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浮生六記》中那些美到可以用來做書籤的句子

2021-01-10 阿凱閱讀

1、無人調護,自去經心。

2、情深不壽,壽則多辱。

3、情之所鍾,雖醜不嫌。

4、靜室焚香,閒中雅趣。

5、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

6、酒瓶既罄,各採野菊插滿雙鬢。

7、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

8、雖嘆其才思雋秀,竊恐其福澤不深。

9、布衣飯菜,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矣。

10、是夜,月色頗佳,俯視河中,波光如練。輕羅小扇,並坐水窗,仰見飛雲過天,變態萬狀。

11、八窗盡落,清風徐來,紈扇羅衫,剖瓜解暑。

12、識趣之人看美人,三分容貌有姿態等於六七分,六七分容貌乏姿態等於三四分。

13、芸則拔釵沽酒,不動聲色,良辰美景,不放輕過。

14、當是時,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綿綿此恨,曷其有極!

15、奉勸世間夫婦,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語云:恩愛夫妻不到頭。

16、約幾個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適性,或曲水流斛;或說些善因果報,或論些今古興亡;看花枝堆錦繡,聽鳥語弄笙簧。

17、一任他人情反覆,世態炎涼,優遊閒歲月,瀟灑度時光。

18、若布衣暖,菜飯飽,一室雍雍,優遊泉石,如滄浪亭、蕭爽樓之處境,真成煙火神仙矣。

19、何時黃鶴重來,且共倒金樽,澆洲渚千年芳草。但見白雲飛去,更誰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20、舞衫歌扇,轉眼皆非。紅粉青樓,當場即幻。

21、但見木犀香裡,一路霜林,月下長空,萬籟俱寂。

22、向晚庭院,倚靠相背,閒話短長。

23、風傳花信,雨濯春塵。

24、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過憂,即事不可留住。

25、每當風生竹院,月上蕉窗,對景懷人,夢魂顛倒。

26、江中往來小艇,縱橫掀播,如浪卷殘葉,名利之心至此一冷。

27、隔岸螢光明滅萬點,梳織於柳堤蓼渚間。

28、周望極目可數裡,炊煙四起,晚霞爛然。

29、閒來靜處,且將詩酒猖狂,唱一曲歸來未晚,歌一調湖海茫茫。

30、誠一心平靜觀,則人間拂意之事,可以渙然冰釋。

31、世事茫茫,光陰有限,算來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

32、時方七月,綠樹陰濃,水面風來,蟬鳴聒耳。鄰老又為制魚竿,與芸垂釣於柳陰深處。

33、歸來入室,閉目定神。時讀快書,怡悅神氣;時吟好詩,暢發幽情。臨古帖,撫古琴,倦即止。

清朝時期,有一位落魄的文人,用自己的病榻時光寫下了一部四萬餘字的回憶錄。在這部回憶錄裡,

車水馬龍沒有,人群接踵沒有,但有小橋流水,巷角街下,石椅桂花……這是200多年前的江南蘇州城;

膏梁錦繡沒有,珠圍翠繞沒有,但有落花流水的時光散漫,庭園夢境的從容靜寂,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這是生活在蘇州城裡,一對貧賤夫妻如詩般的日常過往。

堯立繪插畫《浮生·初見》

回憶錄中「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一個男子在他13歲時,便遇到了讓他心動一生的女子;

回憶錄中「少焉,月印池中,蟲聲四起,設竹榻於籬下。老嫗報酒溫飯熟,遂就對月光對酌,微醺而飯」,如願娶得傾心女子後,她陪之共飲酒吃茶、賞月論詩,把平凡的婚後過得愜意悠然。

堯立繪插畫《浮生·盟誓》

回憶錄中「願生生世世為夫婦」,這句誓言被他們刻進圖章裡。幕僚生活,他奔走東西,與她的每一次書信,都以此落款。

堯立繪插畫《浮生·貧樂》

回憶錄中「他年當與君卜築於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僕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繡,以為詩酒之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也」,即便日子困窘,她仍心有詩酒田園。

……

堯立繪插畫《浮生·歡聚》

如果這部回憶錄不是輾轉60年後,機緣巧合地被另外一位落魄的文人在蘇州的冷書攤上發現,並交由妹婿出版,廣泛流傳,我們便不知,

原來人世間,還曾有過這樣的夫妻,有過這樣詩意浪漫的女人。

大學問家林語堂看過這部回憶錄,驚於中國文學史上居然有這麼一位可愛女人,一紙把它譯到了國外。

就連一向不擅長愛情的大文學家魯迅,看過也同樣感嘆,「她雖非西施面目,我卻覺得是中國第一美人。」

大詩人紅樓專家俞平伯,幼年讀過此回憶錄,便覺生愛,後一生都在拜讀,「它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製作精微的痕跡。」

這部被眾人捧讀的清人回憶錄,便是有著「晚清小紅樓」之譽的《浮生六記》,落魄清文人便是沈復,回憶錄中出現的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便是沈復寵了一輩子的妻子——芸娘。

所謂「浮生」,取李白句「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是沈復對芸娘逝後物是人非的無限唏噓與懷想。

所謂「六記」則是他人生記憶的六大版塊:閨樂、閒趣、愁苦、遊浪、琉球和養生。

因是殘稿,琉球和養生均已散失,由後人增補。

而今,市面上有關沈復作《浮生六記》的版本已多達上百種,而與好的譯本相遇,詩人周公度譯版《浮生六記》不容錯過~

周公度本是詩人出身,有著深厚的文學素養,文字清新亮麗。

《浮生六記》由他譯註,你讀到的譯本將不僅有文字之美,還有古文韻律之美,讀之猶如在讀詩、讀原文,有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絕妙感受。

沈復原文:少焉,一輪明月已上林梢,漸覺袖底生風,月到波心,俗慮塵懷,爽然頓釋。白話譯文:等了一會,一輪明月已掛上樹梢,衣袖之下頓時感覺宛如清風升起。看著月光照耀到水波中心,俗世的顧慮和人間的掛礙,爽然之間消失得一無蹤影。

原文+譯文+注釋

真可謂是目前市面上獨具一格的臻美善本了,滿足了古典文化愛好者和生活美學追求者的需求,是一本案頭必備書。

相關焦點

  • 打開《浮生六記》中那些美到可以用來做書籤的句子
    所謂「浮生」,取李白句「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是沈復對芸娘逝後物是人非的無限唏噓與懷想。所謂「六記」則是他人生記憶的六大版塊:閨樂、閒趣、愁苦、遊浪、琉球和養生。因是殘稿,琉球和養生均已散失,由後人增補。
  • 打開《浮生六記》中那些美到可以用來做書籤的句子
    堯立繪插畫《浮生·初見》回憶錄中「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一個男子在他13歲時,便遇到了讓他心動一生的女子;回憶錄中「少焉,月印池中,蟲聲四起,設竹榻於籬下。老嫗報酒溫飯熟,遂就對月光對酌,微醺而飯」,如願娶得傾心女子後,她陪之共飲酒吃茶、賞月論詩,把平凡的婚後過得愜意悠然。
  • 《浮生六記》:譯述摯美古文經典
    譯記(代序) 節選秋天乍接到要求,請將《浮生六記》譯作現代文時,我挺費了番躊躇:翻譯文言文,尤其是妙文,從來吃力不討好。中國明清之後好文言文,妙處多不在辭藻鋪排,而在文氣流動、詞採精煉,假設文章如酒,經了翻譯,便成米飯,少了醇釅的韻致。
  • 滄浪亭裡的《浮生六記》
    因為是《浮生六記》,因為是蘇州最古老的園林滄浪亭。  《浮生六記》的流行是必然的,有點眼光的作家和製作人都可以預見到。蘇州作家朱文穎曾以這個故事寫過小說。之前有過京劇、越劇、黃梅戲和話劇版本。同名電影則是著名導演費穆的作品,拍攝於1947年。男主角是蘇州的舒適,女主角是上海的沙莉。《浮生六記》就像是一個樸素而美麗的夢境,誰都想被嵌入進去夢一場。
  • 苗懷明:《浮生六記》的傳奇與迷局
    最早刊印《浮生六記》的人叫楊引傳,他也是《浮生六記》的發現者。楊引傳,原名延緒,號醒逋、蘇補、淞渟外史、老圃,齋名獨悟庵,江蘇吳縣人。主要活動在道光到光緒年間,著有《獨悟庵集》。楊引傳與《浮生六記》的結緣十分偶然,他是在家鄉蘇州的一個冷攤上買到該書的。據他介紹,自己得到的是「作者手稿」。
  • 浮生六記之陳芸有感
    偶然的機會,聽了有聲版的《浮生六記》,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幾天特意買了一本,在家細細翻閱。《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字三白,號梅逸,1763年生於姑蘇,十八歲娶陳芸為妻,婚後夫妻二人舉案齊眉,相愛甚篤,然而,命運多舛,事與願違,所幸的是二人苦中作樂,貧賤不移,相濡以沫二十三年,後來陳芸病故,沈復仍一往情深。《浮生六記》取名李白的「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原本有六卷,如今僅存於世四卷。
  • 浮生六記
    來稿請寄:wenhua@xxsb.com第一次知道《浮生六記》,是1991年讀宇文所安的《追憶》時。在《復現:閒情記趣》那一章,他通過解剖《浮生六記》的幾個片斷,探究了作家們難以逃離的困境:他們一遍遍講述同樣的故事,同時又不斷努力著渴望擺脫復現;但新的故事往往仍然無法掩蓋某些不能忘卻的東西。所以宇文所安認為,看一個作家是否偉大,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他們與復現抗衡的力量。
  • 《浮生六記》完美收官,這場沉浸式崑曲溫暖一園
    看了之後發現,其實策劃方在選場景和故事的時候很有選擇性,選了不少代表場景,只要看過一遍《浮生六記》就肯定會記得。就算沒看過,中間轉場及串場的演員,也會鋪墊劇情,所以整個體驗相當愉快。再加上演員演得好,唱腔棒,就算有些句子不看字幕聽不懂,也是一種視聽享受。    相比之前看過的沉浸式戲劇 「不眠之夜」,亭林園發生的一切都更具有真實感。
  • 滄浪亭裡的《浮生六記》
    因為是《浮生六記》,因為是蘇州最古老的園林滄浪亭。  《浮生六記》的流行是必然的,有點眼光的作家和製作人都可以預見到。蘇州作家朱文穎曾以這個故事寫過小說。之前有過京劇、越劇、黃梅戲和話劇版本。同名電影則是著名導演費穆的作品,拍攝於1947年。男主角是蘇州的舒適,女主角是上海的沙莉。《浮生六記》就像是一個樸素而美麗的夢境,誰都想被嵌入進去夢一場。
  • 沈三白:浮生六記
    《金聲長物》之「沈三白」節選 如果有哪本書讓我堪讀一生,那一定是《浮生六記》。林語堂說:「我真誠地相信,一個謙卑渺小的生命能快樂地過一輩子,是宇宙間之至美。」 清乾隆年間,布衣書生沈三白,竟然不以讀書求仕途,而醉心於恬淡自適、悠遊自然的閒趣生活,以及其追求自我價值與真愛的平凡經歷,讓我從少年時代起就對這個性情中人心嚮往之。袁中郎所謂「世人所難得者唯趣」,「唯會心者知之」,故常在心靈深處,默默吟誦這四闋前塵夢憶。
  • 連《浮生六記》都要讀翻譯版,你是古文白痴嗎?
    而在這一長串由大冰、劉同、蔣勳著作組成的書單裡,張佳瑋翻譯的《浮生六記》也赫然在列。據出版方介紹,張佳瑋譯述文白對照版《浮生六記》的銷量早已突破了100萬冊,是所有版本中銷量最高的一版。如果這是為了方便兒童閱讀才翻譯成白話,尚且情有可原,可張公子這版《浮生六記》從精美的裝幀到文藝的推薦語,擺明了就是面向文藝青年的。沈復的《浮生六記》本身已經非常白話了,還要全文翻譯才能看得懂,以後是不是連《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都需要通篇用大白話翻譯?
  • 《浮生六記》中的沈復,在我眼裡是這樣的
    如果讀者諸君要挑剔我的一些文法句子,那就好比是對著髒皮鞋,挑剔它不夠明亮了。這次想給大家分享的,是沈復的《浮生六記》。沈三白的自傳,《浮生六記》分六卷(後佚兩卷),至今,流傳只可考四卷。首先,「浮生」二字取自李白的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 《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竟然是個渣男!網友驚訝:真讓人意想不到
    若你初讀《浮生六記》,你會欣喜於那清新的文筆,平淡細膩的敘事中見出真摯的情感,感嘆沈復何以能夠抓住生活中那麼多的細節,尤其是那些觸動人心的細節,越讀越喜愛裡面的人物,嚮往清代人的生活——活潑、灑脫,充滿情趣的生活。
  • 《浮生六記》:最美的愛情留在歲月的長河裡
    我注意到,《浮生六記》是沈復在陳芸去世後,悲痛欲絕而寫下的。正是意識到這一點,才讓我在讀的時候,更多了些哀傷的嘆息。《浮生六記》裡,沈復與陳芸的感情甚篤,夫妻二人舉案齊眉、情投意合,自年幼相見便彼此鍾情,成人後順利成婚,婚後的日子甜蜜而有趣,煮酒、烹茶、論詩、賞月,簡單而美好。
  • 沈復《浮生六記》:願你歷盡浮生,歸來仍是少年
    清代沈復的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現僅存四記,其餘兩記《中山記歷》《養生記道》已佚,但是從已知的四記中仍然可以看出一個立體的沈復,一個飽嘗人間煙火卻依舊不厭其煩接納造物主所給予的一切的沈復。在《閨房記樂》中,我們看到了沈復與陳芸由兩小無猜到恩愛夫妻的轉變以及婚後生活的歡娛。
  • 沈嘉祿:《浮生六記》之美,用美味佳餚亦可復原
    位置:上海展覽中心中央西平臺—上海社科文出版館錢鍾書在為楊絳《幹校六記》寫的序言中明確表示《浮生六記》是「一部我不很喜歡的書」,但同時又將《幹校六記》與《浮生六記》並列評說,認為前者「理論上該有七記」,後者「事實上只存四記」,「誰知道沒有那麼一天,這兩部書缺掉的篇章被陸續發現,補足填滿,稍微減少人世間的缺陷。」
  • 吃粥記 《浮生六記》中的粥與情
    一年多前,我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12年讀完《浮生六記》寫的一句歌詞變成了小有名氣的「網紅句」,出現在文藝青年和非主流青年的的
  • 《浮生六記》|可以嚮往浪漫愛情,但別做陳芸這樣的女人
    >也正因為《浮生六記》,使得沈復的名字長久留在中國文學的歷史長河中。此後來沈三白《浮生六記》之《閨房記樂》,所以為例外創作。」《浮生六記》中記載的沈復、芸娘愛情故事,粗茶淡飯又富含閒情雅趣,布衣荊釵又常常紅袖添香,閨房記樂,樂而不淫;坎坷記愁,愁而不怨。這樣把日子過成詩的生活也時常為後人所羨慕。林語堂曾為《浮生六記》翻譯並作序,「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 重溫《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和《影梅庵憶語》《香畹樓憶語》《秋燈瑣憶》並稱「閒書四種」,是明清四位文人回憶家庭生活的名著。在東方衛視的閱文超級盛典上,有一個環節,是讓演員向大家推薦自己鍾愛的書籍。當主持人問到胡歌時,他只說了一本《浮生六記》。汪涵也曾表示《浮生六記》是值得一看的經典作品。
  • 故紙 往日與故人:《浮生六記》中的人生情懷
    到這時節,人心常會在不經意間被種種憂思充滿:傷秋、懷舊、鄉愁……這樣秋肅蕭索之中的心理,大概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些過去了的日子,是多麼的幸福美好啊。  過去的日子裡生活著故去的人,教人止不住思念、慨嘆。當年的歡喜,回味了就是悲痛;箇中滋味,中國人往往帶著一種十分含蓄的情懷在咀嚼的,從而在文學史上留下了許多深摯雋永的名篇。清人沈復(字三白)的《浮生六記》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