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秀村:牧民定居點做出旅遊大文章

2020-09-05 甘南網絡廣播電視臺


唱藏歌、跳鍋莊。本稿配圖均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文博 攝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文博

藍天白雲之下,草原環抱之中,一排排風情濃鬱的藏家民居整齊排列,一條條筆直整潔的水泥道路通達各戶……6月20日,記者乘車從碌曲縣城出發,沿國道213線向西南方向行駛20多公裡,一座秀美的藏族村莊便映入車窗。她就是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第一批建成的遊牧民定居點,也是該州第一個村級4A級旅遊景區,近來名氣大得很!

誰承想,四五年前,尕秀村還只有60多戶人家,群眾還住在帳篷裡,過著居無定所、櫛風沐雨的遊牧生活。

「以前牧民居無定所,老人看病、孩子上學困難重重,牛、馬、人混住,衛生髒亂,影響健康。」對於曾經的尕秀村,碌曲縣尕海鎮鎮長阿鬥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說:「好在,2017年尕秀村終於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阿鬥鎮長口中的機遇便是發展鄉村旅遊。2017年3月,甘南州委、州政府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將尕秀村確定為「全域旅遊無垃圾樣板村」,以把尕秀村打造成「領先全省、示範藏區、享譽全國」的全域旅遊無垃圾樣板村為目標,吹響了「打造環境革命升級版,搶佔綠色崛起制高點」的集結號。

「把草原當作背景來烘託,把村莊當作風景來打造,把庭院當作盆景來培育。」此後半年時間裡,尕秀村迅速完成了硬化道路、整村亮化工程,建設了村史博物館、文化廣場、光纖網絡、旅遊公廁、便民橋等基礎設施,牧村面貌煥然一新。

藏家民居。

「以前居無定所,現在一家人住進了漂亮院子,感覺像做夢一樣。」話語間,尕秀村牧民卓瑪草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看著村子一天天美起來,加之幹部們不斷地入戶送政策、耐心做工作,越來越多牧戶像卓瑪草家一樣決定:放棄祖輩沿襲千百年的「逐水草遊居」生活,定居尕秀。

很快,尕秀村人口規模翻了6倍多,發展為轄3個村民小組,393戶1910人。

定居下來,僅僅完成了第一步。

要想穩得住、富起來,那還得靠旅遊。

村子越來越美,來尕秀觀光歇腳的遊客也多了起來。2017年,尕秀村藉助環境改善,發展旅遊業,成立一家旅遊土特產開發有限公司,公司牽頭在村裡興辦藏家樂。

「大家都辦藏家樂,我也把6間房子收拾出來,改成民宿辦起了藏家樂。」卓瑪草搭上村集體經濟的便車,從牧民轉型變成旅遊從業者。

「起初,很多開辦藏家樂的村民不會說普通話,無法和遊客交流;有的家裡環境衛生差,遊客入住率低;一些遊客不習慣吃傳統的藏餐。為此,縣裡旅遊部門專門組織漢語、餐飲培訓,幫扶幹部還上門教大家打掃客房。」碌曲縣副縣長胡林俊說,經過培訓,很多村民漸漸適應了新的經濟業態,藏家樂生意也有了起色。

走進卓瑪草家,整個院落溫馨舒適,客房乾淨整潔,她本人也練就一口流利的漢語。她告訴記者,去年家中僅藏家樂就收入8萬元,自己又開了商鋪和餐館,再加上牧場所得,收入30餘萬元。

從牧家樂出來,幾百米外的曬金灘帳篷城傳來了歡快的藏歌。

帳篷城。

藍天之上,白雲舒捲遊走;牧草青青,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頂頂帳篷如同一顆顆璀璨的珍珠,秀美的草原讓人流連忘返。

品藏餐、唱藏歌、跳鍋莊,遊客和牧民親切互動,帳篷內外好生熱鬧。

據尕海鎮黨委書記蘇努東珠介紹,帳篷城是黨員創業幫扶示範項目,全村81戶貧困戶每戶一股,每股1.5萬元,入股尕秀村東喀爾集體經濟開發有限公司旗下的曬金灘帳篷城,按「334」模式比例分紅,即集體經濟分紅30%,一般戶分紅30%,貧困戶分紅40%。貧困戶不僅可以以入股分紅模式加入帳篷城營業,還可以在帳篷城這個「扶貧車間」就業,實現「雙收入」。

得益於旅遊產業的強力拉動,2018年底尕秀村81個建檔立卡戶實現全部脫貧。2019年,尕秀村接待遊客80萬人次,52戶開辦藏家樂的家庭從旅遊服務業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有的藏家樂收入甚至達到13萬元。

熱情的牧民。

發展旅遊,保護生態是首位,這是尕秀村始終遵循的原則。

尕秀村在帳篷城附近一處廢棄水渠基礎上,改造建設一條生態科普長廊。走廊以「珍愛美麗高原,守護自然資源」為主題,共展出礦產標本80件、化石標本40件、鳥類圖案40幅、植物蠟葉標本80件、植物種子標本30件、昆蟲蝴蝶標本12件等。引導遊客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激發形成親近自然、了解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意識。

與此同時,隨著尕秀村旅遊業的發展、從業崗位的增加,群眾從牧場走向市場,從做家務走向做生意,許多群眾把牲畜賣掉專門從事旅遊服務業,草場得到休養、生態不斷改善,真正實現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豐收。

相關焦點

  • 「進村入戶看變化」甘南州碌曲縣藏寨尕秀村 扶貧?新路
    路一轉彎,「尕秀村生態旅遊第一藏寨」就在眼前,一排排藏式民居鱗次櫛比,大門精雕細琢,畫牆色彩鮮豔,藏族阿媽領著快樂玩耍的孩子。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是甘南州近年重點打造的全域旅遊無垃圾樣板村和生態文明小康村,2018年尕秀村榮獲全省鄉村旅遊示範獎,2019年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幾年前,尕秀村是一處集中安置藏區貧困農牧民的定居點。
  • 轉角遇見你,甘南最美藏族村——尕秀村
    坐落於碌曲草原腹地和國道213線上的尕秀村,便是這麼一個地方。老人跟我講,尕秀村是一個藏民定居點,全村360多戶,是全國民族團結示範村。村裡的支部書記是全國人大代表,經常去北京開會。近兩年來,隨著甘南州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縱深推進和生態文明小康村的全面推開,尕秀這座遊牧民定居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居無定所、櫛風沐雨、顛沛流離的遊牧生活一去不復返,
  • 促增收 牧民「閒置」定居房變民宿
    原標題:促增收 牧民「閒置」定居房變民宿9月11日,在紅原縣邛溪鎮瑪薩陽德村牧民定居點旅遊扶貧藏家新村建設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對村裡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提升,不久後,這些曾經閒置的定居房將變成民宿。「這段時間,每天都有40來個工人在這兒進行改造施工。」
  • 草原旅遊升溫 牧民定居新村開起牧家樂
    草原旅遊升溫 牧民定居新村開起牧家樂 □銀琪 本報記者 徐中成    5月1日,小長假的第一天,紅原大草原的牧草正在返青,牧民甲洛家的家庭旅館迎來了首批遠道而來的客人。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全域旅遊助力藏族牧民轉型
    甘南州坐落在青藏高原東北部,多樣化的景觀地貌和繽紛多彩的民族風情讓這裡成為旅遊勝地。2015年,甘南州發起了「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活動,將環境整治延伸到老百姓的爐臺、灶臺,以此為突破口,提升生活標準。不僅如此,甘南州還啟動了全域旅遊,鼓勵當地牧民轉變生產方式,發展旅遊業。作為迭部縣的熱門景區,扎尕那獲得當地政府的重點支持。
  • 尕秀村的華麗蝶變
    6月20日,幾名藏族演員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帳篷城景區的草原上表演舞蹈。
  • 九色甘南 迷人的香巴拉——甘南州推進全域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紀實
    無人機航拍鏡頭下,尕秀村帳篷城108頂大小各異的帳篷如同一顆顆璀璨的珍珠,組成了藏族吉祥八寶圖中的蓮花圖案,鑲嵌在秀美的草原上。品藏餐、唱藏歌、跳鍋莊,遊客和牧民親切互動,帳篷內外也是好生熱鬧……。她就是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是甘南州第一批建成的遊牧民定居點。四五年前,尕秀村還只有60多戶人家,群眾還住在帳篷裡,過著居無定所、櫛風沐雨的遊牧生活。「以前老人看病、孩子上學困難重重,牛、馬、人混住,衛生髒亂,影響健康。」對於曾經的尕秀村,碌曲縣尕海鎮鎮長阿鬥記憶深刻。
  • 九色甘南 迷人香巴拉:甘南州推進全域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紀實
    品藏餐、唱藏歌、跳鍋莊,遊客和牧民親切互動,帳篷內外也是好生熱鬧……近年來,甘南藏族自治州將旅遊業確定為首位產業和戰略性支柱產業,把文化旅遊作為經濟新常態下新的增長點,生態保護的重要支撐點,轉型跨越的有效切入點,富民增收的主要著力點,堅持挖掘文化內涵,做大做強「全域旅遊無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特色品牌,走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徵、地方特色的全域文化旅遊發展之路,實現了旅遊人數和綜合收入連續
  • 甘肅甘南:4.5萬平方公裡大草原實現「全域無垃圾」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志鋒初冬時節,黃河上遊的瑪曲大草原褪去了夏日的喧囂,草木枯黃的大地泛著耀眼的金黃,蔚藍的天空下群山白雪皚皚,蒼茫的草原溼地上寂靜深邃,宛若一幅如詩如畫的草原冬日風景圖。經過5年的努力,全州4.5萬平方公裡的青山綠水大草原實現了「全域無垃圾」,打贏了「環境翻身仗」。如今在甘南,全域無垃圾已經成為甘南州各族群眾發自內心的「生態信仰」和「環保自覺」,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全民參與、上下聯動」的全域治理大格局。
  • 甘肅甘南:尕秀村108頂帳篷組成「蓮花」點綴草原 (1/5)
    甘肅甘南:尕秀村5) "← →"翻頁 6月20日,航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帳篷城景區
  • 馳騁草原——尕秀村
    這裡以生態旅遊而受到人們的青睞得天獨厚自然資源近年來,碌曲草原上的尕秀村立足於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提升完善硬體設施和軟體服務水平,成為甘南旅遊風情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牧民村俗文化在這裡體驗草原風光,體驗藏地民俗風情,一旦你來到這裡,你會發現,其實,尕秀村並不小,其可以輻射周邊八座山
  • 大美甘南 如詩如畫
    今天,《甘肅日報》刊發了攝影專版——大美甘南·如詩如畫,讓我們一起打開鏡頭裡的青藏之窗。在海拔3300米的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一排排藏式風格民居整齊地排列著,村民格日扎西的牧家樂正在升級改造。對於尕秀村的變化,格日扎西接連說了幾個「想不到」:想不到美麗的風景有了「錢景」;想不到自己的村子成為全州唯一的村級4A級旅遊景區;想不到自家的房子成了「牧家樂」。
  • 全域旅遊無垃圾:甘南藏區的金字招牌
    47歲的牧民黨員達知加滿面笑容,他和村民見證了村莊的巨大變化。  「以前村子髒亂差,到處是垃圾,道路坑窪不平。如今,房子整齊,人畜分離,院落是統一設計的,還鋪設了滲水磚,進行了空地綠化,修繕了太陽能暖廊,安裝了泡沫式衝廁馬桶。」達知加高興地說。  達知加是「環境革命」的受益者。
  • 小買賣也能做出大文章
    前幾天,有人在朋友圈裡捅出一篇《五菱宏光「吊打」特斯拉》的文章。不得不承認,題目成色十足,把小文章做出了大氣勢。雖然題目搞得有點兒兇狠,但結合文章著眼銷量的內容看,倒也算不得無中生有的標題黨。
  • 布爾津:村民吃上「旅遊飯」走上致富路
    尤其是世代逐水草而居的農牧民解放思想跟著新時代步伐,享受旅遊發展的紅利,實現靈活就業,做到人人有活幹、天天有收入、脫貧有保障。布爾津縣深挖旅遊富民潛力,圍繞布喀旅遊沿線地緣優勢,帶動周邊農牧民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旅遊經營促增收。
  • 串點成線,500公裡環博旅遊線路基本建成
    文、攝影:陳億文 李強志11月2日,記者從博州交通運輸局獲悉,總投資9000餘萬元、全長107公裡的明格陶勒哈村至浩圖爾哈牧民定居點道路建設項目已於近日竣工通車該項目的建成,標誌著博州旅遊景點全部串點成線,為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打下堅實基礎。
  • 生態旅遊為甘肅旅遊經濟「增力添火」
    這就是被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點讚的甘南州碌曲縣尕海鄉全域旅遊生態文明村尕秀村。只有到這裡,你才能深刻體會到「留住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含義,才能真正理解「生態旅遊」給貧困山區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 甘肅張掖:牧民賽馬會助力鄉村旅遊
    2020年8月4日,在甘肅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馬蹄藏族鄉旅遊文化節賽馬會上,60多名藏族、裕固族騎手進行了民族傳統走馬比賽,吸引了青海、新疆及周邊縣市的3000多名遊客前來觀賞。馬蹄藏族鄉位於祁連山北麓,有美麗的草原,當地藏族和裕固族牧民有養育優良馬匹的傳統。近年來,牧民們利用特有的地域優勢舉辦賽馬會,在助力鄉村旅遊產業發展中實現就業、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