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教育扶貧點燃「希望之光」:1.6萬名貧困學生受益,3.5萬名貧困...

2020-12-16 華聲在線

華聲在線4月5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廖聲田 田育才 通訊員 黎治國)半年前,64歲的貧困村民樊哲文還住在桑植縣澧源鎮西界村的大深山裡,依靠3畝田地維持生計。如今,參加縣裡的養蜂培訓班後,他被聘為養蜂技術管理員,年薪3萬元,收入增長了好幾倍。「教育改變了命運,技能創造了財富。」樊哲文對脫貧致富充滿信心。

作為武陵山片區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桑植縣11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貧困家庭學生達1.6萬人。從2016年開始,該縣把教育扶貧作為脫貧的治本之策,開出多種「藥方」,探索出教育扶貧4種模式,為貧困學子點亮希望,助貧困家庭拔掉窮根。

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上得起學」,該縣大力實施「陽光助學」工程,探索出「分層資助、三個覆蓋」的助學保學模式。針對貧困學生分類施策,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從小學到大學資助全覆蓋,每人每年獲得1000至5000元不等的資助,1.6萬名貧困學生受益。2016年以來,該縣累計發放各類助學金、免學費資金5800萬元。同時,推行「合作培育、免費就讀」的公費師範生培養模式。採取按需培養、定向就業和定期服務模式,每年從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選出100名初中畢業生進行定向培養,定崗到校,既補齊鄉村教師這塊短板,又從根子上進行教育扶貧。

該縣還推行「訂單培養、定向就業」的職業教育模式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技能培訓模式。整合扶貧、人社、林業、煙辦、殘聯等部門資源,面向貧困群眾開展涉及種植、養殖、家政、民間工藝等10多個門類的技能培訓。採取「群眾點菜、專家主廚」的方式,讓貧困群眾擁有一技之長。近3年來,該縣開展各類農民工技能培訓達5萬餘人次,全縣半數以上貧困勞動力掌握了1至2門實用技術,共幫助3.5萬名貧困群眾摘掉了「窮帽」。

相關焦點

  • 廣西今年將投入21.8億元資助176萬名家庭貧困學生
    廣西今年將投入21.8億元資助176萬名家庭貧困學生 2014-05-31 00:05:0730日電(周惠明)「2014年,廣西將面向全區投入21.8億元人民幣,用於資助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普通教育階段家庭貧困學生,全區共有176萬名中小學生受到資助。」
  • 為貧困學子澆灌「希望之花」
    本報記者 管林華 通訊員 張 彬「是你們重新點燃了我的希望,幫我實現大學夢。」日前,家在合浦縣公館鎮掃管村的貧困學生小玲給南部戰區海軍某基地護衛艦支隊寫信,向官兵講述自己的大學生活,感謝官兵對她的資助與鼓勵。
  • 韓國基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 76萬貧困階層將受益
    中國網7月22日訊 據韓國媒體7月20日報導,在首爾居住的K先生每月通過公司工作和兼職打工獲得270萬韓元左右的收入,勉強維持著一家七口人的生計。因為收入超過貧困線(259萬韓元),沒能申請上政府的基礎生活保障,生活費、醫療費、居住費、教育費都不能領取。但從本月起每月將領取8萬5千韓元的居住費。
  • 盤錦、遼河油田四年幫扶 錦州義縣貧困發生率從14.5%下降到0.11%
    東北新聞網訊(記者鄭陽)自2016年開展精準扶貧以來,盤錦市、遼河油田作為遼寧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錦州市義縣對口幫扶單位,每年各投入扶貧資金500萬元,四年來累計幫扶資金4000萬元,實施重點工程11項,為義縣脫貧攻堅做出了巨大貢獻,加快了義縣脫貧攻堅工作進程。
  • (鄖陽區)教師暑期扶貧走訪 關愛農村貧困學生
    「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在校就讀期間優先享受資助,在區內普惠性幼兒園就讀的在籍在園幼兒按照每生每年1000元、在籍在校建檔立卡貧困寄宿生按小學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標準發放生活補助……」8月9日,十堰市鄖陽區五峰鄉界牌完全小學16名教師來到五峰鄉蒿坪村,走村入戶開展教育扶貧走訪,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學生家長們宣傳教育資助政策。
  • 中宣部大型扶貧紀錄片《中國向貧困宣戰》在貴州長順縣取景
    4月8日至4月14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安排,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牽頭拍攝的紀錄片《中國向貧困宣戰》攝製組一行走進貴州省長順縣取景拍攝。攝製組在拍攝學生們進餐據了解,《中國向貧困宣戰》在全國每個省選擇一個點拍攝,長順縣是貴州省唯一入選此次拍攝的區縣。拍攝製作完成後,長順縣教育扶貧和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將在片中展現。
  • 寧夏教育扶貧使學生長身體、長知識、長本事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日前,記者隨教育部媒體採訪團從寧夏銀川出發,圍繞教育扶貧進行了調研。營養改善計劃的標準為每生每天5.6元,其中早餐0.6元、午餐5元,比國家規定標準還高出1.6元。目前,受益學生逾25.6萬人,其中國家試點補助資金惠及16萬人,地方試點補助資金惠及9.6萬人。「吃上了營養餐,11個縣(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每人每年能減輕家庭負擔1120元。家長從灶臺上解放出來,也能有更多精力從事農業生產和務工。」自治區教育廳黨組書記房全忠介紹。
  • 青海玉樹12.9萬貧困人口脫貧
    自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玉樹州重點聚焦產業、生態、教育等領域,實施到戶產業扶持、易地扶貧搬遷、教育扶貧、生態扶貧、技能培訓等,先後實現了深度貧困鄉鎮摘帽、深度貧困村退出,12.9萬貧困人口脫貧,走上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
  • 跨越1000多公裡,24名商洛山陽貧困學生在六合中專學技能
    跨越1000多公裡,24名商洛山陽貧困學生在六合中專學技能職教扶貧:授人一技之長,點燃一家希望  每年新學期開學,南京六合中等專業學校的校園裡,總會迎來最早也是最遠的一批學生
  • 貴州貧困地區一村小提供早餐 學生增加一倍
    早晨5點45分,9歲的小學三年級學生徐向懷(化名)背著書包從家裡出發了。儘管本村有小學,他仍要花一個多小時徒步走山路,到相鄰的紅旗村上小學。  一年前,外出打工的父母聽說紅旗小學有「愛加餐」項目,便將他從家門口的小學轉到現在這所學校。《工人日報》記者在5月6日~9日在貴州威寧縣各個鄉鎮探訪發現,在貧困山區,兒童就餐難和營養不足問題仍然突出。
  • 電白法院捐贈口罩助力扶貧點貧困學生返校復學
    隨即,村委會幹部與法院領導等走訪了村中貧困家庭,送去了這份返校復學「禮物」。隨著疫情的緩解,全市各中小學校陸續返校復學,然而小良鎮陂頭村的一些貧困家庭學生卻面臨口罩緊缺的難題。電白法院駐村扶貧幹部得知這一情況後向法院黨組匯報。電白法院及時伸援手、獻愛心,為該村50名貧困家庭學生捐贈口罩。
  • 湖南脫貧記︱一人就業 全家脫貧 2020年務工貧困人口超230萬
    特別是今年,湖南一手抓應對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促進穩崗就業,2020年務工貧困人口超230萬人,是2019年全省務工貧困人口的107.3%,有力推動了全省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脫貧。平江縣職業技術學校辣條專業班正在上實踐課。
  • 河南盧氏:萬名貧困群眾搬出深山造「富窩」——伏牛山看新變
    新華社鄭州9月23日電 題:河南盧氏:萬名貧困群眾搬出深山造「富窩」——伏牛山看新變新華社記者王丁、李鵬4004平方公裡上935個村組的1萬多名貧困群眾聚集在一起,會是什麼景象?河南盧氏縣給出的「答卷」是:不僅建起一個83棟樓房組成的全省最大扶貧搬遷社區——興賢裡;而且「再造」出一個決戰貧困的基地,激發萬名貧困戶兩年內造出一方深山「富窩」。
  • 浦北縣:「雨露計劃」扶貧政策助貧困學子圓夢
    廣西新聞網浦北11月25日訊(通訊員 莫純譽 實習生 何佳)「今年,我在浦北縣一職校上學了,是幫扶幹部告訴我各項教育扶貧政策,尤其是『雨露計劃』政策,解了我們家的燃眉之急。」在入戶走訪中,接受「雨露計劃」幫扶的浦北縣三合鎮定更村貧困學子鄧崇作激動地說。
  • 白沙開展助學行動 30名貧困學子獲15.5萬元助學金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白沙8月31日消息(南海網記者王旭)為解決貧困學生上學困難,切實推進精準扶貧,8月30日上午,白沙黎族自治縣2017年「愛心助學•圓夢行動」暨精準扶貧大學生助學金發放儀式在白沙舉行。現場為白沙30名貧困學子共發放15.5萬助學金。
  • 幫助山區貧困孩子,我們需要你來參與|中國扶貧基金會|管樂|蘭生|...
    管弦聲聲,助力貧困學子追夢激昂澎湃的《灌籃高手》管樂合奏聲中,「關注大山裡的孩子——蘭公益管樂音樂會」正式拉開序幕。小組合唱《一點點光》、朗誦《手拉手、心連心、蘭公益伴前行》、管樂獨奏等節目輪番登場。不一會兒功夫,演出現場就聚滿了觀眾。看到越來越多的觀眾圍攏過來,每一位參演的小朋友都興奮不已。
  • 點燃鄉村教育希望的火炬——安徽省教育廳駐村教育精準扶貧的...
    截至2019年上半年,已先後組織開展了8批共268名大學生,在炎劉學區9所小學開展頂崗支教扶貧活動,並且範圍不斷擴大,逐步拓展到阜陽市潁泉區寧老莊鎮、鳳臺縣、毛集區、新疆和田等貧困地區。四年來,計有16300多名學生受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受到了省教育廳、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受援學校、學生及家長的一致好評。
  • 天翻地覆慨而慷 貧困人口盡開顏
    為實現脫貧「高質量」,新餘市始終把發展產業和帶動就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該市持續開展「送崗下鄉、送崗上戶、送人上崗」活動,採取「五個一批」就業舉措,幫助近1萬名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其中,新餘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項目932個,行政村產業覆蓋率95%,實現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帶動,貧困人口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 商洛市山陽縣2.9萬貧困群眾達到脫貧退出標準
    去年以來,山陽縣建立黨建引領貧困群眾「四帶四促四增收」機制,通過產業「四帶」、就業「四促」,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貧困戶經營性、工資性、財產性、轉移性收入顯著提升。全年整合各類幫扶資金6.09億元,兌現「五個一批」政策資金3.9億元,實施幫扶項目2420個,落實農村保潔員554人、護林員500人,組織轉移就業1.6萬人次,為困難群眾辦實事1.87萬件。
  • 重慶雲陽縣13.4萬貧困人口如期脫貧
    張學鋒說,早日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是137萬雲陽人民一直以來的期盼。「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幫助35萬貧困老鄉過上了吃飽穿暖的日子;秦巴山連片開發,有效解決了區域性貧困問題;整村脫貧計劃,讓110個貧困村實現了「七有四通三解決」。2018年,雲陽正式退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連續5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位居重慶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