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在線二手交易用戶規模為0.76億,2018年的用戶規模超過1億。此外,截止2019年第一季度,我國二手物品交易規模已達2025.4億,環比增長5.5%,預計到2020年有望增至1萬億元。
另一方面,孫儷、吳昕、沈夢辰以及薇婭、李佳琪、張大奕等一眾明星網紅都加入其中,進一步提升了二手交易市場的熱度。市場的發展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二手交易平臺和資本入場。
根據《2018年Q1國內二手交易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二手閒置APP在第一季度的下載量上,轉轉排第一,閒魚第二。並且據比達諮詢顯示,2019年3月,閒魚的月活為2439.9萬,轉轉的月活是1142.9萬,其餘平臺比如愛回收和微拍堂等月活不足200萬。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9月,閒魚和轉轉的獨佔用戶超出85%,二者用戶重合率約為5%。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到2018年6月,閒魚與轉轉的用戶重合率僅為3.7%。
二手電商平臺的格局逐漸形成,綜合二手電商平臺與垂直二手電商平臺分割天下。
入局最早的愛回收,後與京東的拍拍合併
愛回收,是國內較早入局的二手電商平臺,成立於2011年,主要是電子產品回收,包括不僅限於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等。並且從2011年至今先後多次獲得融資,最高融資數額達1.5億美元。
然後儘管愛回收有9年的用戶積累,但逐漸和閒魚、轉轉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據數據顯示,2019年愛回收的月活用戶僅為37.2萬。
另外,在2019年,京東旗下二手商品交易平臺「拍拍」與「愛回收」戰略合併,但根據愛回收百度搜索指數和資訊指數可以看出,京東和愛回收聯手後,愛回收的流量只在短暫性的上升後繼續下降。
而拍拍是京東集團旗下的二手交易平臺,過程比愛回收更「坎坷」,2014年拍拍由騰訊轉手給了京東。2015年,京東因模式問題停止了拍拍的賣家服務,上線拍拍二手交易平臺,但在一年後,京東關閉拍拍。而又在第二年,2017年,又重啟拍拍。2019年,拍拍與愛回收戰略合併。
但面對二手商品交易市場逐漸萌芽發展,愛回收與拍拍的未來也難以預期。
閒魚
閒魚是阿里巴巴旗下的閒置交易平臺,成立於2014年。2016年,阿里巴巴將閒魚與拍賣業務合併,形成更完善的二手交易市場平臺。
並且在今年的戰略發布會上,閒魚表示在未來三年將培育10萬的「閒魚玩家」,還紛紛邀請了一大波明星網紅以及其他KOL、大V等相繼入駐,吸引了一大批的粉絲量。
並且在近期的雙十二期間,據公開數據顯示,閒魚創造了185萬的最高客單價歷史,還刷新了很多數據。在12月1日至8日期間,有近500萬人在閒魚發布閒置,產生了1.12億次互動,5500多萬寶貝被瀏覽,其中過半的用戶是90後。
轉轉
轉轉是在2015年由58集團推出。經過多年時間發展,2018年,轉轉的交易規模達到了210億元,滲透率為20.38%。並且,在2019年10月,轉轉以70億元位列《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第264位。
而在近幾年,據天眼查數據顯示,轉轉也先後獲得騰訊投資的兩輪融資,分別是2億美元和3億美元。
而轉轉也不斷開展市場布局,今年5月上線了潮品鑑定平臺「切克」,進軍球鞋、潮流服飾領域。並在兩個月後收購了數碼消費品檢測篩選平臺WHYLAB實驗室。另外,轉轉還聯合了二手回收平臺閃回收以及柒月、壹品等國內頭部供應鏈企業,共同投資成立公司,推出B2B二手交易平臺「採貨俠」。
可謂是在這一年,轉轉的「戲份」超級多,但未來如何,未見明朗。
垂直二手電商遍地開花
不過要說二手市場最火爆的應該是二手車電商,在各大平臺廣告包括電視節目中可見人人車等平臺,但其餘手機、服飾、母嬰、奢侈品、圖書等二手電商平臺也逐漸崛起。比如據數據顯示,手機的閒置率超過了60%,廢舊手機市場的存量已經超過了20億部。而服裝、母嬰等其他領域也擁有數千億規模的市場。
據前瞻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的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目前已經超過200家,並且二手車交易平臺的數量最多,有103個,垂直類二手圖書交易平臺有6個。此外,根據應用寶數據顯示,二手車、二手房類的APP達88款。並且,資本市場也似乎也看好垂直二手電商。
但從整體市場規模和市場滲透率來看,垂直二手電商玩家的存在感並不強,儘管他們大面積的投放廣告,但與閒魚、轉轉等相比並不足以匹敵。
閒置經濟崛起
隨著國人消費理念的轉變,閒置經濟和共享經濟開始出現,二手市場也逐漸進入大眾視野。據數據顯示,線上二手買賣渠道目前用戶主要為18歲到34歲的年輕人,其中31.0%是單身人士,男女比例分別為4:6。
並且根據《二手經濟下的用戶觀察報告》顯示,九成用戶每月至少交易一次,使用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晚上八點至十點之間,其中售出品類較高的是手機、服飾鞋帽、圖書和數碼產品等。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閒置經濟必然興起,尤其環保概念的不斷滲透,循環經濟、廢物利用也促進了二手市場的發展。但在這個看似風口的二手電商市場,距離真正的爆發還有一段時間,同時也還有諸多問題加以解決。據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的維權數據顯示,在二手電商平臺的投訴中男性投訴比例高於女性,並且投訴人群主要是20歲至30歲的年輕人。
小結
質量和信任問題一直限制著二手電商平臺的發展,假貨泛濫、描述不符等各種被騙經歷比比皆是,儘管各大二手電商平臺都引進了信用機制和實名認證,但仍無法完全避免。不過在綜合電商平臺紅利日漸消散的現狀下,二手電商細分市場才剛剛起步,未來的增長仍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