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毀約,馬爾地夫新財長為中國基建談價碼

2020-12-16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郭涵】

馬爾地夫「親印」總統薩利赫上周甫一宣誓就職,就聲稱要退出馬中自貿協定。如今,在薩利赫即將訪印之際,新任財政部長又聲稱中國基建投資「價格虛高」,但不會推翻已有合同。

馬爾地夫新任總統薩利赫(右)11月17日就職典禮上與印度總理莫迪握手 圖源:視覺中國

據路透社11月26日報導,馬爾地夫新任財政部長易卜拉欣·埃米爾(Ibrahim Ameer)周一聲稱,中國提供的基建項目比原價高出很多。自薩利赫9月上任以來,他的政府就開始審核前總統亞明在任時籤署的合同。報導稱其中大多是中國公司的項目,並導致該國「負債纍纍」。

政府列舉的中企基建項目包括,連接首都馬累與胡魯馬累機場島的中馬友誼大橋,馬累國際機場的改擴建項目以及1500套填海造陸的惠民住房等。


中馬友誼大橋今年8月開通,為馬累城市建設、節省運輸成本作出很大貢獻 圖源:新華社

埃米爾在新德裡訪問途中告訴記者,他上任以來就在研究這些前任政府用主權債務抵押籤下的合同。

「我們認為這些工程大多價格虛高,正在審視」,誒米爾表示。但他承認政府不可能毀約,因為其中很多(包括跨海大橋)已經完工,「不可能重新談判,我們的目標是希望減少未來基建項目的支出」。

誒米爾舉例稱,中企承建了位於首都馬累的一家醫院,建築開支達到1.4億美元,比競爭對手一開始提出的5400萬美元高出很多。

另據《印度時報》26日報導,馬爾地夫新任外交部長沙希德與埃米爾一道訪問印度,表示「希望印度政府提供援助」,新政府預算創歷史新高,達19.6億美元,目前預算缺口達2.5至3.5億美元。

馬爾地夫前總統亞明曾表示,一半以上的債務都是前任政府欠下的 圖源:法新社

沙希德稱馬累奉行「印度優先」政策,總統薩利赫將於12月17日訪印,作為上任後首次外訪。《馬爾地夫時報》認為,沙希德首次出訪選擇印度也有特殊含義,前總統亞明任內逐漸疏遠與印度的關係,並積極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合作。

當時作為反對黨代表的薩利赫對基建導致的巨額債務多有批評,主張平衡來自中國與印度的影響力。印度總理莫迪本月17日曾親自飛往馬累參加薩利赫的就職典禮。

馬爾地夫總統府網站顯示,薩利赫在就職後接見中國國家主席特使時表示,「任何事情都阻止不了兩國歷史性和兄弟般關係」。薩利赫也表達了未來兩國合作的信心。

沙希德介紹,印度數十年來一直是馬爾地夫發展的最大貢獻者,「中國為我們貢獻了最多的遊客,在援助方面一直非常慷慨」,「我們不會拿朋友進行比較,但我們有朋友和特殊朋友,印度一直是特殊朋友。」

據相關數據統計,中國已連續8年位居馬旅遊客源國第一位,2017年有30萬人次來馬旅遊,是排第二位德國(9.1萬人)的三倍多,而馬爾地夫總人口才35萬。旅遊業是馬爾地夫第一大支柱產業,對該國GDP直接貢獻率超過30%,佔其外匯收入的60%,創造了國內就業人數的五分之一。

中國遊客連續八年位居馬爾地夫客源國第一位 圖源:南華早報

沙希德也補充,訪問印度之後他將飛往阿聯和沙特,「此次友好國家之行中也會包括中國」。印度TNN電視臺26日稱,沙希德訪問中國表明北京將繼續是這個島國的重要經濟夥伴。沙希德說:「我們不相信印度可以取代中國,或者中國取代印度。不過,非常明顯的是,鄰居是我們的優先選項。」

印度外長斯瓦拉吉表示,新德裡「全力支持」馬累尋求財政和預算穩定,雙方將加強防衛合作對話。

《馬爾地夫時報》評論稱,印度應以更聰明的方式來評判中國在馬爾地夫的項目,這意味著不能把中國的存在視為零,印度應充分意識到,中國在馬爾地夫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兩國必須學會共存。

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耿爽11月20日在回答關於馬爾地夫將重新評估中國投資的問題時表示:

「不久前習近平主席特使、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出席了薩利赫總統的就職典禮,並與薩利赫總統舉行會見。在會見過程中,薩利赫總統表示,馬爾地夫新政府重視並致力於發展對華關係,願意深化兩國的務實合作,豐富兩國關係內涵。薩利赫總統還表示,中國是向馬爾地夫提供經濟和發展援助最多的國家,中馬友誼大橋的建成通車極大改善了地區民眾的出行條件,讓馬方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兩國合作給馬帶來的好處。馬方歡迎更多的中國企業來馬投資。我想這些評價如實地反映了中馬務實合作的現狀和意義。」

「中方致力於同馬爾地夫方面深化務實合作,保持兩國關係積極良好發展勢頭的意願是非常堅定,也是非常明確的。」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印度不服氣,和中國在馬爾地夫比建橋,中國已竣工兩年印度卻停工
    從馬爾地夫到斯裡蘭卡,這些在印度洋上的國家,甚至整個印度洋都被印度認為是屬於它的勢力範圍,因此非常警惕域外國家在這些地區的活動。但近年來,隨著中國對外貿易的激增以及中國基建走出國門,中國與馬爾地夫等印度洋國家的關係也開始變得緊密起來。
  • 全球變暖威脅馬爾地夫,資金缺口88億美元,「基建狂魔」生意來了
    近日馬爾地夫外交部長表示,地處熱帶的馬爾地夫正在被海水吞噬,繼續獲得必要的融資來應對氣候變化。發達國家曾經許諾向小島國提供必要的資金援助,但是隨著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使得這些資金始終無法落實。馬爾地夫這樣的小島國正在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川普卻在質疑全球是否真的變暖,這種認知上的巨大差異或者說是利益帶來的態度上的巨大差異,使得人類至今無法形成應對氣候變化的合力。
  • 印度挑起與中國「基建之戰」,基建狂魔怕過誰?印度一開始就敗了
    印度一直把自己當做是和中國同等地位的國家,不論是武器研發,還是經濟發展,亦或是建造能力,印度都積極對標中國,並經常誇下海口稱要做的比中國更強更好。最近,印度又眼紅中國在馬爾地夫影響力的增長,開始積極行動抗衡中國,兩國在馬爾地夫開始了新的競爭。
  • 中國版「馬爾地夫」?為建這座島嶼,直接抽乾58000億噸海水
    如今中國發展非常快速,這跟先進的基建能力和實力分不開,充滿智慧的中國人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蹟,因此我國被外媒譽為「基建狂魔」。而今天跟大家說的就是,我國將建造中國版的「馬爾地夫」,為建這座島嶼,直接抽乾58000億噸海水,若這一工程建造完成,將驚豔全球,其實這個島嶼就是美濟島,位於中國南海區域附近,這座島嶼之所以有著如今這麼驚豔、壯觀的環境,要歸功於中國強大的基建能力。
  • 叫板「一帶一路」大橋 印度打造馬爾地夫最大基建項目
    印度外交部發表聲明宣布計劃在馬爾地夫打造橋梁基建大項目,在長度和造價等細節處直接叫板中國「一帶一路」計劃的標誌性成果「中馬友誼橋」。向亞洲國家展開的外交魅力攻勢能夠解決印度的燃眉之急嗎?印外交部聲明說,印度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當地時間8月13日和馬爾地夫外長沙希德(Abdulla Shahid)舉行了視頻會晤。
  • 中國打造翻版「馬爾地夫」?為建設這島嶼,將58000億噸海水抽乾
    不一樣的視角,不一樣的美好,敬請收看咪奧世界。作為我國一項引以為傲的強大技術,中國基建實力已經通過一項又一項震驚世界的偉大奇蹟工程,向世界證明了「基建狂魔」的稱號並不是說說而已的,因此,隨著世界各國認識到了中國強大的基建實力之後,也紛紛向我國拋出了合作的邀約,如今,在我國基建腳步不斷加快的情況下,更多震驚世界的偉大工程,又即將接連不斷的呈現在世界各國的面前。
  • 中國打造翻版「馬爾地夫」?為建設這島嶼,將58000億噸海水抽乾
    不一樣的視角,不一樣的美好,敬請收看咪奧世界。作為我國一項引以為傲的強大技術,中國基建實力已經通過一項又一項震驚世界的偉大奇蹟工程,向世界證明了「基建狂魔」的稱號並不是說說而已的,因此,隨著世界各國認識到了中國強大的基建實力之後,也紛紛向我國拋出了合作的邀約,如今,在我國基建腳步不斷加快的情況下,更多震驚世界的偉大工程,又即將接連不斷的呈現在世界各國的面前。
  • 「翼龍-2」無人機為中國的「新基建」事業保駕護航
    打開APP 「翼龍-2」無人機為中國的「新基建」事業保駕護航 佚名 發表於 2020-12-08 17:12:31 於是,如何搞好『新基建』就成為了中國建設者必須面對的現實課題。 在「新基建」相比於傳統基礎設施的特點裡,有兩處比較引人矚目,一是其信息化、數位化屬性,二是其和傳統基礎設施的高融合性,這兩點都對我國的工程建設及運營維護力量提出了新的挑戰。 舉例來說,以前修路,只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把地面弄平,讓車輛可以安全通過就行了。
  • 新基建,澎湃中國經濟新動能
    新基建,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其涵蓋但不限於5G、雲計算、數據中心等眾多「新概念」,正「一業帶百業」,助力產業升級、帶動創業就業,為中國經濟增添澎湃新動能。
  • 「新基建」專家談丨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雲王堅:「新基建」提速...
    近期,中央政治局密集召開會議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5G、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尤其是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時指出,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
  • 印度給馬代10億美元還中國貸款?馬爾地夫外長這樣回應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苑基榮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王會聰】「印度將為馬爾地夫提供10億美元,幫助償還欠中國的債務,換取在馬常駐印度軍隊」,《日經亞洲評論》28日引述不具名消息人士的話稱,印度目前正在考慮向馬爾地夫提供10億美元貸款,附加條件是「疏遠中國」。
  • 基建狂魔上新,讓我們一起去平潭尋找最喜歡的顏色吧!
    因為基建狂魔在2020年即將結束前又上新啦!福平鐵路正式運營標誌著中國第一座公鐵兩用跨海大橋也正式投入使用。能知道中國的馬爾地夫#平潭#在哪的人絕對是茫茫人海中的絕對是一朵奇葩!不說平潭在哪,就是問福州在哪,也會有好多人不知道!福州常年霸榜中國最沒有存在感的省會城市榜前列!與大名鼎鼎的廈門相比較,就好似月亮旁邊的星星——暗淡了很多!
  • 新基建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 以技術創新為驅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有效投資的重點之一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何為「新基建」?日前,國家發改委明確範圍,新基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具體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3個方面。  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相比,新基建究竟新在何處?
  • 新基建,是什麼?
    新基建是什麼?誰來建?能帶來什麼?有何趨勢?圍繞這一國家重大部署,《瞭望東方周刊》聯合有關機構進行了專題調研,推出《新基建,來了!》專題報導,共十篇,此為第一篇。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那麼,新基建相比傳統基建到底「新」在何處?有什麼重要價值?怎麼推?何為新基建?
  • 多次接受中國幫助,卻公然支持印太戰略!馬爾地夫對華態度大變!
    摘要:馬爾地夫新總統上臺之後,對中國的態度反反覆覆,如今公然支持遏華戰略,這是在向印度靠近,準備放棄中國了?|中國多次幫助馬爾地夫【中油網】訊:在2018年11月馬爾地夫新總統上臺之前,該國與中國合作頻繁,多次受到中國幫助。
  • 曾毀約中國,或成下一個烏克蘭?
    曾毀約中國,或成下一個烏克蘭?羅馬尼亞最新國防戰略羅馬尼亞總統克勞斯約翰尼斯所領導的最高防務委員會最近通過了羅馬尼亞最新的國防戰略,在此次戰略部署中清晰地指出,由於俄羅斯聯邦最近對烏克蘭以及在黑海地區進行的一些軍事演習飛彈布防等行為,加重了歐洲地區的不穩定局勢,外加北約組織近日與俄羅斯的關係惡化,羅馬尼亞應該將俄羅斯視為敵對國家。
  • 中國新的超級工程,將公路修到馬爾地夫,現在已經正式開通
    近幾年來,我國不斷開設了一些基礎工程,高速鐵路、公路、大橋等,這頻繁的修建使我們的祖國被大家稱為「基建狂魔」,但是,這個稱號也是對我國這幾年發展的肯定,幾年前,我們的祖國和馬爾地夫合作修建了一條跨海公路,這條道路在幾個月前建設完畢,正式開通了,給當地居民提供了很多便利,同時,中國和馬爾地夫這一國家之間的友誼也增加了
  • 非去馬爾地夫,別怪國家跟你「談錢」
    一不小心,馬爾地夫又成了國人視線的焦點。  很大程度上,這是因為中使館就馬爾地夫局勢連發提醒。  2月2日,中國駐馬爾地夫大使館發布安全提醒:鑑於馬爾地夫首都馬累1日發生大規模集會活動,中國公民近期應謹慎前往馬爾地夫。
  • 浩雲網絡總裁劉裡奧:數據中心為新基建釋放「新動能」
    新基建隨之成為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不可或缺的一環,兩會代表委員紛紛為「新基建」建言獻策。作為數據匯聚、存儲和計算的載體,數據中心是新基建的核心支撐,承擔技術創新變革的重要作用。近日,中國網就「新基建」與「數據中心」話題採訪了浩雲網絡總裁劉裡奧,他認為,數據中心將為新基建釋放「新動能」,主要為以下三點:一、釋放數據價值,為「新基建」築基;二、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數據中心,為「新基建」賦能;三、堅持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布局數據中心,創新技術與思想,為「新基建」注入能量與活力。
  • 在馬爾地夫,印度想要跟中國比建橋?美媒:結果印度項目爛尾半年
    11月25日美國媒體CNN發表文章,將中國在馬爾地夫修建的中馬友誼大橋跟印度修建的大橋進行對比,然而該篇文章的重點是,中國跟印度在馬爾地夫的影響力。該文章認為印度在過去一直都將馬爾地夫視為自己的領土範圍,但是隨著中國在馬爾地夫影響力逐漸增強,也導致馬爾地夫逐漸脫離了印度的治理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