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沙溪涼茶:傳承數百年,暢銷海內外!

2021-03-02 沙溪發布

今天,我們要與您分享的就是絢爛多姿的嶺南飲食文化裡一個分支——涼茶。

2006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涼茶作為唯一的「食品文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此名聲大振。其實,嶺南人飲用涼茶歷史悠久、相習成俗,並與粵劇、粵菜、粵語等,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

涼茶盛行於兩廣、港澳地區,與嶺南氣候和水土有很大關係。嶺南古為百越之地,多瘴氣,染上後,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為不治之症。所以,淮南王劉安諫漢武帝遠徵嶺南時說:「南方暑溼,近夏瘴熱,暴露水居,蝮蛇蠹生,疾病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之二三。」

據中醫理論,應是廣東地區太過炎熱溼潤,超出了機體的調節限度,因此易誘發如脾胃溼熱、溼溫、暑溼等溼熱症候。廣東人經常提及的「上火」其實就是「溼熱」中「熱」的體現。

公元306年,東晉道學醫藥家葛洪南來嶺南,由於當時瘴癘流行,他潛心研究,留下了針對嶺南氣候特徵的大量醫學專著,後人據葛洪的醫學理論,結合百姓在長期防治疾病過程中的豐富經驗,以藥性寒涼、解暑消毒的中草藥配成各種各樣的涼茶熬水來喝,並開設銷售涼茶藥店、攤檔、作坊、隨著社會需要,不斷發展,形成了具有深厚嶺南文化底蘊的涼茶。

由於涼茶具有清涼散熱、解暑去溼的功能,而且不論盛夏隆冬,四時可服,因此,涼茶成了嶺南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很多廣東人,面對一些類似「溼熱」的疾病或者剛開始感冒時,第一反應並不是去看醫生,而是喝涼茶,涼茶,是廣東人的活命水。

廣東涼茶種類眾多,按口味可分為苦茶、甜茶兩種。苦茶就是以辛、苦、寒、涼的中藥為主的涼茶,如癍痧等;甜茶是以清潤甘甜藥材為主的涼茶,如竹蔗茅根水、羅漢果五花茶等。

按藥材使用數量,涼茶又可分為「單方」和「複方」。「單方」就是只使用一種藥材熬製的涼茶,「複方」就是用多種藥材熬製。

據統計,2006年,涼茶銷量已超過可口可樂在中國大陸的銷量。銷售範圍覆蓋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義大利、德國等近二十個國家。

在涼茶的大本營廣東,沙溪涼茶是少數擁有「國藥準字」批號的幾家企業之一,也是商務部公示的首批「中華老字號」,更被列入廣東省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涼茶界的一塊金字招牌。

沙溪涼茶是商務部公示的首批中華老字號之一

(圖源網絡)

《中山人物誌》載,沙溪涼茶的創始人,是沙溪塔園村人黃匯,因家貧,少時混跡於市井轎夫之間,但其性喜中草藥,並有仁心,常為窮人治病。1885年,他總結和整理出一條專醫四時感冒、勞倦傷寒的驗方,自行採藥和加工,並用紙袋包裝起來出售,時人稱之為黃匯涼茶,後來人稱為沙溪涼茶。

20世紀60年代,因公私合營,黃匯的藥鋪歸併到供銷社,並於1956年成立沙溪涼茶廠,時有員工15名,生產手工製作的沙溪涼茶,年產量約20萬包,是本境內首家中成藥加工廠。

1984年,沙溪涼茶廠更名為沙溪製藥廠。2000年,沙溪涼茶首次成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2003年,沙溪製藥廠更名為廣東益和堂製藥有限公司,2004年9月,該涼茶在美國申請商標註冊。

可以說,沙溪涼茶自面世以來就一直深受人們歡迎,歷百年而不衰,中山市民每年都要喝幾百萬包沙溪涼茶,而在國外,很多年前,就有人願意花一美元買一小包沙溪涼茶,在墨西哥,甚至有人願意花10美元搶購一包沙溪涼茶。

今日的涼茶,早已走向了世界,不但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們及無數海外華人華僑的生活裡,讓他們體會到了家鄉的味道與溫情,也讓更多的外國人體會到了嶺南的特色美食及文化。或者習近平主席期待的,深化文明交流互鑑,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可以從這小小的一包涼茶開始,以它為載體,擔負起了推進各地文明交流的重任吧。

相關焦點

  • 「沙溪涼茶文化館」正式開幕 真實歷史資料再現隆都傳奇
    享譽海內外的「沙溪涼茶」始創於1907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陪伴住我們幾代人的成長,為傳承和發展這項百年老字號的歷史文化,10月30日,「沙溪涼茶文化館」在廣東益和堂製藥有限公司正式開幕,讓更多人了解和體驗沙溪涼茶的文化,鎮領導文衛戈、肖亦寧出席了活動。開幕儀式上,企業負責人首先詳細介紹了沙溪涼茶的百年發展歷程。
  • 非遺廣東|廣東人的「可樂」——涼茶
    隨著涼茶概念的不斷延伸,凡是能起到清熱解暑、去溼消滯、生津止渴、提神醒腦或養顏護膚等作用的,都已經被人們稱為涼茶。因為廣東地區屬於典型的亞熱帶氣候,夏季炎熱,多雨潮溼,水質偏於燥熱,而且夏季炎熱時間比較長,再加上廣東人喜歡吃煎炒燥熱的食物,並習慣晚睡,很容易生「熱氣」,即北方人所說的「上火」。
  • 杏仁餅沒有杏仁,沙溪涼茶不是茶?關於中山老字號你知多少
    咀香園的味道依然是中山的味道沙溪涼茶其實不是「茶」,更準確地說應該是中藥。嶺南多瘴氣,潮溼多雨的廣東氣候使人容易溼熱上火兼傷肝傷肺。因此,草藥熬製而成涼茶是廣東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飲料。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沙溪涼茶,至今仍是是人們防治四時感冒、清熱解毒的聖藥。沙溪涼茶的創始人,是中山沙溪塔園村人黃匯,出生於1861年,家境貧寒,15歲起便自食其力,當轎夫謀生。
  • 中山沙溪街景
    沙溪鎮是全國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鎮、中國最具產業影響力紡織之都;綜合經濟實力位列全國千強、全省40強;享有「中國休閒服裝名鎮」、「中國紅木家具之都」美譽;「休閒服裝」、「隆都紅木」、「沙溪涼茶」名揚海內外。 分享沙溪部分街景建築相片。
  • 30年來,中山沙溪這家公司從未失約
    日前,廣東沙溪製藥有限公司獲頒「2019年度廣東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證書,這是沙溪製藥連續三十年獲得這項榮譽。 廣東沙溪製藥有限公司,源於一八八五年,新中國成立後,歷經企業改制,始終堅持如一,以地道藥材做精品國藥。
  • 中山百年老字號獲稅費優惠「大禮包」
    廣東沙溪涼茶製藥有限公司負責人欣喜地說道。據了解,廣東沙溪涼茶製藥有限公司始創於1907年,獲商務部首批「中華老字號」稱號,企業不僅有傳統的「沙溪涼茶系列產品」的傳承,也有與時俱進的膠囊劑、丸劑等的生產。疫情中,企業主動獻愛心,向省外和本市紅十字會捐贈醫療物資和藥品價值超50萬元。
  • 【發現沙溪之美】鶴歌鶴舞,沙溪民間藝術之瑰寶
    《發現沙溪之美》第24站,沙溪妹帶你走進鶴歌鶴舞的傳承基地——申明亭鶴館看鶴舞、聽鶴歌,感受沙溪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過去出鶴以鶴歌作伴唱,以傳統的敲擊節奏而舞蹈,後來演變為以廣東音樂《得勝令》《賽龍奪錦》作配樂,加上傳統的敲擊樂和鶴歌伴唱。為了保護鶴舞這種獨特的民間藝術得以傳承,當地熱心人士開始對鶴歌鶴舞的相關資料進行收集整理。當地文化部門組織老藝人到隆都中學、沙溪中心小學等教跳鶴舞,使鶴舞在下一代中得以傳承。同時,在鶴舞的發源地申明亭村內的楊氏大宗祠,設立專門場地陳列鶴舞道具。
  • 老廣的夏天不喝涼茶沒法過,廣東人裝涼茶的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廣東的夏天是「茶」色的雖然廣式涼茶已經裝在紅罐、金罐裡暢銷全國,但老廣們對於這種罐裝涼茶是非常不屑的,且不說配方和原材料,就那一股齁甜味不知道加了多少糖,但凡在廣東生活過的人都知道真正的涼茶不是那個味。
  • 廣東中山這五種優質特產,你知道幾種?
    好了,城市今天就介紹到這裡了,我們今天來講講廣東中山這五種優質特產,你知道幾種?一、神灣菠蘿神灣菠蘿,又叫鳳梨,是廣東省中山市神灣鎮特產,神灣背山面海,雨水充沛,土地肥沃,特別適宜菠蘿的生長。所產神灣菠蘿,一般每個重一斤左右,色澤金黃,皮薄肉厚,更難得的是肉細爽脆無渣,甜蜜清香而無酸味,齒頰留香,經久不散。
  • 沙溪獲評「廣東十大傳統美食之鄉」
    沙溪特色小吃隆都蘆兜粽。記者餘兆宇攝    本報訊 經過近一年的評選,「美味廣東——尋找廣東十大傳統美食之鄉」評選結果於近日揭曉。記者了解到,我市沙溪鎮獲評「廣東十大傳統美食之鄉」,杏仁餅、隆都蘆兜粽、小欖炸魚球、三鄉茶果等8種中山小吃獲評「廣東百種傳統特色小吃」。沙溪美食在長期的發展和積澱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每年吸引本地中山人和各地遊客到此 「尋味」,更成為海外華僑內心的鄉情符號。業界認為,沙溪美食文化要想發揚光大,既要在市場歷練中經受考驗,也要不斷地與本地生活文化相匹配。
  • 作為土生土長的廣東中山人,這5種中山特產美食,你吃過嗎?
    沙溪涼茶「沙溪涼茶」是中華老字號廣東益和堂製藥有限公司的前身中山「黃潮善堂」生產的傳統名藥,距今約一百年歷史。「沙溪涼茶」對於治療四時感冒、發熱傷寒等病症的居家良藥。大凡老廣東和老華僑沒有不知沙溪涼茶的。沙溪涼茶不但可以治病,也可作為夏季的清涼飲料,具有消暑散熱、生津止渴的保健作用。
  • 涼茶,廣東人的續命水。會喝涼茶,才配得上一聲靚仔啊!
    後世醫學家根據葛老遺留下來的專著,再結合和勞動人民長期防治疾病中的豐富經驗,逐漸研究出了擁有深厚嶺南文化的涼茶,配方一直流傳到現在。以前廣東的涼茶鋪可以說是相當密集,每方圓五百米必有一家。涼茶鋪和鹹雜鋪、米鋪並稱廣東三大店鋪。三、為什麼廣東人如此痴迷於涼茶呢?
  • 一杯涼茶,「飲出」本土老字號:對話香港華生行創始人黃鏗
    她很早就隨家人定居香港,1967年回沙溪跟我結婚。當年,香港女孩回鄉與農村青年結婚是很少見的事情。兩年後的1969年,我也去了香港,原因很簡單,要照顧家庭。●記者:你跟「沙溪涼茶」有著一段歷時近80年的緣分。為何定居香港後仍念念不忘這一中山特產?◎黃鏗:說起沙溪涼茶,我們沙溪人對它特別有感情。
  • 廣東藥企發布涼茶飲料標準 「Liangcha」成其英文名
    原標題:廣東藥企發布涼茶飲料標準 「Liangcha」成其英文名   7日,在廣州舉辦的2019《
  • 涼茶簡史:一碗廣東涼茶究竟有多強?且看真實的故事和未來的走向
    而廣東話講法與普通話不同,稱冷水為「凍水」,稱冷茶為「凍茶」;「涼茶」卻獨有所指,謂用各種草藥煲制的具有清熱、祛溼、去火功效的湯藥為「涼茶」。為免誤解,本人建議用「廣東涼茶」作為專有名詞,與普通「涼的茶」區別開來,這樣表達也更為恰當。一、涼茶起源:是藥,不是茶。
  • 「特效」涼茶偷加西藥?別毀了「廣東涼茶」的招牌
    特效「涼茶」屢禁不止民間有云:" 廣東有三寶:燒鵝、荔枝、涼茶鋪。" 在嶺南一帶,提起涼茶,可謂家喻戶曉。2006年,涼茶更是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元代時,這種清熱解毒的湯藥,被稱為 " 涼藥 ",有藥店事先煎煮好備著,患者買來即可服用,即最早涼茶鋪的雛形。發展至今,涼茶已經成為廣東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曾幾何時,大街小巷涼茶鋪雲集。隨著現代涼茶產業化興起,小作坊式的傳統涼茶鋪已經日漸式微。而扛起非遺名號的,其實是現代涼茶產業。
  • 開平市達德小學舉辦百年校慶活動 ,海內外校友共聚盛事
    開平市達德小學舉辦百年校慶活動 ,海內外校友共聚盛事 2019-12-02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東人:我這條命是涼茶給的!
    而涼茶,就是廣東人手中最好的武器。▲ 常見的涼茶原料,金銀花、雞蛋花、菊花、夏枯草、甘草、仙草、布渣葉。圖/《珠江紀事》廣東的夏天是「茶」色的這裡的「涼茶」,指的絕不是著名的紅罐、金罐。▲「傳統涼茶鋪裡的現煲涼茶。圖/視覺中國如果家裡沒有自製涼茶,涼茶鋪就成了廣東人解渴、解暑、「解毒」的最大的指望。拋開「養生玄學」不談。我們更感興趣的是:涼茶為何能解決廣東人的「溼熱」?
  • 涼茶裡偷摻消炎藥 廣東兩名涼茶鋪經營者領刑
    廣東涼茶(圖文無關) 粵檢供圖 攝中新網廣州1月18日電 (索有為 韋磊)廣東人酷愛涼茶,市面上的涼茶鋪遍開大街小巷。廣東省檢察院18日通報的案例顯示,兩名涼茶鋪經營者為追求涼茶效果,竟然在涼茶裡添加法律法規禁止添加使用的消炎藥而獲刑。
  • 給涼茶加點「新零售」 盒馬平安堂聯手推出日日鮮涼茶
    南方網訊(記者/潘沈思)近日,廣東知名涼茶品牌平安堂跟新零售企業盒馬聯合推出日日鮮涼茶,宣布將通過推動涼茶標準化來提升食品安全,守護老廣熟悉的味道。記者在盒馬門店看到,這兩款通過新零售標準制定、在盒馬獨家銷售的涼茶,瓶身上的成分配料一目了然,並且只賣當天,賣不完當天下架處理。涼茶為什麼要做日日鮮?傳統家庭作坊和新零售的磨合,跨越了大半年,歷經各種困難,才有如今兩款標準化的日日鮮廣東涼茶麵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