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情偶寄》是我國明清時期著名的戲劇理論家、文學家李漁創作的一部小百科性質的美學著作。正如書名所揭示,「閒情」指的是休閒生活的情趣,「偶寄」則是一種沒有任何思想羈絆的散漫式記述方式,《閒情偶寄》可以說是李漁的一部寓「莊論」於「閒情」的「閒書」。
在《閒情偶寄》中,李漁力求把自己的思想和理論融合進日常的生活情趣中。作者用生動活潑的小品筆調描述了自己對藝術和生活各方面的觀察和理解,包括戲曲、園林、服飾、妝容、飲饌、養生等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李漁筆下顯得有滋有味,妙趣橫生。《閒情偶寄》也體現了李漁創新求變的生活哲學,正如書中所言「所言八事,無一事不新,所著萬言,無一言稍故」,李漁善於化腐朽為神奇,從萬物的細微處滋養美感。全書沒有前後連貫的主題,沒有精心刻意的雕琢,自始至終,李漁似乎都在和讀者娓娓談話,一切都那麼自然而然、輕鬆隨意。
《閒情偶寄》字裡行裡無不體現了李漁對戲曲創作、園林建築、器具古玩、飲食烹調、種樹養花等生活細節的觀察和欣賞,傾注了李漁對人生細微的觀察和深邃的思考,處處體現著他對日常生活的享受和熱愛。學者林語堂曾在《悠閒生活的崇尚》中談到:「一般人不能領略這個塵世生活的樂趣,是因為他們不深愛人生,把生活看得很平凡,刻板而無聊。」在快節奏生活的今天,李漁這種真誠生活、熱愛生活、懂得生活的人生態度值得我們深思,對於我們重新理解和體味生活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當下,我們要實現審美化的生活,就不能只用收穫物質多少來衡量自身的幸福指數,而要注重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和諧發展,善於在日常的生活中營造「美」,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挖掘趣味,體味生活的美好細節。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像李漁一樣,不時放慢腳步,用心去發現、去感悟日常百態,從一首歌、一篇文章、一部電影去發現生活的詩情畫意,靜下心來讀一本書,別出心裁做一頓豐盛的晚餐……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審美追求,在日常生活中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以審美之心詩意地棲居。
作者:莊茵茜(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 孫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