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芋頭是一個漁夫,家境貧寒,平常勤出海多賣魚,日子也能過下去。但是,每到清明節到中秋這段時間,颱風多出海少,日子就抓襟見肘。
捕魚人年年要面對這光景慘澹的小月,為了有米下鍋,只能在不出海的日子做點副業。洪芋頭會做肉躁面,於是每到小月,就挑著擔子去賣面。
和別的賣面人不同,洪芋頭在自己的挑擔上掛一盞燈籠寫:度小月。只是這三個字,為他招攬了很多客人,因為他的面風味獨特,越賣越火,最後發展成了今天台南著名餐飲---度小月。
我們在臺南度小月吃飯的時候,導遊跟我們說,現在的度小月已是當地的高端餐飲,這裡有傳承意味的一口滷味大鍋,也有非常時髦的裝備,菜式很多,十分精緻。
誰也說不清楚,洪芋頭為什麼要在挑擔上寫個度小月,是一個男人的自尊心嗎?走街串巷去賣面好像不是很風光?還是求人情?這三個字足以說明他的困境,反正客人吃誰家的面不是吃,何不做點人情呢?
不管他怎麼想,他的確成功做到人情營銷了。在臺灣幾天裡,我們發現,人情營銷在這裡很盛行。
在深山裡,老太太賣自己織的圍巾,大家都買了,70多歲的老人家還在做買賣,大家都感動於她那種獨立快樂的生活狀態,用購物表示了支持。
在海邊,做創意產品的老闆告訴我們,他年輕時在臺北創業,因為父母年邁無人照顧,在事業最頂峰時回到海邊的老家,開辦設計公司,把海邊的東西做成工藝品,給鄉親們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他說,大家買產品,就是幫助這些海邊的人。
臺南的十鼓創意園,是一個廢棄的大糖廠改造成的,導遊帶著我們參觀裡面的咖啡屋,小商店,反覆地跟我們說,創意園維持下去不容易,都是靠遊客購物消費來支持。
你千萬別誤會,這裡的人情營銷不是街頭乞討。十鼓的咖啡很香,限量銷售。偏僻海邊的藝術品件件都看能出創作之用心,老闆只專注介紹自己的國際夢想,忘了賣東西。老太太織圍巾賣不是因為窮,她生活富餘健康勤快。
我們喜歡這種商家:很有誠意地做產品,然後用故事或態度來尋求客人的感動和支持。旅途中,沒有多少東西是必須消費的,但我們會一次次為暖暖溫情去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