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出騰越,源自綺羅。
綺羅,志作矣羅,其村頗盛
西倚來鳳山,南瞰水尾山
在騰衝,世人大多只知聲名鵲起的第一僑鄉「天下和順」,卻忽視了低調內斂的第二僑鄉「綠翹綺羅」。在下綺羅不足一平方公裡的村莊內,分布著「一宮二寺五宗祠」的建築群,精美的古建築,歷史悠久且保存完好。
而坐落在其中的李家大院,無疑是其中的翹楚。作為騰衝明清民居的典範和代表,不僅以保存完好的精美建築風格而聞名,而其中李氏先祖的傳奇人生更是令人嘆為觀止。走在老虎巷裡的石板路上,走進李家大院,聽風說,那段塵封的歷史。
初聞老虎巷,氣勢輝煌,頓感驚奇,不禁大喜,虎從何來,為何名巷。
原來,老虎巷的淵源可追溯到明朝天啟年間的綺羅著名鄉紳李虎變。有兩種傳說,其一是說李虎變的父親樂善好施,對窮人比較關心和憐憫,某一日出門在外夢見老虎跑到家裡,醒來後聽聞兒子出生,遂取名虎變;其二,某一日他從鶴慶駝酒歸來,走到荒郊野嶺,四周空無一人,突然出現一隻老虎,眾人以為即將命喪虎口之時,不料老虎轉了三圈之後不見了,卻在他周圍出現了白花花的銀子。為了紀念「老虎變銀子」,遂給大兒子取名「虎變」。於是他所居住的住所便被人稱為「老虎巷」。
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探險家、旅行家和文學家明代徐霞客曾下榻於此。《徐霞客遊記》載,明末崇禎年間(1628 ~1644),徐霞客受李虎變之邀,到下綺羅李虎變家先後住宿五夜,其遊記有「由來鳳山東麓循之南,六裡,抵綺羅,入叩李君家。綺羅,志作矣羅,其村頗盛,西倚來鳳山,南瞰水尾山……是村綰其谷口,竹樹扶疏,田壑紆錯,亦一幽境雲。是夜宿李君家。」
徐霞客到李虎變家先後共住七天五夜,可見兩人感情頗深。如今在李家大院的正門入口,能看到兩尊雕塑,霞客與虎變以茶待酒、談笑風生之姿躍然而上。通過時空隧道,指引我們走向那段傳奇的歷史,聽霞客講述過往的山河歲月。
慕名前來參觀李家大院,沿青石小巷來到總大門前。古色古香的大門坐西向東,是騰衝傳統的雙合門,兩邊分別有「璧和珠聯」「萬斛珠寶」的水墨畫,繪有成串的葡萄,寓意美玉、珠寶如葡萄一樣多,要用升子來量。兩邊雕刻著貔貅,左邊是招財貔貅,右邊是理財貔貅。唯有這樣,才能招財進寶,守住萬貫家財。精美的雕刻,融入了主人的智慧,以及對於後世的期盼和嚮往。
隨著一代代李家人在此生活,李家大院成為了保存騰衝人家百年來生活縮影的博物館。是標準的清代古民居、目字型一顆印型三進院、走馬轉角樓、兩院三房一照壁、一院四合五天井。精美的建築、傳奇的歷史,這裡是人文和歷史的時空交融。
李家大院的建造者為李先和,為李虎變的第七代孫。
該故居建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歷時三年完成,整個院落已有130年的歷史。為兩進院落,主體採用騰衝當地最好的紫楸,由數十位劍川師傅歷經整整三年建成。建築風格為大理白族和中原文化的有機結合,整座建築工藝精湛,一磚,一瓦,一窗無不彰顯出主人的遠見卓識和工匠的技藝精湛。是騰衝唯一保留「福、祿,壽」木雕空心照壁和恢弘大氣的「暖閣家堂」。
提起李家大院,不得不提到李家先祖李先和。
民居的主人李先和童年時正值騰衝鹹豐、同治之亂,即隨父前往緬甸避禍,稍長隨父經商。經數年拼搏,成為巨商,並得到緬王重用,專為緬王管理珠寶玉石貿易。娶緬王妃的侄女為妻,成為緬王的皇親國戚。一個是富甲一方的騰越之貴,一個是緬甸蒲甘王妃的侄女,他們的結合超越了國界,在後世留下了不朽的佳話。
李先和與陳子美、蕭應綱合夥在曼德勒設福和美總號,分號設在雲南、緬甸的各大商埠,後又在緬甸各大城市設立福和盛商號。與劉埰合夥經營三益恆商號,分號遍布於緬甸、雲南、福建、廣東、江蘇、浙江等地。又設福盛公司、寶盛祥、寶盛和等商號。李、劉兩家當時都成為了首屈一指的富商,因此在下綺羅廣為流傳著一句話——「任你騰越號肆多,趕不上劉埰李先和」。清光緒十七年(1891),通過捐納獲州同知銜。之後,在緬又建立同泰公司,經營茶葉。後病逝於緬甸卑繆,遺體運往曼德勒,英國領事館鳴炮致哀,後葬於瑞恩彬緬寺附近。
如今先和已逝,他留給後人的傳說與想像卻永久流傳。走進老虎巷,聽風說,那段塵封的歷史。
文:sunny平
圖片拍攝:sunny平
排版:WZ
責編: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