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小月的「不為」之道

2021-02-24 中國烹飪雜誌

|「老祖宗沒有要求我們要暴利,小吃是貼近民生的,要貨真價實才親民,所以利潤控制在15%以內是很合理的。以好的性價比慢慢贏得更多顧客的認可,一家店一家店紮實地開下去。」

採訪|褚宏轔

攝影|張洋

在北京,臺菜品牌一直未間斷過一輪又一輪的探索,有的風光無限,如鹿港小鎮、一茶一坐、呷哺呷哺,還有擁有鼎泰豐、度小月等多個餐飲品牌的大成集團;也有的因各種現實和自身的原因歸於隱沒,不過,中國臺灣餐飲人仍舊前赴後繼,不斷試水京城。

前不久,記者採訪了2012年末進入北京市場的中國臺灣百年餐飲品牌度小月,品牌副總經理曾溫煌介紹了度小月進入北京市場後的種種摸索、磨合。採訪中,他多次提到「餐飲就是良心事業」這句話,這也是他進入餐飲行業第一天時來自師父的告誡。基於此,度小月在異地經營中有所堅持、有所不為的理念是值得令人思索的。


北京度小月餐飲管理公司副總經理 曾溫煌

度小月始終堅持口味不變。2012年末度小月進入中國內地市場,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食材選擇。為了保證地道的臺灣風味,食材的品質、口感要儘可能貼近品牌所在地。曾溫煌坦言,原材料的選擇非常困難,內地的調料存在太多的變化,比如調料不純的問題,有些胡椒裡加了豆粉沒法用;試用了十幾種黑糖都不合用,有種黑糖甚至吃出了老抽的味道;選用糯米時,批量進貨的糯米裡面摻有大米……最後,他們不得不從臺灣空運過來一些食材、調料,為的就是保證品質、口味。

所有產品調試好,餐廳開始運營後,因地域差異造成的一些產品質疑又來了。度小月的菜點都是按臺灣口味、分量製作的,但有的北方人則感覺口味清淡、分量小,比如其招牌擔仔麵就有顧客反映「碗小量少」。「在臺灣,人們講究『飯吃七分飽,做事十分勤』,這是老祖宗從小教的。『吃巧不吃好』是我們的一種飲食習慣。而且臺灣人吃飯有個習慣,一個人也好,兩個人也好,都要有菜有湯,如果是一大碗面,吃下這碗面,別的就吃不了了。」曾溫煌說這是文化背景差異造成的。

度小月的執念是:你想吃正宗臺灣菜,就來我這裡,要把臺灣菜變成北京菜、川菜?對不起。「你要加辣椒,我們可另外提供餐廳自製的辣椒醬,可以自己加,但我要保證成品做出來的是臺灣的原汁原味,這才有意義,要不老祖宗會不放過我們的。很多進軍內地的臺灣餐飲品牌就是因為越來越同質化而沒落的。」

度小月傳承了四代,一百二十多年來,招牌產品的口味遵循傳統並保持不變。其實,這樣的做法也得到很多內地顧客的認同。曾溫煌記得,有個顧客來店裡用餐後,特意把他拉過來,說自己去過臺灣,吃過那裡地道的風味,讓他一定要堅持下去,說這邊客人會有這個要求那個要求,「你就是要不能變」。曾溫煌慢慢地感覺到「我們不是做得很寂寞,還是有很多人認同、肯定,慢慢地客人就理解了。所以這條路堅持下去也是值得的」。

同時,為了保證品質、口味,度小月目前堅持直營。在進入北京的第一年,很多人就找過來希望加盟,他們一直是拒絕的。「現在只做直營,先要得到市場的認可,做出正確的商業模式。盲目放開加盟,對品牌和加盟者都是不負責任的。

度小月菜品的性價比是比較高的,客單價五六十元,堅持將利潤控制在15%以內。曾溫煌說:「老祖宗沒有要求我們要暴利,小吃是貼近民生的,要貨真價實才親民,所以利潤控制在15%以內是很合理的。以好的性價比慢慢贏得更多顧客的認可,一家店一家店紮實地開下去。

此外,餐廳在用餐高峰期是拒絕外賣的。度小月位於北京僑福芳草地的分店用餐高峰期常常要排隊,有些顧客想快點嘗一下,提出外帶,希望先下單讓廚房做好帶走食用,但曾溫煌拒絕了客人的這個要求。客人不能理解,還與他理論。曾溫煌說:「抱歉,我們接單都是按排隊這個順序,前面有20人排隊,這些人都沒有開單子,你插在前面,這不好,沒有道義。」

另外,他認為外帶會影響店內堂食,因為門店不是為了外賣而設計的,沒有設專門做外賣的工作人員,如果有單插進來,會延誤裡面的服務,對排隊進來用餐的客人是不公平的。但很多人不理解,認為他們不通情理,不過度小月還是堅持「用餐高峰期不做外賣」。「這種取捨外人很難了解,但初衷就是我們對顧客是懷有一份責任的。這個品牌能存在一百二十多年,我認為就是因為它不貪,堅持應有的本分,雖然沒有賺到大錢,但守住了品牌。」曾溫煌說。

中國烹飪雜誌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餐飲雜誌,創刊於1980年,發行遍及海內外。

微信號:ChineseCuisine1980

新浪微博:@中國烹飪雜誌

訂閱方式請查看公眾號頁面的"如何訂閱",也可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中國烹飪》發行部官方微店訂閱雜誌。


本微信號所有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提前溝通,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轉載時請在顯著位置註明來源及作者署名。

【老烹友】點擊右上角按鈕,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新烹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烹飪雜誌」,立即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

相關焦點

  • 臺北吃記之度小月
    大陸現在也有度小月了,不過臺灣的度小月似乎更加樸素。
  • 情意綿綿度小月
    捕魚人年年要面對這光景慘澹的小月,為了有米下鍋,只能在不出海的日子做點副業。洪芋頭會做肉躁面,於是每到小月,就挑著擔子去賣面。和別的賣面人不同,洪芋頭在自己的挑擔上掛一盞燈籠寫:度小月。只是這三個字,為他招攬了很多客人,因為他的面風味獨特,越賣越火,最後發展成了今天台南著名餐飲---度小月。
  • 度小月:臺灣古早味
    為度過颱風小月,挑擔沿街賣面,並懸掛有「度小月」字樣的燈籠求平安。自此,度小月與擔仔麵劃上等號,跟上海灘大佬杜月笙不搭界。進門抬頭,寫滿吉祥話的大紅燈籠高張,一天花板的喜氣。店內背景音樂是大氣老派流行樂(參考吻別、心太軟),走的是毫無距離感的親民路線。度小月擔仔麵(20元)的特色在於精緻小碗,配鮮蝦頭高湯。熱氣足,元氣滿。
  • 度小月·合肥 品質生活行動
    度小月合肥大型人文生活活動走進尋常百姓家全市邀請熱愛生活的朋友,走進度小月,走進央華戲劇,領略不一樣的生活方式。緣起2016年5月26日,來自寶島臺灣的百年餐飲品牌「度小月」駕臨合肥,落戶三裡庵之心城購物中心六樓。在一個月的時間裡,風靡百年的度小月讓合肥的朋友第一次真正領略到臺灣美食的精華。
  • 度小月:只為一口擔仔麵
    一個叫洪芋頭的福建籍臺灣漁民,為了度過不能捕魚的夏秋颱風季,轉而到臺南水仙宮廟前賣面,得此店名,意即挨過生意冷清的窘境時期。擔仔麵的做法是洪芋頭從福建漳州老鄉那裡習來的。經過好幾代傳承,度小月在臺灣已有六家店,不止做擔仔麵,還提供各種臺灣風味。北京店是大陸第一家,由大成家管理,臺灣腔經理彬彬有禮。
  • 臺灣老字號度小月,帶我們走進春之饗宴!開啟春日清新味~
    度 小月起源自1895年,先祖洪芋頭於臺南外海從事漁業,每年四月到九月颱風季節,渡船有傾覆之險,無法出海捕撈,故俗稱「小月」。為度過小月,先祖便挑擔沿街賣面,並懸掛「度小月」之燈籠。都說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個春天度小月不只經典,還為我們帶來春日新篇章● 春之饗宴 ●臺南府城的小清新美味▼
  • 是什麼讓一向很慢的度小月2016年「快」起來?
    曾溫煌說,2016年將是度小月快速擴張之年,說這句話時,一向溫文爾雅的曾先生表現出少有的驕傲和自信。度小月是一個擁有百年歷史的臺灣餐飲品牌,2013年1月首次進駐大陸選在了北京的僑福芳草地,這在當時是一個挺冒險的決定,因為臺菜的口味相對清淡,而且帶有一些相對特殊的飲食文化的烙印,而這些都與北方菜品的特點和北方人的飲食習慣有很大不同。
  • 度小月為什麼叫度小月?除了擔仔麵還有這些必點美食!
    度小月的擔仔麵,你一定聽過!那麼,你知道度小月為什麼叫【度小月】嗎?
  • 一向「慢」步調的度小月 2016年為何要「快」起來?
    掌柜攻略認為,度小月在中國大陸市場堅持原汁原味的品牌傳承,穩紮穩打的「慢」開店策略,以及類似王品的「幼獅計劃」的人才培養體系,很值得餐飲人思考和學習。曾溫煌說,2016年將是度小月快速擴張之年,說這句話時,一向溫文爾雅的曾先生表現出少有的驕傲和自信。
  • 臺灣寫真:不可不吃的臺南小吃「度小月擔仔麵」
    中新社高雄二月二十日電 題:不可不吃的臺南「度小月擔仔麵」   中新社記者 陳立宇 黃耀輝  臺南市大概因為曾是臺灣府城的緣故,小吃特別多也特別地道。擔仔麵就是其中最出名的小吃之一。在隨處可見,少說也有百幾十家的擔仔麵店中,位於民族路二段的「度小月」被公認為最「古早」也最著名。
  • 度小月擔仔麵圖
    一百多年前,一位認真打拼的父親為了養家活口,每逢在打漁遇颱風之際,為了彌補家計要度過無法豐收的月份,他挑起擔子沿街叫賣,開啟了如今赫赫有名、紅遍全臺甚至即將要打入國際品牌的「度小月擔仔麵 度小月擔仔麵自1895年起,由第一代經營者洪芋頭
  • 張小月當陸委會主委 兩岸「度小月」
    賈不妙(特約評論人)    做生意有旺季和淡季,亦即有大月及小月之分,若以此來比喻馬英九主政八年的兩岸關係,應屬旺季,也就是大月;520新當局上臺後,若蔡英文對 「九二共識」仍是含糊以對,則兩岸關係將進入淡季,由職業外事官員出身的張小月擔任陸委會主委,也是合情合理的。
  • 遊走臺南街頭,品美食度小月
    說起「度小月」,我原以為「度小月」一定是這擔仔麵的創始人。其實,並不是我想像的那樣,這個名字的背後還有一段傳說。有位姓洪的漁民,他繼承了福建老家流傳下來的手藝,在不出海的時候就挑著擔子,夫妻倆一起去賣擔仔麵。由於他做的擔仔麵特別好吃,來光顧的客人越來越多。
  • 度小月 我才不是一碗沒有故事的擔仔麵!
    每次想吃臺菜的時候便會第一次時間想到度小月,別擔心,大陸也有多家分店。(度小月在全國有多家分店,請不同城市的小夥伴們自行在大眾點評上找地址喔!)*‍早在清朝時期,由於臺南臨海,許多人家只能以捕魚為生業,但夏季常受颱風困擾,就把維持不易的月份稱為小月,但無法捕魚的特定時期,就改賣麵食維持生計,度過小月,而後,才漸漸產生【度小月】度小月的裝修是傳統的臺灣風情,印花碎布,大紅燈籠,微暗的燈光,落地窗旁用的是竹簾,仿佛又回到了上世紀的臺灣。
  • 度小月:百年老字號盯上大陸餐飲市場
    度小月:百年老字號盯上大陸餐飲市場 度小月餐廳員工在製作擔仔麵。本報記者 翟天雪攝    2013年1月,在北京市朝陽區僑福芳草地大廈,一家名叫度小月的臺灣餐廳開業了。
  • 漂洋過海的度小月擔仔麵,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名字簡潔好記,度是度過的意思,但是何謂「小月」?原來這是閩粵漁家子弟才知曉的詞彙。每年清明至中秋,中國東南沿海是颱風季,對於漁夫來說,海象不佳風高浪大,工作環境甚是險惡。在風平浪靜的季節,捕魚人出海歸來,魚蝦滿倉,收入頗豐,這種月份被稱為「大月」。比較下,風浪險惡、收入銳減的月份,也就是所謂的「小月」。
  • 廣州︱我最愛的臺灣餐廳「度小月」又出新品了,有幾道菜很合我心意!
    上到三樓,迎面就是度小月,一點都不難找。胡椒蝦——這道菜最大的精彩不是在吃,而是在聞:當鍋蓋打開之時,濃鬱到略嗆鼻的胡椒味撲面而來。我極力在腦海中搜索,是否有在別的地方吃過?除了我上面重點推薦的這三款,這一次,「度小月」還有其它幾道新菜推出,出品也是蠻有誠意的:芙蓉豆腐☟
  • 度小月擔仔麵 | 臺灣版
    相傳清朝時期,由於臺南臨海,故許多人家以捕魚為業,但是臺南夏季七、八月份時常有颱風侵擾,風雨加交導致不易出海捕魚,生計頓困。所以在颱風頻繁、生計維持不易的月份稱為小月。因此有些漁家在無法出海捕魚時候,就改賣麵食以維持生計、度過小月。最初由洪氏家族用擔子挑著沿街叫賣,於攤前的燈籠上,寫著「度小月擔仔麵」,這便是最早「度小月擔仔麵」的雛形。
  • 超人氣百年老店度小月告訴你,臺灣人過年喜歡吃什麼?
    相傳,在1895年,一位原籍漳州的洪氏漁人,每年四~九月颱風季節(俗稱「小月」),渡船有傾覆之險,為度過小月,挑擔沿街賣面,並懸掛「度小月」之燈籠,自此度小月就和擔仔麵劃上等號。這位洪氏漁人就是度小月的創始人洪芋頭。
  • 板等40分鐘就為嘗碗「度小月」 - 現代快報
    市民不出家門就能品嘗到正宗的臺灣「度小月」擔仔麵、來自海拔2700米的頂級烏龍茶、3秒鐘就可快速摺疊的自行車,還可以享受來自臺灣的創意生活。臺北世貿中心董事長王志剛開玩笑說,這次臺灣名品交易會參展商的產值,佔到臺灣GDP的三分之二。  臺北「故宮」賣創意一年賺8000萬  110多件工藝品把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展臺裝扮成一個微型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