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氣不比重慶小面和成都擔擔麵,但吃了內江牛肉麵天下便再無面!

2020-12-20 四川美食攻略

說起麵食,內江絕對是最有發言權的

內江牛肉麵是四川內江地方特色美食之一,據說身為內江人的張大千先生也是喜食善做。因此,內江牛肉麵自誕生伊始就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直到今天,它已經成為內江人的精神文化的象徵。如今,大千先生的諸多繪畫作品都靜靜地躺在各地的博物館中,唯有內江牛肉麵這件「作品」還可以在內江的大街小巷尋得。

內江牛肉麵

內江人好吃,在江湖盛名已久,在這座城市裡,人們總會用不同的食材和手藝去滿足挑剔的味蕾,有火遍全城的柴火雞、各種美味的河鮮、獨具特色的麻辣燙、酥香可口的油炸耙......當然,還有那必不可少的號稱「巴蜀小吃之首」的內江牛肉麵!

內江牛肉麵和大名鼎鼎的蘭州拉麵,重慶小面和成都擔擔麵不同,採用的是細鹼面,內江人自己稱呼為「水葉子面」,麵條細膩、柔和、含鹼!通常都是制麵廠直接銷往麵館。一般店家都用一口大鍋燒水,滾開以後把麵條扔進去,用長長的竹筷劃拉開來,煮1分多鐘就撈起來,不黏口,還有嚼勁。

內江人對於麵食的講究,還在於煮麵上,也是有好些功夫在裡面的。

煮麵一定要掌握好時間和火候,煮的時間和火候不夠面就會沒有煮過心,吃起來是夾生的,影響口感;煮的太過了,面就會耙兮兮的沒有嚼勁,吃起來也就不爽滑!(小編得到老師傅的建議是:面煮至8成熟即可,這個程度的麵條具有一定的吸附性,可以將碗內的調料味道裹挾在麵條上,同時避免熟透以後導致麵條毫無嚼勁的問題)

還有,如果是製作乾拌麵的時候,一定要瀝得很乾,然後和面的時候重油,這樣的乾拌麵才香!

內江牛肉麵對湯汁頗有講究,配湯單獨熬製而不選用麵湯。選用優質豬骨經文火數小時熬製,骨髓的營養精華完全溶於湯汁,配上佐料以中碗盛放,待細面做好,放入湯中,再舀上一勺熬製好的牛肉,撒上少許香菜,一道美味絕倫的牛肉麵就做好了。

辣椒是曬乾以後用油煎過,放石臼裡面搗成碎片的,四川人稱之為「熟油海椒」(餈粑海椒),這個是關鍵的部分,如果你用一般的幹辣椒就會幹幹的辣,而少了辣椒的香味。內江麵條有獨特專屬的味道,色香味齊全,麻辣爽口,吃一次就會愛上的味道。

而另一大原因,則要歸功於面裡面的牛肉臊子。做臊子的牛肉一般是選用牛腩肉,切成均等的塊狀,小火慢燉數個小時,直至牛肉變得軟爛為止。然而,一碗十塊左右的內江牛肉麵,牛肉並不佔多數,往往牛肉的數量是屈指可數的。對牛肉情有獨鐘的吃貨,每次去吃麵都有一種衝動:老闆!給我來二兩牛肉不要面!

細面重鹼、寬湯紅油、牛肉臊子燒得入口即化,灑點細碎香菜,湯中還會別出心裁添加韭黃調味,內江牛肉麵獨到之處就在於此。也僅僅有內江牛肉麵才是這個做法,品嘗起來頗有幸福之感,許多遊客離開內江,很多時候做夢都在品嘗內江牛肉麵。其他城市吃麵將就的就像個糙漢子,而內江吃麵,那可就講究的像個精緻小公舉啦!不過說起來,內江的牛肉麵,也真的是一絕,既有南方的精緻美味、又有北方的勁道…

最地道的推薦

寡婦面(內江市民族路廣場社區第三小區底商)

每次路過高速都必然要剎一腳,下車吃上一碗再上路。這家店的創始人當年為了解決生活困境,開了這家店。倒不是真的寡婦,而是來吃麵的一些小流氓的戲稱而已,頗有陳麻婆的意味在,後來名氣越來越大,也就不改名就叫寡婦面啦。牛肉臊子不僅軟糯而且及其入味,加上麵條秀氣還有嚼勁,再來一小撮香菜(內江人稱芫荽或是鹽虛),酣暢淋漓的吃完,完美!

志強面(民族路)

在內江絕大部分人早上習慣吃內江牛肉麵,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就是一天不吃內江牛肉麵渾身難受。不吃就覺得貓抓心窩,吃了屁兒就不癢了。去年的時候去吃過志強牛肉麵,當時我喊的面都端起來了,結果準備吃的時候我發現我沒帶錢包。很尷尬,我就對老闆說要不我先把手機放到這裡,我回去拿了錢包來再吃,老闆很大方的說沒事,你先吃嘛!頓時對老闆就有好感了,遇見好人了!吃完面我趕緊回家拿錢包來給錢。

北街麵館(內江北街子)

北街的面算是內江最出名的面之一了~牛肉麵,兔子面,鱔魚面~基本上去都要排隊,想想都口水直流

當然還有西門橋頭的「寡婦面」,二中門口的北方水餃,新六中門口的老創一小吃,老六中門口的長生面,內江回味麵館。很早以前內江有名氣的面是北街上「味中美」的牛肉麵,現在更多的美味湧現,排名靠前的則是「回味」、民族路的「志強」等。作為老字號,已經縱橫內江多年,做出來的內江牛肉麵都很讓人「內牛滿面」,好吃到爆。

小編有話說

一方水土培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涵養一方精神,一方精神烘託一方美食。誠然,內江牛肉麵的名氣不算大,許多沒有來過內江的人甚至不知道有這種小吃的存在。以前,有人跟我說:「你們的面算啥,我們這兒的小吃絕對比你們內江牛肉麵好吃。」其實,美食本身代表著一種文化,我們沒必要非要比出個高低。文化講究的是包容和求同存異,我們喜愛的家鄉美食恰好映襯了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家文化」和鄉土情懷。

如果你有幸看到這篇文章,了解到內江牛肉麵,有空不妨去嘗一嘗?

如果您覺得內江牛肉麵值得一試,請記得點讚!當然要記得收藏轉發哦!

相關焦點

  • 四川最好吃麵條是重慶小面?你肯定沒吃過這碗面,吃過就「淪陷」
    四川最好吃麵條是重慶小面?你肯定沒吃過這碗面,吃過就「淪陷」!在所有的省份當中,四川可以說是知名度最高的,作為一個南方的省份,按理說四川人應該特別愛吃米飯才是,但事實是四川人愛吃米飯,同時還愛吃麵,在四川的麵食也是不計其數。
  • 愛吃麵的看過來!教你做油潑麵、重慶小面和擔擔麵!
    油潑麵油潑麵是陝西的傳統風味麵食,又稱拉麵、拽面、菜面、香棒面等。它的實踐也很有特色。先把麵條擀得太薄,切寬一點,把麵條放入沸水中煮熟,撈出一碗,將蒜茸、蔥花、辣椒麵放到麵條頂部,再用燒熱的菜籽油澆在調料上,頓時香味四溢,然後調入適量醬油和香醋,一碗香噴噴的油潑麵就出爐了。
  • 內江最有名氣的面,吃過的都讚不絕口,你難道不想品嘗一下嗎?
    內江最有名氣的面,吃過的都讚不絕口說到內江的美食,相信很多人腦海中一下就能想到牛肉麵,別看就這樣一碗小小的面,卻不知道要貫穿了多少內人的一生,在內江人看來,吃麵這件事上是不分早晚的內江最有名氣的面,吃過的都讚不絕口其實當今能和牛肉拉麵一絕高低的也只有川渝的面了,特別是在川東,幾乎每個城市都有著屬於自己城市的那碗面,成都的擔擔麵、雅安撻撻面等等,包括內江的這碗牛肉麵也是如此
  • 揭開內江牛肉麵魅力:麻辣味鮮,湯寬油大,食客驅車幾十公裡品嘗
    內江麵條久負盛名,歷史悠長。從採青吃麵的習俗,到走街串巷的擔擔麵,再到香味濃鬱的牛肉麵及種類豐富的鴨腸面、排骨麵、肥腸面……麵條,已經成為內江極具文化底蘊的傳統特色小吃。在內江城逛一圈,不難發現,麵館遍布大街小巷,僅市中區民族路就會聚了二十多家麵館。
  • 擔擔麵與重慶小面的PK,來圍觀!
    那說到美食,那四川來說明,同樣也分美食界少林和美食界武當。分別是成都與重慶,兩派代表美食眾多,無法一一比較,始終難分高下。作為從小就在兩地美食文化中成長的么妹,今天就用我最喜歡的麵食來對兩個門派做對比,孰高孰低,不敢妄下結論,望各位英雄好漢幫忙品鑑!
  • 擔擔麵和重慶小面誰好吃?貴州豆豉面:是我老了提不動刀了?
    GDP爭一爭,地理環境爭一爭,方言爭一爭,就連火鍋之爭也無休無止地持續了20多年!這麼說吧,朋友有兩個舍友,一個重慶的、一個成都的,別的不知道…反正不敢在他倆面前提「火鍋」兩個字…咱也不知道為什麼,咱也不敢問~(.gif)甭管重慶還是成都,論起美食之多都可以說是咱大中國 「舌尖上的城市」了,火鍋之爭固然打得火熱,但也只是川渝美食之爭的冰山一角。
  • 內江百佳牛肉麵推鑑:這11家牛肉麵,哪家讓你掛肚牽腸
    該男子表示, 曾經在蔡順莉的麵館吃了多年牛肉麵,一年前他到重慶上班後,很少有機會回家。重慶的美食眾多,其中不乏有酸辣粉、小面等,但最想念的還是蔡順莉麵館的牛肉麵。蔡順莉介紹,自從2003年她和姐姐合夥開了這家蔡氏牛肉麵館以來,一直受到消費者的喜愛,生意十分火爆,甚至有成都、重慶的顧客專程來吃麵。
  • 幹掉重慶小面的三碗面
    「吃小面撒!」「親,去重慶旅遊必吃什麼呢?」「重慶小面!」「媽今天沒弄飯。」「那我下樓切吃碗小面。」如果世界上沒有雞,那就一定不會有德克士,那也就不會有肯德基和麥當勞,更不會有廖記棒棒雞和古藺麻辣雞了吧。我一邊思考著這個哲學問題,一邊走進了火鍋店。一路上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沒有喝彩,只有我的忐忑不安。
  • 川渝速食麵大測評
    最近大榜全員做飯都做夠了帶飯也帶累了於是我們測評了一波川渝麵條重慶小面、內江牛肉麵兔子面、宜賓燃面........依次放下:醋、熟油海椒、芽菜、花生碎,最後撒把蔥花,便匆匆拌了它。拌麵的時候,已經能聞到清晰撲鼻的香味了。能感覺得出來,這包熟油海椒裡面的油,一定有它的講究。它沒有生清油濺熟了之後的渾厚,倒是有一股特有的清香,讓你覺得,這個面,和成都麵館吃到的歪宜賓燃面不太一樣。
  • 「舌尖上的內江」, 從一碗牛肉麵開始
    網友烹飪完成後,由店面老闆進行評判,第一名可獲得本人半年到店內免費吃66碗(二兩)牛肉麵的機會。內江哪家牛肉麵味道最巴適?廣大市民最有發言權。主辦方將開展網絡評選活動。牛肉麵商家和市民可自薦和推薦自己喜愛的牛肉麵,與前期擷選出的100家牛肉麵集中上線。
  • 最有名氣的三大面蘭州牛肉麵重慶小面武漢熱乾麵
    牛肉麵最早始於清光緒年間,系回族人首創,牛肉麵不僅具有牛肉爛軟,蘿蔔白淨,辣油紅豔,香菜翠綠,麵條柔韌、滑利爽口、湯汁、諸味和諧,香味撲鼻,誘人食慾等特點,而且麵條的種類較多,有寬達二指的"大寬"、寬二指的"二寬"、形如草葉的"韭葉"、細如絲線的"一窩絲"、呈三稜條狀的"蕎麥稜"等,顧客可隨愛好自行選擇。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譽「中華第一面」。
  • 吃了幾十年,食客都說內江這幾家牛肉麵「沒吃夠」……
    這家的牛肉麵偏向家常口味,特點是牛肉大塊,軟熟入味,再配上新鮮的小米辣椒,味道辣而爽口。三年前,一名浙江客人偶然路過內江,並在母女倆的麵館吃了一碗牛肉麵,從此便心心念念難以忘懷。去年,他再次專程來到內江尋找這家麵館,但由於對內江不熟悉,他一直從西林大橋頭走到桐梓壩大橋這邊才找到。
  • 重慶特產傳說(108)丨重慶人最喜歡吃的小面,你知道它的起源嗎?
    那麼,重慶小面的祖師爺,又是誰呢?重慶小面,又是怎麼誕生和發展的呢?此文不敢說考證,只能說猜。資料有限,且讓鄙人猜上一猜。如果你認為猜得有道理,請轉發鼓勵。謝謝。擔擔麵之前吃什麼要找重慶小面的源頭,很簡單,查一下重慶人在小面之前吃什麼面就行。這一查,就自然查到擔擔麵頭上去了。
  • 重慶小面地位受到嚴重威脅!
    生椒牛肉麵是成都很多麵館的主打面,也是我比較愛點的。就為尋求那種直逼靈魂的辣勁。它的辣不是像油辣椒那種油香的辣,而是生辣椒的生猛和清香!啥子二荊條,小米椒,雙辣合璧,辣出天際。面油重無水,一點就燃,所以叫燃面。(這麼酷炫?下次去試一盤,老闆會不會打我)麵條煮熟撈起甩幹,再以宜賓碎米芽菜、小磨香油、金條辣椒、核桃、花生和其他香料作輔料,那叫一個美味。吃來哽到了喝杯免費豆漿,再點一份涼糕當飯後甜點,滋潤得板~
  • 百城百味,中國遍地都是紅燒牛肉麵,真正的紅燒牛肉麵出自哪裡?
    百城百味,如果春節過年回家,坐火車出行,會發現中國遍地都是紅燒牛肉麵!你知道真正的紅燒牛肉麵出自哪裡嗎?有人說是蘭州,有人說是成都,有人說是西安。四川小吃非常多,燃面、擔擔麵、牛肉麵、抄手等等,數不清的美食都是出自街頭,這是中華美食的源頭,後來因為某種原因,肉燥面、紅燒牛肉麵與擔擔麵等諸多名小吃流傳到中國寶島,後來發展成他們的方便麵。牛肉麵的麵條含鹼,且很柔和,據說張大千先生最喜歡吃紅燒牛肉麵,內江牛肉麵的麵條細滑、牛肉香、麻辣味濃,素有「巴蜀小吃之首」的美譽。
  •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一說是源自自貢,是自貢的小販陳包包最先開始賣的擔擔麵;還有一說是川東一代,川菜分為上河幫(川西地區)、小河幫(鹽幫菜)和下河幫(川東地區),擔擔麵中的辣椒用法是下河幫的用法。擔擔麵的重點同樣是在佐料和臊子上,臊子一般是肉沫炒幹,口味偏鹹香,碗底要有川冬菜(川東達州的老鹹菜,再次說明擔擔麵源自川東)。
  • 擔擔麵不是面,它只是四川人的下午茶 | 探物
    從宜賓燃面到內江牛肉麵,從四川地域的隔離到分別,這其中,真正讓四川面在世界上贏得榮譽的,是一個叫做【擔擔麵】的物種。所以擔擔麵又叫做「三口面」,一碗麵,三筷子就夾完吃光。素椒牛肉麵,則是選擇的去筋精瘦牛肉,宰碎後加豆瓣炒香,混合紅油味,加入蒜泥、芝麻醬,再佐少量糖和醬油。
  • 不得不服氣:從重慶小面中看重慶人的性格
    也如同重慶人的性格似得: 豌仔面一樣的地道實在、牛肉麵一樣的熱情好客、肥腸面一樣大膽潑辣、酸湯龍利魚面一樣柔情似水、擔擔麵一樣沉著冷靜,也可以像:渝味重慶小面一樣包容大度 1、碗仔面
  • 重慶小面吃的人少,老闆用一張「江湖卡」月入25萬,顧客排隊吃麵
    說起重慶,你最先想到什麼?千與千尋洪崖洞?生鮮麻辣老火鍋?輕軌穿樓?8D城市導航自閉失靈?還有什麼?確實,以上這些都是重慶的鮮明標籤。但其實重慶還有一張標籤,是與火鍋名氣不相上下的重慶小面。重慶人對小面的喜歡,甚至超過火鍋。這個小面,面如其名,做工簡單。
  • 重慶小面哪家強?吃貨測評,舌尖上的大爆炸!
    紅油,醬油,花椒,蒜水……老闆麻利地在碗中調好料,熱氣騰騰的面從鍋中撈出,順滑地落入碗中,加一勺澆頭,一碗重慶小面便好了。在重慶,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小麵館昭示著小面在重慶美食屆的人氣,你要是沒吃過小面就不算到過了重慶。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到處都有重慶小面,哪一家才最正宗,最美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