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史:十八世紀法國的羅可可繪畫

2020-12-15 扣子哥哥美妝

十七世紀是法國貴族階級的上升時期,而到十八世紀卻開始下降了。這時期新興資產階級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日益上升為重要的階級,而貴族階級則一天天趨向墮落和頹廢。路易十四統治時代的豪華和壯麗的外貌,是建築在法國勞動人民的貧窮和破產的基礎上的。由於路易十四的死亡,更暴露了這種專制政體的脆弱性。他把一個破了產的國家遺留給他的曾孫路易十五,而路易十五卻更是一個空虛無能的昏君,他只知道窮奢極侈地享樂,而很少關心國家大事。在路易十五時代,藝術首先是用來為宮廷服務的。藝術成了供人歡樂的消遣品,成為宮廷生活的裝飾品,路易十四時代的那種莊嚴華麗的風格消失了。

這時候評價藝術的主要標準是優美的風格,而不是藝術思想;欣賞的是繪畫趣味、肉感和鮮豔的色彩,而不是嚴肅深刻的藝術表現十八世紀法國藝術的思想基礎是國內封建主義與新興資產階級之間的日趨尖銳化的鬥爭,這一鬥爭反映出貴族文化的深刻思想危機和反封建的民主世界觀的發展。這一鬥爭在造型藝術中具體表現為蛻化的追求純美化的羅可可宮廷藝術與確定平民階層生活的現實主義藝術之間的鬥爭。這一鬥爭也反映在華託、布歇和佛拉貢納爾的作品中。在他們的創作中,除去居於主導地位的羅可可風格外,還具有現實主義的因素。當然,羅可可風格在布歇和佛拉貢納爾的作品中比在華託的作品中表現得更為突出和強烈些。

華託喜歡描繪風流瀟灑的貴族男女們的風流事件。但卻不是簡單地描述,而是用一種隱喻的形式給它以特殊的解釋。他的作品不象喬爾喬奈的《田園合奏》,也不象魯本斯的《愛之園》那樣表現出寧謐的歡樂。在華託的世界中,常常流露出憂愁和不滿的情緒。有時在歡樂的人群中會出現一個孤獨的、獨自徘徊的男子,有時候,就象在《夏爾桑的畫鋪》(1720—1721)中所表現的那樣,畫家用一種輕蔑的目光注視著那些靈魂空虛的貴族男女們。在這幅畫裡,不僅揭示了貴族男女的裝腔作勢;揭示了他們的內心空虛、無知與虛偽;而且隱晦地表示了自己對於這些人物的態度。外營菌益不

在另一些描繪勞動人民生活的作品中,華託把兵士、演員流浪漢、手工業者的形象,以及當時生活的情景和充滿生動的詩意、感化力、浪漫幻想的肖像跟宮廷藝術對立起來。象《流浪兒就是描繪一個帶著土撥鼠的、面孔活潑、身軀結實的流浪兒來到一個小城市的荒涼的廣場上的情景。這幅畫以其純樸、自然和清新健康的情緒吸引著人們。除《流浪兒》外,《露營》也是屬於這一類的作品。

華託雖然出身於修葺屋頂的工人之家,但上流社會的生活卻一直引起他的讚美。因此,他的作品也未能免除浮誇和虛榮的成分。他的許多作品中所出現的那種「特別殷勤的」題材,極為精緻的裝飾性和幻想的抽象性,對羅可可藝術的形成起著有力的影響。

華託喜歡描繪在草木茂盛的公園裡或在蔥鬱的森林深處談情說愛的貴族男女;描寫他們的賣弄風情和竊竊私語;他們是那樣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甚至那些大理石的女神像也俯下身來,微笑著傾聽他們的竊竊私語。象《向西特拉島進發》(1717)《夜之宴》、《愛之園》等就是這樣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我們看到的只不過是貴族階級的沒落,凡爾賽宮廷文化的頹廢和男女社交生活的空虛罷了。

在華託的最重要的風俗畫《向西特拉島進發》中,雖然這些男女做著各種矯揉造作的甜言蜜語的姿勢儘管小愛神在那裡歡欣鼓舞,儘管畫家賦予整個畫面以幻想和詩意,仿佛人們都沉醉於夢幻和仙境之中,但卻掩飾不住沒落的貴族階級生活的腐化和內心精神的空虛,這只不過反映了波旁王朝「浮生若夢」的悲劇命運罷了。

作為詩人兼畫家的華託對色彩有著敏銳的感受力。當然,他從魯本斯那裡吸取了不少有益的營養;倫勃朗的明暗處理也給他帶來了許多啟示。他用半透明的顏色作畫,喜愛玫瑰色、金黃色、天藍色和紫藤色的調子。他的色彩是獨特的,時而互相調和,時而形成鮮明的對比。他的油畫有時就象交響樂那樣豐富、諧調、動人和優美。

繼華託之後把十八世紀法國羅可可藝術風格發揮到頂點的畫家是布歇(1703—1770)。布歇是宮廷的寵兒。一七二七年取得皇家美術學院的繪畫獎到羅馬和威尼斯留學,受到古典藝術的教育,回國後成為皇家美術院會員,同時向版畫家羅朗·卡爾斯學習版畫、插畫和圖案。

牧歌主題是十八世紀畫家所喜愛的主題,而布歇就是喜歡臥宜一描繪牧歌主題的畫家。不過,他的牧童和牧女都是些換了裝的貴族男女,無論容貌、姿態都具有貴族的風度。而且一樣地在賣弄風情,象《浴後的黛安娜》,與其說是神話中的人物,不如說是後宮佳麗更妥當一些。這完全是一幅宮女出浴圖。畫面上一切都充分發揮了羅可可的裝飾趣味。顯然,布歇的作品缺少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形象上的單純和質樸的特點。他的許多作品都具有田園詩般的題材,但卻是色情的,就拿他為路易十五的情婦畫的那幅肖像《蓬巴杜夫人像》來看,他也是把人當作花來描繪的。他在作品中追求的是華麗、溫柔和嬌媚,難怪狄德羅在譴責他的作品的空洞和虛偽時說他是「走向道德頹廢的道路」了。

誠然,布歇的作品的結構是結實的,也曾創作出象《早餐(1739)《夏倫敦的磨房》、《波維城近郊的風景》(1741—1743)以及其它一些描繪賣牛奶、賣花、賣小鳥等下層階級生活的作品,但他並沒有完全從宮廷貴族婦女的脂粉中跳出來,並沒有擺脫對於浮誇和過分華麗因素的追求,因此,仍然不失為一個羅可可藝術風格的代表畫家。美佛拉貢納爾(1732—1806)是把布歇的藝術風格傳到十八世紀後半期,並進一個發揮了羅可可藝術趣味的畫家。他先向夏爾丹學素描,後來又進了布歇的畫室。他是一個把華託的優雅宴樂的場景和布歇的牧歌題材轉變為描寫男女愛情的風俗畫家;走向羅可可的裝飾主義和色情風格的畫家。

雖然佛拉貢納爾也描繪可愛的小孩和母親、詩人、音樂家以及著名的百科全書派的啟蒙學者狄德羅的肖像,但這些人物在他的筆下多少總有些裝腔作勢,就象擺好了姿勢等待攝影師去拍照一樣。

在對男女愛情的描繪上,佛拉貢納爾是一個生動而大膽的、具有敏銳觀察力的畫家。在《圖畫課》中他描繪的不是上課,而是男教師如何與女學生調情作樂。《鞦韆》是他的風俗畫中的最著名的作品,同時也是最能代表羅可可風格的作品。在茂密的樹蔭下,銀行家喬裡昂蹲在大理石雕像下用貪婪的目光注視著自己的愛人,並準備起身去拾起她故意踢出去的高跟拖鞋。《偷吻》和《渴望著的時刻》更是露骨地把男女間的愛情描寫得淋漓盡致,而且是那樣的虛偽和浮華,那樣的矯揉造作和過於甜膩,甚至不厭其煩地描繪細節。人

當然,佛拉貢納爾也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歌頌過洗衣婦們的勞動熱誠,如《洗衣婦》,但即便是描寫這種題材的作品,也沒有跳出虛飾和矯揉造作的圈子。他只注意到畫面色彩的鮮明和豐富,以及畫面是否充滿了豐富的詩意,而忽視了人物精神狀態的刻劃和真實的生活氣息的表達。

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大家有補充的可以給小編留言!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巴洛克美術——法國(由光國繪畫課堂整理)
    但有些國家不願受巴洛克風格影響的支配——尤其是法國、荷蘭和英國。法國人進行抵制主要是因為它的民族主義精神。因為巴羅克風格與西班牙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愛好有密切關係,法國在十七世紀大部分時期和十八世紀早期一直與他們作戰,承認自己文化低劣模仿政治敵手的風格對法國來說似乎不合適。為了與浮華的巴洛克式風格一爭高低,法國藝術家和建築師磨鍊出嚴謹的古典主義。
  • 2018年自考《外國美術史》試題及答案
    2018年自考《外國美術史》試題及答案一、填空題:1、人類最早的造型藝術產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2、為了神化法老和貴族,古代埃及美術在題材和表現方法上必須遵循許多法則和程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正面律 。3、古代希臘藝術中的理想形象就是既有典雅寧靜 的氣質,又有運動員一樣的體魂。
  • 美術史:德國及北歐諸國的美術
    三十年戰爭(16181648),把德國變為歐洲列強血腥廝殺和瘋狂掠奪的屠場,使德意志民族經受了一場空前的浩劫,使德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上落後於當代先進國家達兩個世紀之久。並給德國民族美術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木又注實回大可是,十六世紀後半葉至十七世紀的德國美術決不是如許多藝術史家所說的似乎「陷於長期停滯」,甚至被描繪成「一片空」。
  • 2020下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世界美術史(三)
    哥德式美術(12-15世紀,12-13世紀最流行)1.建築①哥德式教堂的特點:結構輕盈,採用尖券和肋拱支持重量,窗戶面積大,光線好。玻璃畫裝飾成為重要組成部分。②哥德式教堂的代表作:法國聖德尼教堂、巴黎聖母院、蘭斯主教堂、亞眠主教堂;德國科隆主教堂;英國坎特伯雷主教堂;義大利米蘭主教堂。
  • 楓丹白露畫派:16世紀法國宮廷的美術流派
    ↑ 楓丹白露宮  楓丹白露畫派是16世紀活躍在法國宮廷的美術流派。為此,來自義大利的樣式主義畫家羅索、普裡馬蒂喬和雕塑家切利尼等人與法國畫家庫新、卡龍、雕刻家古戎和庇隆等人合作,在宮廷內外的裝飾上形成了一個具有很強裝飾風格和貴族氣息的藝術流派。16世紀下半葉亨利四世登基,重修楓丹白露王宮時,法國藝術再次得到發展並出現高潮。此時出現了第二代楓丹白露畫家。
  • 20世紀法國立體主義繪畫大師,喬治·勃拉克作品欣賞
    20世紀法國立體主義繪畫大師,喬治·勃拉克作品欣賞立體主義繪畫大師:喬治·勃拉克 喬治·勃拉克,20世紀法國現代繪畫大師,與畢卡索同為立體主義繪畫創始人,共同創造了立體畫派。
  • 文藝復興美術——尼德蘭(由光國繪畫課堂整理)
    它在當時包括了現在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以及法國的東北部。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除了義大利在文化藝術諸方面成為先導者以外,在歐洲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各個國家和地區,以城市為中心也逐漸出現了新文化新藝術的曙光。就繪畫藝術而言,當時的尼德蘭和德國已成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又一個繁盛之地。
  • 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將重開,「歐洲繪畫史教科書」同時亮相
    《聖母領報》,卡羅·克裡韋利《向日葵》,梵谷不同於其他大型歐洲博物館,倫敦國家美術館並非基於皇家收藏,而是從市民收藏積累而來,囊括從13世紀下半葉一直到20世紀之初的藏品,涉及各種風格,包羅萬象,因而被稱為一本「歐洲繪畫史的教科書」。
  • 「推書」《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蔣勳)
    《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蔣勳)——臺灣出版最高獎「金鼎獎」蔣勳,福建長樂人。1947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臺灣。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1972年負笈於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1976年返臺後,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擔任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現任《聯合文學》社社長。 蔣勳先生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
  • 西班牙:馬德裡普拉多美術館藏19世紀繪畫作品
    普拉多博物館,建於18世紀,位於西班牙馬德裡,普拉多博物館(Prado)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博物館之一,亦是收藏西班牙繪畫作品最全面、最權威的美術館 。收藏有15—19世紀西班牙、佛蘭德和義大利的藝術珍品。尤其以西班牙畫家戈雅的作品最為豐富。
  • 西方美術史做出卓越貢獻的大師級畫家有哪些?
    世界上有公認的十大美術學院,它們分別是巴黎美術學院,英國皇家美術學院,佛羅倫斯美術學院,俄羅斯聖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美國加州藝術學院,柏林藝術學院,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德國杜塞道夫藝術學院,日本東京藝術大學。
  • 俄國史:建築和繪畫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俄國史。17世紀,原來流行於莫斯科、諾夫哥羅德、雅羅斯拉夫等地區的建築流派逐漸為全俄統一的藝術風格所代替,而這種全俄風格則明顯地追隨著歐洲的時尚。1636年,沙皇米哈依爾在莫斯科克裡姆林宮中建造了捷列姆宮。這座宮殿下寬上窄,共有5層,頂樓有寬敞的陽臺和娛樂廳。
  • 外國美術史:畸形的珍珠——巴洛克藝術
    巴洛克藝術是17世紀歐洲廣為流傳的一種藝術風格,它的名稱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來自於西班牙語,意思是騎行道珍珠。另一種說法是它來自於義大利語有奇特古怪的含義,是古典主義藝術家對這種風格的評價,他們認為巴洛克是一種墮落瓦解的藝術。幾個世紀以後才對巴洛克藝術有了一個公正的評價。
  • 美術研究|晚清時期西方繪畫對中國畫的影響!
    這位叫做錢納利的英國畫家所接受的訓練是第一流的,他於1792年進入倫敦皇家美術學院學習,不同於那些不同程度接受藝術訓練的傳教士,他的同學是19世紀著名的風景畫家透納(J.M.W.Turner,1775—1851),而他的老師是受到普遍尊敬的英國皇家美術學院院長雷諾茲(Joshua Reynolds,1723—1792)。
  • 西方藝術史:日本先史美術時代的雕塑
    亞洲美術 日本美術是東方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日本美術的發展狀況來說,可以將日本美術分成三個大的階段。即先史美術時代、佛教美術時代以及世俗美術時代。
  • 清溪遠流·清代繪畫思想史/高木森 新著
    十七世紀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傾全力發展航海貿易,開拓殖民地。其後兩世紀正是高峰期,有更大的航艦來回歐亞,又陸續有許多新的發明,如槍炮、蒸汽機(英國人於1764年發明)、照相機(法國人在十九世紀上半葉發明)等,西洋軍力、經濟力衝擊全世界,將世界文化帶入「現代期」。
  • 外國美術史—原始美術
    人類最早的造型藝術產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即距今近三萬到一萬年之間,袁氏美術包括洞窟壁畫,巖畫雕刻建築等大多數已發現的美術作品集中在歐洲分別屬於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窟壁畫 舊石器時代最傑出的繪畫作品發現於法國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坎特布利亞地區。
  • 《十九世紀澳門歷史繪畫》展覽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展出
    畢士達作品《澳門聖地牙哥城堡》原標題:《十九世紀澳門歷史繪畫》展覽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展出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徐豔清):《十九世紀澳門歷史繪畫》展覽目前正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展出。上百幅繪畫展現了19世紀的澳門風情。展期將持續至2015年12月31日。
  • 中國美術史·特別推薦最具收藏潛力藝術家——劉家勤
    2010年,《母親》油畫作品在法國獲「第110屆法國羅浮宮畫展」特別獎; 2010年,《壯家妹》等6幅油畫作品參加「第十三屆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1年,《遠處飄來讀書聲》《苗家女》油畫作品參加「藝術與文明的對話」中美友好藝術交流展; 2015年,赴法國
  • 美術研究|繪畫作品精神內涵是藝術家創造的具有獨立生命的形式
    現代藝術的重鎮,從法國巴黎轉向了美國紐約,而美國20 世紀的藝術史,絕對是以格林伯格為首的形式主義為主導的。美國的形式主義者承繼形式分析之父沃爾夫林的理論,對美國現代藝術運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就此而論,本文難以苟同如下說法:即沃爾夫林的理論對現代主義藝術運動毫無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