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僧人法顯曾經在公元399年,就沿著古絲綢之路西行路過阿富汗與中國交界——瓦罕走廊,並在《佛國記》中這樣記載道:"人骨以標行路。"
瓦罕走廊是鮮少有人知道的中國邊境
不錯,從古至今,瓦罕走廊便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山谷,無論從它的地形地貌還是地理位置、歷史來看。
"走廊"在地理學術中的概念一般指的是兩側均被山川、河流或其他各種障礙阻隔而形成的一種狹長地帶。
瓦罕走廊從地理上分析只是一條長達400公裡、跨越東西的狹長地帶,其南北最寬的區域有七十多公裡,而最狹窄的部分僅十五公裡。
瓦罕走廊全長近四分之三的區域都位於阿富汗境內,而剩餘四分之一位於中國邊境。瓦罕走廊可以說是鮮少有人知道的中國邊境,是中國陸路通往阿富汗的唯一通道。
瓦罕走廊西起帕米爾河,帕米爾河是阿姆河上有噴赤河的支流之一;東部毗鄰我國的新疆地區,臨近我國境內著名的314國道,和中國新疆塔什庫爾塔吉克縣有將近九十二公裡的直接交界;而其北部又是蘇聯曾經的加盟國——塔吉克斯坦;南部則為"清真之國"巴基斯坦。
在清朝以前都是中國的領土
作為古絲綢之路的一部分,瓦罕走廊連接了華夏文明和印度文明,也肩負著歐洲文明和波斯文明的交流。早在東晉,法顯就曾經歷經瓦罕走廊,而在公元627年,唐玄奘西行奔赴天竺那爛陀寺時也往返路過瓦罕走廊。
公元747年,為了打通絲綢之路,唐朝派遣騎兵從瓦罕走廊進攻當時的小勃律國。不過,隨著瓦罕走廊一帶開始被吐蕃、大食國等佔領,瓦罕走廊又開始退出唐朝的疆域。
事實上,瓦罕走廊及帕米爾高原在清朝以前都是中國的領土。唐朝時期,帕米爾就在中國"蔥嶺守捉"的管轄範圍內。
而在乾隆時期,清政府更是早已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亂及準噶爾部,在帕米爾地區駐軍鎮守,採取有效管轄,這更是代表帕米爾在中國版圖裡的法律效應。
不過,俄國也看重了瓦罕走廊處於四國交界的地理位置,在19世紀80年代,俄國就早已經為侵佔帕米爾做出軍事準備。
19世紀末,沙俄不斷向各地進行侵略擴張,當時清朝政府也曾在關於瓦罕走廊所在帕米爾高原的歸屬問題上同沙俄進行爭奪。
清政府衰敗,清朝的軍隊實力早已經走向下坡路,面對當時俄國軍隊強勢的進攻,清軍很快便處於弱勢,漸漸退出到色勒庫爾山脈以東。而1893年,俄國對清軍更是不屑一顧,直接同其他幾個國家瓜分了帕米爾高原。
英國也不甘落後,力求爭奪阿富汗所在的中亞內陸地區。英國和俄國兩國之間為了避免正面交鋒,兩國在1895年籤訂條約,設立一個"緩衝地帶"作為兩國之間關於帕米爾地區的勢力分界,將瓦罕走廊設為俄國及英國兩國之間的緩衝區。
清政府當時國力不濟,並沒有任何話語權,只剩下被挑剩的塔敦巴,此後塔敦巴開始作為中國新疆與阿富汗瓦罕走廊、塔吉克斯坦交界的地區。
1963年,我國派出專門人員與阿富汗方進行交涉,兩國最後協商意見達成統一,正式籤訂了兩國的邊界條約。確定瓦罕走廊是兩國共同認定、是不存在爭議的國界線。
儘管瓦罕走廊已經成為了阿富汗的領土,但是,實際上,阿富汗一直在英國和俄國這兩隻猛獸之間夾縫求生,在當年英國和俄國劃定自己國家國界的時候並不具備任何自主權。
阿富汗當時的國王阿卜杜拉正面臨國內嚴峻的政治形勢和矛盾衝突,為了讓阿卜杜拉心甘情願收下瓦罕走廊,英國政府主動提出贈送一百八十五萬盧比給阿卜杜拉。
整個阿富汗最為貧瘠的地區
瓦罕走廊作為陸地邊境,享受著兩大之最。首先,瓦罕走廊海拔高達4900米,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陸地邊境,每年除了六月、七月、八月這三個月份以外,整個瓦罕走廊基本都被大雪覆蓋。
再者,中國新疆地區時區採用東八區,而阿富汗則採用喀布爾特色的東四點五時區,中國和阿富汗兩國存在近三個半時區,因此瓦罕走廊也可以說是全世界時差最懸殊的陸地邊境。
作為氣候惡劣、常年大雪封山、地勢複雜的荒漠高原,瓦罕走廊基本不存在耕地,不適合人類生存,人跡罕至。
不過,在這樣險惡的自然環境下,瓦罕走廊周邊還是居住著部分遊牧部落的瓦罕族人,瓦罕族人大部分散居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中國新疆瓦罕走廊附近的崇山峻岭中,在不同國家他們有著不同的名字。
在中國,瓦罕族人被稱為"塔吉克人",但是實際上,這些居住在瓦罕走廊的"塔吉克人"無論是文化、信仰還是語言都和傳統的塔吉克人不同。
這些遊牧的瓦罕人大部分分布在兩個地方——大帕米爾和小帕米爾。作為整個阿富汗最為貧瘠的地區,瓦罕走廊資源匱乏,缺乏醫療衛生條件和教育條件,貧窮且幾乎與世隔絕。
在瓦罕走廊地區的冬季,氣溫甚至會下降至零下40度。由於瓦罕走廊天氣變化莫測,海拔高,植被稀缺,當地人就連生活的樹木也很難找尋,往往只能使用牲畜的糞便生火。
而牲畜又可以說是瓦罕走廊食物的主要來源,瓦罕走廊地區的人民除了噴赤河打漁獲取食物,一般都是以犛牛產品為食物。在瓦罕走廊或者說整個阿富汗,阿富汗的貨幣阿富汗尼是不值錢的。
在瓦罕走廊更是如此,一頭羊或者一頭牛的價值無法用阿富汗尼來衡量,羊可以拿來製作羊毛,牛可以製成奶酪和奶油、牛奶。
瓦罕走廊地區基本沒有醫生,醫療衛生條件十分堪憂。除了一輛廢棄多年的醫療車偶爾會裝載過期醫療器材和藥品以外,這裡連醫院都沒有。
據統計,在瓦罕地區每年會有三分之一的婦女因為懷孕難產而死,而能夠順利出生的孩子也有將近百分之五十三的孩子會夭折。
大多數的瓦罕人都不識字,而現如今瓦罕的教師大多都是塔吉克人,只教授達裡波斯語。
發展瓦罕走廊對中國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瓦罕走廊雖然環境惡劣,但是其在經濟合作,以及區域一體化等方面還是具有一定的潛力,能夠帶來一定的價值。
中亞五國及亞塞拜然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而哈薩克斯坦、阿富汗又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和礦產。阿富汗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及銅儲量最大的國家,除此之外中亞五國包括亞塞拜然擁有將近7.5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而哈薩克斯坦不但擁有天然氣,還具備兩百二十億桶的石油。
瓦罕走廊作為與中國及其他幾個資源豐富的中亞國家交界處,實際上是可以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來增強其區域連通性的。
一旦瓦罕走廊實現了它的區域連通性,它將可以作為大部分資源貿易的中轉路線。這不但會促進中國及中亞五國、阿富汗、巴基斯坦、亞塞拜然區域一體化,還將會對全球產生巨大的社會、政治、經濟撼動。
然而,憂患參半,儘管瓦罕走廊的發展將給中國的貿易、阿富汗等國帶來諸多好處,但是出於阿富汗境內複雜的政治形勢及現狀,發展瓦罕走廊對中國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中國將面臨許多不定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