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沒有要求我們要暴利,小吃是貼近民生的,要貨真價實才親民,所以利潤控制在15%以內是很合理的。以好的性價比慢慢贏得更多顧客的認可,一家店一家店紮實地開下去。」
採訪|褚宏轔
攝影|張洋
在北京,臺菜品牌一直未間斷過一輪又一輪的探索,有的風光無限,如鹿港小鎮、一茶一坐、呷哺呷哺,還有擁有鼎泰豐、度小月等多個餐飲品牌的大成集團;也有的因各種現實和自身的原因歸於隱沒,不過,中國臺灣餐飲人仍舊前赴後繼,不斷試水京城。
前不久,記者採訪了2012年末進入北京市場的中國臺灣百年餐飲品牌度小月,品牌副總經理曾溫煌介紹了度小月進入北京市場後的種種摸索、磨合。採訪中,他多次提到「餐飲就是良心事業」這句話,這也是他進入餐飲行業第一天時來自師父的告誡。基於此,度小月在異地經營中有所堅持、有所不為的理念是值得令人思索的。
北京度小月餐飲管理公司副總經理 曾溫煌
度小月始終堅持口味不變。2012年末度小月進入中國內地市場,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食材選擇。為了保證地道的臺灣風味,食材的品質、口感要儘可能貼近品牌所在地。曾溫煌坦言,原材料的選擇非常困難,內地的調料存在太多的變化,比如調料不純的問題,有些胡椒裡加了豆粉沒法用;試用了十幾種黑糖都不合用,有種黑糖甚至吃出了老抽的味道;選用糯米時,批量進貨的糯米裡面摻有大米……最後,他們不得不從臺灣空運過來一些食材、調料,為的就是保證品質、口味。
所有產品調試好,餐廳開始運營後,因地域差異造成的一些產品質疑又來了。度小月的菜點都是按臺灣口味、分量製作的,但有的北方人則感覺口味清淡、分量小,比如其招牌擔仔麵就有顧客反映「碗小量少」。「在臺灣,人們講究『飯吃七分飽,做事十分勤』,這是老祖宗從小教的。『吃巧不吃好』是我們的一種飲食習慣。而且臺灣人吃飯有個習慣,一個人也好,兩個人也好,都要有菜有湯,如果是一大碗面,吃下這碗面,別的就吃不了了。」曾溫煌說這是文化背景差異造成的。
度小月的執念是:你想吃正宗臺灣菜,就來我這裡,要把臺灣菜變成北京菜、川菜?對不起。「你要加辣椒,我們可另外提供餐廳自製的辣椒醬,可以自己加,但我要保證成品做出來的是臺灣的原汁原味,這才有意義,要不老祖宗會不放過我們的。很多進軍內地的臺灣餐飲品牌就是因為越來越同質化而沒落的。」
度小月傳承了四代,一百二十多年來,招牌產品的口味遵循傳統並保持不變。其實,這樣的做法也得到很多內地顧客的認同。曾溫煌記得,有個顧客來店裡用餐後,特意把他拉過來,說自己去過臺灣,吃過那裡地道的風味,讓他一定要堅持下去,說這邊客人會有這個要求那個要求,「你就是要不能變」。曾溫煌慢慢地感覺到「我們不是做得很寂寞,還是有很多人認同、肯定,慢慢地客人就理解了。所以這條路堅持下去也是值得的」。
同時,為了保證品質、口味,度小月目前堅持直營。在進入北京的第一年,很多人就找過來希望加盟,他們一直是拒絕的。「現在只做直營,先要得到市場的認可,做出正確的商業模式。盲目放開加盟,對品牌和加盟者都是不負責任的。」
度小月菜品的性價比是比較高的,客單價五六十元,堅持將利潤控制在15%以內。曾溫煌說:「老祖宗沒有要求我們要暴利,小吃是貼近民生的,要貨真價實才親民,所以利潤控制在15%以內是很合理的。以好的性價比慢慢贏得更多顧客的認可,一家店一家店紮實地開下去。」
此外,餐廳在用餐高峰期是拒絕外賣的。度小月位於北京僑福芳草地的分店用餐高峰期常常要排隊,有些顧客想快點嘗一下,提出外帶,希望先下單讓廚房做好帶走食用,但曾溫煌拒絕了客人的這個要求。客人不能理解,還與他理論。曾溫煌說:「抱歉,我們接單都是按排隊這個順序,前面有20人排隊,這些人都沒有開單子,你插在前面,這不好,沒有道義。」
另外,他認為外帶會影響店內堂食,因為門店不是為了外賣而設計的,沒有設專門做外賣的工作人員,如果有單插進來,會延誤裡面的服務,對排隊進來用餐的客人是不公平的。但很多人不理解,認為他們不通情理,不過度小月還是堅持「用餐高峰期不做外賣」。「這種取捨外人很難了解,但初衷就是我們對顧客是懷有一份責任的。這個品牌能存在一百二十多年,我認為就是因為它不貪,堅持應有的本分,雖然沒有賺到大錢,但守住了品牌。」曾溫煌說。
中國烹飪雜誌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餐飲雜誌,創刊於1980年,發行遍及海內外。
微信號:ChineseCuisine1980
新浪微博:@中國烹飪雜誌
訂閱方式請查看公眾號頁面的"如何訂閱",也可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中國烹飪》發行部官方微店訂閱雜誌。
本微信號所有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提前溝通,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轉載時請在顯著位置註明來源及作者署名。
【老烹友】點擊右上角按鈕,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新烹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烹飪雜誌」,立即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