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起,全市中小學生正式放暑假。暑假期間怎麼安排?記者探訪發現,一些學校給學生們布置了特色暑假作業,比如認領植物、宣傳垃圾分類、看紀錄片、逛博物館等。
大慶路小學:認領一盆植物學習泡豆芽
為了讓孩子度過一個安全、健康、快樂、充實的假期,大慶路小學本著讓孩子合理休息、健康發展、有所收穫的原則,布置了豐富多彩的作業。
其中,一、二年級學生認領一盆植物,觀察它的生長過程,在紙上用畫和「話」的形式呈現。三年級學生利用廢舊物品設計製作一個無土栽培的容器。四年級學生學習泡豆芽,並用照片和文字的形式記錄豆芽的生長過程。五年級學生分別用水和土種植同一種植物,用照片和文字記錄它們的生長過程,看看有什麼差別。新學期開學後,學校將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分享交流這些實踐作業。
家長的陪伴和示範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該校還特別設計了「大慶路小學暑期『成長教育』特色作業」表格,要求家長和孩子一起自評、互評。這些「成長教育」作業包括體育鍛鍊、閱讀、文明出行等。
人民路小學:看電影、背古詩、做家務
看電影也成為了學生的作業。人民路小學五(6)班要求,學生暑假看《鴉片戰爭》《血戰臺兒莊》《地道戰》三部電影,任選一部寫篇觀後感。
當然,閱讀課外書、背誦古詩詞也不可少。每天必須閱讀40分鐘至1個小時的課外書,每兩天背誦一首唐詩或宋詞(整個暑假背會約30首),要求知道詩詞的作者、年代及大意。
此外,每人每天必須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假期結束前寫一篇真實的家務體會。假期至少參加一次社會公益活動,針對自己參加的公益活動寫下真實的感悟。
五(6)班的老師叮囑孩子們,假期注意安全,勞逸結合,學習、娛樂兩不誤!
米公小學:引導居民將垃圾分類投放
近日,上海等城市試行垃圾分類備受關注。目前,我市也已在推廣垃圾分類。今年暑假,米公小學就給孩子們布置了垃圾分類的作業:「垃圾分類,你我同行」,各班走進社區,宣傳垃圾分類的正確方法,引導居民將垃圾分類投放,每班上交手抄報5份。
米公小學學生在暑假還將向家長及居民宣傳「我是文明出行代言人」,拍下自己在出行中的文明行為,或「斑馬線前的風景」。同時,3-6年級學生開展「七夕經典誦讀」活動,了解七夕的淵源、傳說、習俗以及文化內涵,並結合孝老愛親、家庭幸福、文明家風傳承等主題。
市二十一中:學習或練習一項技能
暑假,在休息的同時,不能忘記鍛鍊身體。市二十一中要求學生在體育鍛鍊方面每天完成「三個一」:一分鐘跳繩、一分鐘仰臥起坐、一分鐘立定跳遠。
同時,每位學生要制定科學的作息時間表,學習或練習一項技能(樂器、繪畫、毛筆書法或體育球類項目),開學進行展示,各班將評比、上報、表彰。
暑假是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好時機。學生要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參加社區志願服務活動等。
松鶴路小學:尋訪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
松鶴路小學將開展「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暑期教育實踐活動。學生們不僅要傳唱愛國歌曲、觀看愛國主義影片、閱讀英雄的家書、銘記英雄、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而且要尋訪紅色足跡,到革命歷史遺址、博物館、烈士陵園等場所參觀學習,了解中國革命史和中國共產黨歷史,加深對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的感悟,傳承紅色基因。
在了解歷史文化知識的基礎上,學生們還將通過襄陽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發掘襄陽的優秀傳統文化,並動手製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品,爭做非遺的傳承者。
松鶴路小學還要求孩子們講「我的家風故事」:收集自己家族中的優良家風故事,通過演講、微視頻等形式進行展示,大力弘揚勤儉、節約、孝順、堅韌等傳統美德,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質。
恆大名都小學:看紀錄片、逛博物館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恆大名都小學讓學生們圍繞這一主題,觀看《港珠澳大橋》《最美公路》《航拍中國》等紀錄片,並閱讀文章、詩詞,欣賞書法、美術作品等。
該校學生還將開展「博物館裡過暑假」「走進科學世界」活動。讓學生利用假期走進各地博物館,了解當地的歷史,增長見識;走進科技館、少年宮、中小學科普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等,或參加「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活動」等各類科普教育活動,從中了解科學知識、提高實踐能力,激發大家對創新創造的興趣,促進科學素養的提高。(通訊員高華雲 王立華 黨國偉 襄陽日報全媒體記者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