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世界上第一個普世性帝國

2021-02-15 經濟觀察報書評

作者= (俄)維克託·松金

來源=《羅馬傳》

公元前 8 世紀中葉(或早些或晚些,傳統上認為羅馬建城日為公元前 753 年 4 月 21 日),義大利中部的數個部落選中一片河流道路的交匯之地定居了下來。這片土地易守難攻:一側是山丘,另一側是臺伯河。此外,還可以向途經此地去往海路的商賈收取過路費。

在建城之初的幾個世紀裡,羅馬慢慢由部落聯盟演變為真正的城市,築起了城牆、駐紮了軍隊、建起了廟宇、擁有了自己的神話傳說。據傳說,最最古老的羅馬王國由國王統治。現在我們已經無從分辨王政時期的傳說有多少是臆想,又有多少是事實了。

公元前 510 年,性醜聞葬送了這個王國,至少羅馬人自己是這麼講的。貴族們不滿於王子的猥褻行徑, 將國王和王室成員逐出了城外。羅馬共和國得以創立, 每年選舉執政官掌管最高執政權。羅馬的權力制衡體系如此之複雜,以至於法學家們至今仍在不吝筆墨地闡述,但仍有很多疑問尚未釐清。

幾個標榜自己歷史悠久、血統純正的家族長期把持羅馬政權。但隨著國家發展,其他社會階層出身的人也開始覬覦權力。為了打破貴族們對此的壟斷,平民們一次次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威脅要遷離羅馬,在鄰近地區另尋佳地自建國家。隨著危機消弭,貴族與平民的關係也不再那麼水火不容。

臺伯河谷很快就容納不下這個年輕的國家,周邊部落陸續加盟羅馬政權,隨後義大利半島的剩下部分也被併入進來。半島上最後被羅馬徵服的是南部的希臘城市,也就是所謂的「 大希臘」。

《羅馬傳》

公元前 3 世紀中葉,羅馬為登上地中海大舞臺做好了準備。但它的競爭對手迦太基也出現了,這是一個由近東的腓尼基人在非洲北海岸

(現今突尼西亞)建立的王國。兩強的首次碰撞以劃分各自勢力範圍收場, 而此時的羅馬人已經擁有了自己的艦隊。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羅馬的歷史險些被終結:要是在坎尼戰役慘敗後,羅馬人未能積蓄起力量並擊潰來勢洶洶的敵人,歐洲文明史恐怕就要被徹底改寫了。與迦太基的第三次布匿戰爭幾乎演變成一次掃蕩:羅馬人徹底擊潰了苟延殘喘的對手, 控制了迦太基此前的勢力範圍—西西里、西班牙和北非一部分。

儘管戰事勝利了,羅馬的經濟發展卻不太順利,廉價的奴隸勞動力自新領地湧入導致義大利本土出現了就業和支付危機。貴族出身的格拉古兄弟試圖推行土地改革和其他一系列新政,卻遭到富有貴族的抵制。格拉古兄弟的改革方案最終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實現,但兄弟二人都喪命 於暴徒之手。

羅馬共和時期的最後百年充斥著恐怖和血腥。在國家不斷擴張的邊界上,戰爭從未停息。羅馬內部的政治力量失去平衡,寡頭與平民勢力兇狠對抗,國家凋敝,人民期盼鐵腕人物的出現。他們的等待並不漫長。羅馬的新一代政治家意識到,在這個搖搖欲墜的國家中,無論是喧鬧嘈雜的公民大會,還是巧言善辯的元老院都左右不了政治,只有軍人的長劍才管用。獨裁官你方唱罷我登場,連帶清洗前任的追隨者,外加沒收財產。當前途無量的統帥朱利烏斯 · 愷撒與另兩名角逐最高權力的對手結為三巨頭同盟,並遠赴高盧(現今法國)徵服蠻族時,反反覆覆的血腥內戰似乎即將終結。但九年後,愷撒率領在高盧戰爭中得到淬鍊的精兵,調轉槍頭,進軍羅馬。紛爭再起,愷撒最終擊敗其他競爭對手,卻未能享受到勝利的果實。他缺少治理國家的明確規劃,而對手們認為他是在覬覦王位。羅馬人對國王的袍服有著強烈的過敏症,公元前 44 年 3 月 15 日,共和制度的維護者策動陰謀,暗殺了愷撒。

共和國並未因此得到挽救:共和派與愷撒的追隨者打起了又一場內戰,共和派隨後敗北。十年後,愷撒派內部再起硝煙:老將安東尼與愷撒的甥孫兼養子—年輕的屋大維一決雌雄。埃及豔后克利奧帕特拉與希臘東部地區的支持最終未能挽救安東尼,屋大維取勝,成為唯一的、無可爭議的主事者。

當共和制向帝制過渡之時,羅馬的領土擴張首次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礙:羅馬人在近東的安息帝國遭遇慘敗,另一場潰敗則發生在日耳曼。這兩場大敗終止了羅馬邊界向東南和北方擴張的步伐。

屋大維(公元前 27 年獲得「 奧古斯都」之稱號)是一位圓滑且富有遠見的政治家。他不試圖取消共和體制和官職,從不自稱皇帝或獨裁官,似乎是憑藉道德威望在統治國家。但當年事已高的屋大維熱切地著手物色繼承人時,大家才明白過來,重返舊時的共和自由體制已是無望了。

奧古斯都確立的體制使得國家命運密切仰賴於最高統治者的個人品質。「 昏君」治下諸事不順:尼祿燒毀了羅馬城並肆意處決忤逆之人,卡利古拉將馬牽入元老院並導演了小丑般的遠徵;「 賢君」治下則福利增長,稅收順暢,行省繁榮。公元 2 世紀初,圖拉真時期的羅馬疆界擴張到極致,達到了羅馬人所知世界的幾乎所有角落:從荷蘭到埃及,從葡萄牙到亞美尼亞。

公元 3 世紀,國家遭遇系統性危機。疆界在蠻族進逼下步步後退,商業停滯,出生率下降。傳統的羅馬宗教被包括猶太教及其衍生的基督教在內的東方信仰所擠佔。「 士兵皇帝」(常常是出身外省的平民,被軍隊擁立才登上帝位)如走馬燈般交替,幾乎無人得以善終。最終,戴克里先果斷重組了從稅收到行政區劃等國家制度。戴克里先已經不在意是否保留共和制的門面,也正是他把帝國一分為二,以便更好地進行防禦。

東羅馬帝國(史稱拜佔庭帝國)此後延續了超過一千年。西羅馬帝國則國祚不長。幾乎完全由蠻族僱傭兵組成的軍隊終究不能, 或者也不想抵禦邊疆受到的侵襲。公元 476 年傳統上被認為是古羅馬歷史終結之年,那一年日耳曼首領奧多亞塞廢黜了西羅馬末代皇帝—一個名為羅慕路斯 · 奧古斯都路斯的小男孩。

經濟觀察報書評

eeobook

閱讀有難度的文章,每天成長一點點

合作及投稿郵箱:eeobook@sina.com

相關焦點

  • 萬裡千年:希臘羅馬世界與東亞帝國的互動(上)
    希臘羅馬世界與中國的聯繫,主要是分為海陸兩路。海路就是出波斯灣和紅海出發,從印度洋航線通往東方各地。而陸路就是今人經常提到的絲綢之路。但是在此之前,遊牧民族開闢的玉石之路、青金石之路和波斯帝國開闢的王家大道已經存在了很久。
  • 第一羅馬、第二羅馬、第三羅馬,分別是哪三個國家的別稱?
    羅馬帝國在世界歷史上可謂赫赫有名,它是世界歷史最接近統一歐洲的國家,也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其極盛時期的疆域覆蓋整個環地中海,國力非常富強。實際上,羅馬帝國的真正國號就是羅馬,而首都也是今天義大利首都羅馬,稱呼帝國是因為有強大的國力、遼闊的領土。
  • 羅馬建城:帝國霸業的起點
    羅馬城是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和首都,後來一直是羅馬教廷所在地和義大利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羅馬建城後,城市規模逐漸擴大,後來誕生了以羅馬城為中心的國家政權。經過持續的對外戰爭,羅馬不斷發展壯大,演變成了一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在歷史上留下深遠影響的帝國。
  • 羅馬共和制帝國的覆亡與元首制帝國的建立
    自公元前2世紀中期布匿戰爭結束,至公元前30年前後羅馬元首制帝國建立止,這一歷史階段稱內戰時代。內戰時代是羅馬歷史上極為重要的社會轉型期。羅馬奴隸制社會長期醞釀的各種矛盾充分暴露出來,各種鬥爭錯綜交織,日趨激烈。最終,羅馬的權力集中到軍事獨裁者手中,埋葬了共和制帝國,建立了元首制帝國。這一轉變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
  • 世界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帝國:排第一的竟是……
    它也是歷史上惟一一個本土與周邊異族長期相連的大帝國,雖然地跨亞歐非三洲,但各個區域都與亞細亞半島連在一起,曾經長期霸佔大半個地中海,以「第三羅馬」自居。遺憾的是,到了近代,它與我們中國的清朝一樣,徹底淪為了病夫,戰無不敗。整體來講,奧斯曼的歷史影響力還是略大於清朝,堪稱人類文明史上的十大帝國之末。
  • 公元1年的世界各地,都在發生什麼事情?|帕提亞|王朝|羅馬|帝國|...
    在此之前,世界各地的文明依然是在自己原本所屬的地區內,建立小範圍的多邊體系。在此之後,世界各文明都進入了自己歷史上的帝國時代。無論是波斯人的世界帝國,還是希臘人的城邦世界,又或是東亞的諸侯家天下,都只是早期蘇美爾城市群的不同翻版。這些在內部以小世界形勢存在的文明,不僅同外部世界有一定的區別。在他們的內部,同樣存在著不同的勢力和迥異的樣式。儘管在古典時代的中間階段,先後出現了龐大的波斯帝國與多個希臘化帝國。但這些龐然大物並不能在境內消除這種小範圍的差異。
  • 古典世界的四大帝國哪個最強大,安息、貴霜都是小弟,羅馬第二
    古典世界歐亞大陸上曾經有四個大帝國平分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領土,除去這四個大帝國之外其他國家都是一些小魚小蝦的角色,跟著打打醬油,臣服於四大帝國之中的一個。稍有不慎就會出現被滅國的命運。但是這四個國家按照當時的來橫向對比的哪個國家最強大呢?
  • 世界上曾經的十大超級帝國,中國有三個上榜,第一佔地球四分之一
    歷史上總不乏驚才絕豔之輩,建立疆域遼闊的超級大帝國,讓整個世界都為之顫抖;細數下歷史上曾經建立過的十個超級大帝國,不僅僅是疆域面積,還有地域影響力和世界上的名氣度。TOP、10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國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為法國皇帝,法蘭西第一帝國正式取代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 物是人非:希臘羅馬世界與東亞帝國的互動(下)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拜佔庭帝國與東亞的交流和影響? 隨著古典時代的結束,東西方世界兩頭的海陸交通變得快捷起來。然而,地緣政治層面的巨大變遷,卻使得希臘羅馬與東亞帝國的互動變得更加困難。
  • 世界十大最長壽的帝國王朝,排第一的有待考證
    在人類幾千年的封建時期,王朝帝國不斷的更替,有的帝國比較暴虐,存在幾十年就滅亡的,有的則比較偉大,存在幾百甚至上千年。而世界上存在時間最長的10大國家是那些?中國3大王朝上榜,第一卻是韓國,存在3300年!第十,夏王朝,存在471年。
  • 帝國崛起——看羅馬如何一統地中海
    與我們想像的不同,羅馬一統地中海並非在帝國時代,而是在共和國時期完成的。羅馬進入共和時期後,便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至公元前272年前後,羅馬逐步從一個小國統一了整個義大利半島,成為地中海上的一個重要的地緣力量。
  • 羅馬、帝國、煉鋼廠——德國往事碎片
    說起來,從羅馬人入侵日耳曼到如今也有2000多年歷史了。從摩澤爾河到萊茵河,德國這片土地上布滿了往事遺蹟。羅馬往事「馬克思的故鄉。」這是幾位好友在得知我德國的第一站會是特裡爾後一致的反應。釀酒的傳統由羅馬人帶來,我們舉起酒杯,用羅馬人的方式,感謝他們為這個城市帶來的一切。帝國往事在上萊茵河上,一座橋都不允許修建,否則上萊茵河谷就會失去其世界文化遺產的頭銜。
  • 日本網友討論世界十大帝國!蒙古帝國只能排第三!第一居然是……
    然而,不僅僅只有中國在世界古代史上強大,整個世界範圍內也有許許多多強大的帝國,有的曇花一現,有的甚至至今都還存在著。比如在人類有記錄的文明開始之初,世界上就已經有了許多在當時來說較為先進的文明嗎,比如全世界所熟知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中華文明」,然而這些都僅僅只是文明,還並不能被稱之為「帝國」級別的存在。
  • 帕提亞帝國&(前247-224年),與漢朝、羅馬、貴霜帝國為四大強國
    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西達小亞細亞東南的幼發拉底河,東抵阿姆河。安息帝國位於羅馬帝國與漢朝中國之間的絲綢之路上,成為了商貿中心,與漢朝、羅馬、貴霜帝國並列為當時亞歐四大強國之一。安息帝國是一個由不同文化組成的國家,它在很大程度上吸納了包括波斯文化、希臘文化及其他地區文化的藝術、建築、宗教信仰及皇室標記。
  • 會議︱古代世界的「帝國」與「帝國治理」
    公民道德水平下滑以及公民內部政治派別鬥爭,斯巴達帝國的公民隊伍逐漸解體,加之監察管制的取消,晚期斯巴達帝國日漸衰頹,治理模式也隨之變得特殊化;復旦大學歷史學系的王忠孝博士提出,「愷撒」一詞具有多義性,並從三個方面闡述了「愷撒」名號在羅馬元首制時期的演變:「愷撒」一詞先是作為私人名被屋大維及其後繼者繼承;後來又為克勞狄家族繼承,以宣揚和愷撒家族的關係;最後演變為了統治名,成為皇儲的身份標識,並成為後世歐洲大陸君主的標準稱謂之一
  • 人類歷史上有哪些帝國?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古代四大帝國
    帝國在狹義上用來形容由君主(皇帝)統治的強大國家,廣義上用來形容國力強大的國家,而不限於君主制國家。第一,波斯帝國第一個世界性大帝國波斯帝國,波斯是真正有影響力的,世界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世界性大帝國,東起印度河流域,西至色雷斯島,南到印度洋和埃及,北到裏海和黑海沿岸,這樣的版圖幾乎包括了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還有尼羅河流域這三個古文明中心,波斯帝國之所以強盛
  • 古代世界上最強大的10個帝國,中國有4個朝代名列
    疆域廣大,國力震撼世界的大國有以下10個,按照時間順序排名:1 波斯帝國時間: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面積:695萬平方千米建立者:西亞波斯人(今伊朗)概述:波斯是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亞歐非大陸的帝國
  • 近衛軍——共和國的標誌,羅馬的守護者,也是帝國皇帝的掘墓人
    所以近衛軍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國家法律體系之外的一種私人武裝。很多時候都可以假借帝國皇帝的命令,無視國家法律和相關的政策規定。和平時期可以保衛皇帝的統治和人身安全,而混亂時期皇帝也要成為階下囚。也在這一長期博弈之中,近衛軍的政治意義大於它的軍事意義。尤其是提比略皇帝將近衛軍引入羅馬城內以後。雖然表面上羅馬城得到了真正的保護,一支強大的軍隊長期駐紮。
  • 俄羅斯帝國為什麼自稱第三羅馬?它與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俄羅斯帝國是歐洲傳統五大強國之一,它始建於1721年彼得一世稱帝,滅亡於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享國196年。俄羅斯帝國還有好幾個別名,其中俄羅斯人最引以為傲的別名當屬「第三羅馬」。當然,此處的羅馬並非指羅馬這個城市,而是當年的羅馬帝國。那麼問題來了,俄羅斯帝國為什麼自稱第三羅馬?它與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 【古伊朗君王譜】安息帝國(三):羅馬與亞美尼亞
    安息帝國(三):羅馬與亞美尼亞 3.羅馬與亞美尼亞印度北部的月氏貴霜帝國保障了安息帝國東部的安全,因此安息帝國自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