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機密:郭嘉為何要說曹操有「十勝」

2020-12-18 文史箴言

在熱播劇《三國機密》中,郭嘉曾與劉平有過關於官渡之戰勝敗推測的討論。其實這個橋段我們在《三國演義》中也曾見到過,只不過當時與郭嘉討論的不是漢獻帝,而是曹操本人。眾所周知,當時袁紹興數十萬精兵兵臨官渡,曹操手下滿打滿算也就三四萬兵馬,糧草更是不濟。為了鼓勵曹操與袁紹對抗,提振曹軍的士氣,郭嘉這才提出了歷史上的「十勝十敗論」。

所謂「十勝十敗」,到底有何根據呢?《三國機密》中劉平帶著妻子伏壽逃出許都進入河北之後,終於逐一諒解了其中的緣由,全面了解了曹操與袁紹二人在本質上的不同。這雖然是劇情發展的需要,卻也通過更為生動形象的演繹手法,向觀眾們詳細、深入地闡明了郭嘉「十勝十敗論」的現實根據。

道勝一:體任自然VS繁禮多儀

郭嘉此處所指的是曹操行為處事自然得體,而袁紹去偏好繁文縟節,在秉性為人上就首先輸了一籌。其實曹操與袁紹自小便是髮小,更曾於一起在何進手下當職,袁紹是何性格,曹操應該了如指掌,此處郭嘉說與不說其實都影響不大。

義勝二:奉率天下VS逆動興兵

這裡所指的是曹操奉迎天子於許都,擁有漢獻帝在道義上的支持,興的乃是王師;袁紹敢對曹操用兵,實際上就是對天子用兵,乃是犯上作亂,在大義上又敗了一籌。

治勝三:糾之以猛VS以寬濟寬

此處講的是曹操與袁紹對待亂世所採取的舉措。郭嘉認為,亂世需用猛藥重法,曹操刑罰嚴明,做到了管理上的以剛克亂。而袁紹卻用寬鬆的管理應對本就紛亂的世道,實乃昏庸之舉。歷史上秦在亂世用法,漢在初年修養才用柔。二者之所以都能取得明顯成效,主要是因為抓住了世道變化的根本。此處郭嘉的論斷確實有其道理。

度勝四:唯才所宜VS任人唯親

《三國機密》中,劇情用審配之子審榮的無能和審配的跋扈側面反映了袁紹在用人上的不明。當時河北名士眾多,袁紹帳下文臣武將數不勝數,但大多未能發揮才能。相比而言,曹操這邊卻湧現了一大批的亂世英豪。不得不說,這與主君的用人之道脫不了干係。

謀勝五:應變無窮VS多謀少決

曹操、袁紹二人手下都有很多軍師謀臣。諸如曹方的荀彧、郭嘉、鍾繇、荀攸、程昱等等都是。每次謀士們有不同意見時,曹操都能果斷決策,並且用人不疑。而袁紹相較而言,就做的很不到位了。雖然他手下亦有沮授、郭圖、田豐、許攸等一大幫謀士,但每次謀士獻上不同計策,袁紹都是聽了這個的,忘了那個的,意見多了反而讓他得了「選擇困難症」,弄得謀士們也不知如何是好。

德勝六:以誠待人VS沽名釣譽

曹操用人向來不拿自己的家世和背景說事,也不會給部下亂畫什麼「大餅」,都是真實的說明自己的用人治世思路,讓意氣相投的人才為己所用。反之,袁紹則時刻號稱「四世三公」,強調自己的家庭背景,用人也是注重豪門貴族出身,對於平民出身的人才並不予以重用。從其在《三國演義》中給劉備座位,卻特意強調是看在他漢室後裔的份上,便可以看出此點。試想,如此用人,又怎麼會「天下歸心」呢?

仁勝七:恩望天下VS婦人之仁

曹操號稱亂世梟雄,其從來都是將個人恩怨和小恩小惠放在次要位置。一切行動指南都是為了統一亂世的志向。為此他殺了呂伯奢全家,卻寬恕了害死他兒子的張繡、賈詡。相較而言,袁紹在這方面就沒有那麼的「公私分明」了。

明勝八:馭下以道VS惑亂不止

歷史上我們很少能見到曹操手下有人敢明著爭鬥的,即便發生了,曹操多數也會基於事實給予公正的裁決。比如他燒了屬下給袁紹的信件,免除了許多參與董承謀反之人的責罰,都是因為他做到了換位,考慮到了人性的本能。而袁紹的手下每次意見不合,他都只是聽從片面之言,當即發作,更容不得下屬對其提出反對意見。像那關在牢裡的田豐,叛逃出走的許攸,若不是他袁紹裁決有誤,又怎麼會發生那種事情!

文勝九:禮法並用VS是非不分

曹操在處事上,覺得正確的事情就得以禮相待,大力支持;對於錯誤的事情就該用法糾正,以儆效尤。如此才能做到禮法相濟,治理有方。而袁紹遇到事情卻始終是非不分,終至轄地隱患不止。難怪曹操在官渡之後數年之間,便吞併了整個河北。

武勝十:用兵如神VS不明兵要

郭嘉認為,曹操精通兵法,既熟知軍事計略,又能隨機應變。而袁紹卻並不懂用兵之道,只能仰賴兵強馬壯的陣勢,其實卻是不知進退,不懂應變。如此他則必敗無疑。關於此點,雖然後來袁紹確實敗了,後世也基於「成王敗寇」的理論說他沒有能力,但他在之前能夠吞併河北四州,若說一點軍事才能沒有,確也是不可信的。此處應該只是郭嘉堅定曹操信心所用的計略罷了。

相關焦點

  • 官渡之戰前,郭嘉向曹操列出:袁紹有哪十敗?曹操有哪十勝?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都消滅曹操,官渡之戰拉開了序幕。袁曹兩家的決戰,一觸即發。戰前,袁紹兵多糧多,袁紹的統治核心——冀州,在漢末三國時期,「冀州民人殷盛,兵糧優足」。
  • 《三國志11》:十勝十敗論真的是良策?原來曹操被郭嘉騙了!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這期間曹操和袁紹兩大集團慢慢壯大起來,兩者之間不可避免的要決一死戰,官渡之戰隨即打響。在這期間郭嘉也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理性地分析了袁紹有十個戰敗的誘因,而曹操有十個戰勝的理由。
  • 曹操聽完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心情大好啊!
    話說郭嘉看見曹操的眼神變化,知道自己該好好的講述這十勝十敗論。接下來他列舉了十勝十敗,分別是道勝,義勝生,治勝,妒生,謀聖,德勝,仁勝,明勝,文勝,和武勝。第四,袁紹外寬內忌,任人為私,而曹操是外表平易近人,內心機密,擅長用人,唯才是舉,不問親疏。這是度勝。就是嫉妒的妒了。第五,袁紹多謀少決,往往錯失良機,而曹操卻是制定的策略馬上實施,這可以應付無窮的變化,這就是謀勝,就是智謀的謀了。第六,袁紹喜歡高談闊論,外表看上去很是謙恭,實際上內心裡卻是沽名釣譽所以那一些華而不實的世人都願意去投奔他。
  • 官渡之戰,郭嘉:十勝十敗,荀彧:四勝四敗,全是忽悠曹操的話
    有人說,袁紹沒有搶先一步「奉天子以令不臣」,輸在大義上。袁紹與曹操不同,他有天下聞名的名望,不需要藉助漢天子的名義,換句話說,袁氏的名聲或許比漢天子的名聲還要大。曹操是閹宦之後,他即使有名聲也不是什麼好名聲,所以曹操才需要漢家大義,來彌補自身不足。
  • 鬼谷子謀略學:郭嘉十勝十敗論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鬼谷子案例研究——三國篇第三三章 郭嘉十勝十敗論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袁紹派人給曹操送了一封信,意思是想借點兵、借點糧去攻打公孫瓚。曹操看了之後,覺得袁紹言語中透露著驕傲自大又輕慢自己的態度,很是不爽,於是就問郭嘉:「袁紹對我這般無禮,我想討伐他,但是實力比不上他,應該怎麼辦?」要回答這個問題,就是典型的策論應對,容易回答,當然不容易。就這樣不容易的回答,硬是讓郭嘉整出來一篇洋洋灑灑的千古奇文——十勝十敗論。郭嘉回答說:「劉邦的實力比不上項羽,這您是知道的。
  • 除郭嘉的「十勝十敗論」,荀彧、賈詡也提出類似觀點,有哪些區別
    郭嘉是一個很出名的三國人物,他有一個同樣很有名的策論,就是所謂的"十勝十敗論"。這是在袁曹爭霸時期,郭嘉分析曹操和袁紹雙方的優劣,幫助曹操樹立信心。其實除了郭嘉的"十勝十敗論"以外,荀彧、賈詡也提出過相似的策論,名氣卻不如郭嘉。那麼荀彧、賈詡、郭嘉三個人提出的三種"數勝數敗論"有什麼區別呢?哪一個含金量更高一些呢?
  • 鬼才郭嘉提出十勝十敗論,官渡之戰曹操必勝沒有懸念
    鬼才郭嘉為曹操提出十勝十敗論,官渡之戰袁紹曹操必勝,比諸葛孔明隆中對如何?什麼是十勝十敗論:第一:袁紹經常搞一些繁瑣的制度,講究表面儀式,華而不實;曹操則注重實際,講究時效,辦事效率高。第八:袁紹忠言逆耳,什麼都相信;曹操卻不聽挑撥離間,大是大非十分有主見。第九:袁紹黑白不分,紀律混亂;曹操法度嚴明,治理有度。
  • 曹操追擊張繡,為何沒打贏?十勝十敗論又該如何理解?
    既然不是郭嘉的隨機應變,那「十勝十敗論」的主旨內核就很值得細究了。與《隆中對》相比較的話,十勝十敗論只說了「為什麼」這個問題」,而沒有回答出「什麼時候做」「怎麼做」「誰去做」這幾個具體的執行層面問題,這也是很多人推崇《隆中對》的原因。十勝十敗通篇就明確了一個意思,曹操必勝,袁紹必敗,至於怎麼才能打敗袁紹隻字未提。
  • 郭嘉的十勝十敗論與諸葛亮的隆中對孰強孰弱,其實早已有定論
    郭嘉的十勝十敗論提出的背景曹操在宛城慘遭張繡反叛的失敗,兵強馬壯的河北袁紹寫信羞辱曹操。當時呂布在徐州,張繡在宛城與荊州的劉表結盟,東邊有江東的孫策,整個天下的形勢對曹操而言不容樂觀。曹操擔心自己的實力欠缺,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之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
  • 諸葛亮的隆中對和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對主公來說哪個價值更高?
    郭嘉,我們常說的曹操帳下的第一謀士,只可惜英年早逝,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大哭說到:「若郭奉孝在,孤不至有此敗。」可見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高,郭嘉因為英年早逝給曹操出謀劃策的機會並不多,大的計謀就兩個,一個是在官渡之戰前夕,給曹操分析了他的優點和袁紹的缺點,也就是我們說的「十勝十敗論」,曹操有十勝,而袁紹又十敗,安能不勝乎?這一分析給了曹操定心丸,讓曹操有信心去和袁紹對抗。另一個是遺計定遼東,這裡我們不多說。
  • 官渡之戰中郭嘉的十勝論起了什麼作用,許攸救了曹操一命為何被殺
    1,曹操的困局,袁紹的黑天鵝官渡之戰前兩年,郭嘉給曹操寫了一篇自媒體文章,名字叫《十勝十敗論》。郭嘉這篇文章起的作用可大了,他等於一直在曹操身邊喊加油拍著手說:主公您最強,主公您最棒,主公是宇宙無敵大魔王。
  • 曹魏謀士如雨,為何只有郭嘉成為網紅?
    在曹魏謀士中,如果要選出一位網紅,那麼非郭嘉莫屬,在易中天的《品三國》播出後,出現了許多郭嘉的粉絲,網上也出現的一種說法,所謂的「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在之後幾年愈演愈烈,郭嘉的粉絲一度被列為網上四大吹之一。物極必反,在2010年,網上又掀起了一波郭嘉黑的風潮,郭嘉黑們認為郭嘉根本不配與荀彧等人並列,還給郭嘉取了一個「宇宙戰神」的外號。
  • 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歷史上的郭嘉,真的那麼厲害嗎?
    在郭嘉死前,雖然天下已大亂,各路諸侯都來招才引智,但自比管仲、樂毅,一直沒有出山輔佐明主,即便劉表是諸葛亮的親信,諸葛亮也沒有出山,但郭嘉死後,諸葛亮卻出山輔佐劉備,所以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史書中的郭嘉,到底有多厲害?為什麼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諸葛亮真的怕郭嘉嗎?郭嘉來自潁川郡。
  • 郭嘉在曹操的帳下,到底屬於什麼等級的謀士?
    源於三國殺裡的郭嘉郭嘉第一次出現原本郭嘉是投奔袁紹的,因為當初袁本初名聲還是很響的,四世三公,很多有志之士,有才能的人都投入他的麾下,號稱良將千名,將士百萬。但郭嘉很快就發現,這個人不是自己的明公,優柔寡斷乃是他最致命的弱點,用人方面並沒有識人之明。很快郭嘉就找了藉口離開了他。這裡我們發現郭嘉對於人物的性格判斷非常的準確,以至於他以後的能幹成什麼樣,都有一個很好的預言。這也證實了後面他對官渡之戰的十勝十敗之說。
  • 孔明和郭嘉哪一位更牛?赤壁之戰後一大人物說了9個字,給出答案
    孔明和郭嘉哪一位更牛?赤壁之戰後一大人物說了9個字,給出答案文/失語者三國為何是我們華夏歷史裡最惹人注目的時期?其中以魏營郭嘉、司馬懿和劉備手下的諸葛為三國舞臺上最閃亮的角色。很多人都曾糾結過一個問題,郭嘉和諸葛亮到底誰最厲害?看過三國的都知道,郭嘉在曹操建業初期盡心盡力,多次錦囊妙計幫助曹操渡過難關。但是諸葛亮卻是智多星的化身,知曉天機,運籌帷幄。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究竟有多厲害?相比荀彧又如何?
    熟悉三國的朋友,想必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有許多人都說郭嘉是三國第一謀士,諸葛亮在其面前根本不夠看,甚至還有人說郭嘉跟諸葛亮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人物,那郭嘉究竟有多厲害呢?三國謀士眾多,各方陣營中都有拿得出手的高級謀士,其中曹操又擅於挖掘謀士,而且有天子正統這杆大旗,所以旗下謀士如雲,有才華的謀士很多。郭嘉並不是第一批就跟著曹操混的人,早前郭嘉投奔過袁紹,但袁紹和郭嘉雙方都沒看對眼,一拍兩散,郭嘉回家待了六年,後來在荀彧的推薦下,郭嘉和曹操碰了面。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三國時期的鬼才郭嘉為何會被推上神壇?
    恰恰就是這些遺憾,給我們留下了想像的空間,也讓三國變得更加精彩。我們今天就來講述一位英年早逝的謀士。試想他們如果沒有英年早逝,或許不會存在三國鼎立的局勢,有可能會儘早統一,此人就是鬼才郭嘉。郭嘉外號鬼才。三國時期被推上神壇的男人。
  • 真的是郭嘉不死,就不會有諸葛亮嗎?一位曠世鬼才
    《三國演義》響貫古今,不管是哪一個版本依舊離開不了三國鼎立的時代,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謀士、預言家應該就是諸葛亮了,但是民間卻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真的是郭嘉不死,就不會有諸葛亮嗎?是一位曠世鬼才!
  • 曹操的重要謀士郭嘉,到底出身寒門還是世家?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郭嘉這個人,甚至被很多人拔擢到和諸葛亮一樣的高度上來。曹操在「赤壁之戰」失敗後,還說了一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這句話無疑讓隨軍出徵的各個謀士黯然失色,也表明曹操對郭嘉的重視和信任。有很多人認為,郭嘉是寒門新貴,曹操重用郭嘉,也代表了曹操對人才不問出身、唯才是舉的態度。
  • 為何三國霸主是曹操?光從氣度上看,曹操就遠勝劉備、孫權!
    三國時期,劉備多次因為戰敗投奔到各路諸侯帳,又都突然離去。可以說,劉備是一個反覆無常的人,有一次被呂布戰敗後,他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投靠了曹操,曹操的謀士主張殺掉劉備,荀彧曾向曹操建議說,劉備英雄也,今不早圖,必為患。曹操不答,荀彧出,郭嘉入,曹操說:「荀彧勸我殺玄德,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