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邁古樹茶中國雲南省的西南邊陲,在普洱市瀾滄拉祜自治縣惠民鄉,東鄰西雙版納勐海縣,西鄰緬甸,是西雙版納、普洱與緬甸的交界處。景邁村轄區內的「千年萬畝古茶園」,是瀾滄縣境內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也是已知的人工栽培型最大古茶園。 古茶園的茶樹主要以百年的茶樹為主。整個古茶園佔地面積2.8萬畝,實有茶樹採摘面積1.2萬畝。生態環境好,茶樹沒經過人為矮化,而且同山上原生古樹混生在一起,這種混生正是景邁茶香氣獨特而強烈的原因之一,茶樹的枝幹上長滿了苔蘚、藤蔓、野生菌類和許多寄生蘭花等附生物,還有一種形狀類似螃蟹的寄生物—螃蟹腳。
如果說到景邁古樹茶,應該最讓人能記住的就是:幹茶香、茶湯香和杯底留香;嗅聞茶餅就可聞到明顯的蘭香,茶湯的香凸顯持久、能持續數泡,杯底的留香更為強烈,之所以說留香,恰恰因為杯底香連續數泡久而不散。
以景邁古樹為原料製成的曬紅,更是讓人餘味縈繞,念念不忘。
景邁古樹曬紅也可以將其稱為古樹曬青紅茶,其製作工藝融合了滇紅功夫的製作工藝,又與傳統滇紅功夫茶的製作工藝有所區別。通常認為曬紅是滇紅功夫的一種衍生工藝,是1939年雲南製作出鳳慶滇紅功夫茶後,現代紅茶工藝跟雲南傳統曬青工藝結合的產物。
但也有茶文化研究者指出曬紅中的曬青工藝,本是長期在雲南民間流傳,是地道「雲南傳統紅茶」。是雲南傳統制茶工藝的一種嬗變,跟上世紀30年代傳入雲南的現代紅茶製作技術,滇紅功夫的製作工藝有著極大的區別,是介於普洱茶與紅茶之間的一種茶類,因其跟紅茶工藝更為接近,而被歸為紅茶。
曬青紅茶是直接用陽光晾曬乾燥,不經過焙火提香,曬青紅茶的有效活性物質得到極大的保留,使其像普洱茶一樣具有越陳越香的功能。
古樹曬青紅茶工藝:
選料首先必須是選用古樹茶的鮮葉。鮮葉採摘回來後置於專業的萎調間進行萎調(萎調的主要作用是讓鮮葉裡的水分散發),萎凋的標準是萎凋進行到鮮葉的葉梗對摺時不會折斷即可,萎凋完成即進行揉捻,揉捻完成後就直接放入發酵專用木箱或竹筐中進行自然發酵,發酵時間和發酵度只有相對標準,要根據制茶師傅多年的經驗來掌握髮酵時間(發酵時間與當時的溫度、溼度有關),發酵完成後的茶青則直接採用放置於太陽光下進行自然晾曬(其他紅茶都要高溫烘焙乾燥,提香),直到曬乾。
景邁古樹曬青紅茶的品質特徵:
景邁山古樹曬紅,條索烏潤緊實,金毫顯露,瀹泡後葉底肥厚均勻,湯色呈淺酒紅色,口感油潤飽滿,香氣濃厚。具有低苦澀,香、甜、潤、滑等特點。衝泡時,回甘強烈;淡飲時,香甜滑潤。可清飲,也可調飲,其味俱佳。 陳放多年的曬紅,陳香藥香顯,性溫和,利尿,暖胃效果好。曬紅才做出來,有淡淡的青澀味,其香幽而淡雅,不張揚,葉底鮮活,茶湯橘黃,甜滑順口。擺放幾個月之後,青澀味漸除,茶香更顯,湯色加深。放三年左右,茶黃素、茶紅素轉化速度高於普洱生茶,能達到非常不錯的品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