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末年,香山縣興寧裡8號有書生曰蕭友柏,時值其老夫人壽辰,蕭友柏為經濟拮据而難以招待親友而發愁。誰也沒想到,蕭家婢女潘雁湘最終成了解決問題的關鍵。
潘雁湘來自順德,是一名梳起不嫁人的自梳女,她曾跟糕點師傅做幫工,略懂製作餅食。為解主人燃眉之急,潘雁湘在蕭友柏的妾侍林大姑指導下,採用綠豆粉、用糖醃製過的肥豬肉片精心製作綠豆夾肉餅孝敬老夫人,並以此招待賓客。
此餅入口甘香鬆化,肥而不膩,賓客品嘗後,讚不絕口,因其形狀似杏仁和有杏仁香味,故稱杏仁餅。後來,蕭友柏向時任香山知縣的覃壽堃呈奉該杏仁餅,知縣品嘗後大加讚賞,當即揮毫寫下「齒頰留香」四字。
咀香園傳統製作工藝的始創者蕭家所處的興寧裡,處於香山縣城石岐繁華的「十八間」附近。民間商貿的興旺令到家道中落的蕭家放下了書香世家的面子,融進了民間商販的行列。
蕭家開始作坊式生產杏仁餅併到泰東戲院等叫賣,廣受歡迎。
因政府規範工商稅收,蕭家正式進行工商登記生產杏仁餅,店號「咀香園」。
咀香園在註冊商標「玫鶴牌」,又名「梅鶴牌」,產品全部零售,後來,港澳同胞、海外華僑也來光顧,並通過香港「金山莊」批發往北美洲、東南亞,使咀香園聲譽更佳。
咀香園餅家進行公私合營成為糖果商店咀香園加工場,蕭幹偉擔任車間主任一直到1961年病逝。
經歷過無數次整合,工序、機械多次改革,咀香園逐步進入半機械化大生產時代。
咀香園名嘈大江南北,在改革開放中,咀香園又進行了多次技術革新和企業重組,產品也向多樣化發展。
咀香園牽頭制定了杏仁餅的聯盟標準,極大規範了本地杏仁餅企業的生產行為,確保了質量。
咀香園被國家旅遊局授予了「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牌匾。
咀香園杏仁餅傳統製作工藝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小作坊到大商鋪再到嶄新的廠房,咀香園的歷史映照著中山市的發展,不變的唯有甘甜可口的味道。咀香園的味道依然是中山的味道沙溪涼茶其實不是「茶」,更準確地說應該是中藥。嶺南多瘴氣,潮溼多雨的廣東氣候使人容易溼熱上火兼傷肝傷肺。因此,草藥熬製而成涼茶是廣東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飲料。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沙溪涼茶,至今仍是是人們防治四時感冒、清熱解毒的聖藥。沙溪涼茶的創始人,是中山沙溪塔園村人黃匯,出生於1861年,家境貧寒,15歲起便自食其力,當轎夫謀生。
黃匯與其他轎夫不同,黃匯青年期間酷愛收集中草藥,經常利用自己遊走他鄉的便利,收集各地的中草藥,為窮苦人家治病,每到一個地方都受到當地人的讚賞。
清光緒十年(1885)間,黃匯總結和整理出一條專醫感冒、勞倦傷寒的驗方,然後掛牌行醫,自行採藥和加工,用紙袋包裝起來出售,包裝上寫有「沙溪傷寒聖茶,黃匯製造」的字樣,當時人們稱之為黃匯涼茶。
到解放以後,由於藥效顯著,黃匯的小藥鋪當時經常出現排隊購買涼茶的情形。水漲船高,黃匯因此家業漸大,發財後的黃匯將自己的兒子黃國屏送進大學學醫,學成回到中山行醫,黃國屏繼承父業後,把父親開的小藥鋪改名為「黃潮善堂」,將茶名改為「傷寒聖茶」。後人為紀念黃匯,就將此茶以他的故鄉命名——沙溪涼茶。
黃匯開的小藥鋪解放後輾轉成了中山縣沙溪涼茶廠,當時是沙溪供銷社的下屬單位,雖然說企業化生產,但產量還是非常低,遠遠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
批准更名為廣東省中山市沙溪製藥廠,在新世紀之初,沙溪製藥廠改制,起了一個藥味十足的新名字「益和堂」。
「益和堂」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部頒發「中華老字號」稱號;
「益和堂」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頒發「中華老字號」稱號。
現在光中山市民每年都要喝幾百萬包沙溪涼茶。沙溪涼茶在國外也賣得很火爆,一包小小的沙溪涼茶在國內只值一角五分錢,到了美國卻可以賣到一美元。黃圃腊味起源於清光緒年間,利用本地的原材料,經過多種傳統手工技藝製作而成,色、香、味俱佳,是廣式腊味的典型代表。相傳,始作臘腸的是大黃圃一賣粥檔主叫王洪。光緒十二年(1886年)冬季某天,天氣奇冷,雪雨紛飛,王洪準備的豬肉、豬肝、粉腸等粥配料賣不出去。於是,他用鹽、糖、醬油等把肉料醃起來。連天陰雨,王洪只好將粉腸掰開,將豬肉切粒,塞進腸衣,用水草分截綁好。經數天的風吹日曬,天晴時,王洪的製品吃起來別有風味,且耐儲藏。
王洪如法炮製,設檔出售。豬肉輔以腸衣製成,形如豬腸,故名臘腸。風味獨特、耐儲藏,臘腸名聲日噪,求過於供。黃圃人爭相仿製。
臘腸廣受食客歡迎,從此開始了廣式臘腸的生產。之後,王聯盛製作黃圃腊味的傳統手工技藝傳給了兒子王炎明,再由王炎明傳給了自己的兒子王錦全,又由王錦全傳給了兒子王匯財,再由王匯財傳給了侄子王獻章,王獻章將黃圃腊味的傳統手工技發揚光大,創辦了大型腊味生產廠家製作傳統腊味。
黃圃腊味誕生一百多年來,其傳統手工製作技藝得到了較好的傳承和發展。黃圃腊味也從最初單一的臘腸品種發展成為有臘腸、臘肉、臘魚、臘鴨、臘雞等眾多品種,產品銷量佔全國市場的60%,黃圃鎮在2004年被中國食品協會命名為「中國腊味食品名鎮」稱號。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認定黃圃鎮為「中國腊味食品名鎮」。
隨著黃圃人將傳統的手工技藝的發揚光大,在廣州、佛山乃至世界各地創辦腊味商號擔任主要製作師傅,大大推動了廣式腊味的生產發展。不管杏仁餅有沒有杏仁
沙溪涼茶是不是茶
黃圃腊味還是臘腸
這些中山老字號都全賴我們中山人
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我們的非遺,靠我們繼承!
來源 ▏中山網
無條件歡迎分享轉發朋友圈
要報料可掃下方二維碼或致電報料熱線:22148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