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案例研究——三國篇
第三三章 郭嘉十勝十敗論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袁紹派人給曹操送了一封信,意思是想借點兵、借點糧去攻打公孫瓚。曹操看了之後,覺得袁紹言語中透露著驕傲自大又輕慢自己的態度,很是不爽,於是就問郭嘉:「袁紹對我這般無禮,我想討伐他,但是實力比不上他,應該怎麼辦?」要回答這個問題,就是典型的策論應對,容易回答,當然不容易。就這樣不容易的回答,硬是讓郭嘉整出來一篇洋洋灑灑的千古奇文——十勝十敗論。
郭嘉回答說:「劉邦的實力比不上項羽,這您是知道的。漢高祖劉邦只能憑藉智謀來戰勝項羽,項羽雖然實力強大,但是最終還是被劉邦打敗了。現在,我認為袁紹有十敗,而您有十勝,袁紹的兵力雖然強大,但也沒有什麼可懼怕的。袁紹的禮節太多,繁瑣無用;您順任自然,不拘泥於禮節,這是道勝。袁紹不尊奉漢室,他出兵徵討別人的名義不正;而您以復興漢室、尊奉天子為名義徵戰四方,這是義勝。東漢的桓帝、靈帝以來,朝廷治理政事都過於寬鬆,而袁紹的仍然沿用這種寬鬆的制度;而您則以嚴治理政事,糾正寬鬆帶來的弊端,這是治勝。袁紹表面上寬宏大量而內心多妒忌,對人多有懷疑,重用的大多是親戚朋友;而您用人簡易,而內心對所用之人明察秋毫,不管親疏有才華就大膽使用,這是度勝。袁紹謀劃多決斷少,優柔寡斷;而您決策果斷,立即執行,這是謀勝。袁紹喜歡華而不實的名譽;而您以誠心對待每一個人,這是德勝。袁紹只會體恤近在身邊的人而忽視了離自己遠的人;而您思慮事情沒有不周全的,這是仁勝。袁紹的大臣爭權奪勢,讒言四起惑亂視聽;而您卻防止這些事情來惑亂自己,禁止此類事情發生,這是明勝。袁紹是非混淆,不能明察;而您法度嚴明,依法處置,這是文勝。袁紹喜歡虛張聲勢,卻不能理解用兵要領;而您能以少勝多,用兵如神,這是武勝。您有這十個方面勝過袁紹,所以擊敗袁紹就沒什麼困難了。曹操聽完,心情舒暢,哈哈大笑:「像你所說,我可怎麼敢當呢!」
這就是郭嘉著名的十勝十敗論,這話可信嗎?可信,但是又不能完全相信,原因有二:
第一,郭嘉的觀點天然的就是偏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郭嘉的立場是偏的,他的立場偏是因為他屁股底下坐的位置是曹操給的,所以,他的立場天然地站在曹操這一方,站在曹操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既然立場都是有明確傾向性的,那麼,郭嘉講出來的道理一定存在著強烈的傾向性。這是十勝十敗論可以相信,但又不能完全相信的原因。立場不夠公允,那麼說法必然有瑕疵。在立場決定對錯和好壞的情況下,就沒有客觀公正可言。沒有客觀公允,並不能說郭嘉說的就是完全錯的,只能說可信度會受到質疑。這裡有沒有郭嘉吹噓的成分呢?那還用說嗎?這叫做修辭,只不過這個修辭叫做誇張,一方面無限誇大曹操的優點,就算沒有優點也得說明是優點;反面則是無限誇大袁紹的缺點,就算沒有缺點也得來上兩條吧。這一大一小之間一對比,與事實上的差距有多大,這就不好說了吧!袁紹真的有郭嘉說得這麼差嗎?如果真這麼差,他還能成為當時最大的一方諸侯嗎?恐怕早就玩完了吧!
第二,郭嘉是曹操的謀士,他說十勝十敗當然是有目的的。他的目的是什麼呢?當然是不能滅了自家的威風,長了他人的銳氣。這篇對答文章是曹操處在弱勢之下,郭家對他進行的鼓勵,俗稱打雞血,或者俗名叫做雞湯。
這一頓十勝失敗的雞湯一下子灌給曹操,讓他聽得爆爽。當然,不是純粹的拍馬屁,是為了讓曹操一個人爽,不這樣的。再說讓曹操一個人爽有什麼用呢?曹操不能僅僅爽,還要信心滿,提升自信才是最重要的,在這一點上,郭嘉完全做到了。不僅曹操信心百倍,全體將士的士氣也是倍增。只有這樣,才算是達到了效果。這個效果出現了嗎?很明顯是達到了。在接下的官渡大戰中,曹操擊敗了袁紹。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郭嘉太牛了,一篇文章就打敗了袁紹。其實真相應該是:實力強大的曹操打敗了實力更強大的袁紹,而不是實力弱小的曹操打敗了實力強大的袁紹。袁紹的實力比曹操強大這是事實,但是不代表曹操的實力是弱小的,相對弱與絕對弱真不是一個概念。很多人是混淆了曹操的真實實力的,在曹操發動的討伐戰爭中,他獲得了絕大多數的勝利,這是運氣,這是實力決定的。所以曹操的實力只是相對於袁紹弱小,而不是絕對弱小。千萬不要有曹操弱小的錯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