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的主體部分,距離我國有上百公裡,但說起來,有一處特殊而又重要的通道,也讓阿富汗和我國有了接壤的機會。這個狹長的通道,就像是阿富汗伸出的一隻觸手,讓中阿兩國間有所聯繫。這就是瓦罕走廊,那麼它是怎樣形成的呢?
地圖上看,瓦罕走廊被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我國包圍,全長四百多公裡,有一百多公裡在我國境內,而寬度,最寬也只有75公裡左右,最窄處甚至只有15公裡左右,呈現出一個狹長的形狀。現在說起它,人們主要認為,指的是在阿富汗的,那三百多公裡的部分,它與我國的邊界線,也只有92.45公裡。但此地與我國仍然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原本更是屬於我國的領土,那麼它又是怎麼到阿富汗手上的呢?
早在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瓦罕走廊就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要通道。唐朝時,玄奘出行天竺,同樣也是經瓦罕走廊地區進入西域。可以說,早在那些時候,瓦罕走廊就是連接中亞、西亞的重要交流通道,是華夏文明與西方文明溝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哪怕是現在,仍然可以被視為「亞洲的十字路口」。直到早清,這裡也還是我國的領土。
不過,到了19世紀後半期的時候,佔領印度次大陸的英國人,就有了想要蠶食阿富汗的想法。好巧不巧,沙俄也在這時,想要入侵阿富汗國土。雙方爭執多年,最後為了緩解衝突,沙俄與英國籤訂了《關於帕米爾地區勢力範圍的協議》,其中,就把瓦罕走廊割讓給阿富汗,作為「隔離緩衝區」。既然如此,現如今的我國,是不是應該想辦法,讓瓦罕走廊這個重要的交流通道,重回我國呢?
或許現在還不是時候。從地理上看,瓦罕走廊北面是帕米爾高原,南面是興都庫什山脈,而瓦罕走廊的海拔稍低,就像是被群山包圍其中。但平均海拔也超過4000米。而且除夏季外,其他時候群山均被大雪覆蓋,環境不適宜人類大規模聚集,人跡罕至。也就在中國境內的部分建設有少量公路,其他地區甚至無路可走。也就是說,想要把此地建設起來,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情,目前看來,有些得不償失。
這還不止,如今的阿富汗還長期處於戰火中。我國之所以沒有受到阿富汗戰亂的影響,主要也得歸功於瓦罕走廊的存在,難民難以翻越高山來到我國新疆地區,也讓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的我國新疆,不至於受到政治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另外,瓦罕走廊與巴基斯坦交界處,緊鄰的也是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印巴在此也是爭議不斷。所以說,我國並不急於在此地如此混亂、危險的時期,還要來插上一腳。或許現在該做的,是不斷提升本國自己的實力。雖然瓦罕走廊總被認為,被人們遺忘在了世界的角落,但相信它必然也有被記起的那一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