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孫瑞雪,孩子人際關係的敏感期,從交換玩具和食物開始

2020-12-17 騰訊網

今天為什麼要和大家分享人際關係,這是因為人際關係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且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首先,分享教育專家孫瑞雪的一段話:

人際關係——從一對一交換玩具和食物開始,到尋找相同情趣的朋友開始相互依戀。

大寶今年四歲了,開始經歷人際關係的敏感期,他會很明確的表示我喜歡和誰玩,我不喜歡和誰玩。

他甚至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拉攏喜歡的小朋友和自己一起玩。

並且,當他每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時,總是能很快的融入進去,和不認識的小朋友打成一片。

(1)分享有度

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好壞,與孩子性格的養成,都與人際關係有一定的關聯。

生活中,為什麼有的孩子能很自然的和其他小朋友很快的打成一片,而有的小朋友想融入卻需要大人的幹預才能進行?

這都是因為人際關係建立的好壞而造成的。

培訓的老師在講到【孩子建立人際關係敏感期】的時候,她說,「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很好的融入一個集體,她讓他的孩子做了一個別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情——堅持四年讓讀幼兒園的孩子每天帶零食和小朋友去分享。」

她的目的,是讓孩子從中得到分享的意義,以及收穫孩子間的友情。

雖然我知道,通過分享的方式,是讓孩子快速展開人際關係的一種,但是老師的這個舉例,讓我覺得有些隱患問題。

所以在下課後,我去找了老師,說出自己的顧慮。

其一,孩子每天帶零食去幼兒園,當所有的小朋友都圍著他的時候,會不會助漲孩子的虛榮心?

其二,孩子這樣的行為會不會引起其他孩子的爭相模仿,也要求自己的父母給自己購買帶到學校去?畢竟,不是誰家都有那個條件天天能帶東西去和他人分享的。

其三,如果某一天沒有給孩子帶,幼兒園的小朋友習慣了這個模式後,會不會有些失落感?會不會對自己的孩子有其他的想法?

我給老師說出自己的想法後,老師告訴我,「這僅僅是作為一個案例進行的分享,但是不提倡大家去給孩子這樣做,因為裡面確實要注意一個度的問題,還有及時的給孩子去正面引導。」

(2)分享和交換

如何讓孩子成功度過人際關係敏感期,媽媽可以讓孩子從交換、分享開始。

分享零食

說實話,幾乎所有的孩子對於零食都無法抗拒,所以,分享零食也特別容易拉近彼此的關係。

孩子一起玩的時候,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現象,一群孩子圍著帶了零食的孩子轉,並且非常的聽指揮。

我家大寶也幹過這樣的事情,為了吸引其他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就開始分享自己的零食。

並且,我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也很自然的裝點小零食放包裡,不是糖果就是餅乾。

這樣做,一來,防止孩子問別人要吃的,顯得沒有禮貌;二來,也是讓孩子學會去分享,去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交換玩具

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可以讓孩子隨身攜帶一個喜歡的玩具或者繪本等,通過分享,以物換物的方式去打開交流的第一步。

但是要注意孩子不願意分享,不能說孩子小氣,或是硬逼著孩子拿玩具去與其他的小朋友分享。

這樣強硬的分享,其實在生活中很常見,有的爺爺奶奶帶孫子,覺得孩子性格太內向了,總是一個人玩,於是當看到一群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就會逼著孩子拿玩具去分享,想要孩子儘快的融入進去。

可不曾想,這樣逼著孩子的方式,讓孩子越是抗拒,哪怕不要玩具了,都不想要一起玩。

所以,做作為孩子的監護人要知道,任何分享物品的前提,是基於雙方都自願的情況下才能進行。

(3)興趣的吸引

不知道我們的父母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比如,孩子間有共同喜歡的東西或者話題時,這樣相近的孩子很容易吸引彼此,也就是興趣愛好的吸引。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兩個人都喜歡看某一部動畫片時,兩個人的話題就會圍繞動畫片的內容進行交流。

並且,在交流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孩子間會有自己的一套規則意識,當你遵從我的規則的時候,就那一起玩,不能的話,就不可以。

當然,這也就是更深入人際關係的延伸,孩子對零食、物品不再感興趣,而是延伸到興趣上的吸引。

而興趣上的吸引,會讓他們建立起彼此更長久深厚的友情。

因為他們最終知道了,哪怕你不帶玩具、不帶吃的和我分享,我依舊還願意和你一起玩。

佑佑兜兜媽媽有話說:

要想讓孩子成功度過人際關係敏感期,做父母的不要過度去幹預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的相處。

哪怕需要我們幹預時,我們也要以傾聽為主,傾聽孩子與他人之間發生了什麼。

因為只有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很好的的去與不同類型的人去交往,去平衡人際關係。

最後,我們要相信孩子自己有這個能力去處理問題,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拿新玩具交換舊玩具,是傻嗎?其實是人際關係敏感期的表現
    最近,有個朋友特別憂心忡忡,因為她發現自己剛上中班的兒子,每天上學前都會拿一個玩具放到書包裡,等到晚上放學回家,玩具就變成了其他的玩具,問他自己的玩具去哪了?他振振有詞表示自己和朋友交換了。有時候剛給買的好幾十的新玩具,他就一股腦裝到書包帶到學校,跟別的孩子開始交換。其實交換也無可厚非,但朋友發現,兒子經常帶著新玩具去,交換回來的卻是一堆破爛玩具,這讓花錢買玩具的朋友心裡有點不舒服,她覺得兒子有點傻,但又覺得好像不能跟他直接說,怕自己成年的利益眼光影響孩子,所以她無比糾結。
  • 孫瑞雪經典作品推薦,《捕捉兒童敏感期》最受讀者歡迎
    孫瑞雪,兒童教育專家,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從事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的研究,創辦了大陸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兒園和第一所蒙特梭利國際學校,之後又創立了蒙特梭利教育研究中心。近年來她和她的團隊應邀到許多城市做公益講座,改變了許多家長的育兒觀,也改變了許多孩子的人生。
  • 當孩子遭遇玩具被不等價交換、被搶、被欺負時,家長該怎麼辦?
    處於人際交往敏感期的孩子,由於個體情況不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問題也不一樣,主要表現為:喜歡交換、喜歡搶別人的東西甚至受欺負等問題。交換是孩子人際關係敏感期的重要表現。在孩子與人交往時,最初用來維持關係的就是食物,這也就解釋了為啥有些孩子上幼兒園後,會讓父母給自己帶一些零食去幼兒園。
  • N.145 雅燃法語教育 《愛和自由:孫瑞雪幼兒教育演講錄(全新增訂)》
    作者簡介孫瑞雪,中國著名的教育家與兒童心理專家;「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教育精神的發起者和倡導者;歷年來被CCTV、人民日報等國內外各大媒體競相報導;在千萬家長心中,孫瑞雪就是「育幾百寶箱」;主要代表作包括《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等,新作《完整的人》《自由中的規則》(暫定名)即將出版。
  • 第七屆愛和自由科學教育公益講座開始報名啦!
    …  16年深入實踐,15大城市公益巡講  孫瑞雪教育機構,以蒙特梭利教育、皮亞傑教育、現代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紮根於中國土地與文化基石之上,在北京、上海、廣州、銀川等地,建立了8家教學實踐基地,經過16年的深入實踐,創造了「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的科學教育體系。
  • 交換玩具背後的意義比玩具更有價值
    作者:寶寶知道 親子百科當孩子物品的所有權可以被尊重,當孩子的心理邊界可以被尊重,孩子就會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邊界,孩子也會懂得,拒絕別人和尊重別人的拒絕。並且,隨著年齡的發展,孩子也會開始喜歡與他人分享物品,這是一種成長的規律。這也是孩子成長發展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需求,就是人際交往。
  • 5歲孩子認識1000個漢字,孩子的識字敏感期,父母要清楚
    我們家的玩具是比較少的,而書卻特別多,所以在和小朋友玩的時候,樂樂便拿出了她最喜歡的繪本給小朋友看,可沒想到小朋友拿著繪本爭搶著要讓奶奶講,樂樂看到便說:我來給你講故事吧!於是樂樂便展現了她的才能,把一整本書都講給了小朋友聽。
  • 專注兒童敏感期教育 奇卡讓孩子一生受益
    兒童敏感期意味什麼?可讓孩子在活動中刺激神經的發展,增加大腦的突觸,突觸增多,大腦似思維活躍,孩子的智力、智商就會大大提高,從未促進孩子大腦和智力的發育。另外,在敏感期,孩子對特定的事情有著天然的、極大的興趣。我們有針對性的提供對應的、持續不斷的刺激,可讓孩子迅速獲得大量的認知信息。從而更好的發展孩子的認知能力,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 原來是空間敏感期在作祟
    空間敏感期是指孩子發育到一定階段時,會通過物體的位置運動變化來看待所處的空間。而這個時候孩子也會慢慢發現,原來物體和物體之間是分離的,因此孩子也會通過拋撒或者移動物體等行為來感知自身與空間之間的微妙聯繫。
  • 為什么爸媽要陪孩子多探索世界、多關注敏感期?育兒的奧秘
    對著胎兒說話,嬰兒的咿咿呀呀學語就開始了語言敏感期。還不會說話的寶寶從觀看爸爸媽媽說話的口型直到突然開口說話,這個過程就是語言敏感期積攢的力量。小寶還喜歡看著大寶對著一堆恐龍玩具進行自言自語的角色扮演,有一天我發現大寶小寶年齡相差3歲,竟然可以不需要語言交流就能同時學出恐龍的嗷嗷叫聲。良好的語言教育會使幼兒的表達能力增強,學會與人交往。
  • 蒙特梭利發現的6個兒童「主要敏感期」,家長至少要抓住4個以上
    蒙特梭利說過:「孩子就如同土壤裡面的種子,他們會用唯一的方式來成長,那就是重複和練習。」 上世紀的70年代,著名的西方教育家蒙特梭利在羅馬成立了兒童之家,運用蒙氏教育,將這些孩子都培養成才。
  • 詛咒敏感期孩子愛說狠話,面對「撓頭」孩子,「情境」教育很重要
    當孩子脫口而出這些「狠話」的時候,媽媽們先不要忙著傷心,更不要對孩子發脾氣,其實,孩子根本不懂這些詞的意思,所以,事情並沒有家長想像的那麼嚴重,這只不過是孩子進入了「詛咒敏感期」。一、了解什麼叫詛咒敏感期,有什麼表現和特點?
  • 孩子不打扮好看不出門,愛美敏感期,更需要家長的合理引導
    黃多多這個優秀的女孩,之前就沒少因為打扮被網友吐槽,比如打耳洞,染頭髮,被說這個年齡段這種過分打扮不太妥當,甚至還扯上了教育觀念的問題。其實說實話,多多有自己的審美追求不是什麼壞事,在她的圈子裡接觸些時尚,是很正常的事,何況這也不影響她優秀。孩子愛打扮,從愛美敏感期就開始了,這是一種本能,也是逐漸建立起審美觀的成長過程。
  • 孩子用遙控汽車交換回來廉價塑料玩具,家長應該要求孩子換回來嗎
    只不過大多數的幼兒園和家長沒有給到孩子應有的環境,因此很多的孩子沒有機會品嘗到物物交換帶來的快樂。諾諾前兩年的很多玩具,都是交換得來的。看到別人家她喜歡的玩具,就和好朋友商量,拿自己的玩具交換。大多數時候都是拿著很新的比較貴的玩具,交換來一個很舊的髒兮兮的玩具。對於這些,我和對方的媽媽都保持沉默。
  • 假如你家有2到4歲孩子建議讀讀這篇文章,與轉化孩子撒潑哭鬧有關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是教育的好時機還是影響親子關係,取決於父母的應對方式首先,簡單梳理一下→在秩序感敏期孩子的表現和動機北京大學兒童心理學碩士陳潔在《捕捉兒童敏感期,專家教你玩遊戲》一書中寫到:一般來說,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出現在2至4歲間
  • 孩子愛玩水如何是好?這是孩子的一種「天賦」,請不要扼殺!
    畢竟玩水是孩子的天性。其實,曾經有人說過,沙子和水是大自然賜予孩子最好的禮物,這種禮物是任何一種玩具都無法與之相媲美的。喜歡玩水是孩子寶貴的天性,家長要做的不是扼殺而是引導。孩子為什麼愛玩水?1、與自然親近是孩子們的天性兒童教育學家、心理學家孫瑞雪老師說過:「沙子和水是大自然賜予孩子最好的禮物,任何一種玩具都無法與之相媲美。」水的特性對孩子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
  • 怎樣給1歲的寶寶挑玩具?了解發育敏感期,這些玩具值得收藏
    從懷上小寶寶開始,爸爸媽媽們就會開始給寶寶準備各種用品,其中玩具肯定是一個重要的品類。新生兒到1歲期間,在生理上處於快速的發育期,研究發現,無論是觸覺、視覺、聽覺和心理髮育,在這個階段的孩子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 教育專家孫瑞雪:愛與自由,缺一不可!父母該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因為這種理念的衝突,劉夢沒和母親少拌嘴。 劉夢的困擾,一些年輕的寶媽恐怕也會有,尤其是那些平時喜歡了解育兒知識的寶媽,她們往往會明白,孩子並不需要一直被看護著,有時候,適當地放手才能夠讓他們更好地成長。然而這種想法,卻很難被老一輩的人接受,因此矛盾往往也就這麼產生了。 其實對孩子來說,愛和自由,缺一不可。
  • 愛和自由:孫瑞雪幼兒教育演講錄
    愛和自由:孫瑞雪幼兒教育演講錄(第三版)作  者: 孫瑞雪 著 出 版 社: 新蕾出版社出版時間: 2004-5-1 定價:¥22.80十年前,故鄉寧夏的第一批家長把心愛的孩子送到我這裡,我從此起步。接著是北京、廣州、鄭州、昆明、西寧的家長,他們關注著遠在寧夏的這個教育並熱情傳播它,幫助我一路走到現在。我愛孩子們,始終小心翼翼地仰視他們。他們引領我回到了心靈的故鄉,給了我無盡的愛和滿足感。
  • 送禮物引來的麻煩:孩子頻繁交換玩具,家長擔憂孩子養成攀比心理
    你家孩子會和其他小朋友交換禮物嗎?我猜你一定遇到過類似的情況。通常我們對這種現象都不甚重視,因為這種現象十分正常,可能我們還會因為孩子能交到朋友而感到開心。但我們也要注意,這種合理的現象,正在慢慢「變味」,給家長和孩子帶來困擾。這是怎麼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