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風帆戰艦傳奇:1839年作為土耳其旗艦,率全艦隊叛逃埃及

2020-12-16 騰訊網

世界歷史上最大的「純風帆」戰艦是哪一艘?正確答案不是英國的,也不是法國的,更不是美國和俄國的,而是奧斯曼土耳其海軍在19世紀中期的旗艦——「馬哈茂迪耶」號風帆戰列艦(ship of the line)。

「馬哈茂迪耶」號風帆戰列艦,自1829年建成後,尺寸和噸位一直領先世界。不僅如此,這艘風帆巨艦在海軍史上也多次充當了戲劇性事件的主角。甚至在退役後,「馬哈茂迪耶」號還差一點成為人類第一艘在戰鬥中被魚雷擊沉的戰艦。

世界最大風帆戰艦在金角灣誕生

從18世紀後葉到19世紀前葉,可謂是風帆戰艦最輝煌的一段時期。木質船體,風帆推進,擁有三層甚至四層甲板,配備64門-140門前膛裝火炮——這是當時的海上霸主「戰列艦」(ship of the line)的定義。其中,擁有100門以上火炮的被稱為「一級戰列艦」。

在18世紀後期,英國逐步掌握了海上霸權,其他各國海軍為與英國海軍競爭,建造的戰列艦噸位往往比英國的更大。英國在1765年建成的一級戰列艦「勝利」號(三層火炮甲板)排水量達到3556噸,火炮108門,艦員850人。而西班牙在1769年建造的「至聖三位一體」號(四層火炮甲板)則達到了4950噸的排水量,火炮更是達到136門。法國在1791年建成的「東方」號(三層火炮甲板)更是達到5095噸的排水量,火炮有120門。

在1798年阿布基爾海戰和1805年特拉法爾加海戰中,「東方」號和「至聖三位一體」號先後被英國海軍擊沉。在遭到多次重創後,法國和西班牙海軍一蹶不振,英國海上霸主地位從此牢不可破。由於失去競爭動力,風帆戰艦的噸位競賽在19世紀初期一度停滯了下來,排水量很少再突破5000噸的大關。

不過,位於東方的奧斯曼帝國卻在1827年掀起了一次海軍建設浪潮,進而催生了一艘世界最大的風帆戰列艦。

1827年,納瓦裡諾海戰爆發,支援希臘獨立戰爭的英國、法國、俄國三國聯合艦隊,在納瓦裡諾灣大敗土耳其-埃及聯合艦隊。此戰中,三國聯合艦隊擁有艦船22艘,其中戰列艦(74門炮以上)10艘、護衛艦(64門炮以下)10艘,土埃聯軍則擁有各式艦船78艘,但戰列艦隻有3艘,護衛艦有17艘。

面對以戰列艦為核心的三國聯合艦隊,以中小艦船為主的奧斯曼海軍在火力、防護方面處於絕對劣勢,艦隊在海戰中幾乎損失殆盡(土埃聯軍60多艘艦船被擊沉、焚毀或俘虜),三國聯軍則沒有一艘軍艦沉沒。

納瓦裡諾海戰,成為了希臘獨立戰爭的決定性戰役,奧斯曼帝國經此一役國勢大衰。戰後,奧斯曼帝國蘇丹馬哈茂德二世(1808-1839年在位)認為,海軍缺乏大型戰艦是重要的戰敗原因。因此,他將建設海軍作為恢復帝國軍力的最優先工作,也希望借建造大型戰艦來恢復國家士氣。

在馬哈茂德二世的命令下,效力於奧斯曼海軍的建築師梅赫梅特·卡爾法和工程師梅赫梅特·埃芬迪作為主要負責人,設計出了當時世界最大的風帆戰艦——「馬哈茂迪耶」號一級戰列艦。1827年,「馬哈茂迪耶」號在伊斯坦堡金角灣的帝國造船廠開工建造,1829年建成下水。

自建成之日起,「馬哈茂迪耶」號就當仁不讓成為了奧斯曼海軍的旗艦。

世界最大戰艦的噸位紀錄保持了20多年

「馬哈茂迪耶」號戰列艦採用了三層火炮甲板,全長76.15米,寬21.22米,擁有128門火炮,艦員多達1280人。「馬哈茂迪耶」號的排水量並沒有明確記載,後世研究根據艦體尺寸估計為5835噸。這些數據在當時都是空前的。

僅以長度來看,「馬哈茂迪耶」號就遠遠大於其他競爭對手。例如西班牙「至聖三位一體」號長61.3米(4950噸),法國「東方」號長65.18米(5095噸),俄國「阿波斯特洛夫」級長63.4米(4790噸),美國「賓夕法尼亞」號長64米(約5000噸)。

到了1847年,法國最大的三甲板風帆戰列艦「瓦爾密」號下水,該艦的滿載排水量達到了5826噸,擁有120門火炮,與「馬哈茂迪耶」號的噸位非常接近。但是「瓦爾密」號長度為64.05米,寬度為18.11米,均不如「馬哈茂迪耶」號。

直到1852年,英國新型風帆戰列艦「威靈頓」號建成下水,長度達到了73米,排水量突破了6000噸,擁有131門火炮,終於將「世界最大戰艦」的王冠奪了過來。但是,「威靈頓」號戰列艦安裝了一臺780馬力的蒸汽機,已經屬於混合動力式風帆戰艦。所以,「馬哈茂迪耶」號作為人類史上「最大的純風帆戰艦」,這項紀錄最終被全世界所公認。

「馬哈茂迪耶」號除了噸位特別大外,艦載火炮也是不同凡響。在當時,英法海軍的火炮口徑布置非常均衡,英法風帆戰列艦一般用12磅、24磅、36磅火炮分別布置在三層甲板上,艏樓等位置則安裝少量大口徑火炮,比如「勝利」號就安裝了兩門68磅(31千克彈丸)大炮。

相比之下,「馬哈茂迪耶」號的多數甲板火炮與英法海軍接近,但火炮甲板卻還另外布置了部分3磅小型火炮,以及少數500磅的超大型火炮。這種500磅超級大炮,是奧斯曼帝國的傳統殺手鐧,專門發射巨型石彈(重達227千克),頗有當年「烏爾班巨炮」的遺風(可發射1500磅,即680千克石彈)。「馬哈茂迪耶」號的這種巨型射石炮,在近距離威力極大,但射程並不遠(僅幾百米),而且裝填速度非常緩慢,在海戰中基本是一次性武器。

「馬哈茂迪耶」號戰列艦的噸位和火力在當時冠絕世界,並且一直擔當著奧斯曼海軍的招牌,但是它的服役生涯卻充滿了喜劇和鬧劇。

英國「威靈頓」號戰列艦

旗艦「馬哈茂迪耶」號帶著整個奧斯曼艦隊叛逃埃及

1839年4月,第二次土耳其-埃及戰爭爆發。奧斯曼蘇丹馬哈茂德二世以拒絕納貢為名,主動進攻埃及的阿里王朝。但是,戰爭的過程卻讓土耳其人丟盡了臉,並且還發生了奧斯曼歷史上最具爭議的國恥事件——奧斯曼海軍艦隊集體叛逃!

當時的埃及雖然名義上是奧斯曼帝國的附庸,但經過總督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和治理,國力和軍力蒸蒸日上。開戰後,埃及軍隊在敘利亞等地連戰連捷,打得奧斯曼土耳其軍隊全線崩潰。氣急攻心之下,奧斯曼蘇丹馬哈茂德二世在1839年7月1日突然駕崩,年僅16歲的幼子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即位,新政權完全被親俄派掌握,結果釀成了巨變。

穆罕默德·阿里

奧斯曼帝國與俄國在黑海周邊一直存在著霸權之爭,歷史上爆發過十幾次俄土戰爭,雙方積怨已久。因此,親俄派上臺後立刻遭到了國內反俄勢力的強烈反彈。在這些人中,行動最果斷、影響最大的就是奧斯曼艦隊總司令艾哈邁德·費伊茲帕夏。

艾哈邁德·費伊茲帕夏不滿國家被親俄派控制,於是在7月4日率領奧斯曼艦隊主力發動兵變。艾哈邁德·費伊茲帕夏乘坐旗艦「馬哈茂迪耶」號,帶領著奧斯曼海軍25艘主力戰艦和兩萬多水兵從伊斯坦堡啟航,開向了外海。叛變的奧斯曼艦隊,在親埃及的法國人協助下,擺脫了英俄艦隊的阻攔,轉移到了希臘的科斯島。

7月14日,奧斯曼叛變艦隊與埃及達成了協議,集體投靠埃及阿里王朝。當時在一些土耳其人看來,與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的戰爭,實際是奧斯曼的內戰。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在奧斯曼帝國內部也頗有支持者。在奧斯曼帝國瀕臨崩潰的歷史背景下,阿里甚至被一些人視為國家的拯救者。

這起突發事件,轟動當時整個歐洲。奧斯曼帝國海軍稱雄東地中海幾百年,歐洲幾大海軍強國都曾經與奧斯曼海軍進行過長期戰爭。這樣的強大海軍,竟然在一夜之間集體投靠敵國,在世界幾千年歷史裡也是罕見的。也正因為這次叛逃,英國、俄國、奧地利等歐洲強國更加堅定了幹涉埃土戰爭的決心。

在英、俄、奧等國直接出兵幹涉下,埃土戰爭的局勢被完全扭轉,埃及阿里王朝的漫長海岸線也都被列強海軍封鎖。在內外交困下,穆罕默德·阿里被迫接受停戰條款,割讓大片土地,並重新宣誓臣服奧斯曼蘇丹。作為停戰條約的重要內容,1840年11月27日,奧斯曼叛逃艦隊全部被送還給土耳其,其中也包括了世界最大戰艦「馬哈茂迪耶」號。

特別指出的是,1840年正是英國對中國清朝發動鴉片戰爭的那一年。

最大風帆戰列艦的末路

「馬哈茂迪耶」號在1829年建成時是世界最新最大的戰艦,埃土戰爭時也僅僅服役10年而已,但由於維護成本高昂,缺乏足夠的保養,這艘巨艦在埃土戰爭期間就已艦況不佳。在整個服役期中,「馬哈茂迪耶」號更多是作為奧斯曼海軍的招牌而存在,很少作為艦隊主力而出戰。

1853年,克裡米亞戰爭爆發。11月30日,俄國黑海艦隊在錫諾普海戰中全殲土耳其分艦隊。此戰中,俄國海軍出動了6艘戰列艦,其中3艘是120門火炮的一級戰列艦,此戰也成為了風帆戰列艦最後一次輝煌表演。

俄土戰爭最終引發了英國和法國的武裝幹涉,英法艦隊集體進入黑海,幫助土耳其重新奪回了制海權。在這種大形勢下,「馬哈茂迪耶」號作為奧斯曼海軍的招牌旗艦,也只能硬著頭皮出戰,率領其他土耳其軍艦與英法組成聯合艦隊。

1854年4月,英法土聯合艦隊炮擊塞瓦斯託波爾,將俄國黑海艦隊圍困在港口內,「馬哈茂迪耶」號作為土耳其旗艦也參加了炮擊。此時,「馬哈茂迪耶」號已經不再是世界最大戰艦了,更大的英國「威靈頓」號戰列艦已經服役。不過,「威靈頓」號在戰爭期間被英國部署在本土和波羅的海,因此「馬哈茂迪耶」號仍然是交戰雙方在黑海海域的最大戰艦。

克裡米亞戰爭中,英國和法國都開始大量使用蒸汽艦船,俄國和土耳其的老式風帆戰艦已顯得非常過時。1855年9月,塞瓦斯託波爾要塞陷落,以風帆戰艦為主的俄國黑海艦隊在港口內全軍覆滅,宣告著純風帆戰艦作為海軍主力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戰爭結束後,「馬哈茂迪耶」號雖然過時,但仍是世界少有的巨艦,因此奧斯曼土耳其試圖用蒸汽機對其進行改裝。但是,英國技師在對這艘風帆戰列艦進行內部檢查後,卻發現這艘巨艦已經嚴重腐朽,根本不值得進行改裝。所以,奧斯曼海軍只好將為「馬哈茂迪耶」號訂購的蒸汽鍋爐裝在了另一艘護衛艦上。

此後的「馬哈茂迪耶」號退居二線,和土耳其的其餘老式風帆戰艦一起泡在海水裡慢慢老化。1874年,「馬哈茂迪耶」號風帆戰列艦正式宣告退役,艦名也轉給了由英國建造的一艘6000噸級新式鐵甲艦。

退役後再次歷險:差點成人類第一艘被魚雷艇擊沉的戰艦

退役後的「馬哈茂迪耶」號,原本要進行拆解。但是,俄土戰爭在1877年再次爆發(這是第十一次了),近乎於廢船的「馬哈茂迪耶」號被動員上陣,竟然又差點創造歷史紀錄!

這一次,「馬哈茂迪耶」號是作為運輸船使用的,由於船體空軍很大,被土耳其海軍臨時調來運送物資。1877年12月27日,「馬哈茂迪耶」號與其他一些船隻停泊在黑海東岸的巴統港內。但是這天夜裡,俄國軍艦「維利基·基尼亞茲·康斯坦丁」號在港外偷偷釋放了四艘艦載魚雷艇,四艘小艇趁著夜色潛入港內。這是人類第一次使用魚雷艇進行海上作戰!

當時,四艘俄國魚雷艇各自攜帶有一枚「白頭」魚雷。這種早期魚雷由壓縮空氣推進,速度只有6節(11公裡/小時),射程也只有200米左右,因此只適合在夜間進行偷襲。

12月28日凌晨時分,潛入巴統港內的俄國魚雷艇在黑夜中摸索許久,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目標——體形最大的「馬哈茂迪耶」號運輸船。兩艘魚雷艇「切斯馬」號、「錫諾普」號在200米距離上先後發射了「白頭」魚雷,人類第一次魚雷襲擊戰即將創下首次戰果!

但是,曾經擔當過世界最大戰艦兼奧斯曼海軍旗艦的「馬哈茂迪耶」號,這一次運氣爆棚。兩枚「白頭」魚雷很不爭氣,全都沒有命中目標,一枚衝上了岸,一枚則擊中了碼頭。早期的魚雷不僅性能差,而且可靠性也不高,在夜色昏暗的作戰條件下,使用者不僅要具備高超的技術和勇氣,還要有很強的運氣。

俄國魚雷艇雖然首戰失利,但是在第二年1月26日再次夜襲巴統港。這一次,同樣由「維利基·基尼亞茲·康斯坦丁」號在港外釋放魚雷艇,同樣是「切斯馬」號和「錫諾普」號發射魚雷,但是發射距離抵近到了80米,終於一舉擊沉了土耳其「因蒂巴赫」號武裝汽船(2000噸)。由此,俄國海軍創造了第一次成功使用魚雷艇擊沉敵艦的世界紀錄。

與世界紀錄擦肩而過的「馬哈茂迪耶」號,在俄土戰爭結束後,返回了金角灣的帝國造船廠,在出生地完成了拆解工作。

「馬哈茂迪耶」號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多次充當了重要歷史事件的見證者,但它的服役生涯也是無聊的。儘管參加過多次重要戰爭,它卻沒取得任何像樣的戰果,也沒能成為別人的戰果,最終順利地走進了拆船廠。作為曾經的世界最大戰艦,這種結局不知算是幸運?還是不幸?(作者:陶慕劍)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大風帆戰艦奇特一生:1839年領著整個奧斯曼海軍叛逃到埃及
    由於失去競爭動力,風帆戰艦的噸位競賽在19世紀初期一度停滯了下來,排水量很少再突破5000噸的大關。不過,位於東方的奧斯曼帝國卻在1827年掀起了一次海軍建設浪潮,進而催生了一艘世界最大的風帆戰列艦。1827年,納瓦裡諾海戰爆發,支援希臘獨立戰爭的英國、法國、俄國三國聯合艦隊,在納瓦裡諾灣大敗土耳其-埃及聯合艦隊。
  • 飛揚的旗幟 拿破崙時期的風帆戰艦 納爾遜的輝煌之戰
    這是GMT於2005年推出的一款以模擬18世紀末期拿破崙時期的風帆海戰為主題的作品,在遊戲中玩家將有機會指揮英國,法國,西班牙,丹麥,荷蘭等國各級別的風帆戰艦參與不同劇本的作戰。設計師是Mike Nagel,其代表作除了Flying Colors外還有鼎鼎大名的Ancient Battles Delux系列。
  • 這些戰艦的戰鬥力好強!世界十大著名戰艦盤點
    這些戰艦的戰鬥力好強!世界十大著名戰艦盤點戰艦具有很強的裝甲防護能力和較強的突擊威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若干世紀裡,戰列艦曾經雄霸海洋世界,獨領一代藍色風騷,是近代海軍艦隊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來了解一下世界十大著名戰艦吧!
  • 《海域爭霸》傳奇戰艦震撼登場
    無獨有偶的是,在工業革命前夕的歐洲,第一次瓜分世界的局勢中,海軍之於國家的重要性比起現代有過之而無不及,重看歷史,追尋《海域爭霸》的航線,讓我們一起見證那些曾讓世界臣服的國之重器。蓋倫帆船蓋倫帆船實質上是指西班牙創造的一種風帆戰艦,其創造的目的是為了完成橫渡大西洋進行運輸大量貨物或士兵的繁重任務,因此對於西班牙來說,其實並非是一種軍事戰艦。
  • 前進的風帆,拿破崙戰爭時期的英法風帆戰艦
    按照史學界的普遍看法,從1792年到1815年的那段被稱之為法國革命戰爭和拿破崙戰爭的歷史時期,是風帆時代海軍戰爭藝術發展的最高峰。17世紀中期英荷戰爭中的風帆戰艦,其船體結構與1個世紀之後的同類戰艦相比有明顯區別16世紀至18世紀的海上作戰艦艇具有一些相同的基本元素:採用木材建造,通過風帆驅動,並通過麻或者類似材料製成的繩索對帆片進行人力控制,配備有設計與功能相似的錨。
  • 65期~十七世紀荷蘭聯省共和國最耀眼的風帆戰艦(下)「七省號」
    油畫《突襲梅德韋河行動中被荷蘭海軍俘獲的皇家查理號》,作者 Willem_van_der_Stoop「七省號」此役依然是德·魯伊特的旗艦,但由於之前數次「身負重傷」,加之船體相對巨大,並沒有加入突襲梅德韋河的艦隊,而是作為荷蘭艦隊的大本營指揮所,錨泊在泰晤士河口,承擔著封鎖、指揮、接應的任務。
  • 大航海時代,讓英國稱霸海上的勝利號風帆戰列艦
    文|老白380 讓英國稱霸海上的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在大航海時代,英國作為世界上最早發展風帆戰列艦的國家,有一艘風帆戰艦在英國的海軍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這艘戰艦參加過一場海戰,奠定了英國百年間的海上霸主地位。這艘戰艦就是英國的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大航海時代的傑作英國的勝利號風帆戰列艦於1759年開始建造、1778年開始服役,可以說是英國海軍最具有代表的一款風帆戰艦。
  • 傳奇軍艦 隨影馳走進現實版《戰艦世界》
    傳奇軍艦 隨影馳走進現實版《戰艦世界》 2016年07月13日 00:42作者:廠商投稿編輯:張涵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戰艦世界》中的衣阿華戰列艦    衣阿華級戰列艦(Lowa Class Battleship)是美國海軍排水量最大的一級戰列艦。
  • 木製戰艦的世界,走進「勝利」號風帆戰列艦
    著:約翰·基根(John Keegan)譯:劉萌1805 年10 月21 日,特拉法爾加的清晨,在英國皇家海軍指揮官納爾遜麾下的「勝利」號風帆戰列艦上,有一位名為布朗的一級水手看到了法國和西班牙艦隊的桅杆,「就像一根巨大的木頭橫亙在我們的船頭之前
  • 新版20英鎊鈔票的背後,隱藏著納爾遜麾下最猛的戰艦
    根據18世紀英國皇家海軍的艦船等級制度,將主要戰艦分為六個等級,其中排水量在2000噸以上,具有三層火炮甲板和90門以上火炮的大型戰列艦被劃為一等和二等戰艦,是艦隊中最強有力的打擊力量,它們火力強悍、船體堅固、帆桅高聳,散發著壓倒一切的威嚴氣勢,但造價高昂,數量稀少,即便處於巔峰狀態的皇家海軍,在1794年到1814年間,其同時在役的一等和二等戰艦的總數從未超過20艘,而"魯莽"號就是18世紀末英國海軍建造的一艘二等風帆戰列艦
  • 怒海截殺,風帆時代的巡航艦VS戰列艦
    所以,「戰列艦」本來就是一個從風帆時代固定下來的詞彙——這些戰艦用於排成單縱隊、用海軍加農炮與敵方的戰列艦對轟。這樣的戰艦單縱隊就叫「戰列線」(Line of the Battle)。風帆戰列艦組成兩列好似浮動的海上長城的戰列線對轟,也有點類似陸上的「排隊槍斃」——線式戰術。
  • 在埃及的支持下,土耳其「粉碎」了希臘起義
    在埃及的支持下,土耳其人在1827年粉碎了希臘的起義。但英法中俄軍隊的行動徹底改變了局勢。希臘人在最後六年來,她對蘇丹的起義已經持續了。但他贏得了一個強大的盟友。諷刺的是,穆罕默德·阿里·帕夏,他的埃及叛徒省長,已經把它的陸軍和海軍在三月發售,包括伯羅奔尼撒自己的勢力範圍。
  • 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的傳奇戰艦——厭戰號戰列艦
    厭戰號戰列艦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二號艦,她的名字是英國皇家海軍中的傳統艦名,也是第七個使用這個名字的戰艦。該艦於1912年10月31日在達文波特皇家船廠開工,1913年11月26日下水,1915年3月15日竣工,造價為252萬英鎊。
  • 日本聯合艦隊的歷代旗艦都是什麼下場?
    從常備艦隊組建算起,到1945年5月1日解散為止,聯合艦隊一共存在56年,歷經甲午、日俄、太平洋戰爭,先後有松島、三笠、敷島、朝日、金剛、山城、長門、陸奧、大和、武藏、大澱等各類艦船在不同時期擔任過艦隊旗艦,作為日本海軍的象徵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那麼,這些艦船因何而成為旗艦,它們最終的下場又是如何呢?
  • 法國為何難為土耳其?土軍阻止法國戰艦檢查不算事,斷財路不能忍
    法國作為一個國際大國,在國際事務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2020年希臘與土耳其為東地中海劃分問題產生矛盾之後,法國自然試圖插手東地中海,結果在斡旋希土衝突不成,竟然翻臉對土耳其大動幹戈,不僅動口對土耳其大加指責,支持希臘的立場,而且動手了,向希臘派出了部隊,還把航母開了過去,讓整個東地中海形勢進一步的緊張
  • 數以百計的艦炮,縱橫四海的風帆,大洋刺豚——風帆戰列艦的時代
    或者是Line-of-the-BattleShip,簡稱Battleship)依靠風能航行的風帆戰艦,並沒有嚴格的主炮與副炮的區別,所有軍艦都會搭載一定數量的大口徑艦炮,一級艦到六級艦之間的區別僅僅是火炮數量以風帆戰列艦時代最為著名的納爾遜霍雷肖的旗艦勝利號為例。
  • 歷史上擁有號稱「無敵艦隊」的西班牙為何會慘敗於英國艦隊
    公元16世紀初,以槳為動力的槳帆並用戰船仍在地中海地區稱霸時,大西洋沿岸的國家開始用風帆作為戰艦的主要動力。風帆取代了人力划槳,使戰船成為遠洋探險,貿易和海上搶劫的性能優異的工具。隨著戰艦製造技術的發展,此時大西洋沿岸出現了兩個海軍強國英國和西班牙。
  • [大航海時代]西班牙無敵艦隊
    縱觀世界戰爭史,海戰對許多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曾產生過決定性的影響,如薩拉米斯海戰之于波斯和希臘,阿克興海戰之於羅馬和埃及。1588年,海上霸主西班牙派遣自己的「無敵艦隊」入侵英國,最後失敗,再一次證明了海戰對歷史發展的影響力。西班牙衰落,而英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 特拉法爾海戰成就了勝利號風帆戰列艦,讓我們走近這艘傳奇軍艦
    作為英國海軍的驕傲,風帆戰艦中的佼佼者勝利號曾為日不落帝國立下赫赫戰功。這艘百年老艦現在還停留在普斯茅斯港作為博物館,見證著帝國昔日的榮耀。這艘幾乎完全由橡木構成的船造型非常優美,安裝三部桅杆非常威武大氣。靠三面風帆的動力讓它具備8到9節的航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