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援助的氣象系統成為尼泊爾震區天氣預報"壓艙石"

2021-01-20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北京4月28日電(記者林暉、周盛平)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尼泊爾地震發生後當地網際網路中斷,由中國援助的氣象系統由於不依賴當地通信條件,成為震後24小時尼泊爾氣象部門的「壓艙石」。

  據了解,中國氣象局於2011年向包括尼泊爾在內的19個亞太國家贈送了集成化的中國氣象局衛星廣播系統(CMACast)。CMACast是全球三個主要地球數據廣播系統之一,由中國氣象局自主開發,具有大容量、覆蓋範圍廣、資料種類多、用戶使用成本低、不依賴於本國通信條件等特點,是中國氣象預報業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震發生後,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信息中心迅速與尼泊爾氣象局取得聯繫。根據尼泊爾氣象局反饋,尼泊爾當地網際網路在震後中斷,由中國氣象局贈送的這套系統由於不依賴當地通信條件,成為震後24小時內尼泊爾氣象局的主要天氣預報平臺,為當地做好抗震救災氣象服務和災後搜救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尼氣象部門長期保持友好合作。近年來,中國氣象局先後3次派專家團隊前往尼泊爾進行技術培訓和系統本地化工作,提升了尼泊爾氣象部門的氣象資料收集處理、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能力。

相關焦點

  • 中國援助的氣象系統成為尼泊爾震區天氣預報「壓艙石」
    中國援助的氣象系統成為尼泊爾震區天氣預報「壓艙石」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4-28 15:01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28日電(記者 林暉、周盛平)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尼泊爾地震發生後當地網際網路中斷,由中國援助的氣象系統由於不依賴當地通信條件,成為震後24小時尼泊爾氣象部門的「壓艙石」。
  • 中國氣象局發布九寨溝震區周邊公路氣象預報圖
    中國氣象報記者牛彥元報導 8月9日,通過與交通部路網中心溝通,結合震區最新路況信息,中國氣象局及時製作了「四川九寨溝震區及周邊區域公路交通氣象預報」產品以及相關專報,內容包括公路交通沿線天氣實況(過去24小時降水量、9日14時氣溫和風向風力)、未來24小時震區周邊區域的公路氣象預報圖、文字產品,並向路網中心及時提供震區及周邊區域的公路沿線交通氣象預報信息,為相關部門開展抗震救災保障服務提供決策參考。
  • 中國氣象援外系統為尼泊爾地震救援提供氣象保障服務
    中國氣象援外系統為尼泊爾地震救援提供氣象保障服務 中國日報網 2015-04-27 16:43:09 4月26日,尼泊爾加德滿都巴克塔普爾鎮,地震留下的裂縫讓人膽戰心驚。
  • 尼泊爾餘震不斷2500人遇難 降雨天氣或為救援帶來困難
    原標題:尼泊爾餘震不斷2500人遇難 降雨天氣或為救援帶來困難 原標題:尼泊爾餘震不斷遇難人數已超2500人 降雨天氣或為救援帶來困難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孫洋):26日是尼泊爾8.1級強震的第二天。當天中午,尼泊爾發生了一次7.1級的餘震,導致珠穆朗瑪峰再次發生雪崩。
  • 四川新疆氣象部門迅速開展抗震救災氣象服務
    開展震區天氣預報會商。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王啟昭 買買提力報導 8月9日上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精河縣發生6.6級地震,精河縣氣象局迅速組織服務小分隊,趕赴震區一線開展氣象服務工作,通過多種途徑向震區指揮部、震區民眾和農牧民發布預報服務產品,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 九寨溝天氣預報 阿壩州氣象局預報九寨溝縣9日將有陣雨
    中國氣象局:九寨溝震區未來3天多有降雨  中青在線北京8月9日電(中國青年報 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中央氣象臺預計,今天到明天(8月9日至10日),九寨溝震區將以多雲天氣為主,午後局地有短時陣雨,氣溫16~30℃;後天(11日)陰天間多雲,將有中雨、局地大雨,氣溫17~28℃。
  • 氣象科普|天氣預報如何預測天氣?
    前段時間總是降雨天氣,陽光少見,這幾天終於天氣晴朗。氣象的變化總是多端,而天氣預報在我們的生活中充當了重要的作用。全國各地的人工地面氣象站和自動地面氣象站每天定時觀測並記錄下這些氣象數據,匯總後發給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向氣象數據中心匯報氣象觀測記錄,因此,它是氣象測站網的重要補充。氣象雷達(都卜勒雷達)是通過目標對雷達波的反射來確定目標的位置和特性的。
  • 中國向納米比亞提供氣象援助 提升防災減災能力
    中國氣象報記者郝靜 通訊員胡曉平報導 7月5日,中國援助納米比亞氣象項目交接儀式在納米比亞首都溫荷克舉行。中國駐納大使張益明和納米比亞工程與運輸部副部長詹姆士·桑科瓦沙(James Sankwasa)籤署了交接證書。
  • 《天氣預報》-中國氣象頻道-中國天氣網
    《天氣預報》是一檔基礎預報服務性節目。在氣象頻道眾多以天氣、氣候為主體的節目當中,我們注重用通俗的語言,豐富的圖文解讀天氣,用最快的速度發布最權威的天氣預報和預警信息。當然在預報天氣的同時,我們也不會忘記為您介紹氣象知識,提供交通信息,並且從天氣的角度給您提供健康、出行、飲食等方面的生活參考。
  • 衣索比亞、馬來西亞和尼泊爾氣象官員談南南合作
    培訓期間,來自衣索比亞、馬來西亞和尼泊爾的三名學員接受了中國氣象報記者採訪,就此次培訓和氣候變化相關內容進行了介紹。  因此,我希望我們國家能與中國開展更多的合作。我還想強調的是技術轉移的重要性。我希望我們國家和中國能在技術轉移、能力建設和經驗交流方面加強合作。事實上,在全球層面各國也應該加強經驗交流與合作。我認為能力建設很重要,知識和人才都是重要的因素,希望以後繼續學習借鑑中國在氣象服務、數值預報、氣候模式系統、信息發布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創造更多合作機會,加強該領域的專業知識交流與合作,促進氣象事業發展。
  • 奧運天氣預報和氣象服務新聞發布會
    2008北京奧運會就要開幕了,大家都十分關心開幕式當晚及奧運期間的天氣狀況,今天我們再次請來了中國氣象部門的權威人士,請他們給我們預報一下奧運期間的天氣狀況,並介紹奧運氣象服務有關情況。2004—2007,中國氣象局先後派出4批氣象科技或管理骨幹赴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和美國等國家進行培訓,系統地了解學習國外氣象業務服務與現代化建設情況,提升奧運氣象服務技能。2004年8月,專門在主協辦城市選派了4位天氣預報專家,隨北京奧組委代表團赴希臘全程參與和觀摩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氣象保障服務工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氣象保障服務積累經驗。
  • 眼控科技AI對流臨近天氣預報系統,助力航空氣象服務保障升級
    天氣原因是造成航班延誤的主要原因。「天氣原因」簡單的四個字實際包含了很多種情況:出發地機場天氣情況不宜起飛、目的地機場天氣情況不宜降落、飛行航路上氣象狀況不宜飛越等。因此,對氣象狀況的準確監測預警成為保障航班正常運行的重要手段。  在航空業,0-2小時是航空用戶運行方案的最後決策時間,對氣象預報的準確度要求更高,也對航空運行戰術階段的對流天氣預測提出了更高要求。
  • 央視《天氣預報》主播PK另類氣象主播
    別看天氣預報只有短短幾分鐘時間,一句「局部地區有大雨」或者是「多雲轉晴」之類的話都是經過大量數據的綜合處理才播報出來的。天氣預報主播們工作的時候其實都是對這一塊藍布在指指點點(觀眾們看到的天氣雲圖都是後來電腦合成上去的)。要將複雜的天氣三言兩語說得頭頭是道,需要功力。下面我們為大家介紹國內外知名的氣象預報主持人。
  • 「氣象大數據+AI」賦能,墨跡天氣讓精準預報成為現實
    事實上,天氣預報屬於預測科學的一種,需要在豐富的「氣象大數據」基礎上,以先進的技術處理、融合、發布數據,而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天氣預報平臺之間的比拼,早已演變為「氣象大數據+AI」技術的比拼。作為國內領先的氣象服務平臺,墨跡天氣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深度學習等先進技術賦能,不斷地深挖氣象數據,提升天氣預報精準度,讓「精準預報」成為現實。
  • 重慶建設智慧氣象「四天」系統 準確及時預報災害天氣
    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央廣網記者 趙聰聰攝 )央廣網重慶10月22日消息(記者趙聰聰)依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重慶市氣象局著力建設智慧氣象「四天」系統,大幅提升天氣預報準確率、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速率。
  • 天氣預報將更準!我國天氣預報實現全面「中國芯」
    事實上,在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天氣預報領域上,我國也曾一度受制於外國。在上個世紀,我國一度還需要使用美國、日本等多國衛星提供的各類監測數據,而來自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的數值預報模式還一度是我國預報員進行天氣預報的主要依據。在如今,數值預報已經成為了天氣預報的核心之一。而經過多年艱苦卓絕的奮鬥和攻堅,如今,我國已經擁有了全面自主的天氣預報系統。
  • 世界氣象日:院士暢談數值天氣預報演變史
    中國日報3月23日電(記者楊澤坤)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the sun, the earth and the weather」(太陽,地球與天氣)。為提升公眾對於氣象科學的認識,第61屆國際氣象組織(IMO)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給200餘名「科學求真營」的師生做科普報告「大氣科學的前身、現代與未來」,講述天氣預報的發展歷史與未來。
  • 預報電子顯示屏 - 氣象服務 -中國天氣網
    利用安徽省公共氣象服務中心的「氣象簡訊平臺」發送各種專業氣象服務信息,在接收方,採用專用手機簡訊接收模塊通過 RS232接口與LED電子顯示屏連接,完成實時接收簡訊平臺發來的氣象信息,並自動顯示在電子顯示屏幕中。接收時通過密碼驗證或特權手機號碼識別,保證顯示信息的安全性。
  • 談天氣說預報 氣象先生宋英傑海峽論壇論兩岸氣象合作
    (中國臺灣網 董子譽 攝) 中國臺灣網6月14日廈門消息 有著「中國第一氣象先生」、「中國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主持人」等多個頭銜的著名天氣預報主持人宋英傑今天來到海峽民生氣象論壇,與來自兩岸的100多位海洋漁業、海運、旅遊、農業、航空、消防等各界氣象用戶代表及氣象、水文水利專家學者代表暢談天氣。
  • 大步邁向世界氣象舞臺的中央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持續維護贈送給亞太地區19個國家的中國氣象局衛星廣播系統用戶站(CMACast)、氣象信息處理和天氣預報製作系統(MICAPS)和衛星雲圖處理顯示分系統 。這些設備和系統成為當地氣象部門的主要業務平臺,發揮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