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好,禪宗有「見山還是山」的說法,那是針對於凡夫「見山是山」和二乘「見山不是山」最後徹悟的境界。但同時,六祖又說,本來無一物。永嘉大師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本來無一物」,與「空空無大千」,有人認為那是二乘「見山不是山」落空的境界,並不是最後徹悟的「見山還是山」的圓滿一心境界?請師父開示,這種說法可信嗎?六祖所說「本來無一物」是否是見性,還是別有徹悟的境界?答:六祖所悟「本來無一物」和永嘉大師所說的「覺後空空無大千」與宗門「見山還是山」一樣,同是禪宗祖師親證實相的解脫境界,並不是有些人妄論「落空」的境界。只是祖師表述有所不同而已。學人不能因為祖師所留文字的表達認為它們有所不同,甚至認為六祖和永嘉所悟非究竟。修行學法,讀佛祖及過來人言句,切忌執著文字,知解名相,被自己的意識所騙,被他人的戲論影響,使自己在修行的方向和解脫的見地上有所偏頗,修行誤入歧路。禪宗祖師覺悟後,形容自己再見世間一切萬物,如同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並無奇異。那是指如實了達一切外境唯心所現,虛幻不實,不更起虛幻見,見而不做見想,終日任運自在,不更做覺觀想。對境不生取著執迷之心,無障無礙,不即不離,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於一切法不生法相,如處大圓鏡中。六祖所言「本來無一物」亦是真實表達了祖師對諸法實相的真正覺悟,與「見山是見,見水是水」,並無區別,只是開示的角度略有區別。又如涅槃經云:一切諸法,皆是虛假。隨其滅處,是名為實。如上經典都明確開示真如本性,空無所有,實無少法可得這一究竟實相,此正是六祖所悟「本來無一物」。故知我祖師所悟已是究竟,並非如後人所言,只是落空境界。只是學人於祖師所用文字而生知解,自著「空」見,自落於「空」,非是祖師所悟所證偏頗。「本來無一物」及「覺後空空無大千」,是祖師自證解脫境界,後人若以意識妄測知解,自然會墮入「妄計」出來的空,非是祖師落空。六祖大師說,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學人於祖師文字開示不會其義,妄生分別,故有種種猜測,有違聖道。今人說六祖「本來無一物」非是見性,只是見空。此言自生迷倒,自不見性,卻說祖師所言是不是,誑惑學人。自錯猶可,復教學人,以如此見地修行,相將入迷途。今日學法之人,切忌自己不悟,以己邪見論斷佛與祖師徹悟見地,或盲目輕信他人,懷疑祖師。平日當深入經藏,多多閱讀歷代祖師法語開示,自然明白其中義理關鍵,不被他人邪見迷惑,使修行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