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茶到底涼不涼?廣東人這個回答亮了

2021-03-04 廣州日報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正在北京舉行,

作為大會的重要配套活動,

廣州舉辦的亞洲美食節正在火熱進行中,

共享亞洲美食文化!

廣州美食文化博大精深,

廣報君帶你一起探!

不想做模特的廚師不是好演員

採訪對象提供。

【推薦美食】

生魚片、瘦肉、油條絲、花生、蔥花、蛋絲,魷魚……眾多新鮮食材與滾燙的粥底匯聚成一碗鮮香綿滑的粥品,像極了包容、豐富、老少鹹宜的粵菜文化。

對粵菜,張亮很熟悉,也很親切。16歲時,為了生計,張亮輟學在北京當粵菜幫廚,賺些錢給姐姐做生活費,也由此打開了職業生涯的起點。從殺魚小工開始,張亮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做到部門粵菜廚師一把手。2013年,彼時已經轉行並成為頂級模特的張亮,受邀參加真人秀,因為在節目中展現出過人的廚藝,讓當時還是「圈外人」的他圈粉無數,成為最受歡迎的嘉賓之一。

說起粵菜,這位北京爺們如數家珍。不僅如此,炒牛河、蒸魚、煲湯、潮汕滷水,張亮也非常拿手。在他看來,粵菜最講究的是不破壞食材本身的味道:「用料廣泛,但做法精細,善於使用『蒸』的烹飪方式是區別於其他地區的最明顯之處,口味清淡,但清中有鮮。」

這些年因為工作張亮沒少來廣州,每次來到這,他都要吃一頓最正宗、最地道的粵菜。「在廣州,不用專程去知名餐廳,不用做攻略,隨便某個街邊或某個巷子裡的小館子,一樣可以吃到讚不絕口的食物。」回憶起在廣州吃到的美食,張亮意猶未盡。

讓張亮印象最深的是廣州「一盅兩件」的早茶文化。和陪伴他從小到大的北方早點不同,廣式早茶精緻而美味:「特別像正餐。泡上一壺茶,叫上一些茶點,帶著孩子或約上好友細細品味,這樣的早茶文化廣州獨此一家。」張亮說。

當記者問他最喜歡早茶裡的哪一味?張亮在糾結中選中了艇仔粥。生魚片、瘦肉、油條絲、花生、蔥花、蛋絲,魷魚……眾多新鮮食材與滾燙的粥底匯聚成一碗鮮香綿滑的粥品,像極了包容、豐富、老少鹹宜的粵菜文化。工作之餘張亮常常給家人煮上一碗:「別看就是簡簡單單的一碗粥,其實特別治癒。」

這些年,張亮出演了多部影視劇,逐漸轉型成為專業演員,除此之外,他還錄節目,上真人秀。由他主演的話劇《你還彈吉他嗎》如今已展開全國巡演,這是他第一次挑戰話劇舞臺。張亮說,有機會很想做一檔汽車美食真人秀,在露營旅行中探尋中國美食的淵博歷史。對美食,他始終有著一份情感。

無論是煲湯、煮粥,還是炒菜,放上些許食用藥材,是為「食療」;一年四季,無論是時令食材選擇,還是養生靚湯煲制,或是健康涼茶的熬煮等,都要從時令和節氣上細細考究,找出健康和口味的最大公約數。

不時不食,四季有道。

這就是廣州人在節氣影響下形成的獨特飲食文化和生活智慧,更是與自然融洽相處獨特生活理念的體現。

一到雨水充沛的春天,山上的春筍就爭先冒尖。廣州從化的農民最喜見到雨水,因為這意味著春筍收成了,一場雨後他們就背上布袋上山挖筍。從化人最愛吃筍,每年陽曆2月末到5月份是春筍上市的時節,當地的食用筍品種有數十個,按口味可分甜筍與苦筍。清明前是苦筍的天下,清明後是甜筍的世界。

回到家,將挖來的筍破開殼,剝去筍衣,便見筍肉。10斤春筍最終只取得1斤左右精華筍段。接下來,炒、燜、滾湯……各式烹飪手段齊上陣,喚起這一道鮮美的春味。

  

城市中也瀰漫著四季多元的時令菜香。餐廳因時推菜,滿足廣州人的「四季胃」。

在食肆「老厝」,菜單應時而定。掌門人黃進賢說,春天食護肝食材,夏天食護心食材,秋天潤肺,冬天則補腎。店內的湯水多為草本植物湯。春天的護肝草湯是用優質的扇骨和水熬一個半小時,再加甲魚和護肝草用燉盅隔水蒸一個小時,原盅奉上。

在家中,幾乎每一個老廣都有自己的一本無形養生秘籍,秘籍所載多數源於家中長輩,代代相傳。「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家住西關的華叔說。

廣州人十分善於根據時令配搭飲食。民俗專家屈九說,初春多寒氣,此時應當溫化健脾,食物以芳香為主。春發之時,調味用胡椒,食材可多吃韭菜和茼蒿等。到了春末夏初,脾胃復甦,一般以辛平味為主,比如河鮮、青瓜、通菜等,湯水喝清淡的,減少溫補之物。端午時,暑氣重,最好飲食清淡,冬瓜、節瓜、絲瓜和水瓜等時令食材正是有益身體之物。秋風起時,可以沿用夏季芳香健脾化溼之物,減少利水之物比如薏米的攝入。到了冬天,陳皮、生薑、胡椒便「活躍」在廣州人的廚房裡。

  

廣州人還通過養生靚湯適應客觀環境,最終實現改善健康的養生目的。

廣東省中醫院臨床營養科醫師盛雯說,廣府湯水習慣於不同時節選擇不同食材,即為順應中醫時令養生的原則。例如春天溼氣重,適合煲雞骨草燉豬橫脷、五指毛桃薏米煲瘦肉;夏天溼熱,就以消暑清熱解毒湯為主;秋天一般煲潤肺潤燥湯如南北杏菜乾豬肺湯,無花果或霸王花燉豬骨;冬天到,大多煲進補湯水,如蟲草花瘦肉湯、清燉雞湯等。

在廣州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長饒原生看來,廣州人有「兩個胃」:一個用來裝茶,一個用來裝湯。煲祛溼湯,首選土茯苓,正如《本草綱目》記載:其能祛風溼,利關節,治拘攣骨痛。土茯苓分為乾貨和鮮貨,乾貨一般在藥材店有售,而鮮貨則大多數出現在街市上。無論哪種土茯苓,在煲湯時都很適合與鯽魚搭配,因為鯽魚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腸經,具有健脾、開胃、益氣、利水、通乳、除溼之功效。兩者一起煲湯可相輔相成,除溼功效大增,還可增加湯的鮮美。

廣州燉湯的特色之一,就是「以藥材入湯,因肉料而異,隨四時而變」。最常見的傳統藥材有紅棗、淮山、黨參和枸杞,還有沙參、玉竹和清補涼,這些藥材不貴又易得,可謂「信手拈來,巧手煲湯」。

  

涼茶「既不涼,也不是茶」。它是廣東民間常用複方或單味土產草藥煎熬而成的飲料,將藥性寒涼和能消解內熱的中草藥煎水作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冬日乾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不同季節裡,它發揮著不同的功能。

饒原生說,古時嶺南之地多瘴氣,對人體傷害大。當地人在長期與自然的相處中積累了寶貴的自我調理和保健經驗。人們通過採集一些清熱解毒的草藥製作的「涼茶」,後來慢慢發展形成嶺南涼茶。在流傳中與粵劇、粵菜、粵語等結合,涼茶成為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

時至今天,涼茶仍然是廣東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現在,涼茶是構成廣東社會的重要因素,也隨粵人發展到全世界。

據了解,廣式涼茶可分為清熱解毒茶、健胃消食茶、滋陰理氣茶、養生保氣茶等。根據季節變化及個人的體質差異,每個人選擇的涼茶不同。春夏季節,氣溫逐漸回升可以適度喝涼茶,而秋冬則相反。對於體質而言,陽性體質則可以飲涼茶適當祛火。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黃岸、曾繁瑩

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王維宣、蘇韻樺、陳憂子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廖嘉明

相關焦點

  • 涼茶=涼的茶?喝了這麼久的涼茶,你喝對了嗎?
    涼茶是流行於廣東地區的一種飲料,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炎炎夏日,喝上一碗涼茶常能讓人倍感清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愛上了喝涼茶。在喝涼茶的同時,也有人對涼茶本身產生好奇:涼茶涼茶,就是放涼了的茶嗎?所有人都可以喝涼茶嗎?
  • 廣東人愛喝的涼茶,到底是飲料還是藥?
    廣州文化公園中秋燈會涼茶傳奇燈組。(新華社記者 鄧華/ 圖)根據廣州公安的通報,該市警方近日在廣州番禺區查處了一批非法涼茶店鋪,抓獲涉案人員15名,繳獲有毒有害涼茶原材料一批。據介紹,為提高獨家涼茶「療效」,吸引回頭客,增加營業利潤,這些涉案涼茶經營者非法在涼茶裡添加西藥,比如「對乙醯氨基酚」「氯苯那敏」「布洛芬」「馬來酸氯苯那敏」「甲硝唑」等。往涼茶裡添加西藥,不僅違法,同時也是在給正規經營的廣東涼茶抹黑。這則新聞也加劇了不少人對於廣東涼茶的困惑:為什麼廣東人尤其熱衷於喝涼茶?涼茶到底是茶還是藥?廣東人更愛喝涼茶?
  • 涼茶怎麼「涼」的:潛規則、邊緣化、互撕
    另一邊,廣州番禺區警方近日查處了11家非法添加西藥成分的涼茶店,其中大多是私人小作坊。向來打著「傳統」旗號的線下涼茶店暴露出亂象叢生的一面。擁有悠久歷史的嶺南特色涼茶,在功效與口味難兩全、新式茶飲店搶食的雙重打擊下,到底涼沒涼?
  • 「透心涼」涼茶牽手吉克雋逸 或成涼茶市場黑馬
    5月10日,華語樂壇當紅女歌手吉克雋逸現身人民大會堂,參加涼茶品牌「透心涼」涼茶防內火中醫研討會,並正式籤約成為該品牌的形象代言人,吉克雋逸笑稱自己與涼茶再續情緣。     吉克雋逸成新一代「品牌天后」  吉克雋逸代言「透心涼」 成品牌天后  在「透心涼」涼茶防內火中醫研討會現場,吉克雋逸正式與該品牌籤約成為其代言人。
  • 廣東人:我這條命是涼茶給的!
    廣東人不僅愛「涼」,更追求「涼而不寒」。為了調和草藥的「寒」,涼茶還是溫熱的好。熱湯下肚,甘苦的回味稀釋了夏季低氣壓的鬱結,背後浮出一層汗珠,暫時與燠熱達成和解。▲ 真正的涼茶老炮從不喝「涼」茶。圖/二更視頻在川菜席捲全國之前,為了避免「熱氣」,大部分廣東人幾乎完全不吃辣,也較少使用烤、炸一類的烹飪方式(烤生蠔另當別論,因為海鮮被判定為「涼性」食物)。可以說,是涼茶為廣東人搭起了通往更廣闊的美食天地的橋梁:吃完重慶火鍋,喝一樽(粵語的「瓶」)涼茶,將前帳一筆勾銷。▲ 涼茶給了廣東人面對「熱氣」的底氣。
  • 據說,廣東人的命,都是涼茶給的……
    涼茶,廣東人的「萬能續命水」說起涼茶,它真可以說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因為它除了聞名於外的降火功能外,還是廣東人的「萬能續命水」!廣東涼茶裡的「涼」指的是「清熱敗火」,而「茶」也不是我們平時喝的茶,而是用涼性的中草藥作為原料,熬製而成的「茶」,功效也隨成分的不同而不同,但大部分是以清熱祛溼,滋陰降火等功效為主。
  • 廣東人:我這條命是涼茶給的!
    ▲「傳統涼茶鋪裡的現煲涼茶。圖/視覺中國如果家裡沒有自製涼茶,涼茶鋪就成了廣東人解渴、解暑、「解毒」的最大的指望。拋開「養生玄學」不談。我們更感興趣的是:涼茶為何能解決廣東人的「溼熱」?涼茶是廣東人對「涼」的終極追求廣東省是中國光、熱、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 老廣的夏天不喝涼茶沒法過,廣東人裝涼茶的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雖然被命名為「涼茶」,但涼茶並不是茶葉泡水後放涼了喝,而是用「涼性」中草藥煮的茶湯。嶺南的夏季悶熱而漫長,老廣們不僅需要補充大量的水分,還要清熱下火、預防「溼熱」造成的疾病。至於廣東人所說的「火氣」,本身就是個謎,似乎萬物皆可能「上火」,所以涼茶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廣東人的「續命水」。
  • 非遺廣東|廣東人的「可樂」——涼茶
    涼茶,從字義理解,涼即寒涼,茶即茶葉,合起來講,涼茶乃用茶葉製成具有寒涼清熱,生津止渴作用的一種飲料。因為茶葉本身就有這種作用,因而稱為涼茶,故涼茶最早是以茶葉為原料的。隨著涼茶概念的不斷延伸,凡是能起到清熱解暑、去溼消滯、生津止渴、提神醒腦或養顏護膚等作用的,都已經被人們稱為涼茶。因為廣東地區屬於典型的亞熱帶氣候,夏季炎熱,多雨潮溼,水質偏於燥熱,而且夏季炎熱時間比較長,再加上廣東人喜歡吃煎炒燥熱的食物,並習慣晚睡,很容易生「熱氣」,即北方人所說的「上火」。
  • 老火靚湯:清補涼筒骨湯
    相信地球人都知道,廣東人不僅什麼都敢吃,而且特別愛喝涼茶和老火靚湯。不過這也主要跟廣東的溼熱氣候有關,廣東人最怕熱氣,常將去熱氣和喝涼茶掛在嘴邊,一年四季都得下火氣。而且炎熱的夏天讓人更浮躁,小孩翻來覆去不容易入眠。
  • 加多寶失寵原因不是營銷 而是涼茶「涼」了人心!
    涼茶失寵   「涼」了人心「怕上火,喝王老吉!」在巨額營銷費作用下,讓消費者記住了加多寶當年力推的王老吉涼茶。風光不過幾年,加多寶現在也面臨「上火」——集團正遭遇停工、裁員、資金鍊緊張等問題。而有些傳聞,也得到了加多寶方面的正面回應:確認已停止產品代工(《北京商報》10月28日報導)。
  • 非遺廣東|廣東人的「可樂」——涼茶
    涼茶,從字義理解,涼即寒涼,茶即茶葉,合起來講,涼茶乃用茶葉製成具有寒涼清熱,生津止渴作用的一種飲料。因為茶葉本身就有這種作用,因而稱為涼茶,故涼茶最早是以茶葉為原料的。隨著涼茶概念的不斷延伸,凡是能起到清熱解暑、去溼消滯、生津止渴、提神醒腦或養顏護膚等作用的,都已經被人們稱為涼茶。因為廣東地區屬於典型的亞熱帶氣候,夏季炎熱,多雨潮溼,水質偏於燥熱,而且夏季炎熱時間比較長,再加上廣東人喜歡吃煎炒燥熱的食物,並習慣晚睡,很容易生「熱氣」,即北方人所說的「上火」。
  • 帶你走進廣東涼茶店,喝一碗真正的涼茶
    說起涼茶,許多朋友並不陌生,北方人喝涼茶多是瓶裝、罐裝的飲料,甚至有些喜宴上也要擺涼茶,紅罐裝,討個喜氣。在廣東地區喝的涼茶多是苦的,既不涼,也不是茶,且帶一些功效,這才是涼茶的本色,現在已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海南清補涼
    隨軍的大夫便以中國傳統藥膳為基礎,研製多種原材料合而為一的「粥」,此粥可清熱解毒補元氣,服用後可使人鎮定自若、精力充沛。此粥方為清補涼的前身!確切地說,清補涼始於公元前219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唐虞時代史料記載,清補涼在古時候的海南是主食的一種,清補涼同黎錦一樣,是黎族先民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 喝涼茶解暑?北方人更適合
    怕上火,喝涼茶。可是,我們真有那麼多「火」嗎? 總待空調房、嗜吃生冷,往往體質虛寒,再喝涼茶,是「寒上加寒」。你可能不知道,今天的南方人已不宜喝涼茶,倒是北方人適合。 整天吹著空調,哪來的暑氣?他們體內陽氣不足,再喝涼的東西,特別容易肚子痛、拉肚子,或胃病復發。現在有些罐裝涼茶,號稱「適合所有人飲用」。這顯然是誤導。 相較現煲的涼茶,罐裝涼茶的藥材量往往較少,濃度較低,而且加入了糖分,改善口感。這都使它沒那麼寒涼,但對脾胃虛寒者來說,仍然不宜飲用。
  • 華輝美食人:涼茶,廣東人的倔強!北方:廣東人為什麼愛喝涼茶?
    如果說東北人的血液裡流淌的是酒,四川人的血液裡流淌的是紅油,那廣東人血液裡一定都是涼茶。在外地人眼中,廣東人喝涼茶有點「自討苦吃」,然而在廣東人的眼裡,涼茶仿佛成了日常生活中的標配,擁有「包治百病」的神奇功效啥?你問我涼茶是啥?就是下圖這黑乎乎的一碗的東西!
  • 你吃過哪些讓你後背發涼的中國食物?外國網友的回答讓人捧腹
    比如在中餐裡我們有吃皮蛋的習慣,在飲食文化裡,我們有這樣的傳統老外卻理解不了。又比如瑞典鯡魚罐頭,很少有人能欣賞得了,但在瑞典一些地方是美味。可見因為飲食文化差異,自然會產生一些人能欣賞的食物也會產生一些人欣賞不了的食物。關於在中餐裡一些老外欣賞不了的食物,就有老外在美版知乎提問道「你吃過哪些讓你後背發涼的中國食物?」
  • 廣東沙溪涼茶:傳承數百年,暢銷海內外!
    據中醫理論,應是廣東地區太過炎熱溼潤,超出了機體的調節限度,因此易誘發如脾胃溼熱、溼溫、暑溼等溼熱症候。廣東人經常提及的「上火」其實就是「溼熱」中「熱」的體現。由於涼茶具有清涼散熱、解暑去溼的功能,而且不論盛夏隆冬,四時可服,因此,涼茶成了嶺南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很多廣東人,面對一些類似「溼熱」的疾病或者剛開始感冒時,第一反應並不是去看醫生,而是喝涼茶,涼茶,是廣東人的活命水。廣東涼茶種類眾多,按口味可分為苦茶、甜茶兩種。
  • 良莠不齊魚龍混雜 廣東涼茶市場面臨洗牌(組圖)
    但是,在涼茶高速增長的同時,激烈的市場競爭也給整個行業帶來了不和諧的音符,為增加功效,一些雜牌涼茶鋪在涼茶中添加西藥等已成為業內公開的秘密。對此,王老吉、黃振龍、鄧老涼茶等知名涼茶品牌的老總表示擔憂,因為這已嚴重影響到整個涼茶行業的信譽。  違規添加西藥粉  目前廣東究竟有多少個涼茶品牌,沒有人真正統計過。
  • 加多寶王老吉廣告語糾紛落定,多年爭鬥涼茶行業卻涼了
    這起廣告語之爭源起於2013年,廣藥集團和廣州王老吉大健康聯合發起訴訟,訴廣東加多寶使用「怕上火喝加多寶」的廣告語侵犯了廣藥王老吉利益。2015年12月,該案一審判決被告廣東加多寶自判決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使用廣告語「怕上火喝加多寶」「怕上火,喝正宗涼茶;正宗涼茶,加多寶」「怕上火,喝正宗涼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