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謀略學:郭嘉十勝十敗論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2020-12-18 騰訊網

鬼谷子案例研究——三國篇

第三三章 郭嘉十勝十敗論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袁紹派人給曹操送了一封信,意思是想借點兵、借點糧去攻打公孫瓚。曹操看了之後,覺得袁紹言語中透露著驕傲自大又輕慢自己的態度,很是不爽,於是就問郭嘉:「袁紹對我這般無禮,我想討伐他,但是實力比不上他,應該怎麼辦?」要回答這個問題,就是典型的策論應對,容易回答,當然不容易。就這樣不容易的回答,硬是讓郭嘉整出來一篇洋洋灑灑的千古奇文——十勝十敗論。

郭嘉回答說:「劉邦的實力比不上項羽,這您是知道的。漢高祖劉邦只能憑藉智謀來戰勝項羽,項羽雖然實力強大,但是最終還是被劉邦打敗了。現在,我認為袁紹有十敗,而您有十勝,袁紹的兵力雖然強大,但也沒有什麼可懼怕的。袁紹的禮節太多,繁瑣無用;您順任自然,不拘泥於禮節,這是道勝。袁紹不尊奉漢室,他出兵徵討別人的名義不正;而您以復興漢室、尊奉天子為名義徵戰四方,這是義勝。東漢的桓帝、靈帝以來,朝廷治理政事都過於寬鬆,而袁紹的仍然沿用這種寬鬆的制度;而您則以嚴治理政事,糾正寬鬆帶來的弊端,這是治勝。袁紹表面上寬宏大量而內心多妒忌,對人多有懷疑,重用的大多是親戚朋友;而您用人簡易,而內心對所用之人明察秋毫,不管親疏有才華就大膽使用,這是度勝。袁紹謀劃多決斷少,優柔寡斷;而您決策果斷,立即執行,這是謀勝。袁紹喜歡華而不實的名譽;而您以誠心對待每一個人,這是德勝。袁紹只會體恤近在身邊的人而忽視了離自己遠的人;而您思慮事情沒有不周全的,這是仁勝。袁紹的大臣爭權奪勢,讒言四起惑亂視聽;而您卻防止這些事情來惑亂自己,禁止此類事情發生,這是明勝。袁紹是非混淆,不能明察;而您法度嚴明,依法處置,這是文勝。袁紹喜歡虛張聲勢,卻不能理解用兵要領;而您能以少勝多,用兵如神,這是武勝。您有這十個方面勝過袁紹,所以擊敗袁紹就沒什麼困難了。曹操聽完,心情舒暢,哈哈大笑:「像你所說,我可怎麼敢當呢!」

這就是郭嘉著名的十勝十敗論,這話可信嗎?可信,但是又不能完全相信,原因有二:

第一,郭嘉的觀點天然的就是偏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郭嘉的立場是偏的,他的立場偏是因為他屁股底下坐的位置是曹操給的,所以,他的立場天然地站在曹操這一方,站在曹操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既然立場都是有明確傾向性的,那麼,郭嘉講出來的道理一定存在著強烈的傾向性。這是十勝十敗論可以相信,但又不能完全相信的原因。立場不夠公允,那麼說法必然有瑕疵。在立場決定對錯和好壞的情況下,就沒有客觀公正可言。沒有客觀公允,並不能說郭嘉說的就是完全錯的,只能說可信度會受到質疑。這裡有沒有郭嘉吹噓的成分呢?那還用說嗎?這叫做修辭,只不過這個修辭叫做誇張,一方面無限誇大曹操的優點,就算沒有優點也得說明是優點;反面則是無限誇大袁紹的缺點,就算沒有缺點也得來上兩條吧。這一大一小之間一對比,與事實上的差距有多大,這就不好說了吧!袁紹真的有郭嘉說得這麼差嗎?如果真這麼差,他還能成為當時最大的一方諸侯嗎?恐怕早就玩完了吧!

第二,郭嘉是曹操的謀士,他說十勝十敗當然是有目的的。他的目的是什麼呢?當然是不能滅了自家的威風,長了他人的銳氣。這篇對答文章是曹操處在弱勢之下,郭家對他進行的鼓勵,俗稱打雞血,或者俗名叫做雞湯。

這一頓十勝失敗的雞湯一下子灌給曹操,讓他聽得爆爽。當然,不是純粹的拍馬屁,是為了讓曹操一個人爽,不這樣的。再說讓曹操一個人爽有什麼用呢?曹操不能僅僅爽,還要信心滿,提升自信才是最重要的,在這一點上,郭嘉完全做到了。不僅曹操信心百倍,全體將士的士氣也是倍增。只有這樣,才算是達到了效果。這個效果出現了嗎?很明顯是達到了。在接下的官渡大戰中,曹操擊敗了袁紹。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郭嘉太牛了,一篇文章就打敗了袁紹。其實真相應該是:實力強大的曹操打敗了實力更強大的袁紹,而不是實力弱小的曹操打敗了實力強大的袁紹。袁紹的實力比曹操強大這是事實,但是不代表曹操的實力是弱小的,相對弱與絕對弱真不是一個概念。很多人是混淆了曹操的真實實力的,在曹操發動的討伐戰爭中,他獲得了絕大多數的勝利,這是運氣,這是實力決定的。所以曹操的實力只是相對於袁紹弱小,而不是絕對弱小。千萬不要有曹操弱小的錯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三國志11》:十勝十敗論真的是良策?原來曹操被郭嘉騙了!
    在這期間郭嘉也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理性地分析了袁紹有十個戰敗的誘因,而曹操有十個戰勝的理由。最後曹操也是在得到郭嘉的激勵後,如願以償地拿下了官渡之戰的勝利,一統北方。不過如今在不少人看來,郭嘉和他的「十勝十敗論」實在是有些言過其實了,這番理論只不過是闡述事實外加誇大曹操的能力罷了,作為戰前宣言是不錯,但這種類似洗腦文的理論真的能稱得上是作戰計劃有用嗎?為了解開這個謎團的真相,阿鴦決定在《三國志11》中一一論證郭嘉的理論,看看郭宇宙是真有能耐,還是曹老闆被洗腦了。
  • 除郭嘉的「十勝十敗論」,荀彧、賈詡也提出類似觀點,有哪些區別
    郭嘉是一個很出名的三國人物,他有一個同樣很有名的策論,就是所謂的"十勝十敗論"。這是在袁曹爭霸時期,郭嘉分析曹操和袁紹雙方的優劣,幫助曹操樹立信心。其實除了郭嘉的"十勝十敗論"以外,荀彧、賈詡也提出過相似的策論,名氣卻不如郭嘉。那麼荀彧、賈詡、郭嘉三個人提出的三種"數勝數敗論"有什麼區別呢?哪一個含金量更高一些呢?
  • 諸葛亮的隆中對和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對主公來說哪個價值更高?
    郭嘉,我們常說的曹操帳下的第一謀士,只可惜英年早逝,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大哭說到:「若郭奉孝在,孤不至有此敗。」可見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高,郭嘉因為英年早逝給曹操出謀劃策的機會並不多,大的計謀就兩個,一個是在官渡之戰前夕,給曹操分析了他的優點和袁紹的缺點,也就是我們說的「十勝十敗論」,曹操有十勝,而袁紹又十敗,安能不勝乎?這一分析給了曹操定心丸,讓曹操有信心去和袁紹對抗。另一個是遺計定遼東,這裡我們不多說。
  • 鬼才郭嘉提出十勝十敗論,官渡之戰曹操必勝沒有懸念
    鬼才郭嘉為曹操提出十勝十敗論,官渡之戰袁紹曹操必勝,比諸葛孔明隆中對如何?什麼是十勝十敗論:第一:袁紹經常搞一些繁瑣的制度,講究表面儀式,華而不實;曹操則注重實際,講究時效,辦事效率高。第八:袁紹忠言逆耳,什麼都相信;曹操卻不聽挑撥離間,大是大非十分有主見。第九:袁紹黑白不分,紀律混亂;曹操法度嚴明,治理有度。
  • 郭嘉的十勝十敗論與諸葛亮的隆中對孰強孰弱,其實早已有定論
    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相比孰強孰弱,郭嘉的策略偏向於戰前的口號動員,諸葛亮的隆中對策略更加具有前瞻和操作性,這方面來說諸葛亮更勝一籌。郭嘉的十勝十敗論提出的背景曹操在宛城慘遭張繡反叛的失敗,兵強馬壯的河北袁紹寫信羞辱曹操。當時呂布在徐州,張繡在宛城與荊州的劉表結盟,東邊有江東的孫策,整個天下的形勢對曹操而言不容樂觀。曹操擔心自己的實力欠缺,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之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
  • 曹操聽完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心情大好啊!
    話說郭嘉看見曹操的眼神變化,知道自己該好好的講述這十勝十敗論。接下來他列舉了十勝十敗,分別是道勝,義勝生,治勝,妒生,謀聖,德勝,仁勝,明勝,文勝,和武勝。第三,自環零二帝以來,郭嘉中令鬆弛,袁紹缺乏法紀,政令不通,而曹操這一邊卻是言行中級,使得群臣都能遵章守法,這是治勝。是就是治理的治了。第四,袁紹外寬內忌,任人為私,而曹操是外表平易近人,內心機密,擅長用人,唯才是舉,不問親疏。這是度勝。就是嫉妒的妒了。
  • 十勝十敗論又該如何理解?
    張繡不解,賈詡解釋道:「打仗這種事,你真的不是曹操的對手,但這次曹操既然都已經打敗一次追兵了,還要準備撤軍,說明後方許都一定是出了什麼大事,肯定是著急回去,以為我們不敢再次追擊,不會做什麼防備,所以第二次追擊必然取勝。」果然如賈詡所說,曹軍沒有任何提防,幸虧駐守汝南的李通出兵前來接應,雙方打了個互有勝敗。二、袁紹咄咄逼人,郭嘉說出十勝十敗論,該如何理解?
  • 三國機密:郭嘉為何要說曹操有「十勝」
    為了鼓勵曹操與袁紹對抗,提振曹軍的士氣,郭嘉這才提出了歷史上的「十勝十敗論」。所謂「十勝十敗」,到底有何根據呢?《三國機密》中劉平帶著妻子伏壽逃出許都進入河北之後,終於逐一諒解了其中的緣由,全面了解了曹操與袁紹二人在本質上的不同。這雖然是劇情發展的需要,卻也通過更為生動形象的演繹手法,向觀眾們詳細、深入地闡明了郭嘉「十勝十敗論」的現實根據。
  • 十勝十敗論,成了官渡大敗袁紹的戰前鼓,真的每一條都讓他說中了
    曹操決定讓郭嘉執筆,將此番言論寫成一篇激勵士氣的討伐檄文。鼓勵三軍將士同樣也激勵自己。這篇文章中,郭嘉用了十勝十敗的列舉,舉出曹操必勝的十個因素,同樣也舉出袁紹必敗的十個因素。這十勝十敗說,無疑是成了敲響官渡大戰最響亮的戰前鼓。那麼郭嘉的十勝十敗說,究竟有哪十勝哪十敗呢?
  • 官渡之戰前,郭嘉向曹操列出:袁紹有哪十敗?曹操有哪十勝?
    儘管如此,當時的一些有識之士,主要以曹操的兩個重要謀士荀彧、郭嘉,都向曹操分析了雙方的優劣。特別是郭嘉,他從道、義、治、度、謀、德、仁、明、文、武十大方面,向曹操列出了袁紹有十敗,而曹操卻有十勝。郭嘉說: 「在我看來,袁紹有十敗,您有十勝,袁紹雖然兵強,但也不會有什麼作為。
  • 官渡之戰,郭嘉:十勝十敗,荀彧:四勝四敗,全是忽悠曹操的話
    荀彧先去找的袁紹,郭嘉同樣如此,曹操只是他倆的「備胎」。除了人才扎堆,袁氏的名聲威望才是亂世中的重武器。冀州韓馥讓袁紹一嚇,惶惶讓出了冀州,親迎袁紹入主河北。曹操好不容易拿下個兗州,轉眼被陳宮賣了,孤零零地剩下三座城池,這就是差距。人與人哪有什麼公平可言。冀州算是白撿吧,并州、幽州、青州可都是袁紹一點點拿下來的。
  • 中美戰官渡之十勝十敗
    當年謀士郭嘉進言曹操,論曹袁的十勝十敗。今不妨拿來解讀,並對比中美。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袁講究多,而曹順其自然,這就是路子對。美國一味講民主而不考慮各國國情,中國不幹涉他國內政,尊重他國選擇。因此美國四處惹禍,中國卻四方送利。這就是勝在路子上。
  • 官渡之戰中郭嘉的十勝論起了什麼作用,許攸救了曹操一命為何被殺
    1,曹操的困局,袁紹的黑天鵝官渡之戰前兩年,郭嘉給曹操寫了一篇自媒體文章,名字叫《十勝十敗論》。郭嘉這篇文章起的作用可大了,他等於一直在曹操身邊喊加油拍著手說:主公您最強,主公您最棒,主公是宇宙無敵大魔王。
  • 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歷史上的郭嘉,真的那麼厲害嗎?
    到207年,曹操徵伐烏丸,他的謀士郭嘉去世,年僅38歲。郭嘉死後,劉備經徐庶、司馬徽推薦,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在郭嘉死前,雖然天下已大亂,各路諸侯都來招才引智,但自比管仲、樂毅,一直沒有出山輔佐明主,即便劉表是諸葛亮的親信,諸葛亮也沒有出山,但郭嘉死後,諸葛亮卻出山輔佐劉備,所以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史書中的郭嘉,到底有多厲害?為什麼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諸葛亮真的怕郭嘉嗎?郭嘉來自潁川郡。
  • 郭嘉在曹操的帳下,到底屬於什麼等級的謀士?
    源於三國殺裡的郭嘉郭嘉第一次出現原本郭嘉是投奔袁紹的但郭嘉很快就發現,這個人不是自己的明公,優柔寡斷乃是他最致命的弱點,用人方面並沒有識人之明。很快郭嘉就找了藉口離開了他。這裡我們發現郭嘉對於人物的性格判斷非常的準確,以至於他以後的能幹成什麼樣,都有一個很好的預言。這也證實了後面他對官渡之戰的十勝十敗之說。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究竟有多厲害?相比荀彧又如何?
    熟悉三國的朋友,想必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有許多人都說郭嘉是三國第一謀士,諸葛亮在其面前根本不夠看,甚至還有人說郭嘉跟諸葛亮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人物,那郭嘉究竟有多厲害呢?郭嘉並不是第一批就跟著曹操混的人,早前郭嘉投奔過袁紹,但袁紹和郭嘉雙方都沒看對眼,一拍兩散,郭嘉回家待了六年,後來在荀彧的推薦下,郭嘉和曹操碰了面。郭嘉慧眼識主也是一樁美談,曹操認為郭嘉就是自己想要找的謀士,而郭嘉也認為曹操就是自己想要找的明主,看對眼了,就什麼都好辦了。
  • 曹操的重要謀士郭嘉,到底出身寒門還是世家?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郭嘉這個人,甚至被很多人拔擢到和諸葛亮一樣的高度上來。曹操在「赤壁之戰」失敗後,還說了一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這句話無疑讓隨軍出徵的各個謀士黯然失色,也表明曹操對郭嘉的重視和信任。有很多人認為,郭嘉是寒門新貴,曹操重用郭嘉,也代表了曹操對人才不問出身、唯才是舉的態度。
  • 三國志戰略版郭嘉陣容 郭嘉兵書戰法搭配
    三國志戰略版郭嘉陣容怎麼搭配?三國志戰略版郭嘉兵書戰法用什麼好?很多玩家都想知道關於郭嘉陣容戰法的最佳配置和加點方案!下面,就隨琵琶網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自帶戰法「十勝十敗」介紹:   戰鬥前2回合,使我軍主將獲得洞察(免疫所以控制效果)狀態,受到的兵刃傷害和謀略傷害降低25%。
  • 孔明和郭嘉哪一位更牛?赤壁之戰後一大人物說了9個字,給出答案
    孔明和郭嘉哪一位更牛?赤壁之戰後一大人物說了9個字,給出答案文/失語者三國為何是我們華夏歷史裡最惹人注目的時期?其中以魏營郭嘉、司馬懿和劉備手下的諸葛為三國舞臺上最閃亮的角色。很多人都曾糾結過一個問題,郭嘉和諸葛亮到底誰最厲害?看過三國的都知道,郭嘉在曹操建業初期盡心盡力,多次錦囊妙計幫助曹操渡過難關。但是諸葛亮卻是智多星的化身,知曉天機,運籌帷幄。
  • 荀彧和郭嘉,誰才是曹操的第一謀士?兩個方面對比後,結果出來了
    東吳的魯肅和曹操手下的五大謀臣:荀彧、郭嘉、程昱、賈詡和荀攸。如今的問題是,曹操手下這五大謀士中,誰是第一謀臣呢?估計答案,必會從荀彧和郭嘉,這兩位最著名的謀士中產生——不僅是因為這兩人最著名,作用最大,還因這兩人最傳奇。那麼荀彧和郭嘉,誰更勝一籌?這就要從如下這兩個方面,進行對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