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追擊張繡,為何沒打贏?十勝十敗論又該如何理解?

2020-12-18 月揚說遊戲

曹操將袁術趕到淮南後,壽春已因戰火變得百孔千瘡。淮南的袁術同樣受到連年千旱的影響,所能控制的區域內已經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情況,內有糧荒,外部形勢也同樣跌停。盟友背刺,小弟反水,北方的親戚見死不救。內憂外患之下,袁術的喪鐘已經開始倒計時了,曹操回師後再次徵討張繡。此時長安方向的郭汜被部下所殺,李傕被人押解進許都,曹操將李傕家兩百多口全部斬首,歷經多年的長安之亂終於告一段落,

一、曹操攻南陽失敗,但打敗了張繡追兵,因袁紹意攻許都,才撤兵

曹操在野戰中打敗了張繡,將張繡圍困在南陽城中,曹操連續三天騎馬巡視,觀察南陽城牆,發現南陽東南方向磚土新舊不一,防禦工事也多半損壞,於是決定將軍營設立在南陽城的西北方向,希望藉此吸引城防力量向西北傾斜。賈詡觀察到了這一反常現象,於是建議張繡將計就計,果然曹操夜晚偷襲東南城牆,被張繡伏兵擊敗,折損五萬餘人。

曹操敗走後,賈詡急忙勸張繡聯絡劉表出兵截斷曹操後路,劉表正準備發兵,忽然江東孫策屯兵於壺口,佯攻荊州,響應曹操。劉表留下黃祖與孫策對峙,自己率軍追擊曹操。劉表軍隊追上曹操的時候,曹操命令大部隊隱藏起來,劉表見曹操兵少,以為曹操經率領主力逃跑,於是下令全力追擊。曹操的伏兵大破劉表和張繡,曹操本想回身繼續與劉表、張繡決戰,荀派人傳來消息,袁紹可能進兵許都。曹操老家被偷的恐懼湧上了心頭,立刻著手撤軍。

隨後趕來的賈詡知道張繡追擊被伏的事情後,建議張繡再次追擊,必然大獲全勝。張繡不解,賈詡解釋道:「打仗這種事,你真的不是曹操的對手,但這次曹操既然都已經打敗一次追兵了,還要準備撤軍,說明後方許都一定是出了什麼大事,肯定是著急回去,以為我們不敢再次追擊,不會做什麼防備,所以第二次追擊必然取勝。」果然如賈詡所說,曹軍沒有任何提防,幸虧駐守汝南的李通出兵前來接應,雙方打了個互有勝敗。

二、袁紹咄咄逼人,郭嘉說出十勝十敗論,該如何理解?

曹操撤軍回許都後,為了感謝孫策結盟徵討袁術和牽制劉表軍隊的事情,於是表奏天子,封孫策為討逆將軍,以及江東孫家還要使用三十一年的爵位——吳候。曹操回到許都,蠢蠢欲動準備偷襲的袁紹軍隊就消失不見了,袁紹心中清楚這個從來就不會讓自己佔便宜的髮小在徹底解決完公孫瓚之前,是不適合正面剛的,只能偷家。袁紹雖然偷襲不成,但藉口討伐公孫瓚,要向曹操借糧。袁紹只是不想正面跟曹操兵戎相見,可不代表袁紹沒那個實力,只因那是個賠本的買賣,四世三公的袁紹不屑去做而已。

袁紹的咄咄逼人讓曹操也生出了一絲無力感,他想討伐袁紹,可惜實力不允許。隨後郭嘉拋出了不斷被人拿來與《隆中對》互相比較的「十勝十敗」論。我們先從形勢大背景上來看這段話,曹操開局就在中原中心,隨著與袁紹逐漸不和,導致曹操的周圍都是敵人,除了西面的長安方向,赤地千裡荒無人煙之外,其他地方都存在敵對勢力。而這些敵對勢力之中又以袁紹最為強大。雖然軍事上可以有先難後易的打法,可呂布、劉表、張繡哪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此時與袁紹開戰是最壞的一種選擇。

曹操正感嘆自己實力不足,郭嘉立刻就一氣呵成說這一篇大論,每個點都還有正反面,如果遇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非得說對方是天才,可以先試著去了解對方在背後付出的努力和汗水。郭嘉這篇言論肯定是早有準備的,如果是僅憑臨場發揮和信口開河,令人不大相信。既然不是郭嘉的隨機應變,那「十勝十敗論」的主旨內核就很值得細究了。與《隆中對》相比較的話,十勝十敗論只說了「為什麼」這個問題」,而沒有回答出「什麼時候做」「怎麼做」「誰去做」這幾個具體的執行層面問題,這也是很多人推崇《隆中對》的原因。十勝十敗通篇就明確了一個意思,曹操必勝,袁紹必敗,至於怎麼才能打敗袁紹隻字未提。

郭嘉之所以在這個節點上拋出十勝十敗論,源於郭嘉「試用老闆」的職業習慣。從郭嘉在袁紹集團短暫的供職經歷,可以看出郭嘉的職業觀念相當的九零後,不是老闆選我,而是我選老闆。即便袁紹「甚禮敬之」,可郭嘉一兩個月的試用期過後,認為袁紹不行,立刻甩手而去。郭嘉需要的不是表面的恭敬,而是一位雄主,所以說十勝十敗論更是一篇郭嘉對自己現任和前任老闆的總結報告。郭嘉自從加入曹操集團,就開始觀察對比,早就在心裡翻來覆去的研究通透了,所以才能在眨眼的功夫給出一套成熟的理論支持。

結束語

既然說這是一套成熟的理論,郭嘉也不是那種言之無物的角色,那郭嘉的目的究竟是什麼?第一當然是鼓舞人心,有袁紹這個龐然大物在北方虎視眈眈,曹操說不害怕,那也不現實。郭嘉這個在袁紹和曹操集團都幹過的人說出的這段話,曹操麾下那些不了解袁紹的人也更容易相信些。

其次是說給曹操聽,一方面是對曹操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變相的進諫,讓曹操明白自己要堅持什麼,並且一以貫之,才能真的在袁曹大戰之時擁有優勢。曹操不是個不經誇的人,郭嘉誇的這麼賣力,曹操只能加倍的謙虛,加倍的發揮優點,最後郭嘉的目的是為他真正想說的話做鋪墊。結合上下文,郭嘉的邏輯是,曹操你好棒,袁紹不咋樣,打敗袁紹不是夢,所以我們先去打呂布吧。有時候說話不能單看內容,還要看語境、時態、心情、性格,曹操被袁紹欺負這麼多年,也是要面子的。那些被「十勝十敗」過分洗腦的人完全沒有在意到即便是有「二十勝二十敗」,在當時的情況下,曹操也是不敢把袁紹怎麼樣的。

相關焦點

  • 曹操聽完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心情大好啊!
    話說郭嘉看見曹操的眼神變化,知道自己該好好的講述這十勝十敗論。接下來他列舉了十勝十敗,分別是道勝,義勝生,治勝,妒生,謀聖,德勝,仁勝,明勝,文勝,和武勝。而且這種理論的客觀性還不太夠,主觀意識太強了,基本上把曹操捧上天了,把袁紹貶得一文不值,好像活該他自取滅亡一樣。而對於我們後人來說,得以中立的眼光看待這一次會談的曹操這個時候所說的攻擊袁紹,其實也是虛張聲勢而已。要知道這個時候,放眼望去曹操身邊都是敵人的,南面的袁術要自立為皇帝。徐州的呂布還很強大,南邊的張繡頑固非常,還把自己給打敗了。
  • 郭嘉的十勝十敗論與諸葛亮的隆中對孰強孰弱,其實早已有定論
    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相比孰強孰弱,郭嘉的策略偏向於戰前的口號動員,諸葛亮的隆中對策略更加具有前瞻和操作性,這方面來說諸葛亮更勝一籌。郭嘉的十勝十敗論提出的背景曹操在宛城慘遭張繡反叛的失敗,兵強馬壯的河北袁紹寫信羞辱曹操。當時呂布在徐州,張繡在宛城與荊州的劉表結盟,東邊有江東的孫策,整個天下的形勢對曹操而言不容樂觀。曹操擔心自己的實力欠缺,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之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
  • 除郭嘉的「十勝十敗論」,荀彧、賈詡也提出類似觀點,有哪些區別
    郭嘉是一個很出名的三國人物,他有一個同樣很有名的策論,就是所謂的"十勝十敗論"。這是在袁曹爭霸時期,郭嘉分析曹操和袁紹雙方的優劣,幫助曹操樹立信心。其實除了郭嘉的"十勝十敗論"以外,荀彧、賈詡也提出過相似的策論,名氣卻不如郭嘉。那麼荀彧、賈詡、郭嘉三個人提出的三種"數勝數敗論"有什麼區別呢?哪一個含金量更高一些呢?
  • 鬼才郭嘉提出十勝十敗論,官渡之戰曹操必勝沒有懸念
    鬼才郭嘉為曹操提出十勝十敗論,官渡之戰袁紹曹操必勝,比諸葛孔明隆中對如何?什麼是十勝十敗論:第一:袁紹經常搞一些繁瑣的制度,講究表面儀式,華而不實;曹操則注重實際,講究時效,辦事效率高。第八:袁紹忠言逆耳,什麼都相信;曹操卻不聽挑撥離間,大是大非十分有主見。第九:袁紹黑白不分,紀律混亂;曹操法度嚴明,治理有度。
  • 《三國志11》:十勝十敗論真的是良策?原來曹操被郭嘉騙了!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這期間曹操和袁紹兩大集團慢慢壯大起來,兩者之間不可避免的要決一死戰,官渡之戰隨即打響。在這期間郭嘉也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理性地分析了袁紹有十個戰敗的誘因,而曹操有十個戰勝的理由。
  • 鬼谷子謀略學:郭嘉十勝十敗論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鬼谷子案例研究——三國篇第三三章 郭嘉十勝十敗論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袁紹派人給曹操送了一封信,意思是想借點兵、借點糧去攻打公孫瓚。曹操看了之後,覺得袁紹言語中透露著驕傲自大又輕慢自己的態度,很是不爽,於是就問郭嘉:「袁紹對我這般無禮,我想討伐他,但是實力比不上他,應該怎麼辦?」要回答這個問題,就是典型的策論應對,容易回答,當然不容易。就這樣不容易的回答,硬是讓郭嘉整出來一篇洋洋灑灑的千古奇文——十勝十敗論。郭嘉回答說:「劉邦的實力比不上項羽,這您是知道的。
  • 三國機密:郭嘉為何要說曹操有「十勝」
    其實這個橋段我們在《三國演義》中也曾見到過,只不過當時與郭嘉討論的不是漢獻帝,而是曹操本人。眾所周知,當時袁紹興數十萬精兵兵臨官渡,曹操手下滿打滿算也就三四萬兵馬,糧草更是不濟。為了鼓勵曹操與袁紹對抗,提振曹軍的士氣,郭嘉這才提出了歷史上的「十勝十敗論」。所謂「十勝十敗」,到底有何根據呢?
  • 十勝十敗論,成了官渡大敗袁紹的戰前鼓,真的每一條都讓他說中了
    如若想繼續一統大業,佔據北方的曹操,成了袁紹不可避免的一大隱患。而就當時的形式來看,袁紹強而曹操弱,所以伐曹之爭,在袁紹的心中勢在必行,也沒有什麼顧慮。但曹操這一方,處境就比較艱難。除了躍躍欲試的河北袁紹,關中的勢力一直在觀望局勢的動蕩,南邊的劉表張繡又死活不降,就連剛剛建立勢力不久的江東孫策,都隨時可能趁機出兵討伐。
  • 官渡之戰前,郭嘉向曹操列出:袁紹有哪十敗?曹操有哪十勝?
    曹操則是處於四戰之地,除了北方的袁紹,關中諸將尚在觀望,南邊劉表、張繡不肯降服,江東的「小霸王」孫策亦蠢蠢欲動,即使是暫時依附的劉備也和曹操貌合神離。儘管如此,當時的一些有識之士,主要以曹操的兩個重要謀士荀彧、郭嘉,都向曹操分析了雙方的優劣。
  • 諸葛亮的隆中對和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對主公來說哪個價值更高?
    郭嘉,我們常說的曹操帳下的第一謀士,只可惜英年早逝,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大哭說到:「若郭奉孝在,孤不至有此敗。」可見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高,郭嘉因為英年早逝給曹操出謀劃策的機會並不多,大的計謀就兩個,一個是在官渡之戰前夕,給曹操分析了他的優點和袁紹的缺點,也就是我們說的「十勝十敗論」,曹操有十勝,而袁紹又十敗,安能不勝乎?這一分析給了曹操定心丸,讓曹操有信心去和袁紹對抗。另一個是遺計定遼東,這裡我們不多說。
  • 官渡之戰,郭嘉:十勝十敗,荀彧:四勝四敗,全是忽悠曹操的話
    公孫瓚、張燕、黑山眾、黃巾軍、臧洪等,大大小小的勢力可沒那麼容易擺平的。若袁紹是個草包,能率先坐擁四州之地?有人說,袁紹沒有搶先一步「奉天子以令不臣」,輸在大義上。袁紹與曹操不同,他有天下聞名的名望,不需要藉助漢天子的名義,換句話說,袁氏的名聲或許比漢天子的名聲還要大。
  • 中美戰官渡之十勝十敗
    曹操以3萬人馬打敗了袁紹12萬之眾,一舉稱雄天下。眼下中美軍力對比猶如當年曹袁。中國整體劣勢,與美國大抵三四倍的差距,但局部已不次,甚至佔優,兵精糧足,已經具備一戰可喪美優勢的實力。當然此戰對天時地利人和有著苛求,絕非隨便之舉。官渡之戰是袁犯曹,因此地理上曹軍得勢。中美若有戰爭一定毗鄰中國,這就是地利。當年曹操作為後起之秀,鋒芒直逼袁紹。
  • 姻親與血仇:論張繡之死
    --《魏書 賈詡傳》 曹操與張繡曾爆發過多次武裝衝突,雙方互有勝敗。在一次「先敗後勝」的追擊戰之後,賈詡曾透露取勝秘籍: 張繡善用兵,但不是曹操的對手;曹操諸將善用兵,卻不是張繡的對手。 (賈詡曰)將軍(指張繡)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
  • 官渡之戰中郭嘉的十勝論起了什麼作用,許攸救了曹操一命為何被殺
    1,曹操的困局,袁紹的黑天鵝官渡之戰前兩年,郭嘉給曹操寫了一篇自媒體文章,名字叫《十勝十敗論》。郭嘉這篇文章起的作用可大了,他等於一直在曹操身邊喊加油拍著手說:主公您最強,主公您最棒,主公是宇宙無敵大魔王。
  • 官渡之戰時,他說了曹操的四個優勢,最終曹操獲勝
    賈詡本來不在曹操陣營,他在張繡的陣營中,張繡與曹操大戰,曹操敗下來,張繡準備去追,賈詡說不要追,追必敗,張繡不聽取追趕曹操,果然打敗,然後剛回來,賈詡讓張繡是追趕曹操,追必勝,張繡有些懵,但還是去追,果然大勝。
  • 三國最牛的戰略家,連獻曹操四大戰策,司馬懿盛讚:百年奇才
    曹操是三國史上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眼瞅大漢社稷日漸衰亡,遂從河南陳留起兵,大破黃巾,後與袁紹等十八路諸侯共討董卓,最後南徵張繡、東破呂布,然後向北大敗袁紹,遠徵烏桓,最終一統北方。讀過《三國演義》或者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的人都清楚,官渡之戰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指出曹操有十方面勝過袁紹,袁紹必敗無疑。然而大家不知道,其實這高論後面的真正提出者乃是荀彧,郭嘉只不過是將荀彧的觀點,一條一條地給整理出來了,並加以豐富,然後明確向曹操提出。
  • 官渡之戰曹操能依賴的或許只有兗州,張繡的投降緩解了曹操的壓力
    當時曹操擁有的大本營兗州,豫州,徐州以及青州的一部分,還要就是表面上歸順於曹操的關中各部,看到這裡就知道了,曹操能夠打贏官渡之戰,別說什麼戰略戰術了,就是天命所歸,沒有其他的理由,因為曹操在官渡之戰能夠真正依賴的或許只有兗州這一州而已,其他各地能夠給予曹操的支持有限。
  • 跟隨曹操南徵北戰的十位名將
    細數跟隨曹操,南徵北戰,屢立戰功的十位名將。典韋、徐晃、于禁、許褚、樂進、張遼、張郃、夏侯淵、夏侯惇、龐德。 樂進,東漢末年名將。
  • 盤點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的《官渡之戰》曹操憑什麼笑到最後
    曹操當時可謂是四面楚歌,不但有袁紹在北方虎視眈眈,其餘各路諸侯都在觀望之中,東南方向孫策也是蠢蠢欲動,南邊的荊州劉表更是不肯投降,就連暫時投降的劉備都貌合神離,按照如此局勢發展下來的話曹操想要贏得戰役的勝利是相當的困難。儘管如此局勢之下曹操依然沒有放棄。
  • 曹操最器重的兩個外姓將領,一個唯一外姓假節鉞,一個為兒女親家
    這些人都為曹操的霸業南徵北戰,立下了無數功勞。這些非宗室將領中,曹操,有兩個非宗室將領最受曹操器重,一個是唯一一個外姓假節鉞將領,另一個為曹操的兒女親家。然而,這兩個人卻為何都離奇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