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乾喬大沼澤變身溼地公園 定居牧民開起牧家樂
從阿壩州紅原縣城出發,到日乾喬溼地公園,短短40公裡路程,卻一會陽光燦爛,一會大雨譁譁,草原氣候的複雜和變化無常讓人頓生寒意。 80年前,在翻越了大雪山後,紅軍正是由此開始了穿越茫茫大草原的徵程。
-
四川阿壩大草原興起「牧家樂」,成為草原旅遊的新寵
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白天跨著駿馬追趕身邊成群的牛羊,晚上就住在藏式風情的帳篷裡……目前,一種名為「牧家樂」的旅遊方式在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紅原、若爾蓋大草原上悄然興起,成為四川草原旅遊的新寵。據了解,這樣的牧家樂整個紅原縣有20多家。縣裡每年要開3期培訓班,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
-
「脫貧攻堅地方行」穿好藏袍迎接山外人 草原上的脫貧攻堅戰
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藏區牧民以高山牛羊為伴,以草原湖泊為家,逐水草而居。草原生活雖樸實浪漫,但如若不談風景,牧民真實生活卻存在著太多不便。「交通不方便,以前兒子上學的時候,我要騎馬或摩託車去送,路程遙遠,麻煩著呢!」58歲的拉毛加談起居無定所的遊牧生活,出行難、看病難、水電難是他最發愁的問題。
-
尕秀村:牧民定居點做出旅遊大文章
阿鬥鎮長口中的機遇便是發展鄉村旅遊。2017年3月,甘南州委、州政府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將尕秀村確定為「全域旅遊無垃圾樣板村」,以把尕秀村打造成「領先全省、示範藏區、享譽全國」的全域旅遊無垃圾樣板村為目標,吹響了「打造環境革命升級版,搶佔綠色崛起制高點」的集結號。「把草原當作背景來烘託,把村莊當作風景來打造,把庭院當作盆景來培育。」
-
新疆奇臺縣北塔山牧場有了「牧家樂」
近日,記者在奇臺縣北塔山牧場了解到,當地首個「牧家樂」牧民氈房餐館開門迎客。 「牧家樂」主人哈斯木告訴記者,奇臺縣北塔山牧場住戶只有20來家,而且居住非常分散,外來人也很少見。去年以來,牧場周圍開建了幾個礦區,空曠的北塔山終於多了些人煙。
-
開起特色農家樂日子越過越紅火
來到後堂,今年34歲的薩亞爾牧家樂負責人依瑪裡阿里·道力達不好意思地說:「客人太多,不好意思呀。」這位曾在溫泉縣聖泉酒店當大廚的小夥,為什麼辭去了穩定的工作,自己當起了老闆呢?正忙活著的依瑪裡阿里·道力達笑著說:「大家喜歡我做的美食,加上一家三口僅靠我一個人的收入,經濟上還是很緊張,所以我在2017年辭去酒店工作,在村裡開起了牧家樂。」
-
走進巴丹吉林沙漠深處牧民人家
阿拉騰格日勒是阿拉善右旗雅布賴鎮巴丹吉林嘎查(村)的牧民,這個嘎查位於巴丹吉林沙漠深處,面積有3184平方公裡,相當於上海市面積的一半,常住人口卻只有27戶94人。蘇敏吉林湖畔的寺廟和牧民開的牧家樂。新華社記者李仁虎攝阿拉騰格日勒一家以養駱駝為生。他將駝奶發酵成酸奶,攢夠100斤後,開車運到140多公裡外的駝奶加工廠出售。
-
甘肅肅南牧民對生態的理解漸多 異地借牧徒步百裡亦不怨
46歲的甘肅省張掖市肅南縣大河鄉西岔河村村民趙志鋒回憶起在20世紀90年代的歲月,直言當下的生活變化太大了,但致富路上仍需守「生態初心」。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是甘肅省17個插花型貧困縣之一,2017年底,該縣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2019年全縣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449元,增長8.5%;建檔立卡戶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29元,增長8.7%。
-
促增收 牧民「閒置」定居房變民宿
原標題:促增收 牧民「閒置」定居房變民宿9月11日,在紅原縣邛溪鎮瑪薩陽德村牧民定居點旅遊扶貧藏家新村建設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對村裡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提升,不久後,這些曾經閒置的定居房將變成民宿。「這段時間,每天都有40來個工人在這兒進行改造施工。」
-
草原牧區變景區 牧民吃上「旅遊飯」
8月18日,爐霍縣宗塔鄉七色草原降巴牧場,犛牛遍地。在過去的1年多時間裡,歡迎的話尼瑪吉對到她家帳篷參觀體驗的遊客已說過太多次。2019年,尼瑪吉接待體驗遊客近60人,收入2000多元。宗塔七色草原位於爐霍縣東北部,距離縣城68公裡,從夏至秋,草長鶯飛,遍開七色花。
-
布爾津縣七裡灘漁村聯手牧家樂同吃旅遊飯
中新網新疆新聞9月5日電(張小宓 )「我們正在申報3A級景區,縣旅遊局己對景區進行了初驗,正在整改初驗時提出的問題,等待旅遊部門驗收。」9月3日,布爾津縣七裡灘漁村景區負責人王忠良告訴記者。 「現在以本地遊客為主,還有些是通過網上慕名而來的散客。」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全域旅遊助力藏族牧民轉型
仁考開的牧家樂,他在三樓餐廳裝上落地窗,窗外美景近在眼前。甘南州坐落在青藏高原東北部,多樣化的景觀地貌和繽紛多彩的民族風情讓這裡成為旅遊勝地。2015年,甘南州發起了「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活動,將環境整治延伸到老百姓的爐臺、灶臺,以此為突破口,提升生活標準。不僅如此,甘南州還啟動了全域旅遊,鼓勵當地牧民轉變生產方式,發展旅遊業。作為迭部縣的熱門景區,扎尕那獲得當地政府的重點支持。
-
一起走進美麗巴音淖爾草原 帶你體驗蒙古之衣食住行放縱撒歡吧
巴音淖爾草原正所謂穿越大漠風蝕奇蹟就是那荒漠裡盛綻的「草原彈簧床」巴音淖爾草原全景圖過去 這裡分別屬於11戶牧民一家一戶單打獨鬥搞牧家樂牧民在各自牧場內既要接待遊客 又要飼養牲畜草原不能得到有效保護牧家樂也難以發展壯大牧民哈斯巴亞爾提出成立旅遊合作社的想法
-
阿爾巴斯蘇木呼和陶勒蓋嘎查:「乃日」歌聲美 草原文化香!
哪裡有牧民哪裡就有「乃日」。在鄂託克旗,100多支乃日樂隊活躍在全旗各個嘎查,這不,在呼和陶勒蓋嘎查,一隻牧民乃日樂隊馬上就要開始演出了,他們用歌聲讚美草原、歌唱新生活。在那音太家,從四面八方趕來的牧民歡聚一堂,吹拉彈唱,載歌載舞,進行「乃日」聚會。
-
馳騁草原——尕秀村
這裡以生態旅遊而受到人們的青睞得天獨厚自然資源近年來,碌曲草原上的尕秀村立足於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提升完善硬體設施和軟體服務水平,成為甘南旅遊風情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牧民村俗文化在這裡體驗草原風光,體驗藏地民俗風情,一旦你來到這裡,你會發現,其實,尕秀村並不小,其可以輻射周邊八座山
-
布爾津:村民吃上「旅遊飯」走上致富路
尤其是世代逐水草而居的農牧民解放思想跟著新時代步伐,享受旅遊發展的紅利,實現靈活就業,做到人人有活幹、天天有收入、脫貧有保障。布爾津縣深挖旅遊富民潛力,圍繞布喀旅遊沿線地緣優勢,帶動周邊農牧民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旅遊經營促增收。
-
...脫貧攻堅(十四) | 鄉村旅遊致富路——阿壩州紅原縣瓦切鎮德香村
近年來,依託國家扶貧開發和牧民定居、住房解困等民生工程,牧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石鬥家具有濃鬱民族特色的客廳裡,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電動酥油茶機等電器一應俱全。「以前,遊牧生活風裡來雨裡去,現在我們住在牧民定居點,有了舒適的房屋,孩子上學和老人看病也十分方便,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石鬥很感慨。
-
通訊:中國第七大沙漠牧民變遷記:「沙漠裡有財富,也有幸福感」
中新網鄂爾多斯9月21日電 題:中國第七大沙漠牧民變遷記:「沙漠裡有財富,也有幸福感」 中新網記者李愛平 「再有20天,19歲的兒子希日古就要到內蒙古師範大學報到。」 21日一早,42歲的孟克達來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對記者興奮地說道,「一切變得太快了,考上大學的兒子,算是正式走出了庫布其沙漠。」
-
若爾蓋將用一年時間整治草原旅遊環境 車輛非法開進草原要遭
四川在線消息 (楊翔 四川日報記者 徐中成)9月16日,記者從若爾蓋縣政府辦獲悉,從今年9月到明年12月,若爾蓋縣將持續開展為期16個月的草原旅遊環境專項整治,重點整治旅遊沿線非法侵佔草原和溼地、修建永久性建築、破壞草原溼地植被、亂排汙染物、車輛非法進入草原等破壞草原生態的行為,全面清理規範藏(牧)家樂、騎馬點亂搭亂建及經營行為。
-
《你好生活》向草原出發 見證最美牧民生活
第八期中Sunny組合帶著倪萍老師、朱迅、王冠繼續新疆之行,來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新疆大草原,看著成群的綿羊在草地上奔跑,身形瘦長的馬兒低頭踱步,在這樣一幅宛如油畫的生活圖景之中,眾人嘻嘻哈哈展開遊牧民族的生活體驗。大家前往參觀一位哈薩克族牧民爺爺的家,這是一座蒙古包樣式的氈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