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商傳奇》
原文改寫:邱禮佳
大良民信雙皮奶,始創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當年順德大良的放牛娃董孝華因牛奶太多無法全部賣掉,常常為保存牛奶而絞盡腦汁。有一次,他試著將牛奶煮沸後保存,卻意外地發現牛奶冷卻後表面會結成一層薄衣,嘗一口,居然無比軟滑甘香!此後一試再試,製成了最初的雙皮奶,也成為了雙皮奶的創始人,在大良華蓋路開設了「民信雙皮奶」老店。
在目前民信300多種甜品,20多款地方小吃當中,最受歡迎的還屬於老少鹹宜的雙皮奶。店裡每天銷售量近千碗,若碰上大型節假日,僅順德大良總店單雙皮奶的銷量就有2000碗。每年「五·一」、「十·一」這樣的假期,還會出現有旅行社主動要求組織遊客過來,在總店沒辦法接待的情況下,只能將他們帶到順德另一家分店。總店同一時間最多只能容納兩三百人,若碰上節假日,排隊等候的食客會塞滿成個店鋪,有時候還會站到門口去。人多的時候,他們有可能不要求座位,站著吃都行,足以想見人們對雙皮奶的喜愛。
順德馳名雙皮奶:食者品香甜 制者品辛苦
裝碗、攤皮、配料、打發、放入鍋蒸、調好火候,然後靜待雙皮奶的出爐。
位於大良華蓋路步行街的民信雙皮奶老鋪,老人正在熟練地操著著。
這位老人是民信老鋪的第二代傳人董兆祥,雖然已多年沒親自操作,但技藝一點不生疏,自從十年前因身體的原因將店鋪交由女兒董毅瑩管理後,他現在只會在想念老員工,趁著來店鋪探望他們的時候,一時技癢親手做上幾碗,過過癮。
董兆祥:有時出來店鋪看看,但是做就不行了。
在過去80多年,民信雙皮奶一直深受食客喜愛。不過很多人不知道,這門看似「甜蜜」無比的事業,原來在董家看來,其實是一門苦差。
董兆祥:父親臨終前囑咐我,不要再做這行, (因為)太辛苦。
董伯說如果當初有更好的發展,他可能不會接手。
董兆祥:改革開放後,兄弟們的發展都很好,就我最差,還是打一份工。大哥跟我說,做雙皮奶的手藝你最好,為何你不做呢?何況你現在的經濟條件不太好。
雖然看似有些無奈地成為第二代傳人,但為了不將父輩的心血浪費,他還是跟妻子一起,起早摸黑地努力經營著。兩夫妻加幾個工人,這種傳統的家庭式經營的模式,就這樣持續了十七年。每天超負荷的工作,讓他們根本沒時間考慮店鋪的發展問題。
董兆祥 :什麼都自己做。買料、收錢、製作等都是自己操作,能做得了多少呢?始終是十幾人的規模,別說擴展了,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直到2005年,兩老最終因為積勞成疾,無法再打理,將店鋪交由小女兒董毅瑩接手後,
這間老店才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
雙皮奶第三代傳人接棒
中午十二點 ,某遊泳館,董毅瑩正在遊泳,那輕盈的身姿,如飛魚般在水中滑行,動作優美,技術嫻熟。儘管正午的遊泳館內溫度很高,但她熱情高漲,健美的皮膚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董毅瑩:給我的感覺很陽光很健康,所以我很喜歡遊泳。雖然很曬,
但我不怕,我認為我的性格比較執著,我喜歡一樣東西就會很堅持,我其實希望用我對待
遊泳的態度去經營好店鋪。
別看董毅瑩泳姿如此輕巧靈動,其實她學會遊泳才3年時間。她說學東西不怕遲,只要你對它有一份熱愛,它就會讓你有了一個堅持的理由。同樣,雖然她在35歲才成為第三代傳人,但她一上任就投入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店鋪的經營管理。
董兆祥:如有發展就不要讓它繼續走我們以前的舊路,那是不行的,
別走。
董毅瑩:希望以後的雙皮奶,帶給我們的不只是老人喜歡吃,新一代的年輕人也會喜歡我們雙皮奶的口味,會是一個多元化融合的店鋪。
董毅瑩35歲成為民信老鋪第三代傳人。如今她已經有有7家分店,分別在禪城、 三水和大良。
董毅瑩:嶺南天地第一期還沒成形的時候我就來看過,很喜歡這裡的環境。它主要將原有的建築重新改建,很有嶺南文化特色,所以很喜歡。
位於佛山嶺南新天地的這間民信老鋪是董毅瑩接手後開的第5家分店,這裡新舊融合的建築風格,與她的經營理念不謀而合。
董毅瑩:這裡跟上海新天地比較相似,都是舊建築,但吸引的就是年輕人。
百年老鋪注入經營新理念
董毅瑩嘗試在將雙皮奶這種順德傳統小吃打入年輕人市場。首先是嘗試對原有產品進行改良。在董毅瑩剛接手民信甜品店的時候,民信的產品並不多,但雙皮奶、金銀奶、鳳凰奶糊等傳統甜品得到很好的傳承。這些傳統甜品,為民信穩住老一輩順德街坊市民,提供了很大的保障。
但年輕的董毅瑩更認為,未來年輕一代將是社會消費的主流人群,擁有廣大的市場。因此在她接手後就開始大刀闊斧地研發新品種,為了研發新產品和學習新的管理理念,她曾兩赴日本,「日本的甜品做的出名,所以我特地過去嘗一嘗人家的產品有何特色,看看有什麼可以值得借鑑的」。現在店裡新添了許多新產品,包括芒果雙皮奶、木瓜豆腐花、焦糖燉奶、原只椰子燉奶等,品種由原來的為數不多,發展到現在的300多個。其中雙皮奶、姜撞奶、金銀奶和焦糖燉奶、原只椰子燉奶更是被評為「廣東嶺南特色食品」,吸引了不少港澳遊客前來品嘗。
董毅瑩:好像我經營雙皮奶的概念是一樣,保留舊有的東西,同時也有新的元素。我希望以後的雙皮奶,不只是老人喜歡吃,也很適合年輕人的口味。
不過要對多年來人們固有的記憶中的味道進行改良並不容易,首先在技藝方面遇到的
難題就夠讓人頭疼。比如他們嘗試的原只椰子燉奶,一開始沒想到那麼難燉,要燉好久才熟。
董毅瑩:它的難度在於因為椰子大小不等,燉的時候時間要掌握好,然後每次燉的時候都要調很多次位置,每過一段時間要調位置 ,這樣才能燉好,而且燉的時間比雙皮奶的時間更長,起碼長一倍的時間。
這個經過多次調試才成功面世的原只椰子燉奶,在保留雙皮奶的嫩滑之餘,淡淡的椰香讓雙皮奶吃起來沒那麼甜,再加上賣相可愛,深受追求健康的人士以及年輕人的喜愛。
這個新品為董毅瑩摘獲了廣東嶺南特色食品稱號,在外人眼中這是一次成功的改良,而對於董毅瑩來說,則是一種激勵。
董毅瑩:從祖輩到我這一代,我爺爺創出雙皮奶,我爸爸製作的姜撞奶獲得中華名小吃稱號,
到我這一代也獲得一個獎,(所以)很高興。
除了對原有產品進行改良,她還增加了一些周邊產品。
董毅瑩:因為嶺南天地很多遊客,我們也賣面、餛飩麵。因為除了賣雙皮奶之外。這裡很多遊客會在吃飯時間過來,你一定要迎合每一個地方的口味。例如在順德,來到順德第一時間想吃雙皮奶,但是來到佛山不一定。人家不一定吃你的雙皮奶,就算來到民信也不一定會吃雙皮奶,你要多些選擇給客人。
雙皮奶作為一種以水牛奶為主材料的小吃,隨著順德養殖場逐漸外移甚至消失,奶源緊缺問題一直都困擾著董毅瑩,一有空她就跟店裡的師傅嘗試尋找各種的替代品。
董毅瑩:我試試奶皮行不行。我們做的奶皮會厚一些,這種牛奶做出來的其實是沒奶皮的
有的只是奶油浮起來。我參觀過日本一些奶牛場,有一種質量最好的北海道牛奶都不行,做不出那個效果,最多只能做到六七成。因為製作雙皮奶的牛奶比較講究,除了水牛奶沒其他選擇。
儘管一次次的嘗試都是以失敗告終,但是她並沒放棄。
董毅瑩:看看在養殖方面能否突破。我現在也在考慮這個問題,或者在其他地方養殖。或者高明、英德等地,養殖後將牛奶運過來,看看可不可行。
對於女兒這種新的經營方式,董老伯沒有一般老人的保守與固執。看著民信老鋪在女兒經營的九年時間裡,由兩間發展成七間,分店遍布順德、禪城和三水,他甚感安慰。
董兆祥:她這樣的管理沒有走下坡路,算是成功了。她有(好的)發展,你就不要讓她再走我們以前的路。那是不行的,別走。
順德味道如何傳承
由於雙皮奶製作的奶源、技藝、經營等等問題,很難找到傳承人。
董兆祥(民信老鋪第二代傳人):下一代未必接班,現在我的孫子接不接班?不一定接,估計大多數不接。
下一代不接班,順德味道如何傳承下去呢?
董毅瑩:我覺得可以探究外國的方式,不一定要一代傳一代的。
老一輩喜歡實幹,什麼都自己親自動手,或者讓子女去做。可能是從小耳濡目染,深深感受到父輩家族式經營的辛苦和局限,她接手後對店鋪的管理模式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她採用的是發散性管理模式,招新人進來,繼續培訓人才去管理新店。
董毅瑩:現在我會用電腦監控看著幾間店的運作,然後店裡有一個經理,如果有事情發生,就由他第一時間處理。
現在民信各家分店由董伯的幾位徒弟負責業務主理。他們必須經過三到六年的培訓以保證技藝和口味的純正,而董毅瑩則負責行政以及店鋪推廣等工作,這种放權式管理將董毅瑩從以前父輩那種凡事都親力親為的困局中解放出來同時也為未來的傳承奠定基礎。
董毅瑩:好像我兒子,他學的專業是外語,我覺得他的想法是,可能會從事與他專業有關的工作。
傳承不再靠傳人,美味將如何延續呢?
時代不同,年輕人的想法也不同。董氏父女對一代一代的傳承都不抱有希望。所以他(她)們決定放手,打破傳統,培養更適合的人選去傳承手藝。
董兆祥:神秘感?其實一點神秘感都沒有。我覺得我們一點神秘感都沒有,已經傳給人了,不是自己單獨製作,沒有任何神秘感。
在董氏父女看來,只要大家吃到的是正宗順德雙皮奶的味道,由誰製作又有何關係呢?
董兆祥:雙皮奶就像我女兒說的一樣,不是屬於你一個人的而是整個順德的,它是順德的一種小吃。多好!沒必要一定是屬於你家族。
毅瑩:誰管理我覺得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傳統的手藝可以一直流傳下去,那就好了!
人們在被奶香潤滑的雙皮奶徵服的同時,也深深地被民信的創新理念所折服。如今,民信的第三代傳人把老字號注入新內容,把古老與現代相結合,把飲食和文化相結合,提高了老字號的品位。集眾家之長,創出飲食新品牌,在傳統老字號中注入時代血液,使之煥發青春活力,令昔日的民間小吃登上了大雅之堂。
誰說我們一定要走別人的路?不走傳統路,民信恪守「民乃國之本,信為商者先」的傳統經營宗旨,誠實守信,禮貌待客,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走出了一條自主經營、自負營虧、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道路,不僅將順德雙皮奶發揚光大,還使「民信老鋪」成為國家的名牌,民族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