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罕走廊對於我國到底有多重要?中西亞的咽喉,中國的「西大門」

2020-11-19 史韻丶

在今阿富汗阿姆河上遊到我國新疆維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一帶,有一條長約400公裡,寬75到15公裡左右的狹長地帶,因該地帶地形東西長、南北窄,宛如一條東西方向的狹長走廊,故得名為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對於中國到底有多重要?

瓦罕走廊地圖


「瓦罕走廊」的地理位置

首先,「瓦罕走廊」是一條連接東亞與中亞的大動脈,名副其實的咽喉所在,兩邊有險要寒冷的帕米爾高原與興都庫什山脈,終年積雪覆蓋、崎嶇難行,是雪豹等喜寒類珍惜動物的棲息地,也是名副其實的無人區。

其次,「瓦罕走廊」平均海拔為4000米以上,每年除夏季6、7、8三月可以通行之外,其餘時間均是大雪封山,難以通過。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商人學者葬身於此。

瓦罕走廊地形圖1


「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四顧茫茫,莫測所之,唯視日以準東西,人骨以標行路」。 ——《佛國記》

所以說,想要穿過新疆到達阿富汗,只有一條路——穿越「瓦罕走廊」。平常時期尚且如此,更何況戰爭年代,只要堵住「瓦罕走廊」的進出口,就等於扼住了東亞同中西亞、歐洲的咽喉。

瓦罕走廊地形圖2


歷史上的「瓦罕走廊」

另一方面,「瓦罕走廊」南部毗鄰巴基斯坦以及「巴控克什米爾」地區,是中國進入中亞與南亞的重要通道。而「克什米爾」又是「印巴衝突」的核心地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帕米爾高原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從法顯西進求佛到玄奘取經,走的都是同一條路線:出河西走廊、經過新疆,穿越「瓦罕走廊」出口明鐵蓋山口,南下到達印度。

瓦罕走廊地形圖3


唐朝名將高仙芝在徵服西域之後,於今天的帕米爾西端設置「蔥嶺守捉使」進行管理;公元1759年,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統一天山南北之後,在帕米爾高原設置界碑,並常年派兵駐守。

然而到了晚清時期,清政府自顧不暇,帕米爾一帶開始成為英俄勢力的滲透區域,並於1895年籤訂《關於帕米爾地區勢力範圍的協議》,將帕米爾高原盡數瓜分。

左宗棠收復新疆


亞洲咽喉與中國的「西大門」

上世紀90年代,阿富汗國內戰爭不斷,以塔利班為主體的武裝組織控制了百分之九十的國土,阿屬瓦罕走廊歸於北方聯盟。

縱觀中國歷史數千年風雲歷程,「瓦罕走廊」一直都是中國西域通往中西南亞乃至歐洲地區的重要通道,是名副其實的「陸上咽喉」,哪怕在如今海洋交通發展空前的局面下,「瓦罕走廊」的重要程度同樣不遑多讓,是我國真正意義上的「西大門」。

相關焦點

  • 瓦罕走廊【一】
    這條橫亙在帕米爾高原上的「天路」,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與貿易的重要通道,也是古往今來兵家必爭之地,更是我國與阿富汗之間的唯一陸上通道。中阿兩國在狹長的瓦罕走廊東端相毗鄰,邊界線只有92.45公裡。瓦罕河由西向東流160公裡後,在當地主要村莊卡勒尼亞茲貝格,附近注入帕米爾河。
  • 走進中國西部邊境軍事禁區——神秘的瓦罕走廊
    雖然該消息最後未得到證實,卻將瓦罕走廊這個位於中國西北邊陲的軍事禁區放到了聚光燈下。那麼,瓦罕走廊裡到底有什麼?它為什麼被稱為中國最複雜邊境?五一假期期間,環球網組織了一支特別報導團遠赴南疆,實地探訪神秘的瓦罕走廊。
  • 瓦罕走廊是如何形成的
    瓦罕走廊是阿富汗巴達赫尚省至中國新疆的呈東西向的狹長地帶,位於帕米爾高原南端和興都庫什山脈北東段之間的一個山谷:西起阿姆河上遊的噴赤河及其支流帕米爾河,東接我國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整個走廊東西長約400公裡,南北最窄處僅15公裡,最寬處約75公裡。中阿兩國在狹長的瓦罕走廊東端相毗鄰,邊界線只有92公裡。 瓦罕走廊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東、南兩面地勢較高,西、北部地勢較低。
  • 瓦罕走廊:阿富汗與我國唯一的通道,清朝前曾是中國領土
    東晉僧人法顯曾經在公元399年,就沿著古絲綢之路西行路過阿富汗與中國交界——瓦罕走廊,並在《佛國記》中這樣記載道:"人骨以標行路。" 瓦罕走廊從地理上分析只是一條長達400公裡、跨越東西的狹長地帶,其南北最寬的區域有七十多公裡,而最狹窄的部分僅十五公裡。
  • 瓦罕走廊——被遺忘的古絲綢之路
    隱秘而堅韌的通道瓦罕走廊,位於帕米爾高原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這段全長三百多公裡的土地,是從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到鄰國阿富汗境內,從東至西的一段狹長谷地,被譽為「東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在古代,自張騫鑿空西域以來,因北方有強大的匈奴部落威脅,東西方文明的交流須靠翻越帕米爾高原才能實現,而瓦罕走廊地勢較其他平坦,因此成為了連接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如今,瓦罕走廊在中國境內長度約100公裡。這裡土地貧瘠,多暴風雪災,千年來荒蕪人跡,至今是地球上最難生存、最為貧困的地區之一。
  • 瓦罕走廊——被遺忘的古絲綢之路
    隱秘而堅韌的通道瓦罕走廊,位於帕米爾高原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這段全長三百多公裡的土地,是從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到鄰國阿富汗境內,從東至西的一段狹長谷地,被譽為「東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在古代,自張騫鑿空西域以來,因北方有強大的匈奴部落威脅,東西方文明的交流須靠翻越帕米爾高原才能實現,而瓦罕走廊地勢較其他平坦,因此成為了連接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如今,瓦罕走廊在中國境內長度約100公裡。這裡土地貧瘠,多暴風雪災,千年來荒蕪人跡,至今是地球上最難生存、最為貧困的地區之一。
  • 瓦罕走廊:阿富汗和我國的唯一通道,一個註定不平凡的山谷
    提到「瓦罕走廊」,大家定會有些許印象,在初中的地理課上老師在講述中國邊境時,一定會提到它,它是我國和阿富汗唯一的陸路通道,從它歷經的歷史來看,就註定了這個山谷不平凡。說到走廊,大家的第一反應應該就是我們所說的建築中的走廊,在地理上「走廊」實則是指被河流、山川或者是自然界中其他的不可抗力因素所阻礙而形成的狹長地帶。
  • 連接中亞和西亞的瓦罕走廊,中國為什麼不建設?原因讓人意想不到
    在亞洲中部,有著這麼一條特殊而又重要的走廊被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中國,巴基斯坦所包圍是連接中亞和西亞之間的重要交流通道今天三哥就來結合地圖帶大家看看這塊曾經屬於我們的重要走廊瓦罕走廊是從阿富汗巴達赫尚省至我國新疆地區是一條東西向的狹長走廊,長約300公裡,南北最窄處僅有15公裡最寬處75公裡
  • 一條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陸地邊境線——中國、阿富汗瓦罕走廊邊境
    瓦罕走廊,又稱阿富汗走廊、瓦罕帕米爾,是阿富汗巴達赫尚省至中國新疆的呈東西向的狹長地帶,位於帕米爾高原南端和興都庫什山脈北東段之間的一個山谷,自古就是一條重要的交通通道,是古絲綢之路經過之處。張騫出使西域、法顯西行求佛、玄奘西天取經等歷史上進行文化交流的大師們都曾經取道此地。它是華夏文明與印度文明、中亞文明、波斯文明和歐洲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 《環球時報》記者組在瓦罕走廊感受中國邊防
    瓦罕走廊裡有多座這樣的橋,據當地人講,玄奘當年就是從三號橋附近的山口走回了大唐。 劉洋攝排依克邊防派出所守衛著瓦罕走廊中國段的大門,圖為該所維族幹警。點擊進入專題:環球網赴瓦罕走廊特別報導編者按:「古道倚長劍,邊關掃西風」。在瓦罕走廊這個神秘的中國西北軍事禁區,寫在某軍營牆上的這句話訴說著戍邊軍人的豪邁情懷。
  • 瓦罕走廊是中國與阿富汗唯一連接,對中國意義非凡,為何沒修公路
    在一千多年前,唐朝高僧玄奘遊歷數年,從那爛陀寺取得真經,然後從巴基斯坦北上,在阿富汗處走過一條人跡罕至的百裡走廊,以看日辨東西,以人骨標行路,走過此處之後再進入塔裡木盆地回到故國長安。在一千年後的2009年,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想要向中國借用這條玄奘走過的走廊,他們希望通過這條走廊開闢從中國向阿富汗進行補給的新路線,為在阿富汗駐留的美國大兵提供後勤服務,支援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爭。
  • 解讀神秘的瓦罕走廊(圖)
    作為古絲綢之路的一部分,著名的瓦罕走廊在古代就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與貿易的重要通道。晉朝僧人法顯從長安出發西行求佛,唐代玄奘取經東歸之路都曾途經瓦罕走廊……  走進瓦罕走廊  清晨,頂著高原的烈烈幹風,「邊關·口岸紀行」聯合採訪團的車隊從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出發,向著瓦罕走廊這條連接中國、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著名跨國通道前行。
  • 瓦罕走廊告急?
    如報導屬實、ISIS得逞,與我國新疆接壤的瓦罕走廊也會落入ISIS的勢力範圍。從地緣政治而言,瓦罕走廊是連接中國與中亞的重要通道。它北依帕米爾高原南緣與塔吉克斯坦相鄰,南傍興都庫什山脈東段與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爾相接,西起阿姆河上遊的噴赤河及其支流帕米爾河,東接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斯坦自治縣(塔縣)。
  • 逃難到阿富汗,被封閉的吉爾吉斯人,被遺忘的瓦罕走廊
    自從張騫打通了東西方往來的通道——絲綢之路,瓦罕走廊逐漸成為了喀什到撒馬爾罕的重要通道。一千多年後絲綢之路逐漸式微,被崇山峻岭包圍的瓦罕走廊就被困在各國的國界線之中,成一道外界無法觸及的真空地帶。甚至極端分子掃蕩阿富汗時,大山為瓦罕走廊提供了庇護,沒有戰爭 ,連塔利班都不曾涉足。
  • 瓦罕走廊:堅不可摧的反恐鐵壁
    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23日電題:瓦罕走廊:堅不可摧的反恐鐵壁新華社記者李坤晟、張寶印 解放軍報記者呂德勝從新疆塔什庫爾幹縣城出發,沿著314國道的中巴友誼公路一路向西,道旁的人煙很快稀疏起來。兩側光禿禿的山巖矗立在帕米爾高原上,車窗外的風景格外蒼涼。
  • 瓦罕走廊:阿富汗的隱秘天堂
    如報導屬實、ISIS得逞,與我國新疆接壤的瓦罕走廊也會落入ISIS的勢力範圍。從地緣政治而言,瓦罕走廊是連接中國與中亞的重要通道。它北依帕米爾高原南緣與塔吉克斯坦相鄰,南傍興都庫什山脈東段與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爾相接,西起阿姆河上遊的噴赤河及其支流帕米爾河,東接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斯坦自治縣(塔縣)。
  • 阿富汗的「瓦罕走廊」有什麼戰略價值嗎?該不該利用?
    多看歷史,多看地理 瓦罕走廊既然是中國的為何不能完整的收復回來?還居然阿富汗300公裡,而我方只有近100公裡面積?如不能完整收復也應平分這近400公裡的該走廊的。 整條瓦罕走廊呈現東西走向,總長約300多公裡。
  • 外媒丨瓦罕走廊,「一帶一路」的潛力股
    瓦罕走廊(Wakhan Corridor)海拔5400米,位於阿富汗東北部巴達赫尚省,與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中國接壤。它長約350公裡,寬13公裡,北側是帕米爾高原,南側是喀喇崑崙山脈。1893年,阿富汗和英國達成協議,把瓦罕走廊作為英屬印度和沙俄之間的緩衝區。
  • 阿富汗伸出的一隻觸手,和我國接壤,瓦罕走廊是怎樣形成的?
    阿富汗的主體部分,距離我國有上百公裡,但說起來,有一處特殊而又重要的通道,也讓阿富汗和我國有了接壤的機會。這個狹長的通道,就像是阿富汗伸出的一隻觸手,讓中阿兩國間有所聯繫。這就是瓦罕走廊,那麼它是怎樣形成的呢?
  • 中國與阿富汗之間,有一條神秘通道,該通道為何獲得高度關注
    中國和阿富汗之間,有一條狹窄的通道,叫做「瓦罕走廊」。這條走道在古代曾發揮重要的作用,今天依然有人惦記,想借去用。那麼,這條神秘的通道是怎樣的呢?它西起阿姆河上遊的噴赤河及其支流帕米爾河,東接中國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南鄰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爾,北邊是塔吉克斯坦。瓦罕走廊最寬處有75公裡,最窄的地方只有15公裡,延伸到中國境內有近100公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