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統七姐妹」面對兇殘日軍,寧死不屈,壯烈跳崖

2020-12-06 文華說歷史趣事

「巍巍燕山高,瀟瀟易水寒,英雄五壯士,威震狼牙山。」這首短詩歌頌是是我們都熟知的《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

《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可大家知道嗎?在抗戰的國民黨軍隊中,也曾出現過和狼牙山五壯士一樣的抗日英雄,她們視死如歸的壯烈事跡同樣驚天地泣鬼神。

她們就是中國遠徵軍入緬作戰期間在戰場上集體殉國的七名軍統女譯電員,被稱為「軍統七姐妹」。

在電視劇《潛伏》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戴笠視察天津站,看到餘則成時說「青浦班個個是勇士」。而歷史上的真實情況也確實如此:在殘酷的抗日鬥爭中,青浦班的畢業生很多人都走上了抗日前線,他們奮勇殺敵,為了打敗日本侵略者,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青浦培訓班的學員,後來成為軍統的骨幹力量。當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之後,青浦培訓班的畢業生們,很多被派到了抗日的第一線,更有大批畢業生為民族大義而獻身。

這當中最著名的,要屬軍統的「七姐妹花」了。

中印緬戰區成立後,中國遠徵軍入緬作戰,原定參戰的指揮官陳誠和戴笠不合,因此軍統最初沒有派遣人員的準備。

但陳誠後來因為捲入一起和美國方面合謀的推翻蔣介石的案子,遠徵軍改為由杜聿明指揮,軍統隨即派出人員隨同遠徵軍出發,其中有一批青浦訓練班的女學員,到遠徵軍中擔任譯電員。

1942年春,曾畢業於美國維吉尼亞西點軍校的孫立人將軍率新38師抵達緬甸。其時,西線英帝國緬甸軍步兵第1師及裝甲第7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彈盡糧絕,水源斷絕,陷於絕境。

孫立人立即派113團星夜馳援,劉放吾團長於16日下午4時率部趕到巧克伯當。英緬甸軍司令史萊姆將軍4月17日親往會晤,命令該團乘汽車至平牆河地區,會同安提司準將,攻擊並消滅平牆河北岸約兩英裡公路兩側之敵。

18日凌晨,113團會同安提司準將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到中午的時候,就攻克日軍陣地,消滅日軍一個大隊,解除了7000英軍之圍,而且還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者500餘人。

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徵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也是盟軍在亞洲戰場唯一的勝仗。孫立人以不滿1000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十倍於己的友軍。

雖然打了一個勝仗,但是前景並不樂觀,日軍的武器裝備都比較先進,日軍的兵力也實在太兇猛。

仁安羌戰後,英國方面決定棄守緬甸,撤往印度,新38師掩護英聯軍撤退。4月下旬,英軍撤過曼德勒後繼續向西逃往印度。

中國遠徵軍第一路軍副司令官杜聿明,因對英國人感到不滿,拒絕了時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指示,而執行了蔣介石令他北上撤回雲南的命令。

結果這一錯誤的選擇,讓杜聿明的第五軍頻頻遭到日軍的阻擊和追擊,喪失了穿越野人山的最好時機,部隊有半數葬送在野人山中。

孫立人審時度勢,認為穿越野人山是不可行的,於是,他當機立斷率新38師向西撤往印度。在新38師部的七名軍統女譯電員隨同部隊撤退。

當時日軍已經控制了主要交通要道,前進速度很快,遠徵軍撤退中因為無法在交通要道上行走,只能翻山越嶺,走的都是以前沒有人走過的路,所以,速度很慢,而且在撤退途中,不斷遭到日軍的襲擊,死傷慘重。

面對如此艱難的環境,新38師的官兵頑強不屈,他們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直在和沿途遇到的日軍作殊死搏鬥。

當他們退到印緬邊境的當坡時,護送電臺的小分隊遇遭日軍的突然伏擊。

情勢十分危急,當時護送電臺的中國士兵已經彈盡力竭,人困體乏。

在戰鬥中,保護電臺的士兵一個接一個的犧牲,最後,只剩下七名軍統女譯電員。

她們同樣英勇頑強,邊打邊退。因為不識路,在撤退的過程中,被日軍追到一個山坡上,兇神惡煞的日軍在後面緊追不放,如潮水般撲了上來,包圍了整個小山坡。

小山坡的後面是懸崖。面對兇殘的敵人,七名女特工人員明白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但她們毫不畏懼,她們利用小山坡的制高點,向敵人英勇還擊。

最後,彈盡糧絕。看到自己突圍無望,她們砸毀電臺,寧死不屈,每人高呼一聲「中華民國萬歲」,隨即拉響自己手中的手雷,一起跳下山崖,沒有一個人當俘虜,更沒有一個人投降。

七人中,只有一個最年輕的姚姓女譯電員,因手雷沒有爆炸當時沒有死,但墜崖後四肢骨折,無力移動。

四天後被親中國的克欽族遊擊隊發現,把她救了起來,但最終還是因傷勢過重,留下最後的敘述後,也瞑目異國。

1942年的4月1日,軍統在成立紀念日上,對殉國的七名女譯電員進行了隆重的追悼,軍統惟一的女少將姜毅英親自寫了祭詞,並在重慶漕絲廠她的辦公室窗外,種下了七枝連根的美人蕉,軍統人員稱為「七姐妹花」。

據說,在這七姐妹中,有兩個是共產黨員。當然,一直到她們犧牲,也沒有人知道她們的身份。

「七姐妹花」是一個代表,是大批為國赴難、壯烈犧牲的軍統人員和國民黨將士的代表。

相關焦點

  • 狼牙山五勇士:寧死不屈,視死如歸
    還有一個月,即將迎來狼牙山五壯士英勇跳崖79周年,五位英雄捨身取義,用生命和鮮血抒寫了了永不磨滅的壯麗華章。如今的狼牙山雄壯依舊,秀麗依舊,向來往的遊客將狼牙山五壯士義舉娓娓道來。英雄精神永存,古老狼牙山便是見證,這是對難忘歷史的銘記,是對革命精神的生動課堂,更是對紅色文化的傳承。
  • 抗日女英雄:引雷跳崖的軍統七姐妹
    據網文報導,昔時中緬遠徵兵敗,軍統七姐妹花寧去世不降、捨身殉難、引雷跳崖、為國犧牲的事跡更讓人衝動。1940年9月,日本入侵越南,堵截了中越通道,威脅中國國際交通要道——滇緬公路的安然,並且把加害矛頭指向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英屬殖平易近地。
  • 【追尋先烈足跡】狼牙山五壯士 | 寧死不屈 視死如歸
    這是收錄在小學生課本裡的課文《狼牙山五壯士》的片段,它描寫了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晉察冀邊區的狼牙山發生的五壯士奮勇捨身跳崖的故事。這五位壯士分別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一團七連六班班長馬寶玉, 副班長葛振林, 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 面對兇殘的日軍,老百姓如何自保?佩服勞動人民的智慧
    面對兇殘的日軍,老百姓如何自保?佩服勞動人民的智慧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今天的八零後九零後都是在一個和平的社會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而在父輩的時候,戰爭是經常的事。飽受戰爭之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創傷。
  • 歷史:抗日戰爭時期,特工「七姐妹花」,寧死不屈跳崖殉國
    經過一段非常艱苦的作戰時期之後,我國軍隊還是敵不過日本的軍隊,只能面臨著敗亡的危險,當時的領導人決定暫避鋒芒,退守印度,就在這個部隊中,當時有七個女性店員姐妹花,她們也一起跟著部隊撤離,當時形式非常的嚴峻,到了哪一種程度呢?
  • 雪豹瘋狂追殺山羊,巖羊寧死不屈直接跳崖,太驚險了!
    雪豹瘋狂追殺山羊,巖羊寧死不屈直接跳崖,太驚險了!巖羊是一種生活在懸崖峭壁上的羊類,對於陡峭的山壁,它們來去自如,一隻剛剛睡醒的雪豹發現了懸崖上的一隻巖羊,它立刻叫醒自己的同伴。
  • 掛雲山六壯士:寧死不屈跳崖捐軀,他們的事跡比狼牙山五壯士還要早一年
    1940年9月初,正值百團大戰期間,我八路軍主力部隊成功完成破襲正太鐵路的任務後,奉命向晉察冀腹地轉移,駐石日軍集中兵力展開圍追堵截,企圖將八路軍主力消滅在滹沱河畔。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晉察冀第四軍分區平井獲支隊二大隊三中隊在李鴻山的帶領下,到掛雲山設伏牽制日軍。一同前往的還有建屏縣一區武委會婦女部長呂秀蘭帶領的區小隊,以及三峪、上莊兩村的民兵、青抗先、少先隊。
  • 軍統七位女特工,被日軍包圍後壯烈殉國,戴笠追封為「七姊妹花」
    由於當時日軍已經控制了主要的交通要道,前進速度很快,遠徵軍撤退中不斷遭到日軍的襲擊,傷亡慘重。當她們退到印緬邊境一個叫當坡的地方時,突然遭到了日軍的伏擊。戰鬥過程十分短暫,因為當時擔任電臺掩護的中國士兵幾乎彈盡糧絕,全部被殲。剩下的七名軍統女譯電員被日軍追到一個山坡上。
  • 「狼牙山五壯士」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跳崖的?目睹全程的日本兵當時...
    狼牙山五壯士」,是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河北狼牙山的壯烈故事。五名八路軍戰士為了掩護百姓和主力隊員撤退,為牽制日軍主力,而後悲壯跳崖。
  • 專家:把狼牙山五壯士跳崖說成"溜崖"有違歷史真相
    8月23日,日軍開始發起進攻。一個月來,易縣周邊的大小戰鬥持續不停。  狼牙山屬太行山脈,呈西南、東北走向,位於河北易縣的西南方向,包括有棋盤陀、蓮花峰在內的5坨36峰。當時,我軍數千官兵和數萬群眾在這裡藏身,躲避日軍的瘋狂「掃蕩」。9月23日凌晨,日軍開始進攻狼牙山。盤踞在塘湖的日軍先頭部隊佔領了山下的南淇村和北淇村,製造了屠殺村民多人的慘案。接著,日軍主力傾巢出動。
  •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之後:日本軍官令士兵開槍致敬
    於是,他命令士兵對天開槍,打光全部子彈,摘下軍帽,面對八路軍戰士跳崖處深深鞠躬,然後迅速撤離。  文章摘自《書報文摘》2005年第33期 作者:書報文摘編輯部 原題為《日侵華老兵親見五壯士跳崖》  侵華老兵易縣謝罪  1997年8月13日,時任易縣縣長的劉建軍正在召開防汛匯報會,突然接到一個神秘電話。
  •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後,村民爬絕壁建烈士塔,日軍慶祝時掉進地雷陣
    1941年9月,華北日軍調集7萬兵力在戰鬥機和大炮掩護下,向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發動秋季大掃蕩。其中,撲向狼牙山的日軍有3000多人。阻擊任務層層下達,其中7連6班的5名戰士,擔負起阻擊500多日軍的任務。阻擊任務順利完成,5名戰士,班長馬寶玉與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準備找大部隊時,馬寶玉站在岔路口猶豫了。一條路正是轉移的路線,可是日軍很可能追上大部隊;一條路是狼牙山的主峰,三面絕壁絕地,必死無疑。大家都同意班長的決定,朝著主峰爬去。後面的500多日軍緊追不捨。當他們退到主峰時,子彈打光了,斃傷日軍90多人。
  • 盤點讓日軍敬佩哭泣的7名中國抗日將軍!
    面對士兵,他鐵面無私,他率領的軍隊夜襲敵營,取得喜峰口和羅文裕大捷;面對敵人,他嗜血如命,打敗了號稱日本「鋼軍」的板垣徵四郎第五師團,揭開臺兒莊大捷的序幕。喋血沙場,張自忠的英勇讓敵人都肅然起敬。張自忠犧牲在日軍軍中後,日軍列隊脫帽向張自忠的遺體敬禮,並鄭重裝殮。
  • 日軍真的像劇中那樣不堪一擊嗎?戰場老兵告訴你日軍有多麼兇殘
    在劇中日軍被耍的的團團裝,我軍都是神射手,一槍一個準,出發點雖好,但那真的是真實歷史嗎?真的是我們後人想看到的嗎?  日軍真的向影視劇中那樣不堪一擊嗎?戰場老兵告訴你日軍有多麼兇殘。在四川廣漢有一位九十九歲老兵馬定新,跟鬼子火拼了數年,對鬼子的底細了解的清清楚楚,他看著電視機內的抗日劇嘆了口氣:要是小鬼子那麼不堪一擊,我們用得著犧牲那麼多戰友嗎?戰爭需要打十幾年嗎?
  • 抗戰中最兇殘的部隊,不是日軍,而是僕從軍韓軍
    熟讀歷史的人都知道,在越南戰場上,最兇殘的部隊不是美軍,而是僕從軍韓國部隊,他們燒殺搶掠無所不為,甚至執行起了日軍的「三光」政策,給越南人民造成了巨大傷害。然而,很少人知道,在日軍侵華戰爭中,韓國籍日軍比日本籍日軍還要兇殘,日軍進入南京之後,第一個帶頭強姦中國婦女的就是韓裔日軍,即韓國籍僕從軍。我們都知道,自1895年籤訂《馬關條約》之後,韓國就成為了日本殖民地,受到所謂的「皇民教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韓國不少仁人志士和中國人一道,為抵抗日軍暴行獻出了生命。
  • 故宮擁有無數奇珍異寶,兇殘日軍為何不敢染指
    自九一八事變之後,日軍侵略者開始染指我大河河山。所到之處雞犬不寧,甚至一些有著國際保護的地區,仍然得不到保護。抗日戰爭十四年,是中國最為危急也最為恥辱的十四年。可是就是這樣一批喪失人性的部隊面對故宮之中價值連城的寶物卻不敢動,甚至日軍還出臺專門的政策來保護故宮,這又是為什麼呢?
  • 抗戰時期20萬臺灣人參軍日軍,行為比日軍還要兇殘
    起初臺灣人民並不願意投降日本,日軍進入臺灣之後,遭到了臺灣人民的強烈反抗,臺灣百姓還打起寧可人人戰死而失臺,不會拱手而讓臺的口號,日本後來又不得不從國內增兵才穩住了臺灣。在日本統治臺灣的半個世紀裡,先後有60多萬臺灣人民因為反抗日本的侵略被殺害。日本人知道無法管理臺灣的老一輩人物,便對臺灣的孩子灌輸軍國主義思想,讓他們效忠日本天皇。日本的這一做法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八路軍特級英雄,被日軍砍頭未死,遺憾:犧牲於日本投降前3天
    他被日軍在脖子上連砍幾刀而未死,在歷次戰鬥中斃傷日軍多人,榮立多個戰功。遺憾的是,日軍投降前夕,這位戰鬥英雄在一次戰鬥中壯烈犧牲。 儘管敵人不斷施酷刑,但他們寧死不屈,始終沒有暴露八路軍的機密。 敵人一無所獲,氣急敗壞,一天夜裡將二人押到沁縣城南郊外的一個坡坎上,兇殘地用大刀劈砍他們的頭,隨後將他們推下了坡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