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的長城,為何是羅馬人修的?

2020-12-10 騰訊網

在今天的大不列顛島中部有一道長城自東向西將全島一分為二,其走向雖然並不完全與蘇格蘭和英格蘭的界線重合,但兩者基本上相差無幾。考慮到「聯合王國」誕生之前,英格蘭與蘇格蘭根深蒂固的矛盾和鬥爭歷史,後人很容易把這條長城想像成其中一方為防備另一方而修建的軍事設施。但實際上,在這項工程竣工之後的很多年裡,嚴格意義上的蘇格蘭與英格蘭都沒有誕生,修築這道防線的恰恰是來自歐洲大陸的羅馬人。

公元前55年和公元前54年,羅馬先後兩次跨過英吉利海峽入侵大不列顛,並最終在今英格蘭地區站穩腳跟。從不列顛島的地形來看,北方多山地而南方多平原,這樣的地理結構也是造成後來南北人民性格迥異的原因之一。羅馬人到來之後,本土的凱爾特人被驅趕至北方山區,但後者顯然不願意就此退出歷史舞臺,因此這些羅馬人口中的「野蠻人」開始了針對南方長達數百年的侵襲和騷擾。

從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的地圖來看,位於西北角落的蘇格蘭山地在羅馬龐大的疆域面前只是「滄海一粟」,因此後人很容易產生這樣的疑問:在徵服南方之後,羅馬軍團為何不乘勝北進,將凱爾特人僅剩的根據地收入囊中,反而採取修築長城這樣保守的策略來應對騷擾呢?事實上,擴張成性的羅馬人並非沒有做過類似的打算,但現實條件卻逼迫他們不得不依靠土木工事來鞏固戰果。

羅馬成功侵入大不列顛始於凱撒時期,但面對凱爾特人瘋狂的抵抗以及北方山地「易守難攻」的現狀,凱撒最終在徵服英格蘭之後轉頭返回高盧(今法國)。此後羅馬多任皇帝曾嘗試一鼓作氣拿下北方,結果卻事與願違,而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哈德良當政。在哈德良上臺之前,佔據帝位的是皇帝圖拉真,雖然是晚年即位,但圖拉真極其好大喜功,一心要複製亞歷山大的傳奇。

圖-冰與火之歌中的絕境長城,靈感來自哈德良長城

圖拉真時期,羅馬兩次發動達契亞戰爭,將勢力滲透至多瑙河下遊;而後又在西亞發動帕提亞戰爭,並在新徵服的土地上建立亞美尼亞行省、美索不達美亞行省和亞述行省,羅馬的版圖擴張達到頂峰。中國有句古話叫「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而哈德良繼位之後的羅馬正是這種狀況。由於圖拉真連年徵戰,羅馬各項資源趨於枯竭,同時被徵服民族與羅馬人的矛盾愈演愈烈,以至於哈德良接手之後表面上繼承的是史無前例的大帝國,但暗地裡卻危機四伏。

為了平息此起彼伏的叛亂,哈德良不得不將大批軍隊調往西亞和中東,而作為「細枝末節」的不列顛行省自然也要遭到羅馬上層的保守處理。再者,通過之前對凱爾特人的圍剿,取得部分戰術勝利的羅馬人也看不出這些「牧羊人」盤踞的山地究竟有何價值。誠然,對於農業文明來說,山地的利用價值的確遠遠比不上平原,這一點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都是如此。

既然內部國力不支,外部還有「夷狄」騷擾,那麼乾脆建起一道長城把「文明」和「野蠻」隔絕開來不就行了?公元122年,在中國的萬裡長城竣工三個世紀之後,東西方的先賢們再次想到了一塊兒,於是舉世聞名的哈德良長城著手動工。

圖-冰與火之歌中的絕境長城

從後續的影響來看,英國長城的確在某一程度上解決了羅馬邊患,但同時也加速了不列顛島的南北分化,英格蘭與蘇格蘭的千年對立就此埋下伏筆。

相關焦點

  • 英格蘭人為什麼曾經徵服了世界,卻徵服不了蘇格蘭?
    羅馬時代,英格蘭地區被羅馬納入統治,但北方的蘇格蘭人卻拒絕臣服,因為此地太遠,羅馬人鞭長莫及,索性在與蘇格蘭的邊界建造了長城,即「哈德良長城」。而哈德良長城,也成為了後來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的分界線。說起來,蘇格蘭本土出現文明的時間比英格蘭更早,公元5世紀前後已出現本土王國,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之後,阿爾巴聯盟出現,也就是蘇格蘭王國的前身。
  • 蘇格蘭在歷史上為何總是打不過英格蘭?
    作為不列顛島上兩個最大區域,英格蘭和蘇格蘭在歷史上都有過獨立的政權,彼此之間也爆發過很多衝突。但英格蘭卻贏得了其中的大部分戰爭,並始終在勝率方面做到對蘇格蘭的壓制。這種優勢的源頭是什麼呢?這也是為什麼蘇格蘭在歷史上屢屢被英格蘭人暴打的原因。不僅人口偏少,文化、經濟和社會結構都比英格蘭要落後一拍。
  • 英國是怎麼形成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斯格局的?
    看過世界盃足球賽的同學應該都知道,在世界盃的球隊中,從來沒有出現過一直英國隊,而經常看到英格蘭隊,但是英格蘭卻不能代表整個英國,因為英國一共分為4個區域: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他們統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也就是英國。首都倫敦,就位於面積最大的英格蘭。
  • 都是英國,蘇格蘭和英格蘭為啥不同,哪裡不同?
    當時,英格蘭和威爾斯是羅馬帝國的一省份,稱為不列顛尼亞。不列顛尼亞之北(也就是現今蘇格蘭的部分)被稱為加勒多尼亞,不被古羅馬所管轄,是皮克特人居住的地區。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長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屬日耳曼民族。
  • 戰爭、合併、獨立:《BBC蘇格蘭史》道盡蘇格蘭與英格蘭恩怨情仇
    問得我一臉懵,他得意地告訴我,叫「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我才知道英國的全稱,知道大不列顛包含了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到了大學以後,閱讀的廣度增加之後,知道了蘇格蘭的歷史,知道了蘇格蘭與英格蘭之間的恩怨情仇,知道了蘇格蘭為什麼這麼痴迷於公投脫離大英國協;工作以後,觀看了《勇敢的心》,感受到一個蘇格蘭人對自由的嚮往,感受到了一個民族的英雄對正義的熱愛,尤其是那句「freedom
  • 回眸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千年恩怨
    蘇格蘭史在中文研究中處於明顯弱勢,在英國史中所佔比重較低,或散落在不列顛史的角落,或以人物和專題研究形式存在,很少以獨立王國的歷史研究的面目出現。由此,非專業人士難免高估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的聯繫,將不列顛看成是古已有之的統一王國,或者以為英格蘭史即完全等同於英國史。於是,有可能會好奇為何今時今日蘇格蘭依然有獨立的訴求。
  • 英國國家由來:詳解蘇格蘭與英格蘭的歷史淵源
    他們之所以追求獨立,是因為在他們的漫長歷史中,大部分時間裡,他們與南邊的英格蘭並不是一個國家,甚至一些時候,是敵對關係。  羅馬帝國時期  公元前54年,羅馬帝國軍隊渡過英吉利海峽,入侵不列顛島,那時候的不列顛島上居住的是凱爾特人,跟精銳的羅馬軍隊相比,基本就是原始人。
  • 英倫之旅:由蘇格蘭南下哈德良長城,再至卡萊爾
    從背景資料得悉,羅馬人在不列顛北部為防範蘇格蘭人的先祖喀裡多尼亞人和皮克特人的入侵,建築了一道貫穿東西海岸的石牆屏障,自泰恩河上的沃爾森德起至索爾韋灣的鮑內斯止,全長118公裡。固不能與中國長城比肩,但即便如此,完成此項工程,仍要耗費巨大物力、精力。始建約在公元122年,136年告竣。
  • 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是什麼關係,為何蘇格蘭要獨立
    由於英國脫歐,因此導致了歐盟的離心,英國和歐盟其他國家關係出現裂痕,更嚴重的問題是,英國國內分離勢力急劇抬頭,蘇格蘭、倫敦、北愛爾蘭等地紛紛鬧獨立,尤其是蘇格蘭,鬧得動靜非常大,蘇格蘭的公投差點讓英國人分裂。在這種背景下,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英國四大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那麼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四地到底是什麼關係,為何蘇格蘭非要獨立?故事還要從中世紀說起。
  • 哈德良長城,英國最壯觀的古羅馬遺蹟
    很少有人知道,英國也有長城。那是一條橫貫東西,以古羅馬皇帝名字命名的長城。如果問羅馬人給英國留下了什麼,除了影響深遠的法律和秩序外,最值得驕傲的就是這座宏偉的長城,哈德良長城(Hadrian's Wall)。一早告別愛丁堡,駕車南下,重返英格蘭。
  • 英格蘭和蘇格蘭為何最終合為一個國家?
    歷史上英格蘭和蘇格蘭曾經是兩個國家,直到1707年才合併。有人說,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的聯姻,「婚前」磕磕碰碰,「婚後」也不算恩愛。那麼人們不禁要問,他們當年為何要結合?本文就來回顧一下這場被稱為「英國18世紀最大政治成就」的聯姻。
  • 由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等地組成的英國是一個統一的主權國家嗎
    大約從公元前500年開始凱爾特人從歐洲大陸進入不列顛島,他們逐漸分布到整個島嶼上,如今的英格蘭、威爾斯和蘇格蘭在當時都由凱爾特人統治。與此同時一部分凱爾特人從中歐和不列顛島入侵愛爾蘭,逐漸形成統一的文字和語言,建立起至少五個小王國。這一時期的英倫三島都成為了凱爾特人的地盤。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迪烏斯率四萬大軍入侵不列顛。
  • 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的知識
    (當下英國本土及海外領地)二,盎格魯-撒克遜人盎格魯-撒克遜人指的不是一個民族,通常是指公元五世紀初到1066年諾曼徵服之間生活在大不列顛島東部和南部地區的文化習俗上相近的一些民族。(這五個國家組織了情報共享系統「五眼聯盟」)三,英格蘭面積約13萬平方公裡,是英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長城為界。
  • 英國統治蘇格蘭已有三百多年,卻為何無法同化蘇格蘭?
    這下子不僅是世界都為之感到驚訝,就連英國內部不少人,都對這種情況感到疑惑不解。而英國本國的內部,也有了不小的節奏。比如說一向就和英格蘭不對付的蘇格蘭,趁機就想獨立出來。但是我們都知道,雖然英國整個內部分成了四個地區,但是英格蘭地區可以說在各方面,都對其他三個地區具有壓倒性優勢。而且英國統治了蘇格蘭,也有了將近三百多年的歷史。
  • 蘇格蘭與英格蘭,一場原住民族與外來民族之間上千年的恩怨情仇
    近日英國正式「脫歐」,而蘇格蘭卻想著再次「返歐」,還有前段時間蘇格蘭的獨立公投,為什麼蘇格蘭總要跟英格蘭對著幹,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千年恩怨。獨立的戰鬥公元前2世紀左右,蘇格蘭人的祖先凱爾特人就居住在不列顛的北部,並反抗入侵的羅馬帝國,而羅馬帝國為了抵禦蘇格蘭人的侵擾,在蘇格蘭與英格蘭的邊界設立了哈德良長城。直至公元5世紀左右,英格蘭人的祖先盎格魯撒克遜人才來到不列顛島。公元8世紀,蘇格蘭王國成為獨立的王國,差不多同一時期,英格蘭也完成了統一。
  • 古羅馬的哈德良長城原來就是《權力的遊戲》中的絕境長城
    權遊絕境長城公元117年,生活在英格蘭和蘇格蘭邊境地帶的皮克特人爆發了反抗羅馬統治的起義,羅馬駐守當地的第九西班牙軍團慘遭殲滅。羅馬皇帝哈德良緊急調派了三個軍團才將這次起義成功鎮壓。皮克特人起義雖然被鎮壓的,但是這次起義也讓羅馬人意識到他們很難實現對蘇格蘭地區的徵服和統治。公元122年,皇帝哈德良巡視不列顛,在了解蘇格蘭的情況後,他下令在東起泰恩河河口,西至索爾威灣的狹窄「瓶頸脖」修建一道城牆來抵禦蠻族的侵擾,保護英格蘭地區的和平和安寧。
  • 蘇格蘭為什麼不願被英國管治,一直鬧獨立
    上圖_ 英國哈德良長城 蘇格蘭與英格蘭的歷史 公元前500年左右,凱爾特人遷移來到大不列顛島,隨後強盛的羅馬帝國入侵大不列顛島
  • 自由戰火永不熄滅,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千年恩怨
    直到21世紀,蘇格蘭民族獨立運動都是英國內部較為棘手的問題之一。多年以來,蘇格蘭政黨一直致力於從英國政府獲取更大的自主權。甚至在2014年,蘇格蘭要求獨立的民意高漲,英國舉行了轟動全球獨立公投。雖然最後以48%的選票失敗,但這也使得蘇格蘭後續達到了更高程度的自治。可為何處於同一個國家,蘇格蘭民族獨立意識如此強烈?
  • 蘇格蘭要脫離英國:一部小說裡的英倫恩怨
    在書中,「異鄉人」(outlander)正來源於蘇格蘭蓋爾語中對英格蘭人的稱呼——『薩森納赫』(sassenach),意為外地人、外人,常帶貶義。2014年,小說改編的美劇《古戰場傳奇》開播宣傳之際,很多支持蘇格蘭獨立的讀者穿著印有9·18(公投日)的T恤出現在活動現場。今天,我們也借著這部小說跟大家講講蘇格蘭和英格蘭。蘇格蘭(Scotland),位於不列顛島的北方。
  • 哈德良與英國長城
    長城常常與石獅、飛龍等形象一起成為中國的象徵,但鮮少有人提及,其實在英國也有一段曾經雄偉巍峨的長城。最初從西元128年修建完成的哈德良長城,至今已在英格蘭北部屹立了19個世紀。它曾綿延73英裡,從鄰近北海的泰恩河畔一直延伸到愛爾蘭海的索爾威灣,跨過整個英格蘭最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