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動物救助站回應捐款去向:你若懷疑可不捐

2020-12-17 搜狐網

在土華善明救助站內,數隻流浪狗被圈養在露天環境中。

  本周三,新快報報導了土華善明救助站(以下簡稱土華救助站)和土華愛護動物協會(以下簡稱土華協會)涉嫌借公益斂財一事(詳見1月28日A05版),報導引起極大反響,不少讀者聯繫記者,揭露土華救助站更多「黑幕」。新快報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讀者的投訴集中在「土華救助站違規募捐」一事上。而針對讀者的投訴,土華救助站和土華協會負責人李先珠昨天再次進行回應稱,每月支出明細「口頭說不清」,他可以公開帳目供公眾查帳,「如果你認為捐款被貪汙或挪用,那可以選擇不捐」。而相關管理部門人士則表示,土華救助站有可能違反《廣州市募捐條例》。

  一直募捐為何基建沒做好? 籌錢不多,不能一次花光

  此前,白領Cindy投訴說,土華救助站進行基建好幾年,李先珠為此多次募捐。可是她今年1月冒雨上山時看到環境一片狼藉,遮雨棚破舊失修。而土華救助站的前員工阿方(化名)也說,他去年在土華救助站工作時,雨棚仍很破爛。

  阿方反映,李先珠曾以修建水塔為名募捐,可實際上土華救助站只有一個小水塔,狗狗經常處於缺水狀態。李先珠「對於場地建設能不投入就儘量不投入」。而土華救助站的前員工阿榮則告訴記者,李先珠之所以不搞好基建「是不想花錢」,此外,場地保持破爛,他就可以一直讓人捐款。

  對此,李先珠回應說,雨棚確實破舊,因為「沒錢修」。而水塔大約在2010年就建好了,當時是由一名在廣州工作的香港人獨自捐資興建的。他強調,要運營救助站,就不能把每次籌得的錢全用光,要留有儲備資金。「再說了,每次籌得的錢其實不多,而每個月在人工、狗狗醫療等方面都要用一大筆錢」。

  既有商業寄養為何還募捐?

  運營商業項目補公益項目

  阿方和另一名土華救助站前員工阿力告訴記者,土華救助站一直從事商業寄養業務,貓狗的主人寄養時都要交費。「除節假日等特殊情況,土華救助站對外宣稱收養的40多隻狗狗裡有10隻左右是長期寄養的狗狗。」他們說,這些寄養狗食用的狗糧都是愛心人士捐贈給被收養的流浪狗的,而且因寄養而耗費的水電、人工,也由救助站負擔。

  新快報記者在網上查證,確實有一家名為「廣州寵物寄養店」的企業,已經認證了6年,而其發布的寄養環境照片,有幾張經網站工作人員證實是土華救助站的照片。

  對此,李先珠回應稱,土華救助站是公益組織,經費全靠自籌,因此必須要運營一些商業項目來維持公益項目。「我們協會(指土華協會)章程裡規定可以提供 寵物服務 ,通過提供服務獲得回報。以前,我們規定寄養要收費。可是幾個月前,我們已經沒有這個硬性要求了。如果寄養人願意捐錢就捐錢,不願意也不要緊。」

  不過,對於「寄養狗有沒有使用公益資源」的問題,李先珠沒有回應。

  募捐的醫療費用花在哪裡?

  專拍款用於狗狗入院治療

  此前在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曾在土華救助站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狗狗生病都是在救助站用現有藥物治療,很少會送到寵物醫院救治。對此,李先珠回應稱狗狗是無錢可醫。然而,記者查詢發現,「廣州土華善明救助站」官方微博上有27條救助捐贈的淘寶連結,由此獲得的捐款最終不知去向。

  對此,李先珠回應說:「網上狗狗救助專拍的數量其實很少,最多只有30隻,而且放去專拍的狗的病都非常重,需要送去醫院。」

  不過,這顯然不能使投訴者信服。阿方告訴記者,2014年6月之前,土華救助站中真正的流浪狗只有30多隻,其中20多隻長期在淘寶有救助專拍。

  每月收支餘款到哪裡去了?

  支付寵物花費後所剩無幾

  而阿力等前員工表示,通過名目繁多的募捐項目,土華救助站每個月收入有數萬元。而李先珠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印證了這一說法。

  支出方面,阿力稱,場租每月2200元左右,水電費每月600元左右,狗糧一直有免費捐贈,多數藥物是捐贈的,每月藥費200元左右。而據李先珠此前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稱,救助站工人工資3700元,自己工資5000元。因此,救助站每月開支僅12000元左右,只佔收入的三分之一。那麼,多出來的錢到哪裡去了呢?

  對此,李先珠回應稱,救助站每個月的收入在1.5萬元至4萬元之間,多數是從網上籌到的。需要養100多隻貓狗,需要支付寵物的食物、醫療,以及工人工資、租金等費用,「試想一下,每月剩下的還能有多少?」

  被投訴機構不具備公募資格

  相關管理部門:

  廣州市相關管理部門兩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昨日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沒有廣州市土華愛護動物協會和善明救助站的登記記錄,但「廣州市海珠區土華愛護動物協會」於2012年7月3日在廣州市海珠區相關管理部門處登記成立,其登記性質是社會團體。

  李先珠此前宣稱,雖然土華救助站曾在多個商場進行宣傳,並進行公益活動,但只籌得少量款項。而相關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表示,如果該機構以自己名義在大型商場等公開場合募集款項,是未經許可開展募捐活動,違反了《廣州市募捐條例》等法規。不過,如果由其他合法機構向相關管理部門申請了募捐活動,而土華愛護動物協會是其合作夥伴,那麼該協會可以參與募捐。

  不過,據其了解,相關管理部門未收到過該協會的募捐申請,而且「申請了也不可能獲批,因為社會團體必須為扶老、助殘、救孤、濟困、賑災等目的募捐,為動物募捐不符合上述目的,只有聯合具備保護動物功能的公募基金會才可以募捐」。

  說法

  律師:捐贈人要加強監督

  對於土華救助站被投訴風波,廣東敬海律師事務所的王振華律師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受贈人應當公開接收捐贈的情況和受贈財產的使用、管理情況,並接受社會的監督。而且,受贈人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和受贈財產的使用制度。土華愛護動物協會和土華救助站顯然沒有按規定做到以上兩點。

  王振華稱,捐贈人要意識到自己擁有監督權,「有意識關注捐款去向」。

相關焦點

  • 廣州土華動物救助站借愛心斂財 貓狗去後多死亡
    【土華救助站到底是公益還是斂財?】  在廣州的動物救助組織裡,土華善明救助站的名氣一直響亮。但白領Cindy在朋友圈發出一則「親歷帖」,講述土華救助站內貓狗生存狀況惡劣、疑似協會借公益之名斂財的情況。
  • 動物救助站災後捐款使用被質疑,義工:買車為送流浪狗就醫
    4月,山東淄博一流浪動物救助站起火後,很多網友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近日,有網友指出,救助站的管理者周阿姨接受捐款兩周不到,便「喜提」新車。5月10日,救助站的義工告訴北青報記者,買車是為了送流浪狗就醫,方便義工。目前,救助站正在尋找一個免費的第三方機構來監管款項,對善款進行監督。待有監管機構後,救助站會對款項做一個詳細的公布。
  • 流浪貓狗爆棚捐款銳減 救助站宣布停收小動物
    如果你在街上發現流浪貓或狗,好心地把它們送到救助站,一定會認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救助站也裝不下這些流浪的貓狗呢?  日前,中山市啟善愛護動物服務中心救助站就在其官方微博上發出通知,稱因救助站的救助能力已達極限,暫停接收任何小動物。一石激起千層浪,該通知引發眾多網友的討論,一時間質疑、不解等各種聲音傳出。
  • 近500貓狗將斷糧 救助站小動物求好心人收養
    林曉芸與動物在一起。記者楊勤 攝  廣州最大貓狗救助站經費只能堅持一個月 近500貓狗將斷糧  白雲區愛笑天使動物關愛中心:  微博帳號:  @愛笑天使鍾落潭救助站  捐款、領養諮詢電話:  13711454435(聯繫人林曉芸)  本報訊 (記者蟻暢、何道嵐)約10畝場地、3名全職工作人員、近500隻貓狗、每月約5萬元的運行費用
  • 廣東中山:動物救助站面臨「合法身份」難題
    動物救助站獲得「合法身份」還存在難題。南方日報記者 王雲 攝  《動物救助站急需「救助」》新聞追蹤  中山市啟善愛護動物服務中心救助站接受流浪貓狗遠超負荷,收到的捐款卻銳減,只好無奈停收小動物(詳見《南方日報·中山觀察》3月20日AⅡ03版《動物救助站急需「救助」》)。該中心負責人黃凱迅透露,現在遇到困難的一個原因是沒有獲得「合法身份」,尚未能正式註冊成為社會組織,因此在運營、籌款方面都會有一定障礙。
  • 王一飛為汕頭小紫藤寵物救助站捐款
    近日,香港無線電視演員黃一飛為流浪動物救助站愛心捐款,這一善舉引發不少關注。據了解,陽光寵屋-小紫藤陽光寵物救助是一家位於汕頭的流浪動物救助基地,收留了許多無處可去的貓貓狗狗。看到它們急需救助的消息後,黃一飛立刻決定捐款幫助這些可憐的毛孩子。黃一飛出生於香港,作為大牌影視明星,多年來作品無數。曾參演電影《越位者》、《凡人煩惱》、參演九把刀監製的電影《等一個人咖啡》、與周星馳合作主演喜劇微電影《漫話仙遊》、參演朱趙偉執導的電影《中華小子》等。
  • 小和山深處的動物救助站 有群愛心「80」「90」後
    縫補脫了線的狗墊 黃佳健 黃葆青 攝   浙江在線01月06日訊一群「80」、「90」後白領義工,每周日到杭州小和山流浪動物救助站  為貓貓狗狗整了一大鍋三文魚骨湯  鏟土、縫補狗墊、在溪水裡洗貓衣、去近江農貿市場買三文魚骨頭燉湯……上周末,義工們又來到小和山杭州流浪動物救助站,為150隻貓貓狗狗做營養餐。  「每周日都會有25位以上的義工來幫忙。」香港人麥GG是義工中的活躍分子,普通話講得相當「艱難」。
  • 廣州救助站故事:職業乞丐進站就數錢[圖]
    曾強攝  揭秘救助流浪乞討者「最後一道防線」,救助管理站———  在廣州,每天都有一些以乞討為職業的人、被操控乞討的人,以及因務工不著、被騙被搶、財物丟失、尋親不遇、拾荒、流浪等各種原因流落街頭無家可歸的人,主動到市救助管理站求助,或者被流動救助服務隊護送進站受助。
  • 探訪流浪動物救助站,不止是感動……
    他們普通的外表下有一顆柔軟的心他們善良卻帶有鋒芒他們俠客又古道心腸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讓流浪的小動物都能有一個好的歸宿他們就是來自「愛它它」流浪動物救助站的成員們他們告訴小編,成立「愛它它」流浪動物救助站,初衷就是想幫助需要幫助的小動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起步初期,沒有資金和資源,救助後的收容地點只能設在義工家裡,依靠幾位義工和其親友捐助的微薄資金開展少量流浪動物救助、收養、幫救助的流浪貓狗找領養的相關工作。
  • 廣州流浪貓狗約10萬隻 不足一成獲救助(圖)
    你知道嗎?據流浪動物民間救助組織估計,廣州目前約有10萬左右的流浪動物散落在街頭巷尾,以貓、狗為主。但如今流浪動物的救助站卻只有10餘個,其中僅一半擁有自己的收容場所。一位流浪動物救助站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即使救助站的數量再增加一倍,對於現狀也仍然杯水車薪。  救助現狀:「與其說救助,不如說維持生命。」
  • 山東濟寧一動物救助站被拆,疑因隔壁違規養殖場被曝光後受牽連
    文|每日人物穆哲 編輯王輝近日,有爆料稱,山東濟寧一動物救助站被拆,許多流浪貓狗被砸死。每日人物了解到,該動物救助站由朱恩霞女士創辦,在7月30日凌晨被強制拆除,許多動物被砸傷和掩埋。此前,在救助站一旁的某動物養殖場被央視爆出存在違規亂象。
  • 蓮竹書社武漢公益群捐款及善款去向公示
    亓老師言道:無論是作家還是書法家,我們首先是一個人,看著前線的白衣天使缺少物資,如果喊口號能保證物資,我也願意天天幫你喊:一定會……,一定能……! 但是眼看著醫護人員在那裡緊急求救就不值得我們心疼嗎?下面公布蓮竹書社在本次疫情中收到大家自發的捐款記錄及善款去向。愛心面前,沒有大小,聚沙成塔,萬眾一心。向所有義捐的愛心人士致敬!向在一線的所有工作人員致敬!
  • 20多年,1300隻流浪狗,一個人的救助站何去何從?
    救助站建在公路邊,打開大鐵門,再走過一段用鐵柵欄圍得嚴嚴實實的水泥路,才是救助站的木門,門口掛著「重慶文阿姨流浪動物救助站」的牌子。每進一道門,文軍紅都會迅速把門關嚴實,防止狗從屋裡跑出來。她今年已經68歲,身高只有一米五五,瘦小,不到80斤,甚至比救助站裡的一些大型犬還要輕。
  • 《參觀流浪動物救助站__它是一個生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
    ,遇到了一個撿破爛的人,最後這個撿破爛的人說:「我感覺不舒服,在像以前一樣休息一會兒 你在這裡等著。」通過讓學生觀看影片使學生對流浪動物的無家可歸等地方有初步的理解和體會。。再讓學生寫下觀後感。隨後師生共同生成「它是一個生命」的主題。隨後去參觀流浪動物救助站的各種動物。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參觀幾類動物,同時講解各種注意事項。學生在和不同的動物接觸後展開以「流浪動物」為主題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積累大量的實踐素材。
  • 石家莊一室內動物園,居然是"野生動物救助站"!志願者反映
    石家莊一室內動物園,居然是"野生動物救助站"!3、石家莊一個室內動物園,居然還是野生動物救助站。試問這種私人盈利的組織,怎麼可能會努力做好野生動物的救助、野化訓練、放歸野外的工作呢?更大的可能性是野生動物被救助後變成觀賞動物。
  • 同一天出生的你火了,捐款活動卻被質疑
    這兩天的朋友圈太熱鬧了…前天和昨天,不少人被@微信官方、@微信平臺刷屏…而同時, 一個名為「同一天出生的你」的捐款活動也在朋友圈刷屏了 …>「 聽說同一天出生的人冥冥中會有命運的牽絆 」,這個捐款活動鼓勵網友向和自己同一天生日的山區小朋友捐款1元。
  • 網傳德宏社區殘忍棒打流浪狗 官方回應:是誤會,狗主人請的
    截至目前,救助站一共有200多隻狗被領養。 周瑞格說,他從2011年開始參加救助,2015年成立了你我它救助站。除了自救自養的流浪犬只,也有人帶著狗來請求救助,之後人走了,被留下的狗只能帶回救助站,還有人撿了流浪犬只特別是病狗丟在寵物館門口。「也有很多人給我發微信,問我收不收狗,我表示拒絕就會遭到質疑。拒絕是因為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只能養這麼多。
  • 停電停水一個月 動物救助站50多隻小狗面臨流浪
    因為西塢馬場要收回場地,朝陽區金盞鄉東窯村一家動物救助站的50多隻小狗再次面臨無家可歸。「現在,這些小動物已經在沒水沒電的環境中生活了一個多月。它們需要一個家啊。」該救助站的負責人吳女士看到這種情形著急地說。
  • 90後小夥建野生動物救助站,歡迎他加入綠會志願者大家庭
    90後小夥建野生動物救助站,歡迎他加入綠會志願者大家庭 2019-01-07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州'菠蘿山'下有個動物的家(組圖)
    廣州'菠蘿山'下有個動物的家(組圖) 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3.救助站裡的動物有時也很孤獨。4.人和動物的關係在救助站變得如此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