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泉州鯉城區創新推行「黨員街巷長制」

2020-12-24 新華網福建頻道

  泉州市鯉城區創新基層治理模式,在59條背街小巷推行「黨員街巷長制」,形成四種實踐路徑,1年多來解決街巷問題逾240個。

  商業街巷探索:金融助陣 業態活起來

  金魚巷微改造後店鋪、遊客明顯增多,小巷的管理壓力不小。金魚巷通過念好「聯」字經,實現商戶、居民雙受益。

  去年8月,73歲的金魚巷老住戶鄭衛治被推選為巷長,除了管居民們的煩心事,還積極為商戶的經營謀出路。她發現部分商家存在經營困難及資金短缺問題,及時向社區街道反映,海濱街道實施「古城黨建+紅色金融」項目,與泉州農商銀行合作,今年以來已為商戶辦理13筆金融業務,共計57萬元,解決商戶的燃眉之急。

  實施「黨員街巷長制」以來,金魚巷共收集問題41個,已解決39個,辦結率95.12%,剩餘的2個問題正在協商市、區相關部門予以落實。「黨員街巷長制」不僅加深黨群關係,也激活街巷業態,吸引了33家商戶入駐。

  文旅街巷探索:文旅融合 古城興起來

  臺魁巷是古城遊人流量最多、影響力最大的街巷之一。為了更好地服務居民和遊客,臺魁巷立足文旅融合,搭建服務之橋,助推古城復興。

  在臺魁巷7號的金國粘氏古民居裡,陽光議事廳、金牌調解室先後設立。居民遇到家庭不睦、鄰裡糾紛等煩心事,就會向街巷長傾訴。街巷長與街巷助理會將矛盾雙方一起請到議事廳來,泡上一壺茶,耐心了解雙方意見,並調和互相間的矛盾。

  針對遊客服務需求,設立兩個黨員志願者驛站,常態化開展旅遊諮詢、文明勸導等服務。為推介古城文化旅遊,臺魁巷還策劃打造古城廉政文化旅遊路線,組建古城志願講解隊伍。不少遊客聽了古城講解、感受到了古城溫度,又多留了兩三天。

  共建街巷探索:優勢互補 資源聚起來

  駐街巷單位較多,是通政巷的特點。立足這一優勢,通政巷以組織共建為紐帶,實現駐街巷單位與社區街巷良性互動循環。

  通政中心小學和泉州市木偶劇團就位於通政巷。通過街巷長協調,通政中心小學師生繪製了11幅童心向黨牆繪;泉州市木偶劇團則編排《鐵窗蝴蝶》《慈母曲》《赴宴鬥鳩山》3部紅色提線木偶劇,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社區充分利用現有場所,創設「多巷一室多用」共享空間。今年初,通政巷9號被改造成居民共享空間——睦偶九號館,並投入使用。下午4∶30至6∶00,這裡是「四點半課堂」,黨員街巷長、居民志願者為轄區學生輔導作業,並開設書法、繪畫、木偶等拓展性課程。此外,這裡還是遊客的歇腳點、社區的便民服務站以及巷長工作室、陽光議事廳。街巷長們在此共商議事,片區醫生、律師定期來此開展醫療、法律諮詢等便民服務。

  「河」「巷」治理探索:河巷共治 家園美起來

  臨江街道的車橋頭是南環城河、港仔墘與聚寶街的交匯點,是古刺桐港與陸地連接的交通要道,由此形成了車橋頭既有河又有巷,把「河巷」融為一體的獨特景觀。為提升車橋頭及周邊街巷的治理水平,臨江街道黨工委探索建立了「黨員河巷長制」。

  管理內溝河是黨員河巷長中心工作之一。在車橋頭,黨員河巷長將內溝河分成5個網格,設置AB崗,對居民群眾往河道亂排汙水、拋撒垃圾等現象進行勸阻。同時,街道投入300萬元對港仔墘道路路面、排水系統進行改造;對具備入地條件的架空線全部實施入地,並同步開展景觀綠化、夜景工程、立面整治等提升工作。如今,城南內溝河煥然一新。(李菁 孫燦芬)

相關焦點

  • 泉州鯉城:「黨員街巷長制」助力古城治理煥新顏
    近年來,泉州市鯉城區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共治自治為抓手,探索施行「黨員街巷長制」,推動黨員主動參與社區街巷治理,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不斷提升背街小巷精細化管理水平,展示傳統優秀文化,推動古城新發展。
  • 泉州近鄰黨建問需於鄰——
    ——推行「兩長一員」機制,暢通近鄰治理末端。2020年3月,泉州按層級設置黨員總街巷長、街巷長、街巷服務隊,以住宅樓棟為單元設置黨員樓棟長,明確黨員街巷長「六項」任務、黨員樓棟長「五員」職責等,通過掌握鄰裡情況,反映鄰裡訴求,化解鄰裡矛盾。目前,全市共聘任黨員街巷長1292名、黨員樓棟長3652名。 ——推行黨建和社會治理「一張網」服務管理模式,提升近鄰服務效能。
  • 鯉城區:「黨員巷長」齊上陣 助力古巷煥新顏
    古城街巷市政管線綜合提升項目,是泉州市2020年度重點項目之一,涉及的29條街巷均位於鯉城古城傳統生活核心街區。為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於古城保護的重要指示,保障項目改造順利進行,鯉城區發揮「黨員街巷長制」優勢,為項目改造注入「紅色力量」,助力項目跑出「加速度」,推動古城煥發新魅力。
  • 青州市黃樓街道打造「街巷長制」基層治理品牌
    為此,黃樓街道創新推行「街巷長制」基層治理模式,引導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形成全民參與、共治善治的良好格局。「街巷長制」實施以來,已推選出街巷長1050個,化解矛盾4320餘件,信訪矛盾同比下降30%。
  • 推行「一加六」路長制管理,暢通街巷 東茅嶺交通擁堵正在緩解
    今年來,東茅嶺街道多措並舉治理交通擁堵,尤其「一加六」的路長制,成效明顯,不僅暢通了街巷,也有效緩解了東茅嶺及商業步行街周邊交通壓力。12月3日,刺骨的寒風裹挾著冰冷的雨滴,室外溫度已低至4℃。當天上午,記者進入素以美食聞名的土橋街,昔日擁堵的街道,如今已是車流暢通。巷口商鋪店主白幫奇說,以前車輛擁堵,許多車都會開上人行道,不僅壓壞了人行道,還常常堵死他的門店。
  • 古城核心:泉州鯉城區各街道辦地名由來
    鯉城區是泉州市中心城區之一,因古城形似鯉魚得名,歷史上習慣稱「泉州」,位於晉江下遊的泉州平原,東、北鄰豐澤區,西、北毗南安市,西、南與晉江市交界。1300多年來,鯉城區一直是歷代州、郡、府、署、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信息中心和政府所在地,城區並逐步發展為「梯航萬國、商船輻輳」的港口城市。
  • 【海絲泉州】真正的閩南古早味,在泉州!
    要說起小吃聞名的城市,泉州絕對名列其中,因為,這裡有最地道正宗的閩南美味。地址:泉州市鯉城區百源路亞咪咕附近|| 後城面線糊 - 一代泉州人的記憶地址:泉州鯉城區中山路府文廟內(泮宮大門旁)|| 泮宮醋肉 - 請叫我「炸物之王」
  • 真正的閩南古早味,在泉州!
    要說起小吃聞名的城市,泉州絕對名列其中,因為,這裡有最地道正宗的閩南美味。
  • 人文氣息與市井氣息交織 泉州通政社區打造共治共享模式
    再過不久,這條巷子將作為泉州古城29條背街小巷綜合提升工程首批啟動的巷子,率先動工。這條全長不足200米的巷子,人文氣息與市井氣息交織,一半詩意一半煙火,將成為古城裡具有獨特生活美學的巷子。小巷裡,大幸福。得益於泉州古城的保護提升,通政社區打造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模式,為街巷居民的幸福指數持續「做加法」,通政社區已成為泉州古城高品質社區建設的生動實踐。
  • 廈門市湖裡區創新推行「路長制」促文明創建提級提質
    2017年以來,廈門市湖裡區創新推行城市綜合管理「路長制」,實行區級領導包街道、機關單位包社區、機關幹部包路段、街道幹部包小區,同時每個社區安排路巡員下沉包幹社區,形成「社區+路長+路巡員+樓(梯)長」的定路定人定責的綜合管理責任制,實現城區面貌煥然一新、文明創建水平顯著提升,幹部精氣神進一步提振、群眾收穫滿滿幸福感。
  • 黨建引領 聚焦主責 東風路街道「街巷長制」全面鋪開
    黨建引領 聚焦主責東風路街道「街巷長制」全面鋪開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12日訊(記者 張頤佳)今天,長沙市開福區東風路街道「街巷長制」啟動儀式在王家壠社區舉行街道黨工委書記毛毅說,「街巷長制」是緊扣「街巷吹哨,部門報到」的工作要求,社區「街巷長」由街道聯點領導擔任,配備「兩責兩員」(社區負責人、城管負責人、清掃保潔員、志願者監督員),對巷子環境、衛生、日常管理、文明創建、綜治安全等履行監督、處置、評價等職責共護共管,提高轄區居民的生活質量。
  • 閩南民間舞專家聚泉,研討傳習泉州拍胸舞
    早報訊 (記者張素萍)昨日,「泉州拍胸舞」搶救性保護記錄書籍舉行首發儀式,並拉開「泉州拍胸舞」閩南民間舞蹈高級傳習活動、閩南民間舞蹈研討會的序幕。泉州拍胸舞發源於福建泉州,是福建最有代表性的傳統民間舞蹈之一,是古閩越族舞蹈之遺存。2006年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拍胸舞被譽為「東方迪斯科」,被譽為具有特殊歷史文化價值的閩南地區傳統民俗文化活化石。
  • 臺灣鹿港古鎮:在街巷深處遇見富有閩南特色的紅磚古厝
    ­  這是鹿港古鎮上的一處閩南風格建築(4月24日攝)。­  極具閩南建築特色的鹿港龍山寺(4月24日攝)。走進與福建泉州隔海相望的臺灣西海岸鹿港古鎮,在街巷深處可常見富有閩南特色的紅磚古厝,印證著閩南傳統文化對鹿港古鎮的影響。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
  • 【美食|泉州】閩南小吃的起源地,舌尖上的閩南古早味——泉州
    郭牙牙遊記面 線 糊泉州老城不大,老街古剎,穿行其中都是原汁原味的閩南風味。面線糊發源地就是泉州,據說是當年乾隆下江南時,恰逢糧食短缺,一秀才妻子急中生智利用一些剩骨頭、米粉碎等食材熬出來的。因為味道鮮美,被乾隆稱為龍鬚珍珠粥。在泉州,面線糊能從晚上6點吃到早上6點。
  • 開封示範區城管局推行「黨建+街長制」讓城市更出彩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通訊員 毛天賜)為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開封市示範區城管局推行「黨建+街長制」,著力破解基層力量不足、手段不多、能力不強的困局,探索城市管理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
  • 泉州民宿遇發展之困 支招:放寬準入條件成立專職警隊
    民宿大多藏身老街巷,受限於諸多客觀條件,亟須破解。相關報導:泉州西街舊館驛青年客棧無證經營遭遇尷尬(圖)泉州民宿5年誕生五家 主打閩南元素推廣家鄉文化泉州民宿辦證審批要求高 配套不完善消防難過關  昨日,報導了泉州中心市區幾家民宿的發展之困,面對這些困境,部分市民及業內人員紛紛提出建議,試圖探討一條妥善的發展之路。
  • 泉州民宿接連開張 成背包客好去處
    難過消防關,民宿辦證難一方面,為體現閩南古厝的風情,泉州民宿多選擇老巷舊宅;另一方面,縱然有千般風情,這些老宅依然難符合家庭旅館消防安全的規定。在很多地方,民宿已成為一道重要的風景線。然而,作為一種新興業態,泉州民宿的成長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 尋覓泉州老城區的閩南古早味
    地址:鯉城區金魚巷3號推薦指數:★★★★+人均消費:10元之後,貢糖的名字便成為閩南一帶「花生酥」的代名詞,郭記貢糖也開始在民間流傳起來。地址:百源路23號推薦指數:★★★★地址:鯉城區迎津街(城市假日酒店和新世紀酒店之間的小橋邊)推薦指數:★★★★+人均消費:10-20元
  • 七個一·街巷新生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古城千年的輝煌並沒有因循守舊,而是不斷催生創新傳承的前進動力。2017年3月,泉州市被住建部列為第二批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泉州古城6.41平方公裡是重點實施區域。 今年,我市還將啟動街巷提升工程,分期、分批對29條分布在西街—中山路片區的古城背街小巷進行綜合提升,結合動靜分離原則和業態分布,街巷分為文化類、生活類進行綜合提升。文化類街巷蘊含較多傳統文化資源,生活類街巷以居民生活為主。目前各項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 推行「鏈長制」合肥致力打造集成電路產業地標
    推行「鏈長制」合肥市打造集成電路產業地標無論是手機、電腦和家電,還是汽車、高鐵和機器人,都離不開晶片。晶片,被稱之為「工業糧食」,也是合肥市大力推進的「芯屏器合」產業板塊中的關鍵產業。合肥市提出創新答案——推行產業鏈「鏈長制」,繪製產業鏈發展的「全景圖」,把穩產業鏈發展方向,因鏈施策,做大做強產業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