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月樓市成交破10億平大關

2020-12-15 廣西房地產信息網

    樓市降溫成趨勢:前8月樓市成交破10億平方米大關 土地流拍807宗。在「房住不炒」的時代與「遏制房價上漲」的主基調下,8月份國家統計局監測的70城房價,卻令人意外的出現一番普漲。70個大中城市裡,新房價格上漲的城市數量達到了67個,漲幅持平的城市有2個,下跌的城市僅1個。

    在「房住不炒」的時代與「遏制房價上漲」的主基調下,8月份國家統計局監測的70城房價,卻令人意外的出現一番普漲。

    70個大中城市裡,新房價格上漲的城市數量達到了67個,漲幅持平的城市有2個,下跌的城市僅1個。

    房價上漲的背後,是全國房地產市場庫存數據已經跌至51個月最低,8月新增居民戶貸款佔比達55%,為今年以來最 高水平。

    市場供需正在走向失衡,這也再度引起了監管層的高度警覺。在「731」中央政治局的73字政策定調,以及年內累計315次調控政策背景下,調控大網又一次全面鋪開,重在「打補丁」和穩秩序。

    「從調控壓力看,9月起各地調控政策正繼續加碼。」某地產首席分析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地方政府擔負「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調控主體責任,住建部等中央部門通過數據預警和約談問責等機制加強各地指導。

    眼下,土地流拍情況大量出現,被視為樓市可能降溫下行的重要信號。今年以來,全國土地流拍已超800宗,土地流拍宗數呈現逐月增多的態勢。

    東吳證券宏觀固收首席分析師周嶽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土地作為房價中佔比最 高的因素,流拍事件頻發,溢價率不斷走低,一定程度上將是房價回調的有利因素。

    如何跳出「越調越熱」怪圈

    每月中旬由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70城房價指數,一直被視為樓市調控成效的重要指標。尤其是15個熱點城市的房價走勢,基本已經成為當前判斷全國樓市的一個風向標。

    9月15日,一張最新的漲跌排行榜出爐。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8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新房)銷售價格裡,僅廈門環比微跌0.1%,北京、南京持平,其餘67個城市全部上漲。這當中,無錫、徐州、北海、西安環比漲幅均在3%以上,另有14個城市環比上漲在2%–3%,29個城市環比上漲1%–2%。

    二手住宅亦是同樣的普漲態勢:70個城市樣本中,僅上海、廈門的房價環比微跌0.1%和0.3%,北京、錦州持平,其餘66個城市全部上漲。常德環比漲幅最 高,達3.2%,另有濟南、西安、無錫、徐州等18個城市環比漲幅超2%,石家莊、太原、寧波等33個城市環比上漲在1-2%之間。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用了12個字來概括8月房價全貌:一二線城市「總體平穩」,三線城市「有所上漲」,15個熱點城市「有漲有跌」。

    據初步測算,在新房房價序列中,4個一線城市、31個二線城市、35個三線城市環比分別上漲0.3%、1.3%和2%,同比分別上漲0.9%、8.6%、8.3%。15個熱點城市中,無錫環比漲幅最 高,為3.4%,濟南同比漲幅最 高,達10.2%。

    「目前看,當下房地產市場依然處於高溫周期中,特別是中西部區域三四線城市棚改等政策帶來的高峰期依然存在,量價依然處於明顯上漲中,」某地產分析師稱,「截至今年8月,本輪房地產市場上漲周期已經長達39個月,繼續刷新了中國房地產上漲周期最長歷史」。

    市場憂慮,這似乎又回到了「越調越熱」的樓市怪圈。事實上,今年前8月,房地產業的銷售、融資、投資、拿地等指標都保持相對較高的增速。

    其中,全國新房銷售面積在前8月已經突破10億平方米大關,銷售額近8.94萬億元,紛紛再創歷史紀錄;房地產開發投資7.65萬億元,連續兩個月出現雙位數增長;房企購地1.64億平方米,土地成交價款817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6%和23.7%;在供應端,全國新房新開工面積13.3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5.9%。

    「從去庫存到因城施策再到完善租賃市場等,本輪樓市政策的調整與變化都在指向一個目標—房住不炒,但是市場回饋不可能一步到位,還會發生某種程度的反彈,甚至會刺激市場預期的反向回應,」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張敬偉撰文指出,「具體到不同城市,樓市表現、政策預期和市場終端的目標也不合轍」。

    在張敬偉看來,從去庫存政策開始,形成了從一線城市、一線周邊城市、二線熱點城市、二三四線城市的逐級傳導,隨後又是一輪輪城市調控的接力傳導。三四線城市不僅庫存無多,而且迅速邁進「萬元+」時代,有些三四線城市甚至無房可買。

    從整體看,全國性去庫存周期已經完成。截至8月末,國內新房庫存量近5.39億平方米,比7月末減少555萬平方米。按照中原地產分析師的統計,國內新房庫存在連續4年多下調後,已經降至51個月最低。比如,呼和浩特從幾年前的最早取消限購城市,到現在第一個表態取消去庫存。從全國房地產市場看,大部分城市已經需要補充庫存。

    「當前,房價上漲預期尚未根本改變,但房價上漲的脆弱性已開始顯現,」 《經濟參考報》日前發表頭版評論文章《謹防樓市形成「合成謬誤」》,文中指出,房價脫離基本面上漲,勢必增加宏觀經濟金融風險,阻礙經濟轉型升級,引發經濟運行脆弱性,最終推動樓市形成所謂的「合成謬誤」(Fallacy of Composition)。特別是房價上漲往往存在棘輪效應,風險容易自我聚集,需要高度警惕。

    各地調控繼續加碼

    「易熱難冷」的房價棘輪效應正在發揮威力。若要維持當前房價繼續高位上漲,必須提供比以往更多的貨幣供應,但這無異於飲鴆止渴。

    在時代周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分析人士看來,堅持房住不炒,除了彌補房地產調控短板和全方位引導合理住宅消費之外,還需要採取有效措施改變住宅投資的不合理預期,同時穩妥應對可能出現的市場波動。

    「731」中央政治局的73字政策,已為今後樓市走向定調。時代周報記者發現,在60多個城市祭出「限售」利器後,「打補丁」「管秩序」成為最近2個月樓市調控的重點。從住建部到主要城市,都在發布秩序整頓政策與文件。

    9月19日,北京和上海雙雙在官網掛出治理市場亂象專項行為的通知。其中,北京重點整治「學區住房」「商住房」「企業購房」等內容;上海則大力整治首付貸、違規提取公積金、通過婚姻獲得購房資格等行為。

    深圳、廣州此前已經搶先一步出手整頓房地產市場。9月18日,廣州表示,要把掃黑除惡專項行動與日常市場巡查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大對中介機構的巡查。而深圳在8月中旬就已出文,要嚴厲打擊中介機構以威脅等暴力手段驅逐承租人、惡意剋扣保證金和預定金,以及「茶水費」與「陰陽合同」等22條樓市亂象。

    「樓市調控政策的逐步加碼且無舒緩跡象,使得本輪樓市調控周期凸顯手段更多、力度更大的特點,」張敬偉稱,「有些城市房價漲得太快,僅僅約談市場遠遠不夠,更關鍵的是理順這些城市的市場。因此,樓市調控主要還是要化解供給側的結構性沉痾」。

    在張敬偉看來,以往,樓市供給側疊加了地方GDP崇拜、土地財政、開發商利益訴求和金融機構的深度參與,現在則多了樓市周期率累積的結構性利益糾纏和系統性的金融風險。樓市不能硬著陸,只能軟調控。

    「之前在一線城市運行的特殊政策,在試驗效果成功後,未來很有可能在二三線城市落地。」有房企代表李凱(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比如搖號、限制企業買房、離婚結婚買房政策等,都可能會陸續全面鋪開,用意是堵住漏洞。

    土地流拍成降溫信號

    土地市場,是樓市的晴雨表,亦是先行指標之一。2018年的全國土地大量流拍,這是過去多少年很難見到的。

    北京300公裡外的石家莊,280畝普通宅地正在等待競拍人。最終因無人報價,這場9月17日的公開出讓活動只能叫停。

    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底,全國已發生土地流拍807宗,累計流拍建築面積達7954萬平方米,是去年同期數額的7.3倍。

    整體看來,2018 年土地流拍現象較前兩年明顯增加,單月流拍建築面積均在500萬平方米以上,6月以來更是突破千萬平方米,土地流拍節奏不斷加快。對比市場推出的總建築面積,流拍率自二季度以來不斷攀升,8月數值已達 7.05%,創月度流拍率紀錄。

    三四線城市仍為土地流拍事件高發區域,但下半年以來佔比有所下降,二線城市佔比逐漸上升。統計年內流拍土地規模排名前 20 的城市中,二線城市達8家,而且排名前四位的太原、阜陽、天津、合肥中,有三地為二線城市。1–8 月,二線城市平均流拍率為 5.12%,平均溢價率 17.37%,而三四線城市流拍率僅 3.98%,平均溢價率更是比二線城市高出 12 個百分點。

    但上文已有提及,前8月,房企購地1.64億平方米,土地成交價款817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6%和23.7%,該如何解釋這與流拍嚴重的分歧?

    業內專家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關鍵要看市場的結構。很多城市雖然流拍數量多,但成交量也還是大的,換而言之,主要是供地節奏在加快。但房企在新環境下變得更加謹慎。

    「本輪流拍事件恰是房產市場逐漸趨於理性的重要體現,開發商減少盲目拿地,」周嶽分析,調控政策不斷加碼,土地出讓條件愈加嚴苛。特別是一二線城市,限地價、限房價、競自持、競配建、搖號購房、共有產權等成為市場推地的重要附加條件。這對於房企的經營盈利產生較大壓力,加之土地配置費高企,才使得多處地塊無人問津。

    除此,現金流是房企殺手,回款慢、融資難,還債高峰期到來。數據顯示,自2018下半年到2021年房企有息負債集中到期,規模分別為2.9萬億元、6.1萬億元、5.9萬億元和3.4萬億元,2022年及以後到期的總規模0.9萬億元。

    同時,房企在銷售端又遭遇史上更嚴厲的「限購、限價、限籤」,直接導致房企經營現金流回款慢,回款少。接下來,房企將整體處於「頻還債,融資少,回款少」的尷尬局面。

    周嶽認為,此輪流拍或將導致市場需求的萎縮,從而限制房價的上漲空間。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郭麗巖也表示,地價和房價之間是全鏈條的關係,部分城市的土地溢價率在下降,預示著市場對於未來房價走勢預期的變化。

    某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對時代周報記者指出,8月份房價呈現上漲的態勢,只不過是市場的慣性,樓市熱度已近「觸頂」。他覺得「金九銀十」成色不足是市場共識,樓市降溫已然來臨。

(免責申明:本文為轉載,對於本文內容我們致力於保護原作者版權,轉載僅為更好地傳播信息,別無他用,如涉及侵權,請儘快與我們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杭州8月商業地產行情轉好 連續五個月破萬套成交
    8月盛夏,杭州樓市保持了淡季不淡的好行情,月成交量繼續突破1萬套大關,一共成交10607套,創下歷史同期新高紀錄;至此樓市也極為罕見地實現了連續五個月破萬套的高成交量,仍然處於良性運轉軌道當中。   從個盤成交量來看,在8月市區項目成交套數前十排行榜中,商業地產項目拿下三席,其中港龍城首開熱銷放量成交153套,名列個盤亞軍,新天地G193廣場 排名第五,玲瓏府排名第十。
  • 德陽樓市周報:主城區住宅成交176套 2019全年樓市成交榜出爐
    數 據 篇 2019年12月28日-2020年1月3日,一周成交數據總結如下: 事 件 篇
  • 杭州新房成交創近3年新高,二手房連續5個月賣出萬套!這個8月「有點...
    浙江在線-住在杭州網9月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崴淙) 8月氣溫居高不下,和天氣一樣熱的還有杭州樓市。15006套的新房成交量,在2020開年以來的所有月份中位居第3,並創下近3年中的同比新高。
  • 10月台州樓市表現亮眼 新房成交3305套
    台州市房地產管理處數據顯示,10月全市新建商品房成交6458件,其中住宅3305套,同比增長31%,環比上漲11%。土地市場方面,據統計,共有18宗土地掛牌出讓(不包含工業用地),最終17宗成交,總金額超36億元。
  • 8月眉山樓市「不甘平淡」,成交火爆難入秋
    同比去年8月份成交量上漲18.02%,成交均價下跌5.82%。8月中下旬眉山連日的暴雨,讓不少街道成為了市民近距離「觀海」的黃金口岸,更有一些網友調侃:「受連日暴雨的利好,不少樓盤一夜之間變身海景房,湖景房,房價怕是要跟到漲嘍。」
  • 南安前三季度樓市成績單出爐
    但就市民最為關注的商品住宅來看,則是一番喜態:2016年1-9月份共成交商品住宅4216套,同比增長60.43%;成交面積為47.5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1.62%;成交金額為258340.37萬元,同比增長65.53%;平均成交單價為每平方米5438元,同比增長2.39%。    可以看出,在成交單價相對平穩的狀態下,南安樓市有著驚人的漲幅,同比2015年已突破4000大關。
  • 酷暑7月 寧波樓市也賣得很火
    寧波市六區商品住宅成交在傳統淡季再度突破2000套大關,剛需改善皆有代表項目引人注目,帶動整體成交環比大幅上漲,繼1月成交2257套之後,7月成為了2013年的第二高度。 記者 周陽  市區商品房銷售量再破2000套大關  日前,記者從寧波市房地產交易中心了解到,2013年7月份,寧波市區商品住宅房銷售量為2002套,比6月增加766套。
  • 8月二手房成交數據曝光 有小區一個月賣了109套!
    來源: 自媒體來源:杭州樓市動態 作者:北城01忽感盛夏,已至白露。8月,二手房成交10362套,又一次破萬的數據,也是連續第五個月破萬套,創下了杭州二手房的紀錄。02上城區、下城區根據好找房數據顯示,杭州上下城區二手房成交量佔比杭州總成交數據的10%,粗略估算大約有1000套,基本上以老破小為主。
  • 2019年樓市總結:商品房成交破15萬億已無懸念,環滬二手房漲幅明顯
    58同城、安居客監測數據顯示,這一年,房地產市場依然保持穩中前進的發展基調,2019年全年銷售金額再創新高,商品房成交破15萬億已無懸念。二手房市場掛牌價總體較為平穩,重慶成為二手房市場找房熱度最高的城市。從置業目的來看,改善自住環境成為首選,三居室需求佔比提升。
  • 全年成交創新高!2019餘姚樓市白皮書發布
    雖然2019年的官方數據尚未公布,但從目前各機構的統計情況看,全國樓市銷售金額可能再創新高,商品房成交或將破16萬億元。 樓市關鍵詞:土地市場改革 在2019年8月17日,修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自2020年1月1日起,可以通過出讓、出租等方式交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個人直接使用。
  • 杭州二手成交又破萬!
    杭州9月二手樓市成交9395套,終結五連萬的二手成交紀錄。10月二手成交量繼續下降,成交8598套。之前市場預期過了金九銀十,臨近年底二手市場將逐步趨冷直至明年春季行情啟動。據統計,11月杭州市區二手房成交量10088套,成為今年以來的第6個「破萬月」。這是很出乎意外,雖然我們從自己的籤約平臺房房惠每天的籤約數量及貝殼、我愛我家的部分籤約中心現場熱度實地了解,在中旬時已經判斷11月的成交量是值得期待的,但最終破萬還是意外的。
  • 10月江蘇樓市怎麼樣?
    10月江蘇樓市怎麼樣?從江蘇13市10月均價來看,6市房價略有下降,其他7市均呈上漲趨勢,其中南京漲幅最高,達到1.16%;徐州、鹽城漲幅分別位居第2、3位,達到0.94%和0.80%。淮安跌幅最大0.9%。
  • 10月南充:陽光新盤再奪銷冠,單月銷量破1000套,創歷史新高!
    〡本文為南充板眼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10月,南充「銀十」效果不錯,陽光江山公園城以1001套的成交量佔據榜首,這是 2019年1-10月單月銷冠銷量最高的項目,也是成交量首個突破千套大關的樓盤。
  • 上海樓市進入緩慢「破冰期」 3月或迎「開門紅」
    春節假期歷來是中國樓市的冰封淡季。猴年春節假期結束後,上海樓市進入緩慢「破冰期」,但不同區域的「破冰」速度大相逕庭。  上海鏈家泥城三店的銷售人員18日告訴記者,春節假期結束後不足一周時間,該公司在浦東泥城書院地區門店就成交了近20套二手房源,速度與成交量均相當可觀。
  • 成交乏力 上周連雲港樓市成交環比下跌22%
    進入11月後,受全國樓市大環境及棚改鼓勵實物安置影響,連雲港樓市成交量下滑,而本周成交量更是再度跌破10萬方水平,並且成交排名第一的項目交易量進一步減少,顯現近期樓市活躍度下降明顯,且結合近期不多的新拿證項目來看,預計後期新房成交量持續在低位運行的概率較大。
  • 西安住宅成交量上升 城幅優惠支撐樓市
    韓石   2010-07-07 14:40 [摘要] 回望上半年的西安樓市,新政出臺後西安樓市均價屢破6000元大關,但受市場觀望氣氛的影響,成交量一直處於低迷狀態,在市場進入6月之後,大部分房企打出優惠牌,部分有買房意向的觀望者開始出手,
  • 2020年台州樓市11月新房成交簡報:限售首月賣房超110億元
    11月台州各縣市區新房成交面積共895562.24㎡,較10月份(824216.64㎡)增加約8.7%,其中溫嶺市網籤成交面積約235100.65㎡,佔全市新房成交面積26%,居居各縣市區首位;排在第二位的是臨海市,共成交99245.8㎡,佔全市銷售總面積11%;天台縣共成交98015.87㎡,佔全市銷售總面積
  • 12月首周越城區共成交313套,多項目領出預售證
    據紹興市房地產信息網數據顯示:上周(12月2日-12月8日),紹興越城區(含袍江)商品房共成交313套,成交面積37803.96㎡。目前,項目10#、11#、12#、16#、19#樓建面約153-158㎡優雅大平層已開盤在售,均價約25000元/㎡。
  • 成交均價首破7萬!深圳二手房連漲17個月
    華夏時報記者 李未來 見習記者 張慧敏 深圳報導12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70城房價數據。《華夏時報》記者發現,從2019年7月以來,深圳市二手房房價已經連續上漲17個月。機構數據顯示,與去年相比,深圳市二手房均價已經達到7萬元/平,比去年的均價高1萬元左右,深圳房價再上一臺階。
  • 2015年8月廣州花都區二手房成交均價是多少?
    2015年8月廣州花都區二手房成交均價是多少?【導語】: 2015年8月廣州市花都區二手房新增放盤面積和籤約面積有多少?二手房成交均價是多少? 2015年8月廣州花都區二手房成交均價是多少?  9月6日,廣州市房地產中介協會發布增城花都番禺三個近郊區域二手樓市報告稱,得益於撤市掛區牌利好刺激的繼續釋放,成交量再創新高。而番禺花都雖然成交量仍然上漲,但是由於股市振蕩困住部分買家資金,阻礙其入市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