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世界日報:巴以衝突暫停火 緣何皆稱己方勝?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泰國世界日報:巴以衝突暫停火 緣何皆稱己方勝?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各武裝派別包括哈馬斯已達成停火協議,協議於加沙當地時間21日21時北京時間22日凌晨3時開始生效。在停火協議達成至生效後,加沙城內開始了慶祝活動。  

  中新網11月26日電 泰國《世界日報》26日刊出社論指出,巴以一場相當激烈的衝突,在短短8天之後宣告結束,由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和埃及總統穆爾西在開羅籤署的一紙停火協議,發布下來,當即生效,巴以雙方都遵守停火,並互稱勝利,「皆大歡喜」結束衝突,大出人們意料之外。

  文章注意到,當巴以衝突最激烈時,美國總統歐巴馬雖在東南亞訪問,仍幾乎每天都與以色列總統內塔尼亞胡通電話。白宮官員表示,「穆爾西展現令人難以置信的建設性作為,而且極為務實」;穆爾西「扮演關鍵角色,而且完成了他在政治上不容易做的事」。

  文章指出,在整場危機中,穆爾西是力挺哈馬斯,譴責以色列的。他派總理康地爾前往加沙,這是極具象徵意義的一步,康地爾親吻一具巴勒斯坦童屍的照片刊遍開羅所有報紙的頭條。穆爾西話分兩頭,派出安全主管謝哈塔為以色列和哈馬斯傳話,謝哈塔不負使命,終使穆爾西在對立的兩造之間話語權提高。

  文章說,埃及便成為停火的「發起人」,停火兩造任何一方違約,另一造可以向埃及申訴。這是不容易扮演的角色,他的風險是,萬一協議崩潰,不管是誰之過,他的公信力必定受損,而且和以色列與哈馬斯的關係都會陷入緊張。

  文章說,加沙過去是以軍佔領區,以方「以土地換取和平」政策實行之後,將加沙交還巴勒斯坦。恰遇哈馬斯在選舉中獲勝,但執政黨巴塔赫不肯交出政權和財政,哈馬斯無法,於是進佔加沙,自立政府。這次事件,是因哈馬斯從伊朗獲得火箭,於是向以南方發射火箭,遂引起衝突。

  文章注意到,據哈馬斯稱,共向以色列發射了421枚火箭,但以方宣稱,其中84%火箭皆在空中遭到攔截擊毀。這次衝突中,巴人超過161人喪生,以人只有5人死亡。奇怪的是,在停火後雙方皆宣稱己方勝利,這是什麼道理。

  文章說,以色列方面,內塔尼亞胡正面臨明年選舉的困境,很想有一次戰爭來鞏固自己的鷹派地位,正好碰上哈馬斯火箭襲擊,於是在邊境擺出重兵,必要時越境大戰一場。如今停火令已下,對哈馬斯空襲達1500架次,殺了不少哈馬斯要人,也毀了哈馬斯辦公樓和警署,可以說也是一種「勝利」,豈不是嗎?

相關焦點

  • 以色列學者研究巴以衝突多年,感嘆「自負的文明」最易衰落
    中東地區的巴以衝突是世界上持續至今時間最長的未解決問題之一。
  • 背景資料:巴以衝突的歷史由來
    巴勒斯坦位於亞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稱迦南,包括現在的以色列、加沙、約旦河西岸和約旦。歷史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過。公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區,成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紀未,希伯萊各部落遷入巴勒斯坦,並曾先後建立希伯萊王國及以色列王國。
  • 泰國陸軍總長巴育:反對者不要抗議 國外媒體煽動衝突
    獲得泰國國王支持的泰國新的軍事統治者、陸軍總長巴育26日首次向任何反對軍事政變的人發出嚴厲警告稱,不要製造麻煩,不要批評,不要抗議,否則,國家可能將會退回到充滿動蕩和街頭暴力的日子。  報導稱,這是泰國陸軍總長巴育在軍事政變後首次在公眾場合露面,並且為其通過軍事力量接管政權辯護,他說,泰國的暴力衝突已經持續7個月,並且有愈發嚴重的傾向,泰國軍方需要站出來維持和重建社會秩序。
  • 克什米爾衝突緣何再起
    此後,抗議鋪天蓋地,此起彼伏,很快升級為暴力衝突。當局立即實行宵禁,軍警開槍鎮壓,造成多人死亡,包括軍警在內數千人受傷。  克什米爾問題再度引起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關係緊張。雙方相互指責不斷升級,顯現出全面對抗的態勢。作為南亞的兩個擁核大國,印巴對抗最後發展成為全面戰爭的可能性雖然只是1%,但目前雙方解決克什米爾爭端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 聖殿山再現巴以衝突
    10月9日,以色列警察與抗議者在位於東耶路撒冷的一個社區內發生衝突,造成多人受傷。這是抗議者向警察投擲石塊。(10月9日攝)位於耶路撒冷的聖殿山(穆斯林稱尊貴禁地)同屬猶太教和伊斯蘭教聖地。因以色列上月底限制巴勒斯坦人進入聖殿山祈禱,雙方暴力衝突9日繼續升溫。 巴勒斯坦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9日舉行示威活動抗議以色列的限制措施,得到約旦、伊朗和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聲援。 衝突再起 以色列自1967年中東戰爭後控制聖殿山所在地東耶路撒冷,此後多次與巴勒斯坦因聖殿山發生衝突。
  • 泰國「紅衫軍」願談判以避免流血衝突(圖)
    4月19日,在泰國首都曼谷是隆路附近,一名「紅衫軍」成員參加抗議活動。當天早晨,泰國軍隊進駐曼谷的主要商業和金融街是隆路。這一地區有泰國「華爾街」之稱,是政府劃定的遊行禁區。新華社發(塔納攝)泰國民間政治團體反獨裁民主聯盟支持者「紅衫軍」領導人21日說,他們願與政府經由第三方展開談判,以避免流血衝突。泰國政府當天回應,總理阿披實·維乍集瓦願意談判,前提是「紅衫軍」確保不加劇局勢緊張。
  • 西媒稱中國主持巴以和談 開始插手中東問題
    上月,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前後腳訪問北京,中國斡旋巴以問題的努力引發國際關注。法新社18日評論稱,中國正在改變以往「不插手中東問題」的立場,明確表示支持兩國方案解決以巴衝突,支持巴勒斯坦獲得完全的聯合國成員國身份。來自40多個國家、有關國際組織代表以及專家學者150多人與會。
  • 巴以衝突:「逾越節」的幸福與「土地日」的苦難
    法新社稱,30日當天的巴以衝突導致16名巴勒斯坦平民死亡,1400多人受傷,其中758人是槍傷,以色列方面無傷亡。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31日對這一衝突評論說:「祝賀我們的士兵,以色列堅定、果斷地保衛了主權與公民安全。」
  • 習近平巴基斯坦演講特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中華文化倡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中國堅持正確義利觀,幫助巴基斯坦就是幫助我們自己。  又說:  中國人民崇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一)中國的「忠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兩句出自《論語》裡的話,正是對儒家重要思想「忠恕」的最恰當解讀。
  • 伊斯蘭世界衝突不斷 三百萬穆斯林前往麥加朝聖
    中新網12月29日電 綜合媒體報導,來自世界各地近300萬穆斯林教徒已經聚集在沙特聖城麥加,參加28日開始的朝聖活動。對於大部分穆斯林教徒來說,這也是他們一生中必須完成的一次使命。朝覲者們身著潔白的長袍代表著真主安拉眾生平等。
  • 泰國局勢最新消息:封鎖曼谷引發軍事政變和內戰擔憂
    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稱,泰國的政治衝突就像披著佛教外衣的塔利班,充滿激進的鬥爭思維。這只會造成更多混亂,結果不利於這個國家。過去兩個月的衝突已造成至少8人死亡,人們擔心會出現更多流血事件,甚至引發軍隊政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3日報導說,隨著計劃實施一個月的「封鎖曼谷」示威開始,約5萬名示威者在繁忙的曼谷各大主要路口設置路障,以逼英拉下臺。示威者佔領了7個主要路口,封鎖了一處政府辦公樓。示威者稱,他們還將包圍其他政府大樓,並切斷一切政府辦公樓的水電。
  • 泰國巴真武裡府來湘招商
    本報10月16日訊(記者李偉鋒)今天,泰國巴真武裡府在長沙舉行泰國甲民武裡工業城湖南工業園招商推介會,歡迎湖南企業到泰國投資興業。巴真武裡府副省長蘇拉才·斯裡薩拉坎出席推介會,並介紹了相關政策和優惠措施。
  • 巴以衝突升級,以色列強行侵佔巴勒斯坦土地,中東各國無人吭聲
    作為中東衝突的其中一條主線,巴以衝突似乎即將要走向結束,而我們期待的結果並未到來,約旦河兩岸的最終贏家註定是以色列。就在當地時間6月28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深夜發表聲明,表示他願意在美國「中東和平新計劃」基礎上與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進行談判,以色列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
  • 防「封城」演變暴力衝突 泰國上萬軍警部署曼谷
    中新網1月9日電 據外媒報導,泰國警方8日宣布,警方將在首都曼谷部署近15000名軍警,以防止13日的「封鎖曼谷」行動演變成暴力衝突。  同時,泰國陸軍司令巴育說表示,泰國政府在原則上要為示威活動中爆發的任何暴力衝突負責,包括有人員受傷或死亡。他還說,任何政治團體都需要為暴力事件負責。
  • 以巴在阿克薩清真寺再爆衝突
    新華網社耶路撒冷9月28日電(記者範小林 楊志望)28日凌晨,以色列警察與巴勒斯坦人在位於耶路撒冷老城的阿克薩清真寺所在地再次爆發衝突。  以警方發言人說,27日夜至28日晨,巴勒斯坦人繼續在阿克薩清真寺外設置路障,並在清真寺內囤積石塊、爆竹等。
  • 巴以衝突:流淌於血液中的執念與恩仇
    在最新一個巴以停火協議達成之後,本報記者採訪了生活在衝突「最前線」的以色列青年、巴勒斯坦青年,以及中東問題研究專家,試圖捋清巴以衝突的「前世今生」。更重要的是,我們試圖與讀者朋友們一起思考:巴以衝突有沒有徹底解決的希望?希望在哪裡?——編者   丹尼爾·伯曼(Daniel Berman)出生在英國,4歲那年隨父母和兄弟遷居以色列,成為以色列人。
  • 朕:緣何成了皇帝的專屬稱呼?其實先秦時期,人人皆可稱朕
    但是「朕」緣何能夠代表第一人稱的「我」,這個隨著歷史的泯滅消磨,已經無從得知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古人確實把「朕」同「餘(予)、我、吾、印、臺」並列在6大第一人稱裡。在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同樣的,在東漢年間,有個學者叫做許慎。他所著《說文解詞》中對「朕」字也有註解。
  • 中方提出解決以巴衝突五點和平倡議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3日在與埃及外長舒凱裡舉行會談後共見記者時,發表中方解決以巴衝突五點和平倡議。  王毅表示,中國是以巴和平的堅定支持者和真心斡旋方。為儘快止戰,推動恢復和談,中方提出關於解決以巴衝突的五點和平倡議:  一、以巴雙方應從維護人民安危和地區和平出發,立即實現全面停火,包括空襲、地面軍事行動、發射火箭彈等都應停下來。任何濫用武力、造成平民傷亡的行為都不可接受,任何以暴制暴的作法都必須擯棄。  二、中方支持埃及等國家提出的停火倡議。
  • 【新鮮】以色列撤除聖殿山全部新安全措施後 巴以再起衝突
    據英國衛報報導,7月27日晚,巴勒斯坦民眾和以色列警察爆發激烈衝突,造成上百人受傷。本月14日,兩名以色列警察在耶路撒冷聖殿山遇襲身亡,以方隨後在聖殿山入口加裝金屬探測門,巴勒斯坦宗教人士認為以色列此舉意圖擴大對耶路撒冷的控制權,隨後以方這一舉動引發巴勒斯坦人持續兩個禮拜的抗議,雙方衝突共造成至少10人死亡,逾500人受傷。
  • 外交部:中方提出解決以巴衝突五點和平倡議
    外交部:中方提出解決以巴衝突五點和平倡議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04 08:40 來源: 外交部網站    當地時間8月3日,外交部長王毅在與埃及外長舒克裡舉行會談後共見記者時,發表中方解決以巴衝突五點和平倡議。   王毅表示,中國是以巴和平的堅定支持者和真心斡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