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期~十七世紀荷蘭聯省共和國最耀眼的風帆戰艦(下)「七省號」

2020-12-13 榮耀艦隊

1667年來臨了,國力空虛的英國試圖借著上次勝利的餘威同荷蘭人講和,然而荷蘭國內卻因為之前的幾次失利而充斥著高漲的復仇情緒,荷蘭人在談判的同時,緊鑼密鼓地準備著接下來的軍事行動。德·魯伊特更是在上一次於英國本土附近激戰的聖詹姆斯日海戰中,堅定了偷襲英國本土港口計劃的可行性,他一邊利用間諜詳細收集著泰晤士河口的水文、航路、潮汐、布防等信息,一邊對陸戰隊員有針對性地進行著特殊訓練。在那個風帆年代,這是一次風險極高的軍事冒險計劃,連荷蘭自己的有些將領都不相信這是一個可以成功的作戰計劃,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怕是英國人也從來沒有想過荷蘭人會如此「異想天開」吧!

二次英荷戰爭中的關鍵性戰役示意圖:荷蘭艦隊突襲英國的梅德韋河 。

*圖片說明:英國查塔姆海軍基地(Chatham)位於梅德韋河(Medway)河口附近,梅德韋河的入海口,也是泰晤士河(Thames)河口。「De Ruyter」路線為荷蘭海軍上將德·魯伊特指揮的突襲艦隊,「Van Ghent」路線為荷蘭海軍上將範根特指揮的佯攻倫敦的艦隊。

1667年5月27日,荷蘭人開始正式實施突襲梅德韋河的計劃。荷蘭艦隊先在本土的特塞爾島集結了62艘主力戰艦、15艘小型艦艇和十餘艘縱火船,然後於6月14日組成三支艦隊,在大霧的掩護下向泰晤士河口駛去。2日後荷蘭人的艦隊伴隨著消散的大霧突然出現在英國人的眼皮子底下,而英國人從未料到如此天氣狀況下家門口會有什麼敵情,因此也沒有派出軍艦去攔截。範根特的佯攻艦隊順著泰晤士河口猛進,河口的20艘英國商船向內河四散逃竄,被荷軍驅趕到格雷夫森德(Gravesend)。英國人判斷荷蘭艦隊在進攻該地區後會沿河進犯倫敦,便將防守主力調遣至格雷夫森德。這正中了德·魯伊特的調虎離山計,6月19日,德·魯伊特親自率領24艘主力軍艦和20艘吃水很淺的小型軍艦以及15艘縱火船,乘晚上漲潮之時殺進泰晤士河,攻佔了河口的希爾內斯(Sheerness)炮臺,奪取了儲存在那裡的大量黃金與其他物資,並且俘獲了一些完整的英軍軍艦,之後,德·魯伊特並沒有順泰晤士河口深入,而是沿著梅德韋河一路探索著前進,22日,荷蘭人終於抵達了英國艦隊的母港——查塔姆海軍基地,在這裡,荷蘭人發現了多達18艘三層甲板的巨艦(荷蘭人此時並沒有三層甲板的軍艦,80門炮的七省號已經是最大的旗艦),荷蘭海軍的艦炮很快摧毀了岸炮的炮臺,陸戰隊在軍艦的支援下很快的將那條14.5噸/800多碼長的橫江大鐵鏈破壞掉,由於英軍應戰混亂,在短時間內就被縱火船燒毀了6艘軍艦,象徵著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和皇家海軍的「皇家查理號」也被荷蘭人拖走,至今「皇家查理號」的殘餘部分依然在阿姆斯特丹博物館中展出,成為荷蘭海軍這段光輝歷史的見證。

油畫《突襲梅德韋河行動中被荷蘭海軍俘獲的皇家查理號》,作者 Willem_van_der_Stoop

「七省號」此役依然是德·魯伊特的旗艦,但由於之前數次「身負重傷」,加之船體相對巨大,並沒有加入突襲梅德韋河的艦隊,而是作為荷蘭艦隊的大本營指揮所,錨泊在泰晤士河口,承擔著封鎖、指揮、接應的任務。

在這次戰役中,荷蘭人只損失了8艘縱火船(本身就是「消耗品」)和5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卻讓英國損失了13艘巨艦、深入本土內河的艦隊母港被洗劫、以國王名字命名的旗艦都讓荷軍俘獲,這在英國皇家海軍至今為止幾百年的歷史中,絕對是「排名第一」的奇恥大辱。荷蘭人的這次打擊直接讓英國損失了20萬英鎊,加之倫敦大火與黑死病的肆虐,英國已經難以將戰爭繼續下去,1667年7月31日,兩國終於籤署了《布雷達合約》,第二次英荷戰爭以荷蘭人迫使英國人在海外殖民地角逐中被迫放棄了大量利益而告終。這場勝利將荷蘭海軍、還有荷蘭帶入了風帆年代的鼎盛時期!

相比於「皇家查理」號被荷蘭人俘獲,英王查理二世對於被迫籤署的城下之盟《布雷達合約》更為不甘心,這個時候,他的表弟、歐洲最有權勢的法國「太陽王」、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卻遞過來一支復仇之槍:二者籤署了多佛密約,英法秘密結盟,約定2年以後聯手攻打荷蘭,打贏了二者就共同瓜分荷蘭。要知道,路易十四可不是查理二世哪門子熱心相助的表親,他秘密結盟英國籌劃入侵荷蘭的目的,純粹是為了法國自身的利益著想。彼時,戰敗的英國被荷蘭裹挾著,不情願地與荷蘭、瑞典結成「三角同盟」,荷蘭藉助「三角同盟」的勢力,威脅法國去與西班牙媾和,要求法國歸還那些不斷蠶食的西屬尼德蘭的領土,這些西屬尼德蘭領土(現比利時等地)是法國與荷蘭之間的緩衝地帶,而不斷擴張的法國對荷蘭國土造成了持續的潛在威脅。每個「人」都在彬彬有禮的外交之下盤算著自己的勾當……。

在《布雷達合約》籤署之後還不到第五個年頭,1672年4月,法國向荷蘭宣戰了,史稱「法荷戰爭」,英國追隨法國很快也向荷蘭宣戰,荷蘭被迫在陸地與海上兩條戰線同時開戰。其中,海上的戰事主要發生在1672-1673年,荷蘭艦隊對抗英國為主的英法聯合艦隊,歷史上視其為「法荷戰爭」的一部分,但通常也被稱為「第三次英荷戰爭」。

「七省號」作為德·魯伊特的旗艦,參與了「第三次英荷戰爭」中的全部四場最重要的海戰,分別是「索爾灣海戰(Battle of Solebay)、第一次和第二次「斯庫內維爾海戰(Battle of Schooneveld)、特塞爾海戰(Battle of the Texel)」。前三次海戰,荷蘭人都取得了並不算特別明顯的戰役勝利,並且在索爾灣海戰中荷蘭人還損失了海軍上將範根特(突襲梅德韋河行動中佯攻泰晤士河艦隊的將領),索爾灣一戰,英國有包括海洋霸主號在內的7艘96或100門炮的巨型一級艦,而80門炮的七省號仍是荷蘭海軍最大的戰艦,所以荷蘭人的勝利顯得尤其來之不易。在兩次斯庫內維爾戰役中,老將德·魯伊特帶領荷蘭海軍取得的勝利還再次粉碎了英法聯軍登陸荷蘭本土的企圖。

描繪第三次英荷戰爭中」索爾灣海戰「中英國戰艦「皇家詹姆斯號」在燃燒的油畫

描繪第三次英荷戰爭中」索爾灣海戰「中英國戰艦「皇家詹姆斯號」在燃燒的油畫,德魯伊特的旗艦「七省號」在畫面左側的遠處背景之中, 作者 Willem van de Velde the Younger

但是,直到特塞爾海戰之前,英法聯合艦隊並未受到致命的打擊。

由於前幾次海戰的失利,英法聯合艦隊轉換了海戰戰略,打算先攻下荷蘭家門口的特塞爾島(Texel),然後再以此為據點進一步入侵荷蘭本土,1673年8月中旬,英法兩國集結了近兩萬人的登陸部隊在英國整裝待發,對那個年代的那些歐洲國家來說,兩萬人的登陸部隊已經可以稱得上數量龐大了。8月20日,英法聯軍載著第一登陸梯隊一萬人,以122艘艦船組成龐大的三個分隊,直指荷蘭家門口的特塞爾島。不過聯合艦隊的行蹤很快就被荷蘭人探得,僅以105艘艦船迎戰的荷蘭老將德·魯伊特,其指揮技巧及戰場經驗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雖然戰役只持續了一天,並且雙方艦隊並沒有幾艘主力艦艇被擊沉,但這場戰役卻成了第三次英荷戰爭的最後一戰,戰後,英國海軍將領魯伯特親王向英王痛斥法軍將領臨陣脫逃,陷聯合艦隊於險境,損失慘重。而英國的一些歷史學家則評價說:「因為荷蘭艦隊司令的精明能幹,使他們在此役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們使完全被封鎖的荷蘭港口重新開放,戰勝了一次可能的本土入侵,同時使敵人放棄了之後所有入侵的念頭。」此役之後,英國退出了戰爭,單獨同荷蘭人籤訂了停戰的《威斯敏斯特合約》,英法聯盟解體,荷蘭的貿易交通線得以順暢運行並源源不斷地補充著荷蘭國力,繼續對抗法國。

描繪第三次英荷戰爭中「特賽爾海戰」的油畫 。 作者Willem van de Velde the Younger 1687年

老將德·魯伊特後來在1676年4月29日帶領荷蘭-西班牙聯合艦隊於西西里島附近同法國地中海艦隊的遭遇戰中陣亡。在他去世後,他的對手法王路易十四下令海岸炮臺鳴炮致敬,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向他的遺孀和兒子表示慰問。他的一生鮮有敗績,已經成為荷蘭海軍戰神一般的存在,他設計的海軍戰列線戰術和旗語系統對荷蘭乃至歐洲列強的海軍建設影響深遠。

作為艦隊司令德·魯伊特的旗艦、「七省號」歷經大大小小無數次海戰,炮火橫飛之中依然能夠劈波斬浪、進出戰陣、每次出生入死又能全身而退,並且同荷蘭海軍一起經歷過無上榮耀的時刻,這本身就是對她頑強戰場生存能力的最好證明!

東打打西殺殺的日子倒是過得也快,如果從1588年西班牙入侵英國的無敵艦隊開始算的話,一百年轉眼就過去了,百年之間,荷蘭已經從西班牙王國的屬地獨立為共和國、英國也從不入流的島國步入了海上霸權列強的行列、三次「英荷戰爭」也已經結束了十多年,新世紀的新吉祥數字:1688年來到了。這一年,英王詹姆斯二世的女兒瑪麗的丈夫——在第三次英荷戰爭中領導荷蘭的執政官威廉,兵不血刃的登陸英國(歷史愛好者歡迎自行百度「光榮革命」),成為英國國王,英國人和荷蘭人忽然發現,大家變成了同一君主統治下的「一家人」了,不僅如此,兩家還聯合了老冤家西班牙,形成了英國+荷蘭+西班牙的聯盟,在接下來的「大同盟戰爭中」一起對抗起了法國的「太陽王」路易十四。海疆之上,法國海軍的驕傲「皇家太陽號Soleil Royal」閃耀在數次海戰之中,而荷蘭人傷痕累累的「七省號」卻已經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配炮也降到76門,儘管如此,1692年在巴夫勒爾及拉烏格海戰之中,「七省號」依然作為聯合艦隊的一員大將參戰盡責,此役英荷聯合艦隊擊潰了當時世界最強的法國艦隊,改變了歐洲的戰略格局。法國人最驕傲的「皇家太陽號」在那場戰役中被焚毀在拉烏格海角,出生入死傷痕累累的「七省號」在這次戰役中也再度嚴重受損,並最終在1694年被拆解,荷蘭人的一代名艦隨風而逝。

1692年 歐洲地圖 作者 科羅內利

在風帆戰艦稱霸海洋的這三四百年的時間裡,歐洲不過十餘個主要國家,但叫得出名的海戰次數就不止三四百場,那時廣大人民群眾並不知道當代的「主權」國家是個什麼概念,在「主權」替代「王權」之前的那些日子裡,歐洲王國與國王們轉著圈的「打群架」屬於歷史的「正常狀態」,再加上皇族間糾纏不清的恩怨情仇、嫁娶承襲那些事兒,想要弄清楚那些歐洲國家,到底誰跟誰一直是一夥兒的,其實是個不太省心的想法。

邱吉爾有一句名言,在描述國家利益時或許比較貼切:「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對於那些君主和國王來說,應該和誰一夥兒,從來不是一個會在道德上讓人糾結的問題,跟誰在一塊兒能幫自己打贏,這才是需要費神盤算的問題,努力做一棵有戰略眼光的「牆頭草」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荷蘭人曾為之驕傲的這條戰艦「七省號」:她的名字來源於荷蘭獨立戰爭中共同對抗西班牙人的「七省」,但從她30年服役生涯開始的那一天起,英國人已經成了荷蘭人最強勁的對手,這條風帆戰艦的一生並沒有和西班牙人交手,倒是長時間的跟英國人纏鬥不休。當她垂垂老矣的暮年時期,「主人」更是讓她同英國和西班牙艦隊的艦船排到了同一條戰列線上,聯手對抗著龐大的法國艦隊。此刻的她或許早已明白:和誰在一條戰線上已不再重要,只要一直是為著自己的「祖國」荷蘭的利益在戰鬥,她的一生就足夠榮耀!

榮耀艦隊帶給您的七省號戰艦模型

本文為 橙湖工作室 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榮耀艦隊 / 橙湖工作室 作品

相關焦點

  • 世界史:解析荷蘭共和國的管理機構「聯省議會」
    荷蘭省在經濟上的優勢是後來許多 該省的傑出政治家掌握權力的基礎。 共和國的七個省份當中,荷蘭省以及澤蘭省的權力和影響最大,貢獻也最多,其中又以荷蘭省最具有領導地位與影響力。荷蘭省獨自提供了共和國近60%的費用,該地區的人 口也佔共和國全國人口的40%。其他聯省的各個省份,則視其經濟狀況和地理因素,適度分擔國家的財務。
  • 荷蘭與法國百年恩怨,輝煌一時的荷蘭,如何在法軍入侵下走向終結
    目前的荷蘭,是一個採行議會內閣制的君主立憲國家。但有趣的是,十八世紀以前都還是聯省共和國的荷蘭,是如何演變成統一的君主國呢?這其實和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法國有很大關係,下面,一起來看看荷蘭共和國如何在法軍入侵下走向終結?
  • 從「尼德蘭高盧」到聯省共和國,闡述荷蘭的地緣環境和興衰歷程
    在經過了長達80年反班牙的鬥爭中,尼德蘭七個省建立的聯省共和國終於在歐洲獲得了廣泛的承認。相較於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對金銀、香料的粗暴掠奪,荷蘭人同時還借鑑了「漢薩同盟」的經商模式,並一躍成為全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享有「海上馬車夫」的盛名。然而,就在荷蘭日如中天的時候,它卻遭到英國的強勢打壓,慘遭落敗。那麼,荷蘭為什麼會在全球貿易和海外擴張的競爭中輸給英國呢?本文就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 海上馬車夫荷蘭共和國的誕生
    上次說到由於西班牙的剝削,導致了荷蘭人們奮起抵抗,早期革命可是遭到了強烈的鎮壓,後來在人民遊擊隊勝利的情況下才鼓舞了士氣,之後在奧蘭治貴族的領導下,奪取了北方弗裡斯蘭等城市的解放,之後北方各省都取得了獨立。
  • 前進的風帆,拿破崙戰爭時期的英法風帆戰艦
    17世紀中期英荷戰爭中的風帆戰艦,其船體結構與1個世紀之後的同類戰艦相比有明顯區別16世紀至18世紀的海上作戰艦艇具有一些相同的基本元素:採用木材建造,通過風帆驅動,並通過麻或者類似材料製成的繩索對帆片進行人力控制,配備有設計與功能相似的錨。
  • 尼德蘭豆:「荷蘭」和「尼德蘭」這兩個名字有什麼區別?
    前幾天,「荷蘭改名為尼德蘭」的新聞一度在網上引起廣泛討論,雖然事後證明這只是荷蘭要修改官方標誌而已,荷蘭的正式國名就是「尼德蘭王國」。那麼「荷蘭」和「尼德蘭」這兩個名字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世界第一艘鐵甲風帆戰艦「勇士」號到底採用哪些先進技術
    1860年12月29日,世界第一艘鐵甲風帆戰艦「勇士」號在布萊克威爾下水。這艘軍艦並非完美無瑕,其阿姆斯特朗178mm(7英寸)艦炮就不是很成功。但是憑藉這艘劃時代的戰艦,英國再次證明它是海洋霸主,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海軍力量。這艘戰艦並非只存在史料中,它的設計圖完好地保存至今。從尺寸、排水量、裝甲、火炮等諸多角度來看,「勇士」號更符合戰列艦的標準。這是「勇士」號的原始圖紙檔案,可以清楚看到,它延續了19世紀上半葉經典的風帆護衛艦的外形,但裝備了最先進的機械設備。
  • 藝術時光:十七世紀的荷蘭
    荷蘭擺脫西班牙的奴役而獲得獨立的革命,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次資產階級獲得全部勝利的革命。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使荷蘭成為歐洲最富強最先進的國家。無論國家的政治、軍事、外交大權都掌握在大資產階級手中。阿姆斯特丹和萊頓不僅成為荷蘭的經濟中心,同時也是文化中心。荷蘭人民的民主生活廣泛地開展了。
  • 風車之國荷蘭,為什麼會有兩個首都
    1579年,荷蘭北方尼德蘭地區的7個省份成立同盟,對西班牙聯合作戰。在荷蘭北部人民的英勇反抗下,西班牙政府被迫於1648年籤訂《明斯特條約》,正式承認荷蘭北部七省的獨立地位。1588年,荷蘭聯省共和國成立。
  • 荷蘭為什麼突然要為自己「正名」?
    圖/尼德蘭革命從公元16世紀後期開始,尼德蘭(荷蘭語意為「低地」)人就為了爭取自由與獨立,同當時如日中天的哈布斯堡王朝進行抗爭。在這場戰爭的前10年(1566-1576),包括今天荷蘭、比利時與盧森堡在內的大尼德蘭地區人民愈挫愈勇,與西班牙統治者在全境展開持久的遊擊戰與森林戰,最終於1576年順利將西班牙統治者清理出境,並籤署了著名的《根特協定》,一個獨立的尼德蘭國家眼看便要興起。
  • 世界最大風帆戰艦奇特一生:1839年領著整個奧斯曼海軍叛逃到埃及
    正確答案不是英國的,也不是法國的,更不是美國和俄國的,而是奧斯曼土耳其海軍在19世紀中期的旗艦——「馬哈茂迪耶」號風帆戰列艦(ship of the line)。「馬哈茂迪耶」號風帆戰列艦,自1829年建成後,尺寸和噸位一直領先世界。不僅如此,這艘風帆巨艦在海軍史上也多次充當了戲劇性事件的主角。
  • 世界最大風帆戰艦傳奇:1839年作為土耳其旗艦,率全艦隊叛逃埃及
    正確答案不是英國的,也不是法國的,更不是美國和俄國的,而是奧斯曼土耳其海軍在19世紀中期的旗艦——「馬哈茂迪耶」號風帆戰列艦(ship of the line)。 「馬哈茂迪耶」號風帆戰列艦,自1829年建成後,尺寸和噸位一直領先世界。不僅如此,這艘風帆巨艦在海軍史上也多次充當了戲劇性事件的主角。
  • 木製戰艦的世界,走進「勝利」號風帆戰列艦
    著:約翰·基根(John Keegan)譯:劉萌1805 年10 月21 日,特拉法爾加的清晨,在英國皇家海軍指揮官納爾遜麾下的「勝利」號風帆戰列艦上,有一位名為布朗的一級水手看到了法國和西班牙艦隊的桅杆,「就像一根巨大的木頭橫亙在我們的船頭之前
  • 倫敦國家畫廊,威廉·透納的畫作,戰艦特米雷勒號最後一次的歸航
    倫敦國家畫廊,威廉·透納的畫作,戰艦特米雷勒號最後一次的歸航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一聊如果說《戰艦特米雷勒號最後一次的歸航》這幅畫。事物的真相永遠比猜測來得更複雜,如果從作者生平、作品技法和作品內涵三個方面細細剖析,就會發現《戰艦特米雷勒號最後一次的歸航》(下簡稱《戰艦》)遠非一般。更會發現倫敦國家畫廊給予它的評價: The Greatest Painting inBritain(英國最偉大的油畫)絕非虛言。
  • 17-18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的終結
    他強調,聯省共和國(以下習稱荷蘭)這個領土狹小、人口稀少的國家在17世紀創造了「無與倫比的繁榮」。然而,從17世紀後期開始,荷蘭的「黃金時代」逐漸走向終結。對於其終結原因,歷來史家頗多議論。本文認為,所謂「黃金時代」或者17、18世紀荷蘭的興衰,具有相對性。
  • 怒海截殺,風帆時代的巡航艦VS戰列艦
    自17世紀開始,激烈的歐洲海上霸權爭奪戰拉開了帷幕。在經歷了100 多年的鏖戰與對抗之後,西班牙、瑞典、丹麥、荷蘭等許多曾經名噪一時的地區性海上霸權都漸漸湮沒於歷史。到了18 世紀末、19 世紀初法國大革命—拿破崙戰爭期間,只剩下英法兩強。兩者以全世界三大洋為戰場,展開了拼盡全力的最後對決。
  • 泰晤士河發現保存尚完好倫敦號風帆戰艦(圖)
    計算機復原的倫敦號想像圖資料圖片  新華網消息,據中國網報導泰晤士河最大的水下打撈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一共發現了7艘失事船隻,其中包括1665年沉沒的著名的倫敦號風帆戰艦,還有一艘遊艇改成的用於二戰的炮艦
  • 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誕生,16、17世紀是屬於這個彈丸小國的時代
    1566年,以尼德蘭(包括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的破壞聖像運動為標誌,在奧蘭治的威廉領導下,尼德蘭北方七省進行了為期八年的獨立戰爭。1581年7月26日, 他們正式宣布廢除西班牙腓力二世的統治,成立聯省共和國,因荷蘭省最大且,經濟最發達,所以也稱荷蘭共和國。
  • 27期~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指路人(上)—記大師普朗修斯及其世界地圖
    探險隊的目標,就是尋找繞過好望角、通往東方香料貿易的新航路和新市場……1595年第一次探險隊 繪於17世紀by Bali Chronicle,Willard hanna*四艘帆船分別是Mauritius號、Armsterdam號、Hollandia號和Duyfken號
  • 荷蘭為什麼要改「名字」,和尼德蘭有什麼關係
    在經歷了與西班牙的80年戰爭後,荷蘭於1648年1月與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籤訂《明斯特和約》,正式獲得主權,建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即稱「尼德蘭聯省共和國(United Provinces of the Netherlands)」,或荷蘭共和國。荷蘭艦隊與西班牙艦隊大戰於須德海,西班牙人雖然在陸上攻城拔寨,但尼德蘭北部水網遍布,且海軍遠徵成本高昂一旦戰敗,西班牙王室就離破產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