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雙王炸,中原城市群加入群聊

2020-12-25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未來城市FutureCity」(ID:caijingtod),作者:劉益,36氪經授權發布。

文 | 劉益

編輯 | 楊中旭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會議要求,成渝地區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和一體化發展理念,健全合作機制,打造區域協作的高水平樣板。這已是中央繼1月之後,年內第二次就成渝做出最高層次的部署。一時之間,所有人把目光都轉向了西南方向。但是,在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之外,還有一個城市群,無論在人口還是GDP維度上,都遠勝成渝,卻沒有獲得更多的目光。

它是中原城市群。

2016年12月,國務院將鄭州設為國家中心城市,隨後又正式批覆了《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自此,中原城市群正式確立。目前,中原城市群跨越了河南、安徽、山西、山東和河北5個省份,一共包含30個縣市。

▲圖源:網絡

數據顯示,2018年,中原城市群常住人口為16163萬人,遠超成渝城市群。2017年,中原城市群的GDP為6.78萬億,超過了成渝城市群近2萬億。但即使是如此之大的群眾基礎,領先一籌的GDP,「第四大城市群」、「經濟增長第四極」的標籤卻從來沒有貼到中原城市群身上,反而是成渝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中原城市群,到底輸在了哪裡?

01

地理中心,為何不是話題中心?

9月底,《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向鄭州市洛陽市下放部分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的決定》已經河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其中提到:為了進一步激發鄭州市、洛陽市改革創新動力活力,加快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和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現就向鄭州市、洛陽市下放部分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

消息一出,不少人認為這是為鄭州升級副省級城市埋下了伏筆。殊不知副省級城市前身為計劃單列市,自從1997年重慶恢復為中央直轄市後,原有的16個減少為15個,此後再無任何調整。很顯然,計劃經濟時期的政策「遺產」到今天已經失去了其最重要的時代背景,因此鄭州成為副省級城市,可能性並不大。

對於河南的此次調整,幾乎輿論重點都放在了鄭州上,而忽略洛陽也同樣得到了部分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因而或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中原城市群」也。

其實,根據上面的兩張圖,有些答案已經浮出了水面。中原城市群人口是成渝城市群的近兩倍,而GDP卻沒有將這部分差額彌補。數據顯示,2017年,成渝城市群人均GDP為5.3萬元,中原城市群人均僅為4.1萬元。

2017年,中原城市群的面積為28.7萬平方公裡,同期成渝城市群面積為18.5萬平方公裡。然而,多出來的這部分面積並沒有為中原城市群創造更高的經濟總量。這和地理位置有關,中原城市群集中於華北平原,這曾經是四大糧倉之一,第一產業的比重長期較高。相比之下,成渝城市群製造業的發展一直很突出。

而這也導致了中原城市群的城鎮化率不及成渝。數據顯示,2018年,中原城市群的城鎮化率為49.6%,同期成渝為53.8%。

除開農業,中原城市群在工業、服務業上表現得也不盡如人意。成渝城市群的核心重慶、成都不管在第二產業還是第三產業上都遠遠超過了中原城市群的核心鄭州。

成渝崛起之際,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公開表示,要增加「濃度」,不要攤薄厚度。言下之意,打鐵還需自身硬,成渝輻射能力還比不上北上廣深。在中原城市群,鄭州的製造業已經是遙遙領先,而面對成渝「雙核」時,又弱了一個級別。人口基數大,就業機會少,產業結構不均勻,諸如此類種種的問題都困擾著中原城市群。如何才能破局?

02

逆風翻盤,河南正在打造雙核

中原城市群的發展規劃雖然在2016年底才得以正式確立,但早在2008年第五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河南的9位市長就籤署了「中原城市群發展宣言」。可俗話說「天高皇帝遠」,中原城市群跨越了5個省份,地理距離和行政區劃也會給城市群的合作帶來困難。

中國目前完成編制的城市群達到了19個,大大小小的城市圈形成了「韋恩圖」,產生一些交集。一山不容二虎,一城難容兩圈,有些城市在發展規劃的過程中,難免會傾向於對自身發展更有利的城市群。

▲圖源:網絡

河南東部,山東半島城市群在2017年底就擴容至了山東全省;河南北部,北京的體量產生了巨大的虹吸效應,邢臺和邯鄲自然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河南東南部,多次擴容後的長三角城市群中,安徽全省入局。

留給中原城市群的城市不多了。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河南的機遇。能否打破這個局面,實現「逆風翻盤」,關鍵在於河南如何發展鄭州以及副中心城市洛陽。河南此番下放部分省級管理權限給這兩所城市,也是要讓其擁有更大的自主權。疫情之後,社會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河南,也在試著發力,促進中原城市群成為新的增長極。

先說鄭州。

2011年3月14日,富士康科技園第一條手機生產線在鄭州正式投產。作為一家勞動密集型、出口導向型的電子製造企業,富士康廠區的內遷看起來似乎不是那麼出乎意料。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於中國沿海製造業造成了衝擊,訂單大幅縮水的同時,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又在上升,再加上「十四連跳」帶來的社會負面輿論影響,讓富士康遭受多重夾擊。

而即使這樣,意味著大量就業崗位、稅收、GDP和上下遊產業的富士康對於中西部地區的很多城市而言,仍是一個香餑餑。「企業是魚,哪裡有水就往哪裡遊。」鄭州能在這場資源搶奪戰中勝利,自然也付出了相應的成本。

最先入駐的富泰華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在2010年7月5日在鄭州出口加工區內註冊成立。在這裡,富士康可以享受到生產資料進口免稅、產品出口免增值稅和消費稅、投資頭兩年免繳企業所得稅的優惠。

除此之外,土地租金和用水用電方面的優惠也讓富士康的成本減少許多。鄭州政府還按照富士康的要求在出口加工區建造了一座造價高達上千萬元的空氣壓縮站,在其對面新建了一座可容納5000人同時就餐的超大餐廳。同時,鄭州新僱傭了一批保安和清潔工。「我們都配備好,省得他們自己掏錢買了。」

而事實證明,河南和鄭州所作出的努力是值得的,數字不會騙人。

如圖所示,2019年,富士康在豫企業進出口3399.4億元,佔全省比重近60%。而2019年鄭州的進出口總額也在中部六個省會城市中摘得桂冠,幾乎為第二名武漢的兩倍。一個企業帶動一座城市,富士康所蘊含的力量不可小覷。

產業有了,人就來了。

河南作為中部人口大省,一直是勞務輸出的主要省份。而隨著富士康的落地,越來越多的鄭州人、河南人留了下來,人口回流現象尤其明顯。如圖所示,2010年鄭州常住人口為866.1萬人,比2009年激增了一百多萬人。2010年富士康落戶鄭州的消息確定,越來越多的政策也向富士康傾斜。10年間,鄭州常住人口增加了283萬。2018年,鄭州常住人口數量突破千萬。

而這也只是一個開始。2010年富士康提出「萬馬奔騰」項目,計劃2011年投資3億元,支持內地員工返鄉開設千家數碼產品零售連鎖店,整合上下產業鏈,以「生產線+銷售平臺」的直銷模式來打開市場。

2014年底,富士康鄭州公司直接投資企業12戶,出資總額10.95億元,涵蓋電子產業、商業服務和金融產業等,促進了多元化發展。為了降低製造成本,富士康還在鄭州建設了太陽能電站。通過對產業鏈上下遊材料、設備、終端產品的集聚,富士康帶動了鄭州產業結構的升級。自富士康落戶鄭州後,華為、蘋果、中興、魅族、OPPO等上百家終端智能製造企業也紛紛選擇了鄭州。

富士康為這座城市帶來的回報絕不僅僅限於經濟數字的上漲,鄭州從早期依賴水泥、化工等重工業到如今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大企業的入駐產生「鯰魚效應」,產業結構的升級和上下遊產業鏈的發展為鄭州提供了強勁的發展蓄力。富士康的落地,無論對於郭臺銘還是對於鄭州來說,都是最好的選擇。

2017年,鄭州被選為第8座國家中心城市。從籍籍無名的鄭縣到取得如此之多的「鄭中心」,鄭州的地理位置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雖然鄭州處於黃河流域,相比長江經濟帶而言沒有航運優勢,但鄭州作為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陸路交通的發達已經讓它擁有足夠的比較優勢。有人說:在鄭州火車站,可以看到整個中國。

地處中國兩大鐵路動脈,京廣線和隴海線的交匯口,平均每五分鐘就有一趟列車經過鄭州。並且,按照國家高鐵規劃,鄭州將形成「米字形」高鐵格局,從鄭州向中國各個方向延伸。「米字形」高鐵建成後,鄭州到合肥、濟南、太原等城市的時間將縮短至2小時以內。

▲圖源:河南圖片網

除此之外,通達全國的陸路交通使得鄭州成為天然的國際航空貨運基地。今年1-7月,鄭州機場累計完成貨郵吞吐量增速在全國大型機場中排名第一,客貨運規模也繼續保持著中部雙第一的成績。2019年黃河流域省會城市的進出口總額中,鄭州同樣遙遙領先,比第二名西安多了將近1000億元。

2019年4月1日,鄭州航空口岸全面實施7×24小時通關保障,進出口時間大幅縮減,政府支持和地理優勢讓鄭州的貿易便利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在電子商務上,今年上半年,鄭州跨境電商交易額完成65.4億美元,同比增長12.6%。「法國的紅酒、比利時的巧克力、德國的牛奶和啤酒、智利車釐子……」,鄭州年貨博覽會上種類繁多的全球商品,正是鄭州交通發達和貿易繁榮的體現。

而鄭東新區也是談論鄭州時繞不開的話題。2003年,鄭東新區的建設正式起步。鄭東新區的發展過程中遭受到了許多的質疑,「空城」、「鬼城」之類的批評聲不絕於耳,但鄭東新區以一己之力使得大家對它改觀。自2001年規劃以來,鄭東新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5000億元,入駐金融企業247家,金融業增加值達110億元。去年,鄭東新區GDP為1139.63億元,增速達到112%。

有人曾說,鄭東新區「這裡的地下管道,都比老城區的粗了二分之一」。鄭東新區從初始規劃的150平方公裡,到今天管轄面積260平方公裡,控制面積370平方公裡。十幾年的發展,它不僅是經濟意義上的騰飛,更重要的是,它營造了一條西南—東北走向的鄭州城市發展中軸線,連接了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長三角城市群有上海、蘇州,還有一眾發展均衡的城市;粵港澳大灣區的四個中心城市每一個都特色各異;就連最近的成渝城市經濟圈,雖然一直被詬病為「槓鈴」,經濟發展兩頭重、中間輕,但也有成都、重慶兩大城市引領。而鄭州在廣袤的中原地帶上,未免顯得有些孤獨。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曾說道:「一億人口大省,應該是雙城驅動。在河南,除了省會鄭州,洛陽是最有希望成為區域發展中心的城市。」

今年上半年,洛陽市GDP為2370億元,同比增長0.5%,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河南省還提出,力爭到2025年洛陽市GDP達到8000億元。2017年,河南省出臺《關於支持洛陽市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洛陽要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不斷提升洛陽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知名度和吸引力。

此外,洛陽還是全國重要的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和區域服務中心以及全國性重要交通樞紐。圍繞這三個定位,洛陽在努力發展成為鄭州之外的第二個增長極。

03

逆風翻盤,河南正在打造雙核

2019年,中原城市群的產業結構呈現出「二三一」的模式,而此時全國同期平均產業結構為「三二一」,中原城市群製造業的比較優勢凸顯。隨著城市群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成熟,城市群產業分工也處於持續不斷的演進當中。

迫於東南沿海城市的土地、勞動力、資源等要素成本上漲的壓力,一些附加值較低、佔用空間較大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開始向中部轉移,促進其經濟加快發展。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高技術製造業企業和大企業生產部門也開始從東南沿海向中部轉移,生產性服務業逐漸成為沿海城市的主導產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說道:「雙循環」要打通各個環節,促進一切生產要素更加自由公平流動。」鄭州引進富士康後,製造業產業鏈上下遊已經發展得非常完善。因此當中原城市群承接東部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時,大部分也會向鄭州周邊城市擴散。而鄭州就可以「騰出手來」承接高技術製造業,從而有效分配生產資源,製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故土難離,社會關係也是一種生產力。在當前內循環的大背景下,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為城市群間的產業布局提供了機會和條件。人們不用再背井離鄉,就可以在家門口上班。孔雀東南飛了幾十年,如今故鄉羈絆仍在,經濟前景向好,是時候往回飛了。

(作者系《財經》實習研究員)

- END -

參考文獻:

【1】 國家統計局、省市統計局相關數據

【2】58同城招聘研究院

【3】《一城引領中原城市群5省30市發展,鄭州的實力配得上野心嗎?》搜狐城市

【4】《富士康落戶鄭州系省長工程,不惜血本保建設進度》中國經營報

【5】《河南省承接電子信息產業轉移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富士康為例》河南大學

【6】《中國國家地理·鄭東新區專刊》

【7】《中國城市群產業分工的影響因素及發展對策》區域經濟評論

相關焦點

  • 河南與陝西一起發展,前景相比現在的中原城市群,誰高誰低?
    河南和陝西共同發展的想法很好,但如果不經過實驗,前景就不能與現在的中原城市群相比,根據河南省的相關計劃,全面推進中原城市群成為全國五大城市群之一,可見河南的中心思想不在於豫峽,而在於中原和鄭州大都市地區。
  • 中原城市群包含哪些城市?中原城市群GDP達6.7萬億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2月21日訊  中原城市群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的中西部地區要發展壯大的跨省級行政區域重點城市群之一,也是中西部四大城市群之一。
  • 中原城市群 要撐起中原崛起的「擎天巨柱」
    從整體中國經濟格局著眼,開發這一地區不僅能使之成為河南經濟的心臟,而且能使之成為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中心樞紐,帶動河南乃至沿橋和中西部經濟的發展。,完成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建立中原城市群聯動發展機制;  這期間,由省發改委牽頭,河南省編制了《中原城市群發展戰略構想》;這期間,河南省各方面通力合作,協調建立了中原城市群市長聯席會制度,制定了中原城市群議事規則等。
  • 中原城市群以鄭州為中心串聯五省十二市的高鐵大環線已呼之欲出!
    以鄭州為核心城市的中原城市群規劃是落實中部崛起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整個城市群範圍包括了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安徽五省的三十座城市。是上升至國家層面的城市群戰略規劃。北線:聊邯長高鐵,最早已在《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文件中規劃,已在開展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列入十四五規劃中實施已是必然!東線:由兩條線路組成,以河南省商丘市為界。商丘以南的商合杭高鐵商丘至阜陽段已經建成,商丘以北的商丘—菏澤—聊城段則是京雄商高鐵的一部分。
  •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中原城市群國土規劃編制工作實施方案的...
    開展中原城市群國土規劃編制工作,是新形勢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中原崛起的客觀要求。編制和實施中原城市群國土規劃,對落實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培育河南新的經濟增長極、推進中原城市群科學發展、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規劃編制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 幾十城氣勢恢宏,河南建設中原城市群實施方案出爐(詳情)
    中原城市群實施方案公布啦未來你的家鄉要大發展6月5日,省委、省政府印發《河南省建設中原城市群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我省加快將中原城市群建設成為全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全國重要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西部地區創新創業先行區、內陸地區雙向開放新高地和綠色生態發展示範區。
  • 《河南省建設中原城市群實施方案》印發將構建「一核一副四軸四區...
    原標題:《河南省建設中原城市群實施方案》印發將構建「一核一副四軸四區」建這個「群」,看你家鄉啥定位   核心提示丨人口150萬以上的省轄市可以建設軌道交通,研究新增3條城際鐵路,實現「高鐵+城際」省轄市全覆蓋……6月5日,《河南省建設中原城市群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印發,河南各地區在建設中原城市群中的作用,棋局落定。
  • 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公布 開封新鄉許昌焦作4城納入鄭州大都市區
    製圖/鄭萌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王俊偉 高雲 記者 陳薇 陳詩昂為貫徹落實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推動中原城市群實現科學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引擎,1月5日,《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簡稱根據《規劃》,中原城市群總共涵蓋5個省30個城市,呈現出核心發展區14市+聯動輻射區16市的設計。《規劃》還將中原城市群定義為「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國家級城市群」,並賦予5大戰略定位。
  • 《中原城市群規劃》全文發布 涵蓋城市範圍、地圖示意圖
    繼去年年底,國務院批覆同意中原城市群規劃後,今年元旦剛過,國家發改委便發布了《中原城市群規劃》(簡稱規劃)全文。  在中原城市群中,共有30個城市,規劃明確14個城市成為核心發展區,並聯動輻射其他16市。規劃明確五大定位,確定近期和遠期目標。首次提出構建「一核四軸四區」網絡化空間發展格局。
  • 「跨黃河、引未來」 鄭北新區驅動中原城市群崛起
    隨著中國新型城鎮化進程正在進入城市群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以鄭州為中心,500公裡經濟圈,囊括河南、山西、河北、安徽、山東五省的30座城市的全國第五個跨省級區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正在崛起,而鄭北新區作為環鄭州重要增長極、鄭焦融合一體化發展橋頭堡,區域發展潛力十足,已成為鄭州產業外溢、生態居住的最佳承接地之一,未來價值不斷升級!
  • 中部六省城市群規劃,2大超級城市群和6個獨立都市圈!
    但中部六省都是人口大省,總人口佔據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中部的發展對中國全局發展也可謂是舉足輕重。中部六省的城市群包括了兩大超級城市群之下的6個獨立都市圈。中部六省城市群總表兩大超級城市群就是中原城市群和長江中遊城市群,說是超級城市群,指的就是體量。中原城市群包括5個省份30座地級市,國土面積28.7萬平方公裡。
  • 中部六省城市群規劃,2大超級城市群和6個獨立都市圈!
    但中部六省都是人口大省,總人口佔據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中部的發展對中國全局發展也可謂是舉足輕重。中部六省的城市群包括了兩大超級城市群之下的6個獨立都市圈。中部六省城市群總表兩大超級城市群就是中原城市群和長江中遊城市群,說是超級城市群,指的就是體量。中原城市群包括5個省份30座地級市,國土面積28.7萬平方公裡。
  • 山西這三個城市,躋身中原城市群,十四五會有「大發展」
    中原城市群,這一個城市群包括了30個左右的城市,城市的數量眾多,講很多省都包含進去,其中有河南、山東以及安徽的一些城市,並且這一次,並且十四五規劃之中有中原城市群,這三個地方也能夠有一定的好處,而這三個城市就是運城、晉城還有長治。
  • 設置中原發展研究創新獎,中原經濟發展研究院助力河南經濟社會發展...
    近年來,中原經濟發展研究院在耿明齋教授的帶領下,在鄭汴一體化、中原城市群、中原經濟區、城鎮化等重大戰略決策上作出了重要貢獻。一等獎:    孫慧文 河南師範大學《造業跨區域轉移的經濟增長效應:基於SSA和雙期
  • 來賓已加入群聊!市域(郊)鐵路網絡得到完善
    近日,自治區發改委、交通運輸廳聯合發布《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域(郊)鐵路規劃(2020年)》,根據規劃,廣西將分5個城(市)鎮群建設19條市域(郊)鐵路。規劃的市域(郊)鐵路按照我區北部灣城市群和桂東南、桂中、桂北城鎮群及桂西北地區5個片區的城鎮化布局。
  • 中國城市群宏觀規劃的四大隱憂
    為搶佔政策先機,多地掀起了各種城市群和經濟圈的規劃熱潮。隨著地方兩會的召開,這一戰役更為白熱化。    當下最流行、媒體廣泛報導的一種設想,是從三個層次推進中國城市群建設,一是已經建成的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為代表的11個城市群,二是正在建設的武漢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為代表的14個城市群,三是豫皖城市群為代表的7個潛在城市群。
  • 3.21億,華為在中原城市群「再下一城」
    許昌為跳板,謀局中原城市群202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內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總體要求、總體架構、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在9月,華為就密集的與河南許昌、洛陽、信陽、鄭東新區等多個地區進行籤約,達成多項智慧城市領域全面合作協議,而此前,河南省政府同華為籤署了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加快數字河南、智慧中原建設,而這也讓華為的中原智慧城市群建設有了雛形。
  • 長三角城市群包括哪些城市?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名單範圍圖
    長三角城市群包括哪些城市?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名單範圍圖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三省一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41個地級市。  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已編制完成。  一名參與長三角城市群規劃編制的消息人士告訴澎湃新聞,長三角城市群規划去年8月基本完成初稿,其後徵求相關部委、地方以及發改委相關司局的意見進行修改,反反覆覆進行了幾輪。  「並不包含所有的地級市,江蘇、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中哪些城市覆蓋哪些城市不覆蓋,此前爭議很大,現在還未發文,不方便透露。」
  • 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5個河南四線城市中,哪個最有希望升三線
    中原城市群是國家「十三五」規劃中實現中原崛起的努力,中原地區,特別是河南地區,是方圓500公裡地區內城市規模最大、人口最集中、經濟實力強、交通地位突出的地區,也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搖籃,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鄭州市,核心發展區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城市,其中5個4線城市,分別是開封市、
  • 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5個河南四線城市中,哪個最有希望升三線
    中原城市群是國家「十三五」規劃中實現中原崛起的努力,中原地區,特別是河南地區,是方圓500公裡地區內城市規模最大、人口最集中、經濟實力強、交通地位突出的地區,也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搖籃,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鄭州市,核心發展區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城市,其中5個4線城市,分別是開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