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防互換,隆美爾的無奈之舉,詳解德軍在阿拉曼戰役中的陣地防禦

2020-12-10 鐵血戰史1927

選擇陣地戰,隆美爾的無奈之舉

1942年9月2日,德軍元帥隆美爾率領的北非軍團在阿拉姆哈勒法遭到了英聯軍的頑強抵抗,隆美爾的北非軍團在損失了大量裝甲車輛以及油料得不到補充之後,不得不停止進攻,並率軍退到阿拉曼以西的海岸一帶。此時的德意聯軍由於連番作戰早已疲憊不堪,兵員和裝備也都已消耗到了頂點;與之相反的是,英聯軍則士氣大振,因為這是英軍在北非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大勝,並且他們還得到了足夠的補充,由防禦一方轉為進攻一方,掌握了北非戰場上的進攻主動權。

對於隆美爾而言,他並不想因為後退而丟失他剛剛在付出巨大代價後所佔領的土地,因此有必要進行一場防禦作戰。那麼是選擇他擅長的機動防禦,還是來一場掘壕據守的陣地防禦?上面我已經說過,德意聯軍已經疲憊不堪,而且嚴重缺乏油料。由於英國空軍對德意聯軍的補給船隊和北非的港口進行了強有力的轟炸,這導致德意聯軍無法得到充足的後勤保障。在1942年的前8個月中,隆美爾只得到了最低補給量的百分之40,油料、兵力、裝備以及彈藥等等都相當缺乏,尤其是油料的嚴重缺乏,這對於在沙漠作戰的機動部隊而言是致命性的。

而反觀在這裡作戰的英軍,從7月份以來他們就得到了大量的補充,更是用補充的裝甲力量組成了第十裝甲軍,這使得他們的裝甲力量是德意聯軍的兩倍多,而且性能上要更加先進。德意聯軍補充的都是一些非摩託化的部隊,甚至還用空降部隊來彌補力量的不足,這種補充對於在沙漠作戰的德軍而言毫無意義,因為在沙漠作戰需要的是富有機動能力和攻擊能力的裝甲部隊,所以這相比於英軍得到的補充,德意聯軍相當於沒有補充。不僅僅是地面力量的缺乏,在這裡英軍還掌握了絕對的制空權,經過一系列的實戰,英國空軍早已在空地一體戰中磨練出了經驗。

鑑於以上原因,隆美爾決定放棄他所擅長的機動作戰,雖然他還擁有一支實力不俗的機動部隊,但是油料的缺乏,讓他「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隆美爾選擇了陣地戰,並以此建立了一個具有大縱深的步兵陣地防禦體系。

德軍在阿拉曼戰役中的防禦部署

隆美爾指揮北非軍團從阿拉曼以西4公裡的海岸處向南修建了一條延伸至卡塔拉窪地的防線,這條防線長有60公裡,縱深有8~13公裡,北邊靠著地中海,南邊則靠著裝甲車輛不便通行的卡塔拉窪地。這一地帶的地勢比較平坦,沒有多少天然的陣地,只在沙漠中有幾座不連貫的小山,德軍充分地利用了這些小山,並把這些小山整合到了防線裡面。雖然德軍在防線上建立了一些帶刺鐵絲網,但德軍在防守時更多地依賴於陣地前沿布置的縱深很大的密集雷區,第一道雷區的縱深就達到了900~1800米之間,整個防區內布設地雷的數量遠遠超過了以往歷次防禦戰中的使用量。

這還不夠,德軍還把原英軍的雷區也整合到了自己布置的雷區裡面。在防線的北段形成了最大的雷區,這個雷區縱深達到了4500~8200米之間,德軍在這裡埋設了有50多萬枚地雷,使這一片成為了「魔鬼的花園」。在這片雷區裡面,德軍還設置了一些有足夠兵力防守的支撐點,作為前哨陣地。當然德軍為部署在前哨陣地上的步兵留有一條隱蔽的後撤路線,使他們能夠安全地通過雷區。德軍部署的地雷帶中有很多這種事先預留的隱蔽通道,這些通道則把地雷帶分割成了很多的區塊。在北邊的防線,每個步兵營依託雷區的保護,在前哨陣地中部署了一個步兵連,另外兩個步兵連則部署在主防線中。

德軍埋設的地雷中只有百分之3的是反步兵地雷,這雖然降低了英軍工兵在穿越雷區排雷時的風險,但英軍的裝甲部隊卻很難通過。在雷區的後面則是無人地帶,德軍只在這裡配置了少數觀察哨和監聽站,以防止敵軍的小股部隊進行滲透作戰。在無人地帶後面大約1800米處則是德意聯軍的主防線,這裡由德意聯軍的步兵進行防守,配備著高爆炸彈、火炮以及戰防炮,其中德軍的大部分戰防炮都被部署在了這一片;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準備,德軍的步兵陣地已經建立的非常完善,並且還有一支實力不俗的炮兵部隊提供火力援助。在主防線後面1~3公裡處則部署著裝甲部隊作為機動預備隊,這段距離使它們都處在英軍火炮的射程之內。

德意聯軍裝甲部隊的戰車都被分散部署在固定掩體中,德軍並不想讓裝甲部隊冒著敵人的戰機轟炸向前發動反擊,畢竟制空權掌握在敵人手中,所以還是讓他們更穩固地守衛在陣地上吧。因為這裡是由德意聯軍共同防守的,義大利軍隊什麼樣隆美爾很清楚,所以為了支撐這支裝備低劣、士氣不振、指揮又差勁的義大利部隊,隆美爾把一些德軍部隊和義大利部隊混編在一起共同防守,隆美爾可不希望由義大利部隊獨自守衛他們的陣地;雖然如此部署能提高義大利軍隊的戰鬥力,但是這也不便於隆美爾在關鍵時刻把德軍集中起來使用。

德意非洲聯軍一共有4個德國師和8個義大利師,這裡面包括四個裝甲師和兩個摩託化師。隆美爾是這麼把德意聯軍混編防守的:主防線上都是步兵,所以擁有步兵數量優勢的義大利軍隊向這條防線上派出了它在北非的大部分步兵師,五個義大利步兵師被部署在主防線上,只有一個德國步兵師被部署在這裡,形成了5合1的混編。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裝甲機動預備隊中,每個德國裝甲師都率領一個義大利裝甲師,兩者互相配合作戰;摩託化師也是如此,在防線的北段後方5~8公裡的地方,隆美爾在這裡部署了德軍的一個摩託化師和義大利的一個摩託化師,在他們的陣地上有一條沿著海岸的高速公路。

相關焦點

  • 回歸陣地戰?解析阿拉曼戰役中隆美爾放棄機動作戰的真實原因
    眾所周知,德軍非洲裝甲集團軍司令隆美爾以擅長裝甲機動作戰而著稱,他的外號「沙漠之狐」也是意指其在戰術上靈活多變、擅長機動作戰,他的幾場成名之戰都是通過使用裝甲部隊大膽的運動戰而取得勝利的。但是在北非戰場上最關鍵的阿拉曼戰役中,隆美爾卻一反常態,擺出了陣地戰的態勢,構築了堅固的步兵防線,裝甲部隊也分散在整條戰線上擔任戰術預備隊,而不是像以往那樣集中起來使用。而英軍最擅長的就是打一戰那種按部就班的陣地戰,最終隆美爾率領的德意非洲裝甲集團軍在阿拉曼一役中幾乎全軍覆沒,僅有少數機動部隊逃回了突尼西亞。今天我們來詳細解讀下在阿拉曼戰役中隆美爾的戰術思想。
  • 沙漠之狐隆美爾,為何敗於阿拉曼戰役?坦克損失殆盡,3萬人被俘
    而隆美爾的非洲軍團由於補給跟不上,和英軍的實力相差巨大。因此蒙哥馬利特別有信心把德意聯軍給給徹底擊敗,於是發起了阿拉曼戰役。在10月23日夜,正式爆發了阿拉曼戰役,英軍把全部的重炮都給集中了起來,對阿拉曼地區的德軍發動了5個半小時的炮擊。
  • 隆美爾:「大西洋壁壘上」回天無力的「沙漠之狐」
    1939年9月,隆美爾被任命為少將。波蘭戰役期間,隆美爾負責指揮希特勒的警衛部隊。德軍迅速地消滅了波蘭,隆美爾也開始充分認識到坦克部隊和閃電戰的重要性。波蘭戰役之後,希特勒問隆美爾需要擔任何種職務,隆美爾暗示希望指揮一支裝甲師。1940年2月15日,儘管缺乏裝甲作戰的實戰經驗,隆美爾還是被希特勒任命為德軍第7裝甲師師長。第7裝甲師隸屬於霍斯將軍指揮的第15裝甲軍準備入侵低地之國和法國。
  • 蒙哥馬利留給隆美爾一張假地圖,誘騙德軍進入「流沙地」
    二戰時,希特勒派遣德軍總司令隆美爾去北非搶奪英國殖民地。隆美爾是一個非常精明的戰略家,他的機械化部隊借著北非的平坦地形大顯身手,打得英軍節節敗退。 半年之後,隆美爾已經逼近阿拉曼防區,距亞歷山大港只有一百多公裡。
  •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紀錄——決勝阿拉曼
    非洲軍團司令隆美爾是上次大戰的英雄,這次大戰開始時他擔任裝甲師長,在法國戰役中打出了名氣,隆美爾是運用坦克軍團的機動部隊高手。 隆美爾立足未穩,便開始攻擊分散駐守在沙漠中的英軍部隊。英軍緊急收攏,非洲軍則尾隨而來,英軍裝甲部隊被逐個擊潰,連班加西也無法固守。英軍只能急速後撤到埃及邊境,駐埃及英軍司令和駐利比亞英軍司令均被俘,隆美爾從此獲得了「沙漠之狐」的綽號。英國人並沒有全部撤出利比亞,而是留下了一個有幾萬大英國協軍隊固守的託普魯克補給基地。隆美爾只有拔掉身後這根刺,才敢放膽向埃及發展進攻。
  • 在阿拉曼探訪二戰北非主戰場
    【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阿拉曼是埃及西北邊陲省份馬特魯省轄下的一座小城,因這裡曾是二戰期間北非主戰場而聞名。迄今,近80年的時光匆匆過去,昔日戰火的硝煙早已在歷史塵埃中逝去,但人們依然銘記著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 隆美爾的防禦失策與大西洋壁壘的幻滅
    希特勒之所以選擇他,大約是因為他是高級將領中與英美作戰經驗豐富的少數將領之一,對手既熟悉他又敬畏他,另外希特勒多少還想安慰一下失去義大利戰場總司令職位的隆美爾。12月初開始,隆美爾以常人難以企及的熱情和能量檢視了幾乎所有防禦工事,像臺機器一樣不知疲倦地運轉著。
  • 二戰中,隆美爾全權指揮進攻蘇聯,是否有成功的勝算?
    隆美爾是二戰時期非常優秀的一位指揮官,他的指揮藝術高超,被人們稱為「沙漠之狐」。在希特勒上臺前,隆美爾只是德國軍隊中的一名中層軍官。 隆美爾也因為這本書成為了一路晉升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法國戰役期間,隆美爾率領的第7裝甲師平均一天行進50英裡,首創了使用高射炮攻擊坦克的戰法,第7裝甲師在戰後被稱為「魔鬼之師」,這種首創式的作戰方式也讓隆美爾成了德軍名將。 法國戰役結束後,隆美爾被派往北非幫助義大利盟友抵禦英軍的進攻。
  • 二戰時期,九大元帥排行,第九是個日本人,隆美爾僅排第三
    他因在菲律賓戰役中的表現獲頒榮譽勳章,和父親阿瑟·麥克阿瑟是史上第一對同時獲得榮譽勳章的父子。麥克阿瑟是美國陸海空三軍中獲得勳章最多的將軍,也是美國將軍中唯一一個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的人。
  • 二戰德國名將隆美爾,為什麼被英國說成是一個值得尊重的人
    隆美爾是二戰時期德國著名的裝甲指揮官、戰術指揮官。他最大的特點是善於把握戰機,敢於冒險。應該說隆美爾這個特點很適合發揮裝甲部隊的機動能力,所以在北非戰役中,他給英國人製造了很大的麻煩,以劣勢兵力屢次重創英軍,戰績赫赫。
  • 掘壕據守:詳解德軍在佩特薩莫—希爾克內斯戰役中的野戰工事
    不過不管怎麼說,芬蘭境內的德軍已經開始緩慢地向芬蘭北部集結,原先駐守在北部的德軍更是要守住這一地帶,以保證後續部隊的安全撤離,而種種跡象表明,蘇軍即將對德軍發起進攻。佩特薩莫—希爾克內斯戰役中的野戰工事從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就佔領了佩特薩莫,並且在這裡經營了3年。
  • 二戰德軍名將隆美爾在北非的揚名之戰:徵服昔蘭尼加
    深度 摘要:「沙漠之狐」隆美爾,是二戰德軍元帥,也是德軍最著名的將領,在廣大軍迷中人氣極高。他就是在北非戰場上一舉成名,而昔蘭尼加之戰,是隆美爾到北非之後的首戰,就此揚名立威。
  • 掘壕據守:細看二戰德軍在北非戰場上的野戰防禦工事
    讓德軍尷尬的是,負責作戰計劃的德軍軍官們手中幾乎沒有任何關於北非沙漠的地形和當地的氣候數據,而義大利軍隊提供的情報少之又少,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主要的是義大利軍隊提供的地圖不準確、也不完整(這隊友夠坑的)。
  •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阿爾卑斯山之狐」隆美爾
    一語成讖,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很多倖存者,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熠熠生輝的主角。 (沙漠之狐隆美爾。) (一戰中的阿爾卑斯前線,在當地,奧匈帝國和德國共同與加入協約國的義大利作戰。) 一戰中隆美爾最為輝煌的一次戰鬥發生在對義大利的一次戰役中。
  • 防守與反擊,細看二戰初期,德軍步兵營在防禦作戰中的火力部署
    導語:本文中講述的德軍步兵營用的是1940年的編制。這時候的德軍野戰防禦戰術大多採用的是彈性防禦戰術,因此本文講的德軍步兵營的火力部署是依託在彈性防禦戰術之下的。防守與反擊,詳解二戰德軍步兵師的彈性防禦戰術
  • 指揮僕從軍的德軍將領?隆美爾患了胃潰瘍,還有觸雷和心臟病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終於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裡那樣單打獨鬥,身邊也算有了一群盟友充作他的僕從軍。雖然說這些部隊多半都是戰鬥力不怎麼樣的,但在戰場上還是能發揮些作用的,至少能夠當炮灰使用。只不過,似乎德國人在運用僕從軍上經常出現問題,很多時候這些僕從軍非但不能幫忙,還會給德軍添亂子,一場巨大的失敗就由此而來,甚至於還會殃及指揮僕從軍的德軍將領,讓他們背上巨大的黴運。
  • 如何抵禦蘇軍的鋼鐵洪流,東線德軍在防禦戰術上的艱難探索
    隨著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失敗,經過兩年的鏖戰德軍在東線的總兵力是在不斷的下降中,尤其是裝甲兵的實力降低到了最低點,而蘇軍的實力卻在迅速的增長中(2-3倍),組建了強大的突擊兵團—坦克集團軍,德軍不可避免的要轉入戰略防禦。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結束後,東線德軍完全失去戰略、戰役進攻能力,開始轉入防禦,進攻戰術對於此時的德軍已經沒有用處,現在的任務就是全力進行防禦。
  • 史達林格勒保衛戰與庫爾斯克會戰,這兩場戰役哪場戰役意義重大?
    庫爾斯克戰役、下第聶伯河攻勢和第二次斯摩稜斯克戰役,蘇/德戰鬥傷亡比高達4-5:1。2.庫爾斯克之前,德軍並非沒有失敗,但失敗原因更多是後勤崩潰(阿拉曼、莫斯科)或是陷入了纏鬥(十字軍行動、史達林格勒),德軍的裝甲突擊本身是從來沒有失敗過的——甚至在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中,非洲軍陷入兵力和坦克1:3劣勢、制空權喪失、後勤斷絕、信息單向透明(英軍超級機密破解了所有德軍往來密碼)的壓倒性不利局面下居然還是撕開了英軍防線,成功迂迴了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