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蘇東坡是一代真正的大文豪。不但在書法、文學上有很高的造詣,對佛教也有很深的研究。因此,他也比較自負,為此還鬧過笑話。蘇東坡在江北瓜州任職時,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禪師是好朋友,兩人經常一起坐禪論道。有一次蘇東坡自詡修持較深,寫了一首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寫好後,叫書童送給江對面的佛印禪師,希望得到禪師的讚賞。禪師看後,批了兩個字就叫書童送回。蘇東坡急忙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兩個字:「放屁。」蘇東坡又驚又怒,馬上乘船過江去找佛印理論。等他到金山寺方丈室準備敲門時,只見上面寫著兩行字,「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蘇東坡看後恍然而悟,慚愧不已。
評語:這是一個既有意思,又有哲理的小故事。其實我們對照一下自己,我們有時何嘗沒有做過「蘇東坡」呢,小故事對我們的啟發是多方面的。一是工作生活中要多一點靜氣。佛教講靜而生慧,而我們最缺的恰恰是靜氣。正如前文講到,像蘇東坡這樣的一代文豪碰到別人說他不好時,也靜不下心來,去找禪師理論。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情況時時處處可見。人們一旦遇到矛盾,往往缺乏足夠的靜氣和包容,最後容易把矛盾激化。因此,我們在工作、生活中,要多一點靜氣,我們的心胸才會更寬廣。二是要做到知行合一。小故事中,東坡居士認為自己的修行達到了「八風吹不動」的境界,最後,卻被一個「屁」字吹過了江。其實,我們的人生中,有時想容易,做卻難。如何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大考驗。三是做事要多問一個為什麼。小故事中,如果東坡居士收到「放屁」兩字後,能多問一個為什麼,也許就不會有後來如此的尷尬。其實我們在生活中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要學會多想、多思、多問,再去行動和決策,這樣我們的人生道路中就可能少走彎路。