,其實是AT的代言人角色。」

到了後期,連不差錢的AT也難以為繼,合併成了終局。正是這種無奈的合併,讓AT最終認識到,前期膠著狀態下的燒錢比賽,只能保證不輸,不能保證穩贏。

「而且雙方一合併,你會發現合併後的公司,終會偏向一方,這種情況下為什麼還要大力燒錢」,上述投資人分析。

正是基於這種狀況,在共享單車時代,AT的策略變了。

「投ofo,我們的目的是不出局,佔個位置就行,所以我們不會無節制地燒錢投錢」。上述阿里系內部人士聲稱。

佔位意味著,阿里系從來沒把ofo定位到一線代理人的位置。佔位還意味著可以多處落子,比如在ofo、摩拜之後,阿里系還投資了哈羅單車——前期,在ofo和摩拜的燒錢大戰期間,哈羅單車低調潛行,後期反而因為沒有資金包袱下,反而逆襲而上。

投資人對於燒錢模式的公司,同樣越來越遠離了。

最近,一家重資產的停車場運營公司,頻繁接到風投機構的面談邀約。但在2017年之前,這家公司主動去找投資,願意面談的只有不知名的小風投機構。

「聊了一會就走,就覺得還挺看不上我們,覺得我們模式太重,跑得太慢」。上述公司COO告訴《財經故事薈》。

近一年找上門的,多數都是大型知名風投機構。「他們認為我們現金流好,盈利模式清晰,我們最近三年都盈利」,上述COO說,「風投不喜歡燒錢的模式了,他們只願意錦上添花,不願意雪中送炭」。

連陸續投過滴滴、ofo的朱嘯虎也改口了。他在去年12月說「真正好的商業模式不燒錢」——事實上,在ofo的投資人中,朱嘯虎在行業崩盤之前,通過向阿里和滴滴出售股份,是罕見能夠全身而退的幸運者。

風投機構對燒錢模式的遠離,其實有內因和外因

外因,願意燒錢的金主沒了,比如AT雙寡——在出行大戰中的燒錢,某種程度上屬於不求財務回報的戰略性投入。

但在共享單車深陷泥潭後,AT系的態度已然轉變。

馬化騰曾在朋友圈評價說,ofo敗於一票否決制——馬化騰可能認識到,遠離商業本質、高度依賴資本輸血、投票權四分五裂的創業模式走不通。

此外,騰訊在遊戲業務受挫後,開始轉型回報更慢的產業網際網路,掏起錢來可能也越發謹慎了。

因此,缺乏了AT雙寡的資金輸血,不可能再出現類似滴滴快的那般的燒錢大戰了。

而內因,則是因為風投機構的募資難度提升,錢袋子越來越緊了。

投中研究院去年的統計顯示:2018年上半年,風投基金募集規模同比下降74.59%;完成募集基金數量同比下降19.51%。Winter is coming!

上述投資人印證了統計數據的可靠性,「去年有不少機構,壓根沒有完成既定的募資指標」。

據他觀察,2013年前後那一波創立的新生風投機構,現在用的錢不少都是2014年前後的募資,且以追求短期回報的人民幣基金為主。

人民幣基金一般比較著急變現,很多都是「3+2」的短周期,2014年、2015年的募資,基本上今明兩年到期,「去年不少投資經理去休假了,今年還會有不少風投機構關門,錢都沒了怎麼還敢去投燒錢的公司」。

他所在基金的其中一位LP,是某上市公司董事長,也特意提醒「少聽故事,多看業務,燒錢的堅決不投。」

節奏失控:模式可行,燒錢無度

大多數的燒錢案例中,其實是商業模式可行。身在其中的公司方向對了但路沒走對,燒錢無度,節奏失控,比如ofo。

上述投資人所在基金,曾因錯過共享單車,開了個一個復盤會,「錯過了嘛,我們就覺得很可惜,挺羨慕別人的。看大出行項目的同事,半年都抬不起來頭」。

ofo巨債壓身後,一位合伙人開玩笑說,「幸虧沒投」。

根據公開信息,ofo從2015年成立至今,總共完成12輪融資,總金額超過百億。2018年3月,ofo的估值曾一度高達30億美元,創始人兼執行長戴威也一度榮登胡潤年輕富豪榜。

摩拜的融資金額也和ofo相當。

其實,共享單車行業商業模式還是跑得通的。ofo的投資人曾算過帳:一輛自行車兩百塊錢,在校園裡面,每騎一次五毛錢,每天能騎十次,就收了五塊錢,兩百塊錢可能四十天就賺回來了。

上述帳目,其實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合理定價,騎一次5毛;二是自行車復騎次數足夠多,也就是說單車必須擺放在騎車需求旺盛之地。

這兩個前提,ofo後期都沒做到了,為了在規模上碾壓友商,免費騎車還發紅包,無序濫上單車,不但沒有成就美好出行,還成了亂佔公地的沉重負擔。

不健康的燒錢模式下,ofo高度依賴風投輸血。資金還沒到帳,就敢提前花錢。2017年下半年,是ofo燒錢的高峰時期,數千萬請來鹿晗代言。彼時軟銀表達了投資意向,結果後來軟銀放棄了ofo,本就脆弱的資金鍊轟然倒塌。

共享單車百億教訓之後,精明的VC已經拒絕2VC模式了,但創業者依然在持續燒錢遊戲,比如共享充電寶行業。

這個被王思聰聲稱寧願「吃翔」也不看好的行業,商業模式是跑得通的,但激烈的競爭之下也有急功近利者「大躍進」。

共享充電寶圈地的路徑是「入場」,進入各大商場、寫字樓、酒店、飯店、KTV、零售終端等場所。

2017年,免費入場為主。隨著地盤之爭愈發激烈,掏給商家的入場費和分成讓利一路走高。

據鋅財經報導,某個共享充電寶公司為了籤下某集團的場地,掏出了近兩千萬的入場費。

鋅財經的匿名信源尚還存疑,前幾天媒體爆料的某家共享充電寶入場費數據,就更有說服力了。

爆料顯示:怪獸充電寶的入場成本包含一次性入場費和高額分成,最高分成為武漢威尼斯水世界,一次性進城費高達140萬元。而其他一些場地,除了多達幾萬十幾萬幾十萬的一次性入場費,還要讓出充電寶租金分成的五到七成。

共享充電寶,已經成了惡性競爭的紅海,而怪獸可能是其中最激進的一家。

為何如此著急做規模?

4月中旬,怪獸曾公布了一輪融資,但據和訊科技報導,這輪融資其實為去年年中那輪融資的分期打款,融資中可能存在對賭協議,所以,怪獸不得不快上規模。

上述分成比例和入場費度,相比去年也大幅提高。據和訊科技報導,怪獸融資BP顯示:2018年11月,怪獸充電直營櫃機的「門店分潤」僅佔23%,扣除各方面支出之後,怪獸充電依舊擁有31%的毛利率。

不可持續的燒錢,如同一場賭癮,前期灑下的真金白銀都變成越發高昂的沉默成本,持續燒下去成了單選項,難走回頭之路。

賽道泡沫:此路不通,行業團滅

燒錢死案例中,還有一部分是幾乎全行業覆滅,換句話說,他們所處的賽道就是偽賽道,商業模式壓根走不通。

比如去年幾乎團滅的直播答題,比如以畸高高息吸引投資人的網際網路理財平臺(除了詐騙平臺)。

今年3月,一度估值50億的熊貓直播黯然關門。被王思聰親自邀請擔任融資副總裁的莊明浩在去年已經離開,「盡完了人事,發現天命難違。」

其實在直播行業,比起熊貓之死,更有代表性的是直播答題的全線覆滅——直播答題是真正的偽賽道。

去年1月突然大火的直播答題,也始於王思聰「我撒幣,我樂意」,一夜之間刷遍朋友圈,各大平臺聲稱要投入總計40億資金,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靠錢「燒出來」的網際網路「風口」,

先是衝頂大會火了,緊接著映客直播、花椒直播、KK直播、西瓜視頻……各家直播平臺和短視頻平臺,聞聲而動,全數殺入,狂撒百萬現金吸引用戶。王思聰、張一鳴、周鴻禕、奉佑生,等創始人親自出臺,鬥壕刷臉。

奉佑生自稱撒幣第一人,喊話要撒10個億。周鴻禕不甘示弱,要「一起撒幣到老,硬槓到底。」

瘋狂灑下的真金白銀,確實吸引了不少嘗鮮用戶和羊毛黨。比如:西瓜視頻《百萬英雄》首個百萬場,100萬參與用戶中僅23人通關,每人分得4萬多元。

風行一時,集體團滅,到了春節之後,直播答題集體涼涼,沒有一個留存下來。到底為什麼?

第一,偽商業模式

直播答題,模仿的其實是電視綜藝節目,只是換了一個載體,比如《開心辭典》《一站到底》等等,其營收模式也是廣告。

但為何說直播答題的商業模式行不通?

在《開心辭典》裡,少數人參與遊戲,帶來廣告價值的是電視前數千萬的觀眾。兩者分工清晰:參與者貢獻內容,圍觀者貢獻流量,而且圍觀者除了精神層面的觀看愉悅,並沒有直接的金錢獎勵、因此,這種節目篩選了真正對答題節目感興趣的用戶群體,他們是高粘性用戶,具有長期商業價值。

而直播答題節目中,用戶無門檻參與答題,蜂擁而至是基於獎金獎勵,捨得花時間答題的都是屌絲用戶,他們本身的廣告價值頗為可疑。此外,參賽者全神貫注於緊張刺激的答題比賽環節,哪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什麼冠名廣告?因此,直播答題依賴的廣告變現模式,壓根跑不通。

其次,同質化競爭嚴重

直播答題APP,玩法大同小異:平臺設置獎金,然後由一個明星或名人擔任主持人負責出題,一共十幾道選擇題,分享邀請碼給好友可獲得一次復活機會,答對全部題目的用戶可以平分獎金。

同質化競爭之下,燒錢大戰成了唯一可行的競爭路徑。最後,由於基本的商業模式不成立,行業團滅無一留存,燒錢越多損失越大。

在不少創投燒錢史案例中,類似直播答題之類的偽賽道不算罕見,而全行業團滅的結局也足夠慘重。

百裡成一的創投行業,就是一場孤注一擲的冒險賭局。賭局之上,有的人靠牌技取勝,有的人以為籌碼多了就能取勝;但如果牌技不行,籌碼越多虧損越大,而最後坐莊的必然是牌技籌碼兼具的那位。

 

作者:陳紀英,微信公眾號:財經故事會

本文由 @財經故事會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回首網際網路十年的「八次燒錢大戰」
    2020 年末,巨頭紛紛下場做社區團購,阿里投資十薈團、騰訊投資興盛優選和食享會、美團自建美團優選和美團買菜、拼多多自建多多買菜和快團團、滴滴自建橙心優選 ...一時間硝煙四起,關於社區團購的戰爭正在拉開帷幕。低價補貼、陣地戰,新誕生的社區團購再次開始燒錢模式。
  • 社區團購瘋狂擴張燒錢背後,又折射出什麼樣的市場經濟?
    在共享經濟、網約車、團購這些熱點之後,社區團購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現在巨頭企業們要爭的是"最後一公裡",爭的其實也是流量。因為在這之前網際網路流量該挖的已經挖得差不多了。而在社區團購瘋狂擴張燒錢的背後,又折射出什麼樣的市場經濟呢?我們很多人經歷過快的VS滴滴大戰,那段時間雙方補貼大戰陷入瘋狂狀態,背靠著阿里和騰訊兩大財主,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燒掉數十億元,堪稱慘烈。最終結果是兩家合併,到了現在,不論是網約車司機還是消費者,得到的只不過是打車方便而已。
  • 3年虧150億ofo,錯過高瓴資本,拒絕滴滴,選擇了阿里系
    小黃車ofo則比較曲折,3年時間虧損掉融資的20多億美金,也就是150億人民幣左右,滴滴入股ofo後,一度幫助小黃車改善財務結構,減少虧損,而後創始人戴威卻趕走入駐的滴滴團隊,隨後更是拒絕了滴滴19億的收購方案,轉身抵押小黃車,投入了阿里巴巴的懷抱,並拿到阿里系的3.4億美金。成了阿里系的一員。
  • 如果現在滴滴不收購ofo小黃車,ofo小黃車的未來會怎樣呢?
    由於最近滴滴又遇到了重大命案,遭到了全國人民的指責,甚至深圳市有關部門命令滴滴平臺快速整改,否則近期就要取消滴滴網約車資格。而迫於壓力,滴滴創始人程維和總裁柳青也在昨天鄭重道歉。但滴滴的現在的路很艱難,未來一段時間也是非常坎坷。
  • ofo和摩拜會合併嗎?
    首發 | 創業家&i黑馬(ID:chuangyejia)文 | 王妍過去兩年,網際網路行業發生了多起重磅合併事件。如58趕集、點評美團、攜程去哪兒、滴滴優步的合併。在共享單車的「風口」裡,ofo與摩拜的「最後結局」一直是大家所關注的。共享單車大戰打到現在,雙方跑馬圈地的競爭也進入白熱化。
  • 共享單車終於盈利,不是ofo和摩拜,永安行走了最前面!
    共享單車想要實現盈利是很難的,就拿摩拜和ofo來說,單是押金就被擺了一道,想要盈利更是難上加難。而如今摩拜賣身美團之後幾乎是完全成了美團的產品,而ofo陷入資金困局,想要再有進展也是很難。在資本促進的合併案失敗之後,摩拜和ofo很有可能被資本所拋棄,在間隔大半年之後摩拜賣身給了美團,創始人胡瑋煒終於是成功套現出局。而ofo則是堅持夢想,可是想要有作為依舊很難,除了獲得阿里的單車抵押注資之外,並沒有其他的資本願意接盤。直到2018年末,爆發了押金擠兌危機,好在戴威堅持了下來。
  • 摩拜ofo合併是唯一出路?阿里成「關鍵第四號」
    金沙江創投、滴滴、阿里都是ofo背後的資本,而騰訊則是摩拜的投資者,多年來這兩方的資本都投資了很多網際網路項目,有時候互為競爭對手,有時候又同為合作夥伴。但資本面前本無永遠的對手看,有的只是永遠的利益。投資者投資創業企業後,之後的下一輪的融資可以選擇拿錢出局或者繼續跟投,下一輪的投資者也被稱為「接盤俠」。
  • 從接近盈利到燒錢補貼 攪局者鏖戰社區團購
    12月,相繼有媒體報導稱,12月17日,據媒體爆料,滴滴、美團、拼多多三家巨頭下的社區團購平臺12月件單量峰值均已突破1000萬單,其中滴滴旗下橙心優選12月日均件單量突破了1000萬單。此外,如美團等網際網路企業本身在最後一公裡便有布局,如能在現有業務上疊加社區團購業務,能夠提高運營效率。12月17日,行業資深人士、廣州芸谷科技有限公司CEO宋暘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對於網際網路巨頭而言,切入社區團購是其從廣域電商向同城電商轉變的抓手業務。
  • ofo敗局|戴威的固執:當時擁有一票否決權,拒絕與摩拜合併
    ofo的危機始於2017年年底,原因是投資人開始「斷糧」了。對於任何一個生意而言,盈利模式都是關鍵,但對於ofo來說,賺不賺錢似乎一直以來就不重要,因為ofo甚至很多其他品牌的共享單車都是靠投資人輸血過活的。他們只需關心用戶數、鋪放量、增長速度,但這一切,終究不可持續。
  • 共享單車混戰局面結束:免押金大勢所趨 ofo歸宿將成最大看點
    回望2018年上半年,共享單車行業在資本收割的同時,也更趨於穩定和正規,免押金成趨勢,市場監管也更嚴格。資本退潮海外市場難成第二增長點作為共享經濟的代表之一,共享單車的發展可以說是整個行業的晴雨表。2016年開始,以摩拜、ofo為代表的共享單車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從一線城市向外布局,幾乎在城市的每一個主幹道都能看到共享單車的身影。
  • 經緯創投張穎:瓜子是經緯創投十年來投資額最大的公司
    其中,經緯創投作為老股東持續跟投了瓜子二手車。這是經緯創投在泛出行領域的又一重點布局,早前,經緯分別投資了滴滴出行和共享單車ofo。2003年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公布了近100家風險投資公司投資數據表明,從內部收益率的角度衡量,經緯創投是業界最優秀的公司之一。
  • ofo一灘爛泥戴威黯然退場 滴滴賠35億經緯賠14億
    誰還記得當年風風火火的ofo小黃車?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被資本泡沫吹出來的共享單車,被媒體吹捧和鮮花包圍的戴威,都是浮躁時代的犧牲品。限制消費令詳情顯示,申請人為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在該限制消費令中,戴威不得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高消費,購買不動產或者新建、擴建、高檔裝修房屋等。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8月,註冊資本約38.52萬。
  • ofo接入滴滴出行App 摩拜跳不出押金旋渦
    4月27日,共享單車的原創者和領騎者ofo小黃車宣布,正式接入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出行平臺滴滴出行。即日起,滴滴出行的用戶可在滴滴App內使用ofo小黃車,享受無縫接駁的便捷出行體驗。滴滴出行是在螞蟻金服後,又一 4月27日,共享單車的原創者和領騎者ofo小黃車宣布,正式接入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出行平臺滴滴出行。即日起,滴滴出行的用戶可在滴滴App內使用ofo小黃車,享受無縫接駁的便捷出行體驗。滴滴出行是在螞蟻金服後,又一個月ofo合作的大佬。
  • 滴滴入局 社區團購烽煙四起
    分析認為,社區團購都是在原有商業模式上的一種延伸,是否能為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商品仍然是社區團購最核心、最長期的競爭力。但蠻荒時代尚未終結,目前來看,社區團購仍然以燒錢補貼為主要擴張手段。滴滴入局哀鴻遍野的社區團購又開始烽煙四起。近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各大巨頭紛紛開始加速社區團購的布局。生鮮前置倉品牌樸樸超市上線「樸樸特選」,以低價商品迎戰社區團購。
  • 摩拜和ofo取消月卡優惠 共享單車開始收割用戶
    去年12月底,深陷融資困境的ofo率先取消了免費月卡,月卡調整為每月20元/月。而今,另一個頭部玩家摩拜也悄然改變了收費模式。近日,界面新聞記者登錄摩拜APP後臺發現,摩拜的月卡價格也已調整為20元/月。這意味著,近一年的拉鋸後,摩拜和ofo之間的價格戰終於告一段落,一直膠著混戰的共享單車玩家開始收割用戶了。
  • 網際網路大佬集體「賣菜」,燒錢捲土重來
    今年以來,包括阿里、京東、拼多多,美團、滴滴等在內,如果再加上眾多參與企業背後的騰訊,中國網際網路半壁江山正在為了社區團購「流量池」爭的你死我活。怎麼個社區團購法?與其他在APP下單的生鮮電商相比,社區團購是以微信小程序為主要載體,採用預售制,比如提前一個晚上下單,第二天到指定地方提貨,這種方式可以減少平臺存貨,避免了傳統生鮮電商高損耗難題。
  • 美團、滴滴的社區團購大戰:用最狠的人,做草莽的事
    一位莆田的社區團購用戶對搜狐科技調侃道。為了開拓新用戶,眾多進軍社區團購巨頭們打出了「新用戶1分錢買菜」的口號。進入下半年,網際網路巨頭們開始將目光放在了買菜這門生意上。砸錢補貼之下,不少地區的生鮮價格降到了0.99元,一些重點競爭的城市用戶對搜狐科技笑稱「終於實現了水果自由。」這不是生鮮電商第一次被推上風口。
  • ...紛紛布局社區團購新一輪「燒錢大戰」或將開啟 警惕二級市場...
    原標題:追逐千億風口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布局社區團購新一輪「燒錢大戰」或將開啟 警惕二級市場概念炒作去年,蘇寧率先推出了社區團購業務「蘇小團」;今年6月,滴滴打造的社區團購品牌「橙心優選」上線;7月7日,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進軍社區團購賽道;8月,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小程序「多多買菜」也已上線;9月,阿里宣布成立盒馬優選事業部,布局社區團購。有消息稱,京東也正在籌劃社區團購項目「京東優選」。
  • 社區團購為啥又火了?「團長」佣金返點最高3成!還有額外獎勵
    ◆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原本已經"沉寂"的社區團購,再度火爆起來。 老玩家紛紛完成新一輪的融資的同時,新玩家美團、滴滴以及拼多多的低調加入,讓社區團購的硝煙再起。
  • ofo小黃車融資總額已超40億 正改變"最後三公裡"出行習慣
    他是不是投過滴滴?」「哇,見到名人了!」兩個激動的年輕人衝回56樓,接受了金沙江創投1000萬元的A輪融資。  這兩個青澀的年輕人就是ofo小黃車的創始人兼CEO戴威和聯合創始人張巳丁。15個月之後,ofo小黃車的融資總額已超過40億元,共享單車也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的新「風口」,在越來越多的城市裡,鋪天蓋地的小黃車正在改變人們「最後三公裡」的出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