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抒我讀」投稿|品味日常之美——《閒情偶寄》讀後感

2020-12-19 廣州日報

《閒情偶寄》是我國明清時期著名的戲劇理論家、文學家李漁創作的一部小百科性質的美學著作。正如書名所揭示,「閒情」指的是休閒生活的情趣,「偶寄」則是一種沒有任何思想羈絆的散漫式記述方式,《閒情偶寄》可以說是李漁的一部寓「莊論」於「閒情」的「閒書」。

在《閒情偶寄》中,李漁力求把自己的思想和理論融合進日常的生活情趣中。作者用生動活潑的小品筆調描述了自己對藝術和生活各方面的觀察和理解,包括戲曲、園林、服飾、妝容、飲饌、養生等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李漁筆下顯得有滋有味,妙趣橫生。《閒情偶寄》也體現了李漁創新求變的生活哲學,正如書中所言「所言八事,無一事不新,所著萬言,無一言稍故」,李漁善於化腐朽為神奇,從萬物的細微處滋養美感。全書沒有前後連貫的主題,沒有精心刻意的雕琢,自始至終,李漁似乎都在和讀者娓娓談話,一切都那麼自然而然、輕鬆隨意。

《閒情偶寄》字裡行裡無不體現了李漁對戲曲創作、園林建築、器具古玩、飲食烹調、種樹養花等生活細節的觀察和欣賞,傾注了李漁對人生細微的觀察和深邃的思考,處處體現著他對日常生活的享受和熱愛。學者林語堂曾在《悠閒生活的崇尚》中談到:「一般人不能領略這個塵世生活的樂趣,是因為他們不深愛人生,把生活看得很平凡,刻板而無聊。」在快節奏生活的今天,李漁這種真誠生活、熱愛生活、懂得生活的人生態度值得我們深思,對於我們重新理解和體味生活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當下,我們要實現審美化的生活,就不能只用收穫物質多少來衡量自身的幸福指數,而要注重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和諧發展,善於在日常的生活中營造「美」,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挖掘趣味,體味生活的美好細節。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像李漁一樣,不時放慢腳步,用心去發現、去感悟日常百態,從一首歌、一篇文章、一部電影去發現生活的詩情畫意,靜下心來讀一本書,別出心裁做一頓豐盛的晚餐……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審美追求,在日常生活中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以審美之心詩意地棲居。

作者:莊茵茜(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 孫珺

相關焦點

  • 「我抒我讀」投稿|讀《閒情偶寄》有感
    閒暇之際,翻閱清代李漁所著的《閒情偶寄》,該書分為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八個部分,涵蓋了戲曲理論、妝飾打扮、園林建築、器玩古董、飲食烹調、竹木花卉、養生醫療等內容,觸及到古代生活的許多領域,林語堂先生稱其為「中國人生活藝術的指南」。
  • 「我抒我讀」投稿|《閒情偶寄》:清代全才李漁的思想筆記
    因此,隨著戲劇納入時代主流,相應理論研究也逐步問世,其中以清康熙年間才子李漁的《閒情偶寄》尤以為名,《閒情偶寄》的付梓問世,系統總結了中國戲劇的藝術特點,同時也包含了李漁個人生活哲學與美學觀念。可以說,李漁的天賦才能與時代發展契合,在正確時間點亮了中國戲劇理論的研究高度,在中國人才輩出的文學史上也顯得頗為特別,讓人難免不對《閒情偶寄》與「笠翁」李漁的過往經歷產生好奇。
  • 「我抒我讀」投稿|出於古人之手的生活「百科全書」
    家中存有笠翁的《閒情偶寄》一書,一直未有細讀,此次廣州日報「開卷有你」欄目提及,遂將此書由書架伏於案上,重新讀過。《閒情偶寄》一書可堪稱一部生活中的百科全書,吃穿住用行樂等都有涉及。書中有飲饌部、頤養部、聲容部、居室部、器玩部、種植部、詞曲部、演習部八個部分,對飲食菜餚的搭配烹飪,書房臥室器物的改造發明,養生之道的深入探討,戲曲編排的獨有見解等,無一不有,300多年後讀起來,仍能給人以較多啟發。
  • 「我抒我讀」投稿讀|《這裡是中國》讀後感
    印象為之深刻的是那句「然而,我們創造了文明,文明卻消滅了荒野」,直擊內心世界。人類活動導致了中國70%-80%的植物種類面臨生存危機,40%的哺乳動物處於瀕危狀態。可可西裡是中國寥寥無幾的荒野之一,野生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家園,然而它最初的聲名遠播也並非是它的美麗打動世界,而是曾經發生的「盜獵」事件令人震驚,如今,人類通過自身的反省反思,可可西裡現已是各類野生動植物的天堂了。
  • 「我抒我讀」投稿|《帳本裡的中國》讀後感
    變化的教育支出作為新手媽媽,我對於第五個帳本故事——曾寒雨「帳本中的生娃、養娃與教娃」感觸最多。都說「養兒方知父母恩」,成為父母,身上的責任不言而喻。隨著國家的現代化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讓孩子們能夠適應社會,有一技之長,成為了父母需要考慮的問題。
  • 《閒情偶寄》十則唯美句子,讀完令人心曠神怡
    《閒情偶寄》十則唯美句子,讀完令人心曠神怡一、人惟求舊,物惟求新。出自清·李漁《閒情偶寄》。惟,只。舊,故舊、老友。二、食之養人,全賴五穀。出自《閒情偶寄·飲饌部·穀食》。食物能養活人,全靠的是五穀。三、聲音之道,幽渺難知。出自《閒情偶寄·演習部·授曲》。音樂的真諦,深奧悠遠難以形容。
  • 「我抒我讀」投稿|智者沉於思
    安靜的讀一本好書,對於置身於繁華、疾步於霓虹、迷惑於紛擾、掙扎於名利、奮鬥於平凡、平凡於事業中的我們是難得的淨化與修復。周國平先生的《當你學會獨處》就是這樣一本好書。他不刻意的去描繪人生的奧義,行雲間卻道盡為人的哲理。
  • 【古文探奇】桂-《閒情偶寄》
    品 READ 讀 桂 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樹乃月中之樹,香亦天上之香也。但其缺陷處,則在滿樹齊開,不留餘地。予有《惜桂》詩云:「萬斛黃金碾作灰,西風一陣總吹來。
  • 漫談《閒情偶寄》的生活美學
    12月17日下午,餘杭方志館「人人講堂」開展了一場名為「向古人借智慧——漫談《閒情偶寄》的生活美學」的主題講座,主要講述了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李漁其人以及他生活美學的當代價值。無論是荷爾德林的「詩意地棲居」,還是高曉松的「詩與遠方」,都在體現著我們對生活之美的追求日益成為需求。「日常生活審美化」是20世紀八十年代在西方興起的一種後現代文藝美學和大眾文化研究理論。
  • 「我抒我讀」投稿|讀《床前明月光》有感
    讀著此書,仿佛沐浴著清冷平和的月光,心底悵然而平靜。書中父母寫下的那封《父母留給孩子們的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父母體面地離去!病危時,決不,決不,決不進行無謂的搶救。讓父母安詳離去,儘快擺脫痛苦,就是子女最後的盡孝。不要讓父母遭罪,子女受煎熬。」有人說,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父母在,我們看不見死神;父母一去,我們直面死亡。
  • 豆瓣評分9.1|《閒情偶寄》透過閒情看本質,治病良方顛覆世人認知
    最近讀清代著名戲劇家李漁的《閒情偶寄》,簡直被驚到了。被世人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和「世界戲劇大師」李漁,用一種悠閒的心情來品味生活,感知生活,並將對生活的一些想法和情趣寫入了奇書《閒情偶寄》之中。可以很負責地說,李漁的《閒情偶寄》就是一部生活百科全書。
  • 「我抒我讀」投稿|帶上她陪心去旅行
    我心在這一頭,世界在那一邊,或孤身或結伴慕名前往,這就是旅行。亦或許,這才稱得上是一趟你認為真正意義上的「詩與遠方」。不過,我們時下流行「景點打卡」,這與旅行劃等號那還差老遠老遠,因為旅行的人是去過那裡、丈量過那裡、心裡記住了那裡的樣子,去過只代表路過那裡而已。
  • 春季食筍正當時——讀《閒情偶寄》,品美味竹筍
    清代李漁在他的《閒情偶寄》飲饌部中有一篇專門描寫竹筍的章節,裡面不吝筆墨描述了筍的美味以及他認為最佳的做法:「素宜白水,葷用肥豬。」他認為竹筍若要素吃,最佳做法是白水煮筍;搭配肉類則以肥豬肉最佳。同時詳細記述了素吃和葷吃的不同做法:「茹齋者食筍,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則陳味奪鮮,而筍之真趣沒矣。白煮俟熟,略加醬油。從來至美之物,皆利於孤行,此類是也。
  • 閒情偶寄-文人的水盂
    水盂的出現其實很早,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水盂也逐漸生發出更細緻的品類及專有名稱:有「流」者謂之「水注」,類似迷你型的壺;無流者謂之「水丞」,無流而大者謂之「水中丞」,一般還配有或金或銀或銅或玉所制之小勺;還有一種專用器物,鼓腹中空蓄水,開小孔,以一根稱為「滴子」的管子而採用虹吸原理取水
  • 《閒情偶寄》談養生
    李漁(1611—1680),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美學家,著有《閒情偶寄》,談及戲曲、歌舞、服飾、美容、園林、建築、花卉、器玩、頤養、飲食等方面的內容,是中國第一部倡導休閒文化的專著,林語堂稱之為「中國人生活藝術的指南」。
  • 「我抒我讀」投稿|隱忍中的持守,弱德之美
    讀《幾多心影:葉嘉瑩講十家詞》,葉先生所講的唐五代至清代十位詞人坎坷跌宕的人生、百轉千回的情感、婉轉含蓄的詞句令人久久不能忘懷,而葉先生創造的「弱德之美」一說卻是貫穿了十位詞人的一條線索。葉先生講德有很多種,有健者之德,有弱者之德。但弱德不是軟弱,而是在挫折中的精神堅持。
  • 閒情偶寄
    車前子昨晚兩口子拌嘴,很是鬱悶,難免鬱悶,倒生出一片閒情。我就下床聽古琴,從昨晚十一點半鐘聽到今天凌晨三點左右。《牡丹亭》裡柳夢梅說:「姐姐,小生是一片閒情,愛煞你了。」莫非閒情就是這樣子的。我已經有半年沒聽古琴樂碟,想聽徐元白的,找了半天,沒找到他的碟。我印象裡他的音樂有挫折感。這實在也就是印象,他的日子還是蠻好過的。我把手邊的吳景略放出聲來。說實話,我以前不是太能欣賞吳先生的音樂,以為輕盈與流暢。昨晚一聽,覺得飛騰綺麗,不是常人可到。吳先生的琴,輕盈還是輕盈,流暢還是流暢,但不飄不浮,是句句踏實的。
  • 把吃喝玩樂上升到理論高度,李漁和《閒情偶寄》
    這部著作叫《閒情偶寄》,書中包括,詞曲、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大家對古代文人似乎有個誤解,覺得他們都是書呆子,只會讀書寫八股文。其實人的性格各式各樣,喜好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像李漁這樣的古人,就喜歡吃喝玩樂,由喜歡出發轉而專業研究吃喝玩樂。《閒情偶寄》中的飲饌部分是專門記錄吃喝的章節。
  • 廣州白雲萬達希爾頓酒店丨閒情偶寄
    住在這裡恍然明白大概生活的情調不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而是李漁的閒情偶寄,融入其中,商務也有情調。開車到達廣州白雲萬達希爾頓酒店的停車場,偌大的停車場裡,停車位卻設置得比較窄小,且不說我這個有幾年駕齡的老司機都費了一番功夫,如果是個新手司機,大概要在停車場頭疼一陣子了。但好在停車場裡的電梯設置得很方便,讓人心生一些好感。
  • | 「我抒我讀」第118期
    而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一個橋梁,先帶領大家入門,讓大家想主動去了解我們廣府文化或是更多的歷史文化,然後自己再去找更專業的書籍來學習,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這本書用色彩斑斕、生動有趣的手繪作品為廣府的起源、山水、語言、節日、信仰留下美好的印記,講述一個個獨特動人的故事,帶領讀者以多元的趣味方式進入廣府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探索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將廣府的地域魅力和處世之道展現給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