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罕走廊:阿富汗與我國唯一的通道,清朝前曾是中國領土

2021-01-21 騰訊網

東晉僧人法顯曾經在公元399年,就沿著古絲綢之路西行路過阿富汗與中國交界——瓦罕走廊,並在《佛國記》中這樣記載道:"人骨以標行路。"

瓦罕走廊是鮮少有人知道的中國邊境

不錯,從古至今,瓦罕走廊便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山谷,無論從它的地形地貌還是地理位置、歷史來看。

"走廊"在地理學術中的概念一般指的是兩側均被山川、河流或其他各種障礙阻隔而形成的一種狹長地帶。

瓦罕走廊從地理上分析只是一條長達400公裡、跨越東西的狹長地帶,其南北最寬的區域有七十多公裡,而最狹窄的部分僅十五公裡。

瓦罕走廊全長近四分之三的區域都位於阿富汗境內,而剩餘四分之一位於中國邊境。瓦罕走廊可以說是鮮少有人知道的中國邊境,是中國陸路通往阿富汗的唯一通道。

瓦罕走廊西起帕米爾河,帕米爾河是阿姆河上有噴赤河的支流之一;東部毗鄰我國的新疆地區,臨近我國境內著名的314國道,和中國新疆塔什庫爾塔吉克縣有將近九十二公裡的直接交界;而其北部又是蘇聯曾經的加盟國——塔吉克斯坦;南部則為"清真之國"巴基斯坦。

在清朝以前都是中國的領土

作為古絲綢之路的一部分,瓦罕走廊連接了華夏文明和印度文明,也肩負著歐洲文明和波斯文明的交流。早在東晉,法顯就曾經歷經瓦罕走廊,而在公元627年,唐玄奘西行奔赴天竺那爛陀寺時也往返路過瓦罕走廊。

公元747年,為了打通絲綢之路,唐朝派遣騎兵從瓦罕走廊進攻當時的小勃律國。不過,隨著瓦罕走廊一帶開始被吐蕃、大食國等佔領,瓦罕走廊又開始退出唐朝的疆域。

事實上,瓦罕走廊及帕米爾高原在清朝以前都是中國的領土。唐朝時期,帕米爾就在中國"蔥嶺守捉"的管轄範圍內。

而在乾隆時期,清政府更是早已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亂及準噶爾部,在帕米爾地區駐軍鎮守,採取有效管轄,這更是代表帕米爾在中國版圖裡的法律效應。

不過,俄國也看重了瓦罕走廊處於四國交界的地理位置,在19世紀80年代,俄國就早已經為侵佔帕米爾做出軍事準備。

19世紀末,沙俄不斷向各地進行侵略擴張,當時清朝政府也曾在關於瓦罕走廊所在帕米爾高原的歸屬問題上同沙俄進行爭奪。

清政府衰敗,清朝的軍隊實力早已經走向下坡路,面對當時俄國軍隊強勢的進攻,清軍很快便處於弱勢,漸漸退出到色勒庫爾山脈以東。而1893年,俄國對清軍更是不屑一顧,直接同其他幾個國家瓜分了帕米爾高原。

英國也不甘落後,力求爭奪阿富汗所在的中亞內陸地區。英國和俄國兩國之間為了避免正面交鋒,兩國在1895年籤訂條約,設立一個"緩衝地帶"作為兩國之間關於帕米爾地區的勢力分界,將瓦罕走廊設為俄國及英國兩國之間的緩衝區。

清政府當時國力不濟,並沒有任何話語權,只剩下被挑剩的塔敦巴,此後塔敦巴開始作為中國新疆與阿富汗瓦罕走廊、塔吉克斯坦交界的地區。

1963年,我國派出專門人員與阿富汗方進行交涉,兩國最後協商意見達成統一,正式籤訂了兩國的邊界條約。確定瓦罕走廊是兩國共同認定、是不存在爭議的國界線。

儘管瓦罕走廊已經成為了阿富汗的領土,但是,實際上,阿富汗一直在英國和俄國這兩隻猛獸之間夾縫求生,在當年英國和俄國劃定自己國家國界的時候並不具備任何自主權。

阿富汗當時的國王阿卜杜拉正面臨國內嚴峻的政治形勢和矛盾衝突,為了讓阿卜杜拉心甘情願收下瓦罕走廊,英國政府主動提出贈送一百八十五萬盧比給阿卜杜拉。

整個阿富汗最為貧瘠的地區

瓦罕走廊作為陸地邊境,享受著兩大之最。首先,瓦罕走廊海拔高達4900米,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陸地邊境,每年除了六月、七月、八月這三個月份以外,整個瓦罕走廊基本都被大雪覆蓋。

再者,中國新疆地區時區採用東八區,而阿富汗則採用喀布爾特色的東四點五時區,中國和阿富汗兩國存在近三個半時區,因此瓦罕走廊也可以說是全世界時差最懸殊的陸地邊境。

作為氣候惡劣、常年大雪封山、地勢複雜的荒漠高原,瓦罕走廊基本不存在耕地,不適合人類生存,人跡罕至。

不過,在這樣險惡的自然環境下,瓦罕走廊周邊還是居住著部分遊牧部落的瓦罕族人,瓦罕族人大部分散居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中國新疆瓦罕走廊附近的崇山峻岭中,在不同國家他們有著不同的名字。

在中國,瓦罕族人被稱為"塔吉克人",但是實際上,這些居住在瓦罕走廊的"塔吉克人"無論是文化、信仰還是語言都和傳統的塔吉克人不同。

這些遊牧的瓦罕人大部分分布在兩個地方——大帕米爾和小帕米爾。作為整個阿富汗最為貧瘠的地區,瓦罕走廊資源匱乏,缺乏醫療衛生條件和教育條件,貧窮且幾乎與世隔絕。

在瓦罕走廊地區的冬季,氣溫甚至會下降至零下40度。由於瓦罕走廊天氣變化莫測,海拔高,植被稀缺,當地人就連生活的樹木也很難找尋,往往只能使用牲畜的糞便生火。

而牲畜又可以說是瓦罕走廊食物的主要來源,瓦罕走廊地區的人民除了噴赤河打漁獲取食物,一般都是以犛牛產品為食物。在瓦罕走廊或者說整個阿富汗,阿富汗的貨幣阿富汗尼是不值錢的。

在瓦罕走廊更是如此,一頭羊或者一頭牛的價值無法用阿富汗尼來衡量,羊可以拿來製作羊毛,牛可以製成奶酪和奶油、牛奶。

瓦罕走廊地區基本沒有醫生,醫療衛生條件十分堪憂。除了一輛廢棄多年的醫療車偶爾會裝載過期醫療器材和藥品以外,這裡連醫院都沒有。

據統計,在瓦罕地區每年會有三分之一的婦女因為懷孕難產而死,而能夠順利出生的孩子也有將近百分之五十三的孩子會夭折。

大多數的瓦罕人都不識字,而現如今瓦罕的教師大多都是塔吉克人,只教授達裡波斯語。

發展瓦罕走廊對中國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瓦罕走廊雖然環境惡劣,但是其在經濟合作,以及區域一體化等方面還是具有一定的潛力,能夠帶來一定的價值。

中亞五國及亞塞拜然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而哈薩克斯坦、阿富汗又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和礦產。阿富汗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及銅儲量最大的國家,除此之外中亞五國包括亞塞拜然擁有將近7.5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而哈薩克斯坦不但擁有天然氣,還具備兩百二十億桶的石油。

瓦罕走廊作為與中國及其他幾個資源豐富的中亞國家交界處,實際上是可以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來增強其區域連通性的。

一旦瓦罕走廊實現了它的區域連通性,它將可以作為大部分資源貿易的中轉路線。這不但會促進中國及中亞五國、阿富汗、巴基斯坦、亞塞拜然區域一體化,還將會對全球產生巨大的社會、政治、經濟撼動。

然而,憂患參半,儘管瓦罕走廊的發展將給中國的貿易、阿富汗等國帶來諸多好處,但是出於阿富汗境內複雜的政治形勢及現狀,發展瓦罕走廊對中國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中國將面臨許多不定的危險。

相關焦點

  • 瓦罕走廊:阿富汗和我國的唯一通道,一個註定不平凡的山谷
    提到「瓦罕走廊」,大家定會有些許印象,在初中的地理課上老師在講述中國邊境時,一定會提到它,它是我國和阿富汗唯一的陸路通道,從它歷經的歷史來看,就註定了這個山谷不平凡。說到走廊,大家的第一反應應該就是我們所說的建築中的走廊,在地理上「走廊」實則是指被河流、山川或者是自然界中其他的不可抗力因素所阻礙而形成的狹長地帶。
  • 瓦罕走廊是中國與阿富汗唯一連接,對中國意義非凡,為何沒修公路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瓦罕走廊是一條東西狹長的地區,又被稱為阿富汗走廊。這條走廊右邊是中國,左邊是阿富汗,上下兩邊則是帕米爾高原南端和興都庫什山脈北段,瓦罕走廊就被夾在這兩個國家和兩處高地之間。瓦罕走廊原本是中國的領土,是古絲綢之路的一部分,也是華夏文明和印度中亞文明交流的通道,東晉高僧法顯、大唐高僧玄奘和西域佛經漢譯創始人安西高都曾經過這裡去印度研究佛法,大唐軍隊也曾穿越此地幫助藩國平定叛亂。
  • 一條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陸地邊境線——中國、阿富汗瓦罕走廊邊境
    瓦罕走廊,又稱阿富汗走廊、瓦罕帕米爾,是阿富汗巴達赫尚省至中國新疆的呈東西向的狹長地帶,位於帕米爾高原南端和興都庫什山脈北東段之間的一個山谷,自古就是一條重要的交通通道,是古絲綢之路經過之處。張騫出使西域、法顯西行求佛、玄奘西天取經等歷史上進行文化交流的大師們都曾經取道此地。它是華夏文明與印度文明、中亞文明、波斯文明和歐洲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 瓦罕走廊是如何形成的
    瓦罕走廊是阿富汗巴達赫尚省至中國新疆的呈東西向的狹長地帶,位於帕米爾高原南端和興都庫什山脈北東段之間的一個山谷:西起阿姆河上遊的噴赤河及其支流帕米爾河,東接我國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整個走廊東西長約400公裡,南北最窄處僅15公裡,最寬處約75公裡。中阿兩國在狹長的瓦罕走廊東端相毗鄰,邊界線只有92公裡。 瓦罕走廊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東、南兩面地勢較高,西、北部地勢較低。
  • 瓦罕走廊對於我國到底有多重要?中西亞的咽喉,中國的「西大門」
    在今阿富汗阿姆河上遊到我國新疆維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一帶,有一條長約400公裡,寬75到15公裡左右的狹長地帶,因該地帶地形東西長、南北窄,宛如一條東西方向的狹長走廊,故得名為「瓦罕走廊」。「瓦罕走廊」對於中國到底有多重要?
  • 阿富汗的「瓦罕走廊」有什麼戰略價值嗎?該不該利用?
    瓦罕走廊全段原本都屬於我國,但在近代史上被英俄等國強行切斷,並將其中一大段走廊划進了阿富汗的領土中,目前也只有不到100公裡的路段還處於我國領土內。 請問這300公裡是否包括中國境內那近100公裡? 美國曾要求中國開通瓦罕走廊用於阿富汗反恐,但中國堅決拒絕了,因為我們看清了美國的狼子野心,他們是想用這條走廊將阿富汗境內的恐怖分子趕到中國境內
  • 我國進入阿富汗的瓦罕走廊高清地圖及其現狀
    瓦罕走廊又稱阿富汗走廊、瓦罕帕米爾,是阿富汗巴達赫尚省至中國新疆的呈東西向的狹長地帶西起阿姆河上遊的噴赤河及其支流帕米爾河,東接我國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整個走廊東西長約300公裡,南北最窄處僅15公裡,最寬處約75公裡。中阿兩國在狹長的瓦罕走廊東端相毗鄰,邊界線只有92公裡。
  • 瓦罕走廊:阿富汗的隱秘天堂
    據稱,近日Badakhshan省議會向阿富汗政府急報,ISIS要在該省建立根據地。其實早在今年2月,阿富汗媒體已報導說,北昆都士省省長稱ISIS正在大量湧入Badakhshan等地,建立恐怖分子訓練基地,以便在包括Badakhshan省的阿富汗東北部地區開展恐怖活動。如報導屬實、ISIS得逞,與我國新疆接壤的瓦罕走廊也會落入ISIS的勢力範圍。
  • 連接中亞和西亞的瓦罕走廊,中國為什麼不建設?原因讓人意想不到
    在亞洲中部,有著這麼一條特殊而又重要的走廊被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中國,巴基斯坦所包圍是連接中亞和西亞之間的重要交流通道今天三哥就來結合地圖帶大家看看這塊曾經屬於我們的重要走廊瓦罕走廊是從阿富汗巴達赫尚省至我國新疆地區是一條東西向的狹長走廊,長約300公裡,南北最窄處僅有15公裡最寬處75公裡
  • 阿富汗伸出的一隻觸手,和我國接壤,瓦罕走廊是怎樣形成的?
    ,距離我國有上百公裡,但說起來,有一處特殊而又重要的通道,也讓阿富汗和我國有了接壤的機會。這個狹長的通道,就像是阿富汗伸出的一隻觸手,讓中阿兩國間有所聯繫。這就是瓦罕走廊,那麼它是怎樣形成的呢?  地圖上看,瓦罕走廊被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我國包圍,全長四百多公裡,有一百多公裡在我國境內,而寬度,最寬也只有75公裡左右,最窄處甚至只有15公裡左右,呈現出一個狹長的形狀。
  • 走進中國西部邊境軍事禁區——神秘的瓦罕走廊
    雖然該消息最後未得到證實,卻將瓦罕走廊這個位於中國西北邊陲的軍事禁區放到了聚光燈下。那麼,瓦罕走廊裡到底有什麼?它為什麼被稱為中國最複雜邊境?五一假期期間,環球網組織了一支特別報導團遠赴南疆,實地探訪神秘的瓦罕走廊。
  • 瓦罕走廊——被遺忘的古絲綢之路
    隱秘而堅韌的通道瓦罕走廊,位於帕米爾高原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這段全長三百多公裡的土地,是從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到鄰國阿富汗境內,從東至西的一段狹長谷地,被譽為「東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公元629年,玄奘花了七天七夜穿過瓦罕走廊。他在離開塔什庫爾幹之後進入瓦罕走廊,河流沿線山頂上矗立的古堡曾令他驚嘆不已。時至今日,一些古堡仍聳立在噴赤河對岸塔吉克斯坦境內。
  • 瓦罕走廊【一】
    這條橫亙在帕米爾高原上的「天路」,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與貿易的重要通道,也是古往今來兵家必爭之地,更是我國與阿富汗之間的唯一陸上通道。它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國接壤,素有「雞鳴四國走廊」之稱。藍天、白雲、雪山、牧場,仙境般地瓦罕走廊;戍邊、守防、執勤、站崗,鋼鐵般地邊關衛士。
  • 瓦罕走廊——被遺忘的古絲綢之路
    隱秘而堅韌的通道瓦罕走廊,位於帕米爾高原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這段全長三百多公裡的土地,是從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到鄰國阿富汗境內,從東至西的一段狹長谷地,被譽為「東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從歷史深處走來的神秘古道在遙遠的過去,帕米爾橫亙在印度文明、中亞文明、西亞文明、歐洲文明和中國的華夏文明中間,阻礙了文明之間的交流。自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以後,絲綢之路在瓦罕走廊鋪展開來,這裡轉而成為中國西域與中亞和南亞交流的通道。從此高山可以逾越,幾大文明的對話也徹底改變了人類歷史的敘事軌跡。
  • 逃難到阿富汗,被封閉的吉爾吉斯人,被遺忘的瓦罕走廊
    自從張騫打通了東西方往來的通道——絲綢之路,瓦罕走廊逐漸成為了喀什到撒馬爾罕的重要通道。一千多年後絲綢之路逐漸式微,被崇山峻岭包圍的瓦罕走廊就被困在各國的國界線之中,成一道外界無法觸及的真空地帶。甚至極端分子掃蕩阿富汗時,大山為瓦罕走廊提供了庇護,沒有戰爭 ,連塔利班都不曾涉足。
  • 中國與阿富汗之間,有一條神秘通道,該通道為何獲得高度關注
    中國和阿富汗之間,有一條狹窄的通道,叫做「瓦罕走廊」。這條走道在古代曾發揮重要的作用,今天依然有人惦記,想借去用。那麼,這條神秘的通道是怎樣的呢?其中的「蔥嶺」指的就是現在的帕米爾高原,南道就是如今的瓦罕走廊。另外,在《大唐西域記》中,也對瓦罕走廊有詳盡的記載。在盛唐時期,唐朝的軍隊就曾沿著這條通道,揮師印度。當年高仙芝率領唐軍攻下的小勃律國,就位於今天的克什米爾地區。後來,大食國和吐蕃相繼崛起,削弱了唐朝對瓦罕走廊的控制,中原王朝也隨即退出了對該地區的控制。
  • 中國與阿富汗接壤的神秘地帶,一處人跡罕至的禁區,來過的人不多
    中國與阿富汗的邊境線長約92公裡,可能是中國與交界的國家中最短的邊境線了。從中國邊境線上進入阿富汗境內就是一條狹長的通道了,這條通道叫做瓦罕走廊,全長300公裡,不過,平時是人跡罕至,幾乎沒什麼人走,相信你也不敢走。
  • 阿富汗竟然和中國接壤?
    阿富汗,全稱阿富汗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是位於亞洲中部的內陸國家。在看到中國地圖的時候,大家可能會看到在新疆和西藏西部,阿富汗是通過一塊特別狹窄的土地和中國接壤。(1)瓦罕走廊的來源瓦罕走廊的阿富汗地帶是1895年英國和俄國劃定的英(英屬印度)俄隔離帶、緩衝區,送給阿富汗。該領土及帕米爾高原本來是清朝的,面對英俄劃界事件,清朝政府向英、俄進行了抗議和交涉,但是沒有交涉成功。
  • 瓦罕走廊告急?
    據稱,近日Badakhshan省議會向阿富汗政府急報,ISIS要在該省建立根據地。其實早在今年2月,阿富汗媒體已報導說,北昆都士省省長稱ISIS正在大量湧入Badakhshan等地,建立恐怖分子訓練基地,以便在包括Badakhshan省的阿富汗東北部地區開展恐怖活動。如報導屬實、ISIS得逞,與我國新疆接壤的瓦罕走廊也會落入ISIS的勢力範圍。
  • 《環球時報》記者組在瓦罕走廊感受中國邊防
    瓦罕走廊裡有多座這樣的橋,據當地人講,玄奘當年就是從三號橋附近的山口走回了大唐。 劉洋攝排依克邊防派出所守衛著瓦罕走廊中國段的大門,圖為該所維族幹警。點擊進入專題:環球網赴瓦罕走廊特別報導編者按:「古道倚長劍,邊關掃西風」。在瓦罕走廊這個神秘的中國西北軍事禁區,寫在某軍營牆上的這句話訴說著戍邊軍人的豪邁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