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頻繁重組收購民營煉廠 或在搶佔油氣改革紅利

2020-12-15 網易財經

(原標題:央企頻繁重組收購民營煉廠或意在搶佔油氣改革紅利)

近日,齊魯交通斥資10億元入股東營聯合石化,民營煉廠再次被國企「收編」。這已經是今年石化行業第四起地煉重組併購案。

此前,日照石大、天宏新能源化工、寶塔石化分別被中國海外控股集團、德成實業收購和中谷石化收購,而這三家收購方均有央企背景。

低油價時代,民營煉廠正在成為各路資本追逐的「香餑餑」。

分析師表示,此輪收購方集中布局煉化業務或是看好油氣改革的前景。隨著國內煉油行業打破壟斷格局,政策紅利持續向民營煉廠傾斜,未來發展可期。

央企頻繁重組收購民營煉廠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近日,東營聯合石化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東營聯合石化」)舉辦增資擴股籤約儀式,齊魯交通服務開發有限公司(齊魯交通發展集團所屬全資子公司)注資10億元入股,佔股40%,成為東營聯合石化大股東,華聯石化佔股37.6%退居第二。

據了解,聯合石化之前由富海華聯控股62.7%,因富海集團申請的200餘萬噸進口原油使用配額尚未獲批覆,現主要加工油種為勝利油田指標油,煉廠自今年4月底進入檢修,預期一個月,檢修後計劃將之前的柴油日產量從5000噸提升到8000噸。

隆眾石化網分析師丁旭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8000噸的日產量已完全進入山東地煉第一梯隊,但銷售終端布局晚,自有加油站少卻一直是地煉的弱項所在,而齊魯交通服務開發公司的入股剛好可以彌補此項不足,利用其在山東高速上的74對服務區和加油站,直接溝通產品和終端銷售。

在他看來,齊魯交通服務開發有限公司此次收購不僅僅是為了煉廠燃油和終端加油站的對接,而是被地煉的發展潛力和利潤空間吸引,中國獨立煉廠已經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逐步走出了自己的發展道路,正在向全產業鏈和深加工邁進。

近幾年,民營煉廠正在成為「香餑餑」,成為不少央企覬覦的對象。

今年1月份,日照石大被中國海外控股集團收購。緊隨其後,天宏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被德成實業收購,該煉廠裝置已停工近兩年半的時間。

隨著日照石大及天宏新能源被收購,央企控股企業在山東地煉所佔的份額增加至20.5%。

此外,中谷琪瓏旗下中谷石化在2月份的業務規劃交流會上公開表示,全資收購珠海寶塔石化,並稱2017年中谷琪瓏集團將大力推進中谷石化(珠海)公司的生產經營及項目規劃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海外控股集團、中谷琪瓏和德成實業都是實力雄厚的擁有國資背景的央企。

或意在搶佔油氣改革紅利

低油價時代,煉油成本不斷降低,煉油環節利潤相對客觀,因此,煉化行業成為各路資本關注的焦點。

同時,自2015年開始,我國地煉獲得進口原油配額及相關原油進口、成品油出口的資質,民營煉廠受到各路資本的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此輪民營煉廠被集中重組收購與此前不同。

前幾年,石化巨頭為了搶佔市場,紛紛整合山東地煉,如中國化工控股正和集團、昌邑石化、華星石化、青島安邦、濟南長城等共1950萬噸產能;中化集團控股濰坊弘潤570萬噸產能;另外還有中海油收購的山東海化等。

「本輪集中收購的收購方大都是多元化經營的業外資本,布局煉化業務或是看好油氣改革的前景。」卓創資訊分析師秦文平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隨著國內煉油行業打破壟斷格局、成品油價格逐步放開的大環境下,民營煉廠未來仍有望再享政策紅利。

秦文平表示,政策紅利持續向民營煉廠傾斜,未來發展可期。2015年和2016年受國際原油低價及成品油定價機制影響,煉化板塊利潤可觀,吸引非行業客戶持續關注;被收購煉廠規模適中,原油及相關資質較全,併購後可滿足開工生產條件,為收購企業降低了準入門檻。

她還認為,民營煉廠頻繁被收購將引起民營煉廠格局的新變化,屆時三桶油、中化集團、中化工、中國兵器集團及其它國營資本、民營資本將逐步改變國內煉化板塊的供應格局。

需要一提的是,目前,中國一次加工能力在100萬噸/年以下的小型地煉尚有80餘家,共計產能約4100萬噸/年,還有其它眾多只有小型二次加工裝置的煉廠。

丁旭認為,按照規模化和去產能的要求,這些地煉廠最終被併購和淘汰的可能性較大。

「上述收購多是資本對地煉產業的選擇性抄底。」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永浩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低油價期間,諸多獨立煉廠受限於資金、油源等因素,加之市場競爭性增大,企業運營舉步維艱甚至宣告破產,在此階段資本大舉進入民營地煉產業。除了併購、參股等直接幹涉方式外,也存在涉及其它主體以及其它方向的合作模式。例如2017年3月中旬,國內最大的獨立煉油企業東明石化與中國華信能源以及日照港務局籤署了原油終端項目的建設協議,試圖減輕原油進口權放開後面臨的原油物流運輸壓力。

機構看盤

  • 標準一旦建立了之後,大多數時間並不用總管著市場。

    查看投顧

百戰經典

  • 此種戰法是短線交易者必須注意的一個因素,是散戶能夠獲利的力量之源。

    查看投顧
  • K線是分析和判斷行情走勢最基本的技術指標。學會看圖,賺錢不再難!

    查看投顧

牛人論股

  • 在這個市場裡,主力決定著大市走向。散戶能賺錢的方法就是跟莊操作。

    查看投顧
  • 要做股票,先看大盤,如果把握不好節奏,想在市場生存,真的很難。

    查看投顧

本文來源:證券日報-資本證券網 作者:李春蓮 責任編輯:任萬順_NF5229

相關焦點

  • 兩大化工央企融合加速 本輪國企改革強調「專業化重組」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兩大化工央企融合加速 本輪國企改革 強調「專業化重組」中國中化與中國化工所屬的化工行業則是今年央企重組的重點行業之一。按照國資委年初的部署安排,今年要在持續推進瘦身健體中更加突出主責主業。
  • 國泰央企改革股票(001626)詳細資料
    投資策略 本基金在投資運作中,淡化大類資產配置,側重在央企改革主題下精選個股,以期實現基金資產的穩健增值。1、股票投資策略央企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佔據了各行業的龍頭甚至壟斷地位。
  • 21家涉房央企中超半數已開始進行內外部重組
    在經濟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深水區的當下,這場改革註定沒有和風細雨,只能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此輪改革將如何釋放改革紅利?如何讓一些暮氣沉沉的國有企業重新煥發活力?如何促進相關領域的轉型升級?本報將分行業連續報導。  國企所在的各個行業中,房地產行業市場化程度較高,房地產國企也在國企改革中屬於走得最快的一批。
  • 東明石化等將牽頭成立山東煉化集團 加快上遊煉化端聯合重組
    當時的結構性調整後,加工能力在100萬噸/年以上的煉廠大多劃歸兩大國有石油公司,而100萬噸/年以下的小煉油企業選擇保留了82家,成為「地煉」。山東是中國地煉最為集中的省份,其中東明石化是國內最大的地煉企業。前述《復函》稱,組建山東煉化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推動全省地煉企業整合重組轉型發展,是加快全省石化行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舉措。
  • 國企改革列車加速 國泰央企改革率5隻基金「競跑」
    國泰央企改革股票基金基金經理陶燦在二季報中明確表示,下一階段將關注國企改革機會,包括央企及國企改革推進受益的藍籌板塊和個股,包括央企、地方國企、受益於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非國企。  國企改革加碼 概念股異動  上周,國企改革概念股開始蠢蠢欲動,7月27日和7月28日,深圳和上海國資改革概念股盤中現短時快速拉升。
  • 哪些企業家候選改革開放百傑:BAT掌門和兩家央企在職主帥
    澎湃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這份100名候選名單,至少包括17名民營企業家代表,其中BAT掌門人悉數在列;還包括一批集體企業、國有企業的企業家代表,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在列。值得一提的是,還有部分現任央企負責人入選,分別是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許立榮,以及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孫永才,兩人都參與推動了央企合併。
  • 「兩化」籌劃重組 2020年央企整合大幕開啟
    原標題:「兩化」籌劃重組 2020年央企整合大幕開啟 摘要 【「兩化」籌劃重組 2020年央企整合大幕開啟】2020年央企整合的「第一槍」由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打響
  • 中鋁、寶武接連出手 國企改革動向透露哪些玄機
    記者注意到,除了央地重組,近期國企改革有不少新動向,例如國企在產業布局上有進有退的思路愈加清晰,除了頻頻獲得民營上市公司控制權以外,國企在業務上也更為聚焦,逐漸清理非主營、效益差的業務。此外,《國務院國資委授權放權清單(2019年版)》也於近日發布,其中多項內容與改革直接相關。
  • 央企掌門臉譜密集更換 人事任命激活重組預期
    央企掌門新臉譜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新一輪國資國企整合的提速,近兩年央企換帥愈發頻繁。據上證報記者統計,2016年至今,已有15家央企相繼迎來新任董事長或總經理,其中包括中國遠洋海運、 中國中車 、中國五礦、國家電網、中國電信、中化集團、華潤集團等大型央企集團;而在2015年,更換一二把手的央企總計25家。
  • 醫藥央企改革提速:國藥集團改革方案望近期公布
    自2014年7月國務院國資委選定6家央企作為改革試點單位後,圍繞「四項改革」試點工作的任何細微動向都備受資本市場矚目。隨著中國醫藥1月7日宣布停牌籌劃重大事項,市場對醫藥央企改革的預期再度升溫。
  • 央企「合併重組」的英文說法
    國資委計劃在2010年將中央企業調整到80至100家,也就是說,到今年年底現有的127家中央企業,將至少有27家會被整合、重組。今年,為了增強央企的市場活力而進行的國有資產兼併與合併中,將至少有27家央企會被重組,屆時央企總量將減至80到100家。在上面的報導中,central enterprise就是「中央企業」,簡稱「央企」,即由中央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
  • 多領域國企改革擴圍升級 紅利加速釋放
    央地祭出組合拳發力上市 混改重組批量落地掀高潮多領域國企改革擴圍升級 紅利加速釋放從中央到地方祭出組合拳發力上市,混改項目批量湧現,重組整合大戲接連上演……即將收官的2020年,一系列舉措推動國企改革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拓展
  • 央企合併重組的進程開始 強強聯合大勢所趨
    實際上,自2003年國資委成立以來,央企合併重組的進程就已開始。數據顯示,從2003到2014年,央企總戶數已由當初的196家降至目前的112家,主要合併重組方式為兼併,通過兼併退出的央企有80家。今年以來,這一進程在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再度加速。
  • 中煤接手新集背後:煤炭央企重組加速跑 債務問題需警惕
    國資委推動央企加大煤炭去產能後,首例央企剝離煤炭業務案例出現新進展。近日,證監會發布了對中國煤炭能源集團(以下簡稱「中煤集團」)要約收購*ST新集的申請反饋意見,要求中煤集團對相關收購信息披露和未來發展方向進行補充。專家認為,此次處置央企煤炭資產,中央企業煤炭資產管理平臺公司即國源公司將發揮很大的作用。
  • 併購中信地產後中海坐享央企整合紅利,搖身成「最有錢」房企
    這個底氣來自國資委對地產央企的新一輪整合。中海的高毛利和一流的成本控制,為其未來進一步併購其他央企背景企業奠定了良好基礎。這是否代表著中海的規模擴張將沒有限速?與中海通過併購實現規模擴張不同,中南建設選擇了改革。經歷了上一輪的教訓,中南建設在投資布局、員工激勵,以及資金籌劃、產品定位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調整。
  • 北投能源集團多舉措推進改革重組出實效
    在北投集團全力推進深化改革,全面提升發展質量的大潮中,北投能源集團積極融入北投集團「一三四五」發展大局,以發展新能源,創造新動力,深化改革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加快打造「油氣風光,氫核煤礦,儲發同創」的產業發展格局。
  • 混改重組批量落地掀高潮 國企改革不斷加速
    央地祭出組合拳發力上市 混改重組批量落地掀高潮多領域國企改革擴圍升級 紅利加速釋放從中央到地方祭出組合拳發力上市,混改項目批量湧現,重組整合大戲接連上演……即將收官的2020年,一系列舉措推動國企改革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拓展,市場主體活力不斷激發。當前,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已經全面啟動。
  • 從南北車、南北船合併看央企重組的變與不變
    這是繼南北車、寶鋼武鋼等合併後,央企重組的又一重要進展。  相比較2014年南北車合併時市場的震驚——南北車這樣的「大塊頭」都能合併,還有什麼不可能?此次,南北船合併更多地打開了市場的想像空間——下一個重組的是誰?  從中國中車「上路」到中國船舶「起航」,央企重組大戲不斷上演。在這一輪優化布局、結構調整中,至少能看出央企重組的三個變與不變。
  • 中煤集團有望率先整合 11家央企或成重組重點
    原標題:中煤集團有望率先進行行業大整合 11家央企或成重組重點  煤炭行業今年有望再次迎來巨變。  1月5日,12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兼併重組轉型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推進中央專業煤炭企業重組其它涉煤中央企業所屬煤礦。
  • 央企社會形象的輿情特點--輿情頻道--人民網
    像央(國)企利潤明顯高於民企、與民企享受不同待遇、上繳紅利備受爭議等信息的傳播,容易引起公眾的心理共鳴,從而形成有利於央(國)企實施改革的良好輿情環境。   部分媒體及公眾認為油氣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正是行業壟斷,改革或成為突破壟斷的切入點。中石化與中石油在「混改」方面的步伐快於其他央企,這也促成了輿論對石油天然氣行業的集中關注之勢。與之相似,金融業飽受手續費繁雜、融資難等質疑,使其改革出現較高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