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主題公園究竟是不是一樁好生意這個問題,不同城市給出不同的答案。雖然香港迪士尼迎來了好消息,但可能只是短暫性的。
香港迪士尼樂園在開幕7年後首度實現盈利無論如何都是一個好消息。儘管隨著上海在2015年建成亞洲第三個迪士尼樂園,許多中國內地遊客可能會做出新的選擇。
內地遊客的迅速增長正是香港迪士尼得以實現突破的關鍵。在2011年總數594萬的入場人次中,45%來自於內地,相比2006年時這個比例是34%;而香港本地遊客則由2006年的42%下降為31%,該年中剩餘大約20%遊客來自東南亞地區。
香港特區政府曾預計這一項目可以在最早2009年、最晚2011年收回投資,但現在看來,這一想法在2014年公園擴建完成時也依然沒有希望實現。作為大股東,香港政府為在內地推廣樂園,過去幾年間不斷增強與旅行社的合作。如今在深圳機場和皇崗口岸,每30分鐘就有一班巴士開往迪士尼。
遊樂園的興起發生在1900年代,到二戰之後,聖誕老人樂園和迪士尼樂園的出現開闢了遊樂園的新形態:主題公園—它們不再僅僅提供娛樂設施,聖誕老人樂園提供的是歡樂的節日氣氛,迪士尼則將米奇童話從銀幕搬到了現實世界。這個現實童話世界的門票和衍生業務去年為華特迪士尼公司帶來117.97億美元的收入,佔公司總收入的28.8%,是媒體之外的第一大業務。
在香港迪士尼盈利之前,東京迪士尼是唯一盈利的。但不同於其它樂園的運作方式,東京迪士尼由本土的東方樂園株式會社運營,迪士尼每年只收取授權費。雖然去看米老鼠的人數是觀看艾菲爾鐵塔的兩倍,但巴黎迪士尼樂園因為文化互斥至今負債纍纍。而在香港,迪士尼依然無法撼動歷史悠久的海洋公園的地位,前者去年入場人次為700萬人。
比起迪士尼總部,對盈利更急迫的是香港特區政府。這個樂園投資高達141億港元—迪士尼最初投資24.5億港元佔43%的股份,特區政府投資32.5億港元佔57%,剩餘資金來自商業貸款和政府借貸。除此之外,香港政府還投資了136億港元支持尚未開發的竹篙灣地區的基礎建設。港府的竭力投入很大程度是因為1997年危機之後的經濟低迷,它曾對迪士尼懷有拯救本港經濟的夢想。
作為全球規模最小的迪士尼樂園—這一直被認作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迪士尼曾與港府在2009年籤訂擴張計劃,建造3個新的主題區,其中包括反鬥奇兵大本營的兩個主題世界已經開放,另一個預計於2013年開放。這些擴建之舉也為進一步盈利帶來挑戰。面對迪士尼的擴張,海洋公園也在擴建園區,它還立足本土提供服務,比如65歲以上老人可免費入場。
在上海迪士尼樂園項目確立之前,一大擔心就來自於這究竟是不是一項好生意,當時中國70%的主題樂園都處於虧損狀態。而在規劃中,上海迪士尼的規模將是香港樂園的2至3倍。雖然香港迪士尼行政總裁金民豪曾強調,差異化的樂園項目不會對香港迪士尼帶來影響。然而目前香港迪士尼的內地遊客中有近七成主要來自華東和華北地區,這些遊客可能會被距離更近的迪士尼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