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性服務機器人大賽、世界級工業機器人大賽中國區決賽……最近,一場場人工智慧領域重大賽事在濟南舉辦;山東省密集調研濟南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院士頻頻到訪……
人們驀然發現,人工智慧在濟南正高速走過試驗性階段,落地應用與商業化被提上日程。這背後,人工智慧這一充滿科幻色彩的「高大上」概念,正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衣食住行。
產業化,濟南人工智慧正「狂飆突進」,目前已形成從基礎支撐、核心技術到行業應用,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正打造人工智慧發展新高地,成為人工智慧創新應用示範城市。
A 「機器代替人」趕超世界先進
「不要小看這臺2.5萬瓦超高功率雷射切割機。」濟南邦德負責人孔傑說,與普通中高功率雷射切割機相比,生產這臺切割機的技術難度非常大,除光學要求,還需要設備擁有超強承重的機械結構,以及穩定性超高的控制系統。
高技術難度對應高技術優勢,這款切割機在工業應用中優勢明顯。比如,它把碳鋼切割的厚度極限刷新到60毫米甚至70毫米,不鏽鋼切割極限刷新到70毫米以上;同時,切割速度數倍於普通雷射切割機。
「更為重要的是,這款產品打破了國外在高功率雷射設備領域的技術壟斷。」深圳市創鑫雷射負責人鄒小平說,此前國外賣給中國的雷射切割設備最大功率只有1.5萬瓦,更高功率產品都嚴格限制出口。
「時代柔性智慧機器人管道焊接系統」也讓業界矚目:它自主研發了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和管道工件焊接資料庫,實現了6關節機器人直線行走與翻轉變位機實時八軸聯動功能;還制定了管道相貫線偏心尋位算法,實現了相貫線焊接軌跡自動修正,提高焊接工作效率。
「我們還研發了雷射定位對中裝置與翻轉變位機,可調整管件旋轉角度和軸向位置,提高管件上下料重複定位精度。」時代新紀元機器人公司負責人劉維平說,這套系統可有效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和生產成本,提高質量,是典型的「機器代替人」。
B 首批示範項目佔全省一半以上
有這樣一組數據可以印證濟南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優勢:5月下旬,山東省政府公布了第一批「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慧」試點示範企業及項目名單,與之同時發布的還有《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大力推進「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慧」的指導意見》。
在這份名單中,「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慧」產業方向,山東總共有30個項目入圍,其中濟南17個,佔比56.7%。在這一領域,省會龍頭地位非常明顯,涉及自主網絡安全智能破解晶片、面向人工智慧的MEMS傳感器封裝製造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智慧機器人及其核心部件的研發與生產、輕量級高速工業機器人等。
另外,「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慧」融合發展方向,山東總共120個項目入圍,濟南有22個,佔比超過1/6,涉及高端伺服器製造智能化提升、寬禁帶半導體材料製造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及智能化提升、生物技術藥物產業化智能製造等。
與此同時,近日,中國服務機器人大賽在濟南舉辦,這是國內最具影響力、最具權威性的服務機器人比賽,全國121所高校的786支代表隊參賽。賽前,國際核能院院士張勤到訪濟南表示,下一步將在人工智慧、機器人、智能製造領域加強合作,推動資源共享,鼓勵更多人才來濟南創新創業,助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幾乎是與中國服務機器人大賽同步,由山東棟梁科技設備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並具體承辦的「2019喀山未來技能大賽之工業機器人中國區決賽」在濟南舉行,這是針對數字技能、先進智能製造的世界級大賽,勝出選手將參加今年8月份在俄羅斯喀山舉辦的總決賽,這一賽事與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同期、同地點舉行。
業內人士表示,濟南在工業、服務機器人領域具有優勢,這兩大賽事在濟南舉辦,也恰好彰顯了濟南在這一領域的優勢。
C 七成規上企業完成智能化改造
濟南人工智慧突破性進展背後是良好的產業基礎。「去年,濟南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產業規模,雙雙突破3000億元,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佔全省半壁江山。」濟南市工信局局長汲佩德說。
分析人士認為,濟南完善的信息通訊基礎設施和數字經濟發展走在全省全國前列,為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和推進「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慧」提供了技術和產業支撐。
目前,濟南已形成了從基礎支撐、核心技術到行業應用較為完整的人工智慧產業鏈,規模以上企業100餘家,人工智慧相關產業規模600億元。「濟南在算力平臺、晶片、識別、傳感等核心技術領域,已實現突破。」汲佩德說。
算力平臺方面,浪潮集團AI伺服器全國第一;晶片領域,擁有天嶽碳化矽單晶襯底、晶正鈮酸鋰單晶薄膜、高雲半導體、領能神經網絡晶片等關鍵技術和產品;識別領域,擁有神思電子、中維世紀、華戎信息等研發的圖像識別、人臉識別、深度學習等關鍵技術;傳感領域,擁有盛品電子、金鐘電子、博科生物等研發的壓力、氣體、光學、生物、稱重傳感器等關鍵技術。
在人工智慧領域,濟南還形成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應用。比如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中國重汽率先啟動全國首個全5G環境下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打造全國領先的車輛智能化平臺;在智慧醫療領域,齊魯醫院開通全省醫療行業首個5G環境下的智慧診療試點。
在智能製造方面,濟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0%實現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企業上雲達2.4萬家,兩化融合指數82.12,均居山東首位。
D 打造人工智慧發展「新高地」
人工智慧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隨著新一代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超級計算等新理論新技術的不斷發展迭代,新一代人工智慧加速發展並日益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的新特徵,正對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和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濟南市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制定了《關於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建設「一城一谷多平臺」的人工智慧創新應用示範城市,加大人工智慧核心技術攻關和深度融合應用力度,推動「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慧」和「人工智慧+」。
目前,濟南擁有人工智慧產業創新平臺53個,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7個、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19個、軟體工程技術中心27個;還擁有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山東大學晶體材料研究所等多個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
下一步,濟南將圍繞加快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做好「謀、聚、創、引、用、優」六篇文章。「謀」就是高質量編制一流發展規劃,明確未來方向和路線圖。「聚」則是打造一流產業體系,建設一批人工智慧產業園、集聚區。
「創」則要打造一流創新平臺,設立專項基金,支持人工智慧研發,搶佔人工智慧核心技術制高點。「引」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打造一流人才隊伍。「用」指打造一流應用場景,出臺支持人工智慧場景應用政策,搭建人工智慧應用推介平臺,促進人工智慧產業跨界聯合發展,為加快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優」則要打造一流創新創業環境,各級政府要甘當「店小二」、當好「店小二」,為企業項目落地、後續拓展發展提供優質高效服務。通過這些努力,濟南將加快形成人工智慧產業集群,打造人工智慧發展新高地,為省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