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佛系樂天」,平淡瀟灑走一生

2020-12-18 阿南聊文化

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時期,此時的唐朝已經盛世不在,白居易從仕途到晚年這幾十年中,從校書郎到江州司馬又到貶謫再到任刺史一職,在這些經歷中白居易逐漸真正詮釋了他的「樂天」性格。也許這是詩人在人生變化之後對自己的無奈自嘲,也許是經歷仕途坎坷之後心靈的衝淡和平和。但無論如何,這位偉大的詩人為後人留下了不可代替的心靈救贖,他的這種豁然的思想也影響了眾多文人。

比如蘇軾在《醉白堂記》中認為白居易「死生窮達,不易其操,而道德高於古人」,因此他獨敬愛樂天,自然也值得現在焦躁忙碌的我們懂得這種人生的一種寧靜和釋然。也許這是詩人在人生變化之後對自己的無奈自嘲,也許是經歷仕途坎坷之後心靈的衝淡和平和。但無論如何,這位偉大的詩人為後人留下了不可代替的心靈救贖,他的這種豁然的思想也影響了眾多文人,比如蘇軾在《醉白堂記》中認為白居易「死生窮達,不易其操,而道德高於古人」,因此他獨敬愛樂天,自然也值得現在焦躁忙碌的我們懂得這種人生的一種寧靜和釋然。

作為一個天才詩人,十幾歲就能作詩,白居易心繫天下,體恤百姓,比如人們熟知的《琵琶行》、《長恨歌》等等,其實這些都和他善良樂觀的心態有關。在唐代,人們思想活躍,儒釋道三家思想也貫穿於白居易的一生,他青年時渴望仕途,進入朝堂,後來又經歷了貶謫,對時事心灰意冷,久而久之,這種受佛教思想影響較深的「樂天」性格更加活躍於詩人思想當中,後來白居易的一些閒適詩尤其能夠突出這一點,像《官舍小亭閒望》一詩中說到「亭上獨吟罷,眼前無事時」,白居易在自己的平靜世界中自得其樂,還有《和答詩十首》中「任意思歸樂,聲聲啼到明」將這種看透紅塵時世,遊玩於天地山水之間、享受音樂的思想態度表達的自然隨性,更有人們稱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從詩句中就能體會到詩人於花中漫步,心情是多麼平靜舒適。

白居易的「樂天」也體現在他的創作之中,詩人自然是最喜歡寫詩,白居易對待寫詩這件事從未停止過,不管是在朝堂內外,詩人都樂此不疲地從事著自己所愛之事。可能大家也聽說過白居易的一些寫詩小趣事,比如為了寫詩白居易穿著薄衫不畏寒冷在滿天飄雪的雪地裡站了一夜,就是為了寫詩,另外一件就是白居易拿著自己寫的詩給沒多少文化的老婦人看,一直改到她們能看懂為止,這也讓白居易的詩歌有了通俗易懂的風格特點,白居易這種可愛的行為實在令人對這位詩人更加愛慕。

請點擊輸入圖述

有才華又這麼有趣的人在現在看來也非常引人注意,在當時更是如此,多情才子到哪裡自然都是自帶光環閃閃發光的,白居易隨意的行為和對女性的體貼、關懷、同情也吸引了很多女性,這是預料之內的事。

自古文人都比較多情,比如宋代的柳永、秦觀等很多文人多與藝妓交往,白居易也是如此,身邊的女性很多,比如他的漂亮小妾,尤其是樊素和小蠻,白居易還特別為她們兩個寫過一句詩是「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大膽的把自己小妾的美說出來,就是敢!後來誇獎女子美貌的櫻桃小嘴和小蠻腰就是出自白居易之手,還有《長恨歌》裡描寫女性的「芙蓉如面柳如眉」、「梨花一枝春帶雨」描寫直接、動人,可見白居易就是這麼直率隨性。

大家多少都知道唐代在古代歷朝中算是比較開放的一個朝代,所以這種直接誇讚女性之美的言辭並不十分過分,況且多情文人留下的類似詞句眾多,所以現在的人們不需要考慮這在當時是否算露骨地描寫,這種與女性交往的經歷不是說白居易風流隨意,而是讓他隨心而為的「樂天」性格更加凸顯。

總之,白居易一生不論是在詩壇還是為人處世上,無論是仕途坎坷,還是在詩壇的影響上都真真切切告訴了我們「樂天」有多重要,用一顆真摯的心對待時人時事,活得自然、隨性而為又恪守自己的內心,作為一個有追求、有個性、獨一無二的你如果最近心情低落,不妨學習學習白居易的這種閒適樂天的心態和思想態度,平淡處事,瀟灑走一回。希望我們都懂得抬頭仰望藍天白雲、去呼吸新鮮的空氣、去看安靜的風景和美麗的人,去成為更加優秀的自己。

相關焦點

  • 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淺談白居易
    如果說要論盛唐詩詞我們繞不來李白杜甫,那麼要說中唐詩詞也一定繞不過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太原(今屬山西)人。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作為中唐時期重要的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風格創作,他的政治主張以及體現其主張的諷喻詩,和其對詩歌創作過程中通俗性、寫實性風格的突出強調和表現,為後世文學作出推動作用的同時,也在中國詩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白居易一生作詩2800餘首,有「詩王」之稱。他將自己的詩歌分為四類,除諷諭詩之外,還有閒適詩、感傷詩、雜律詩。
  • 白居易的人生: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唐宣宗有吊白居易詩:「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然。」 這首詩,可謂白居易一生的真實寫照。一代盛名的詩人政治家如何度過悠悠一生的,且讓我們細看端詳。
  • 唐宣宗寫白居易的詩,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有何玄妙
    詩人前兩句就非常準確地概括了李商隱的一生,包括他的詩歌文章的特點,可謂是李商隱的知心朋友。那麼,唐宣宗寫悼念白居易的詩歌,也是一首非常優秀的作品,基本上概括了白居易的一生,他的思想追求,他的文學思想,他的詩歌在唐朝的影響。
  • 以「樂天」自許者白居易
    在唐代詩中,對自己的立身處世有著明確的思考,並通過詩文創作將自己的人生觀點、生活態度加以多方表述的並不多,而白居易卻正是這樣一位有這方面的特色的詩人。白居易以畢生精力從事創作,一生留下了300多篇詩文,「凡平生所慕所感,所得所喪,所經所遇所通,一事一物以上,布在文集中,開卷而盡可知也。」(醉吟先生墓志銘並序)這就是說,白居易一生的經歷遭際、窮通得失以及他的「所慕」(人生理想和價值取向)、「所感」(對生活的體驗和思考),均記錄、表述在他的詩文中了。
  • 造化無為字樂天——白居易
    (原標題:造化無為字樂天——白居易) 雖然後人常誇讚「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 達哉達哉白樂天,歷史上的白居易,其實是個矛盾綜合體
    一個瀟灑桀驁的少年詩人與一位從日本渡海而來的和尚,跟著一隻貓奇異的黑貓,穿過繁鬧的長安城,一心探索出一件往事的真相,這個故事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如果你看過《妖貓傳》,一定對兩個主角充滿好奇,尤其是率直的白居易,我們從小誦讀他的詩,在這部電影中卻不料他與我們的想像大有出入,只不過生活在幾百年前大唐的白樂天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白居易出生時最負盛名的李、杜皆已離世,大唐的詩壇也因戰亂沉寂一時,白居易的出現像是這個時代的命運精心考量的結果,大唐的詩詞再一次煥發生機。
  • 白居易:使我千載後,涕泗滿衣裳
    在夢中,樂天與微之再度重逢。他們攜手同遊,還像年少時那般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亦或是痛斥宦海黑暗,人世沉浮。微之死後,樂天也沒有安生,在漳浦多次生病,長安城的草生草長也已經歷了八個春秋。歲月的車輪無情地碾過,帶走了些什麼,又留下了什麼?
  • 蘇軾對白居易的「白俗」的評價,究竟是「貶」還是「褒」?
    有人認為白居易的作品很俗,很平淡,不含蓄,無餘蘊。宋朝蘇軾說過這樣一句話:「郊寒島瘦,元輕白俗。」他說的郊、島、元、白,指的是孟郊、賈島、元稹和白居易。寒、瘦、輕、俗是對上述四人的評價。這個評價是貶義還是褒義,就有不同的見解。其他三人這裡不談。只談蘇軾評價白居易的「白俗」。
  • 抵制樂天?白居易:不是我,別開槍!
    近日,據洋蔥日報社稱,一些學生當學到白居易的《琵琶行》時,看到需要全文背誦,就產生牴觸情緒,後來有人一看白居易字樂天,就找到理由稱:愛國就不背白居易的詩。為此,很多學校緊急發公告教導學生不要誤傷,白居易雖然字樂天,但韓國沒有宣稱他是韓國人,白居易的詩還得照常背。
  • 禪意生活:心若無塵,瀟灑一生
    想平淡、想瀟灑、想超脫、想實實在在地把握自己,想留一份純情,坦坦蕩蕩地面對外面的世界。然而世俗的喧囂常常擾亂耳鼓。塵世的霓虹,令我眼花繚亂。月的圓缺,花的開榭,人的聚散,這些也會讓我黯然神傷,想起曾經面對的點點滴滴,也會讓人心語無言。生活如浩瀚的大海,時時發生著變化。
  • 白居易一句詩揭示了李白一生的命運,也是很多詩人的命運!
    李白的一生是傳奇的,他懷著「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的人生理想走出了大山,四處漫遊,拜訪各地的名流,他曾娶了前宰相的孫女,這足以讓今天很多人豔羨。他有過人生的低谷,當他不惑之年收到唐玄宗的詔書時,曾經的希望又再次燃起,「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激勵著後世為命運不懈拼搏的人。
  • 白居易:看看白樂天的生活,是不是很羨慕?
    這些都是很有名的作品,三首詩把白居易當時的看法表現的是很深刻。在當時長恨歌也是傳遍了大街小巷,白居易還真是性情中人。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白居易的生活,看看你是不是很羨慕呢?生活是人慢慢過出來的,白居易也不例外。在寫詩方面是有他的情懷的,就是賞花都能寫出一首意味深長的詩。白居易對於生活也是很享受的,是天生的樂天派。都知道詩人是離不開酒的。
  • 菱花鏡上行:白居易的鏡中人生
    縱觀白居易一生所寫的鏡詩,最早的一首《秋思》寫於32歲,最晚的《春暖》詩作於69歲,時間跨度長達37年。根據鏡詩內容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五種,包括諷諭、贈友、寫景、狀物、對鏡,以最後一種詩歌數量最多,映照出白居易的鏡中人生。諷諭:乃知天子別有鏡「諷諭」是白居易自定的一種體裁。
  • 人生態度及與儒道佛的交融
    白居易以獨特的人生思考和行為方式展現了可供後人感知和思索的活生生的真實人生,深刻影響了後繼者的人生模式的選擇和文化性格的構建。蘇軾在《醉白堂記》稱白居易「死生窮達,不易其操,而道德高於古人」,因此他「獨敬愛樂天」,其思想特徵、人生態度和文化性格等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對白居易作了相當多的借鑑和融攝。白居易的思想較為精深博雜。
  • 浮雲不系名居易 造化無為字樂天 這裡藏有皇帝曾經的辛酸和不易
    前言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是寫白居易最妙的兩句詩。其妙處並不僅僅在於嵌入了白居易的名和字,更在於居易、樂天本身還有自己的一層深意。這首詩的作者李忱(chén)並不是一個特別著名的詩人,但是他卻有著特別尊貴的身份。
  • 白居易姓白名居易,字樂天,為何卻寫下「《長恨歌》」?
    為什麼提到這部電視劇呢,是因為劇中由王大陸飾演的渤王在其中一集問馬摘星,說他很好奇,白居易名居易字樂天,按道理來說應該是比較豁達的,為什麼卻寫下了《長恨歌》,而且還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他到底是有多恨?這一問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白居易為什麼寫下《長恨歌》。
  • 職場人佛係指南:真正的佛系,從來不是湊合
    佛系是一個網絡流行詞,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主要意思是指無欲無求、不悲不喜、雲淡風輕而追求內心平和的生活態度。該詞語最早來源於2014年日本的某雜誌,該雜誌介紹了「佛系男子」。之後網絡傳播,佛系又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女子」等一系列網絡詞語。
  • 白居易、蘇軾等令人驚豔的名字,都來自儒家四書五經
    白居易名字來源還有一個傳說:他出生時, 正逢水患, 祖父白湟感嘆當時居住的不易,就給孫子起名「居易」,是希望孩子一生平安順達之意。「樂天」出自《周易·繫辭》:「 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翻譯:依正道而行不走邪路,樂觀地對待客觀規律而知道天命運行準則並按此行事,就沒有什麼憂慮的。白居易的「名」與「字」雖然來自不同的經典,但內涵相似,是用平常心迎接命運,不論什麼結果都能樂觀接受。
  • 白園坐落在龍門石窟景區東山琵琶峰,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墓園
    當你進入白園大門後,拾級而上,來到山腰處的「聽伊」亭,這裡是白居易晚年與其好友元稹、劉禹錫等下棋、喝酒、論詩的地方。之後就是「樂天堂」,白居易的塑像就在堂內。站在堂前,可以深切回味詩人的原作「門前常流水,牆上多高樹,竹徑繞荷池,縈迴百餘步」的內涵。瞻仰大詩人的塑像後,沿著右邊的石級可以到達琵琶峰頂,峰頂上就是白居易的墓地。墓前立有高大石碑3塊,其中1塊上刻「唐少傅白公墓」6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