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餅沒有杏仁,沙溪涼茶不是茶?關於中山老字號你知多少

2021-03-02 YOU生活
自清末民國以來,中山名商巨賈輩出,給中山留下了眾多底蘊豐富的「老字號」:咀香園、沙溪涼茶、泰和腊味……時至今日,這些中山土生土長的「老字號」們依然活躍在萬千品牌繁花似錦的當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扒一扒這些中山「老字號」!外地的朋友們來到中山,如果要帶伴手禮回去,十有八九會買杏仁餅,毫無疑問,杏仁餅是中山頭號特產!

清光緒末年,香山縣興寧裡8號有書生曰蕭友柏,時值其老夫人壽辰,蕭友柏為經濟拮据而難以招待親友而發愁。誰也沒想到,蕭家婢女潘雁湘最終成了解決問題的關鍵。

潘雁湘來自順德,是一名梳起不嫁人的自梳女,她曾跟糕點師傅做幫工,略懂製作餅食。為解主人燃眉之急,潘雁湘在蕭友柏的妾侍林大姑指導下,採用綠豆粉、用糖醃製過的肥豬肉片精心製作綠豆夾肉餅孝敬老夫人,並以此招待賓客。

此餅入口甘香鬆化,肥而不膩,賓客品嘗後,讚不絕口,因其形狀似杏仁和有杏仁香味,故稱杏仁餅。後來,蕭友柏向時任香山知縣的覃壽堃呈奉該杏仁餅,知縣品嘗後大加讚賞,當即揮毫寫下「齒頰留香」四字。

咀香園傳統製作工藝的始創者蕭家所處的興寧裡,處於香山縣城石岐繁華的「十八間」附近。民間商貿的興旺令到家道中落的蕭家放下了書香世家的面子,融進了民間商販的行列。

蕭家開始作坊式生產杏仁餅併到泰東戲院等叫賣,廣受歡迎。

因政府規範工商稅收,蕭家正式進行工商登記生產杏仁餅,店號「咀香園」。

咀香園在註冊商標「玫鶴牌」,又名「梅鶴牌」,產品全部零售,後來,港澳同胞、海外華僑也來光顧,並通過香港「金山莊」批發往北美洲、東南亞,使咀香園聲譽更佳。

咀香園餅家進行公私合營成為糖果商店咀香園加工場,蕭幹偉擔任車間主任一直到1961年病逝。

經歷過無數次整合,工序、機械多次改革,咀香園逐步進入半機械化大生產時代。

咀香園名嘈大江南北,在改革開放中,咀香園又進行了多次技術革新和企業重組,產品也向多樣化發展。

咀香園牽頭制定了杏仁餅的聯盟標準,極大規範了本地杏仁餅企業的生產行為,確保了質量。

咀香園被國家旅遊局授予了「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牌匾。

咀香園杏仁餅傳統製作工藝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小作坊到大商鋪再到嶄新的廠房,咀香園的歷史映照著中山市的發展,不變的唯有甘甜可口的味道。咀香園的味道依然是中山的味道沙溪涼茶其實不是「茶」,更準確地說應該是中藥。嶺南多瘴氣,潮溼多雨的廣東氣候使人容易溼熱上火兼傷肝傷肺。因此,草藥熬製而成涼茶是廣東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飲料。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沙溪涼茶,至今仍是是人們防治四時感冒、清熱解毒的聖藥。

沙溪涼茶的創始人,是中山沙溪塔園村人黃匯,出生於1861年,家境貧寒,15歲起便自食其力,當轎夫謀生。

黃匯與其他轎夫不同,黃匯青年期間酷愛收集中草藥,經常利用自己遊走他鄉的便利,收集各地的中草藥,為窮苦人家治病,每到一個地方都受到當地人的讚賞。

清光緒十年(1885)間,黃匯總結和整理出一條專醫感冒、勞倦傷寒的驗方,然後掛牌行醫,自行採藥和加工,用紙袋包裝起來出售,包裝上寫有「沙溪傷寒聖茶,黃匯製造」的字樣,當時人們稱之為黃匯涼茶。

到解放以後,由於藥效顯著,黃匯的小藥鋪當時經常出現排隊購買涼茶的情形。水漲船高,黃匯因此家業漸大,發財後的黃匯將自己的兒子黃國屏送進大學學醫,學成回到中山行醫,黃國屏繼承父業後,把父親開的小藥鋪改名為「黃潮善堂」,將茶名改為「傷寒聖茶」。後人為紀念黃匯,就將此茶以他的故鄉命名——沙溪涼茶。

黃匯開的小藥鋪解放後輾轉成了中山縣沙溪涼茶廠,當時是沙溪供銷社的下屬單位,雖然說企業化生產,但產量還是非常低,遠遠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

批准更名為廣東省中山市沙溪製藥廠,在新世紀之初,沙溪製藥廠改制,起了一個藥味十足的新名字「益和堂」。

「益和堂」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部頒發「中華老字號」稱號;

「益和堂」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頒發「中華老字號」稱號。

現在光中山市民每年都要喝幾百萬包沙溪涼茶。沙溪涼茶在國外也賣得很火爆,一包小小的沙溪涼茶在國內只值一角五分錢,到了美國卻可以賣到一美元。黃圃腊味起源於清光緒年間,利用本地的原材料,經過多種傳統手工技藝製作而成,色、香、味俱佳,是廣式腊味的典型代表。

相傳,始作臘腸的是大黃圃一賣粥檔主叫王洪。光緒十二年(1886年)冬季某天,天氣奇冷,雪雨紛飛,王洪準備的豬肉、豬肝、粉腸等粥配料賣不出去。於是,他用鹽、糖、醬油等把肉料醃起來。連天陰雨,王洪只好將粉腸掰開,將豬肉切粒,塞進腸衣,用水草分截綁好。經數天的風吹日曬,天晴時,王洪的製品吃起來別有風味,且耐儲藏。

王洪如法炮製,設檔出售。豬肉輔以腸衣製成,形如豬腸,故名臘腸。風味獨特、耐儲藏,臘腸名聲日噪,求過於供。黃圃人爭相仿製。

 臘腸廣受食客歡迎,從此開始了廣式臘腸的生產。之後,王聯盛製作黃圃腊味的傳統手工技藝傳給了兒子王炎明,再由王炎明傳給了自己的兒子王錦全,又由王錦全傳給了兒子王匯財,再由王匯財傳給了侄子王獻章,王獻章將黃圃腊味的傳統手工技發揚光大,創辦了大型腊味生產廠家製作傳統腊味。

黃圃腊味誕生一百多年來,其傳統手工製作技藝得到了較好的傳承和發展。黃圃腊味也從最初單一的臘腸品種發展成為有臘腸、臘肉、臘魚、臘鴨、臘雞等眾多品種,產品銷量佔全國市場的60%,黃圃鎮在2004年被中國食品協會命名為「中國腊味食品名鎮」稱號。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認定黃圃鎮為「中國腊味食品名鎮」。

隨著黃圃人將傳統的手工技藝的發揚光大,在廣州、佛山乃至世界各地創辦腊味商號擔任主要製作師傅,大大推動了廣式腊味的生產發展。

不管杏仁餅有沒有杏仁

沙溪涼茶是不是茶

黃圃腊味還是臘腸

這些中山老字號都全賴我們中山人

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我們的非遺,靠我們繼承!


來源 ▏中山網

無條件歡迎分享轉發朋友圈


要報料可掃下方二維碼或致電報料熱線:22148333

相關焦點

  • 作為土生土長的廣東中山人,這5種中山特產美食,你吃過嗎?
    一說到中山這座城市,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孫中山先生,因為這是他的故鄉。在中山,其實不僅有很濃厚的文化底蘊,還有很多很好吃的美食,今天就帶你了解一下中山特產美食。沙溪涼茶「沙溪涼茶」是中華老字號廣東益和堂製藥有限公司的前身中山「黃潮善堂」生產的傳統名藥,距今約一百年歷史。「沙溪涼茶」對於治療四時感冒、發熱傷寒等病症的居家良藥。大凡老廣東和老華僑沒有不知沙溪涼茶的。沙溪涼茶不但可以治病,也可作為夏季的清涼飲料,具有消暑散熱、生津止渴的保健作用。
  • 【中山老字號】咀香園,從「應急糕點」到「中華老字號」
    資本與歷史給中山留下了眾多底蘊豐富的「老字號」:咀香園、美味鮮、沙溪涼茶、泰和腊味……>時至今日,這些中山土生土長的「老字號」們依然活躍在萬千品牌繁花似錦的當代:百年老字號,經典永流傳>>>  外地的朋友們來到中山,如果要帶伴手禮回去,十有八九會買杏仁餅吧,而說到杏仁餅,有一個品牌是怎麼都繞不過去的。
  • 【我們的非遺】咀香園,從「應急糕點」到「中華老字號」
    自清末民國以來,中山名商巨賈輩出,資本與歷史給中山留下了眾多底蘊豐富的「老字號」:咀香園、沙溪涼茶、泰和腊味……>時至今日,這些中山土生土長的「老字號」們依然活躍在萬千品牌繁花似錦的當代:「咀香園」在2006年被商務部授予「中華老字號」、「咀香園杏仁餅傳統製作工藝」於2009年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澳門杏仁餅裡為什麼沒有杏仁? | 探物
    杏仁餅最初的原型其實是綠豆餅,裡面一顆杏仁都沒有。 發明杏仁餅的也不是沿街推車叫賣的小販,而是朱元璋的妻子馬皇后。 相傳元末明初,朱元璋率眾人起義。軍隊四處奔波,糧食本身就重,更何況還要費時費力將其煮熟呢?
  • 廣東中山這五種優質特產,你知道幾種?
    原創文\美食家小婷中山,古稱香山,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故鄉,下轄18個鎮、6個街道,是全國4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總面積1783.67平方公裡。2019年入選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好了,城市今天就介紹到這裡了,我們今天來講講廣東中山這五種優質特產,你知道幾種?一、神灣菠蘿神灣菠蘿,又叫鳳梨,是廣東省中山市神灣鎮特產,神灣背山面海,雨水充沛,土地肥沃,特別適宜菠蘿的生長。所產神灣菠蘿,一般每個重一斤左右,色澤金黃,皮薄肉厚,更難得的是肉細爽脆無渣,甜蜜清香而無酸味,齒頰留香,經久不散。
  • 一杯涼茶,「飲出」本土老字號:對話香港華生行創始人黃鏗
    說起「華生行」這三個字,中山人都知道它是一家本地老字號連鎖餐廳,主打「龜苓膏」、「沙溪涼茶」和燉湯,多年來一直很受歡迎。熟悉黃鏗的中山人更知道,黃鏗與被國家商務部評定為「中華老字號」、被列入國家和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中山特產「沙溪涼茶」,有著一段讓人動容的情緣。改革開放40年,中山特產和產品遠銷海外,其中少不了諸如黃鏗等中山鄉親的勤勉和努力。
  • 廣東沙溪涼茶:傳承數百年,暢銷海內外!
    由於涼茶具有清涼散熱、解暑去溼的功能,而且不論盛夏隆冬,四時可服,因此,涼茶成了嶺南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很多廣東人,面對一些類似「溼熱」的疾病或者剛開始感冒時,第一反應並不是去看醫生,而是喝涼茶,涼茶,是廣東人的活命水。廣東涼茶種類眾多,按口味可分為苦茶、甜茶兩種。
  • 中山特產杏仁餅,哪家老字號的好吃?
    廣東人都喜歡吃杏仁餅,好吃的杏仁餅大部分來自中山的品牌。在中山生產杏仁餅上百年的老字號有兩家。一家是眾所周知的咀香園,還有一家是鮮為人知的惠贊餅店。我婆婆是廣東人,最愛吃杏仁餅和炒米餅。我家也經常備有杏仁餅,所以兩家老字號的餅都有品嘗過,現在跟大家分享下這兩家老字號的味道!咀香園在中山最常見的杏仁餅是咀香園的,有多家專賣店,各大超市都有鋪貨!購買十分便利。我一般都選擇買的是小盒裝的,120g一盒 價格是12.5元。
  • 潮玩中山,我們在百年老字號咀香園學做杏仁餅,看似簡單其實不易
    ,宋朝的《異聞總錄 》卷一中也有關於旅遊的記載:「臨川畫工黃生,旅遊如廣昌,至秩巴寨,卒長郎巖館之。」明代吳承恩也有文章中寫道「東園公初晉七袠,言開曼齡,是日高宴……會有京華旅遊淮海浪士,聞之歡喜。」由此看來,旅遊並不是現代才有的,自古有之,而且歷代文人墨客尤為喜歡。
  • 潮玩中山,我們在百年老字號咀香園學做杏仁餅,看似簡單實則不然
    ,宋朝的《異聞總錄 》卷一中也有關於旅遊的記載:「臨川畫工黃生,旅遊如廣昌,至秩巴寨,卒長郎巖館之。」明代吳承恩也有文章中寫道「東園公初晉七袠,言開曼齡,是日高宴……會有京華旅遊淮海浪士,聞之歡喜。」由此看來,旅遊並不是現代才有的,自古有之,而且歷代文人墨客尤為喜歡。
  • 杏仁餅裡沒杏仁,太陽餅裡是麥芽?!
    我們的吃喝玩樂衣食住行都離不開連鎖品牌,那麼你對連鎖品牌的了解又有多少呢?2016廣東(佛山)-臺灣連鎖品牌展覽會將於7月8日(本周五)在興華廣場側邊地塊舉行。中山咀香園獲獎無數如果我說,杏仁餅裡沒杏仁,你會信嗎?「杏仁餅是用綠豆粉來做的,只是我們中山過去的綠豆餅有杏仁的香味,所以就叫杏仁餅」,當年的一位老街坊告訴記者。
  • 30年來,中山沙溪這家公司從未失約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沙溪製藥成為廣東省醫藥工業銷售銷售收入二十強企業、廣東省醫藥工業綜合實力五十強企業、改革開放三十年廣東省醫藥行業中成藥產業二十強、高新技術企業。「沙溪」商標第一批獲得中華老字號,獨家核心品種「沙溪涼茶系列產品」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發展至今,沙溪製藥擁有八大劑型共187個中成藥和化學藥產品,包括《國家基本藥物》47個、廣東省補充基本藥物32個。
  • 中山美食推薦(一)
    中山民間藝術豐富,其中有中山民歌、舞龍獅鶴鳳、崖口飄色等。中山是民歌之鄉,民間流行的民歌有鹹水歌、高棠歌、大繒歌、客家山歌、鶴歌、姑妹歌、漁鼓、龍舟、小調兒歌等,其中以鹹水歌和高棠歌最有特色,這兩種民歌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流行於坦洲鎮等大沙田區。中山舞龍分為木龍、火龍、金龍、沙龍、草龍、遊龍、板龍、雲龍等8個種類。
  • 當老字號遇上網紅潮創
    每一杯飲品都是滿滿的中山味道。年輕潮創文化公司碰撞老字號和店內的負責人吳國亮一聊才發現,原來這美茶大有來頭。而這一次出手開辦茶飲店,點子文化再一次在中山本土文化上「做文章」,策劃將中山老字號融入美茶茶品中。首站合作是與咀香園共同研發「可以喝的杏仁餅」。
  • 「沙溪涼茶文化館」正式開幕 真實歷史資料再現隆都傳奇
    享譽海內外的「沙溪涼茶」始創於1907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陪伴住我們幾代人的成長,為傳承和發展這項百年老字號的歷史文化,10月30日,「沙溪涼茶文化館」在廣東益和堂製藥有限公司正式開幕,讓更多人了解和體驗沙溪涼茶的文化,鎮領導文衛戈、肖亦寧出席了活動。開幕儀式上,企業負責人首先詳細介紹了沙溪涼茶的百年發展歷程。
  • 中山有種小食比杏仁餅更古老,很多人卻沒聽過!想嘗嗎?
    提到中山特產最有名的當然是杏仁餅杏仁餅的歷史悠久但有一種傳統點心比杏仁餅的歷史更悠久那就是——雲葛糕雲葛糕沒聽過這種點心?豬腸糕小布哥發現在粵東客家地區的梅州有一種叫「豬腸糕」的傳統小吃與雲葛糕極為相近也有上百年歷史不過有些做法上可能會比雲葛糕複雜用料會更豐富一些而在廣西也有類似的食物上面介紹的兩樣小食有沒有勾起你的美味回憶呢
  • 中山著名特色小吃
    中山蘆兜粽,是廣東省中山市的傳統特色小吃。蘆兜粽呈圓筒狀,粗如手臂,兩頭交錯一字平口。配料分為甜鹹兩種。甜的有豆沙、棗泥、蓮蓉、慄蓉等;鹹的有冬菇、綠豆、蛋黃、燒雞、鹹肉、叉燒等。吃起來美味可口、軟糯香滑。黃圃腊味,是廣東省中山市黃圃鎮的特色小吃,製作始於清朝光緒年間。
  • 【中山】《中山非遺》郵冊首發 市委宣傳部部長唐穎出席
    郵冊內收錄了16枚非遺文化郵票,其中有醉龍舞、崖口飄色等6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咀香園杏仁餅傳統製作工藝、黃圃腊味傳統製作工藝、大湧紅木傳統雕刻工藝等10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版個性化郵票同步收錄在郵冊之內。為了彰顯郵冊的收藏價值,特邀我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書法家黃衍增先生為郵冊提詞。此外,每本郵冊均收錄了中山市著名剪紙藝術家梁傑康先生創作的「中山非遺」剪紙。
  • 小手握餅模 學做杏仁餅
    這是一堂「咀香園杏仁餅傳統製作工藝」體驗課。咀香園杏仁餅傳統製作工藝發源於中山石岐,由清光緒末年興寧裡蕭友柏的妾侍林大姑指導女傭潘雁湘創製。時值蕭家老夫人壽辰,潘雁湘在林大姑的指導下,用綠豆粉和糖醃製過的肥豬肉片,精心製作成綠豆夾肉餅招待賓客。此餅入口甘香鬆化,肥而不膩,咀嚼之有杏仁香味,賓客品嘗後,讚不絕口。
  • 澳門杏仁餅
    澳門杏仁餅的歷史  澳門杏仁餅是從綠豆餅發展而來的,澳門杏仁餅的主要原料是綠豆粉,只因外觀像杏仁,所以才叫杏仁餅。  在經歷了無數個年代,直到上個世紀初,杏仁餅一直處於單一的品種,單一的製作方法中,直到澳門禮記餅家的創立,才將杏仁餅進一步的擴大和發展,在經歷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洗禮,禮記餅家已經從小店鋪仔變成了今天馳名中外的百年老字號,澳門杏仁餅也從單一的產品變成了現在的二十多種品種,上百個製作方法,數百個不同口味的杏仁餅,其中禮記杏仁粒杏仁餅就是杏仁餅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杏仁粹一粒粒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